矿热炉电极下放及注意事项早烧流糊软硬断烧结等常见原因及处理办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7638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热炉电极下放及注意事项早烧流糊软硬断烧结等常见原因及处理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矿热炉电极下放及注意事项早烧流糊软硬断烧结等常见原因及处理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矿热炉电极下放及注意事项早烧流糊软硬断烧结等常见原因及处理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矿热炉电极下放及注意事项早烧流糊软硬断烧结等常见原因及处理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矿热炉电极下放及注意事项早烧流糊软硬断烧结等常见原因及处理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热炉电极下放及注意事项早烧流糊软硬断烧结等常见原因及处理办法.docx

《矿热炉电极下放及注意事项早烧流糊软硬断烧结等常见原因及处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热炉电极下放及注意事项早烧流糊软硬断烧结等常见原因及处理办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热炉电极下放及注意事项早烧流糊软硬断烧结等常见原因及处理办法.docx

矿热炉电极下放及注意事项早烧流糊软硬断烧结等常见原因及处理办法

矿热炉电极下放及注意事项、早烧

流糊、软硬断、烧结等常见原因及处理办法

2019.11.11

一、为什么电极工作端要保持一定长度?

冶炼过程中电极工作端应保持一定的长度,以使炉况正常,并减少热量和电能的损失。

电极工作端的长度过短,电极在炉料中插入浅,热锻损失大,影响炉况,使电极易处于下限置,严重刺火时,可能将铜瓦烧坏。

电极工作端过长,电能损失增加,假如三相电极工作端的长度比正常长度各多400mm时,将使耗电量约增加2%。

另外,电极工作端过长,电极运行中易处于上限位置,不利于操作,有时还易发生电极折断。

电极工作端长度主要与冶炼品种有关。

冶炼75硅铁,电极工作端长度保持1100?

1300mm为宜,冶炼45硅铁,则保持900-1100mm较为合适。

较大容量的矿热炉,洗炉时电极消耗较快,因此,洗炉前应将电极工作端长度适当增加些。

二、每昼夜下放多少电极?

冶炼过程中电极在炉内不断消耗,为保持电极工作端

的一定长度,就要下放电极,电极消耗长度基本上就是下放长度。

用数学式表示如下:

三根电极每昼夜下放量=每昼夜消耗量

三个电极每昼夜下放量『3X电极横断面积X下放长度

(4-4)

(4-5)

X电极糊密度

电极横断面积=nxD74

代人式44则

3xh/4x-"XP=PXQ

式中h-每相电极一昼夜下放长度,mm;

D--"电极直彳:

,mm:

电极糊的密度,按15g/cn?

计算;

P——生产h硅铁时,电极糊的消耗量,冶炼75硅铁时约为58kg,冷炼45硅铁时的为27k朋

Q、硅铁昼夜产量.t»

现——圆周率,3J4.

将式44简化,则每相电极一昼夜下放长度归为:

h=4PQ/(3nDV)

例:

一台电炉,电径1000mm冶炼?

5位铁,昼夜产量为

271,则每相电极一昼夜应下放多少?

h=4fQ,(3Qp)

±4X27X58乂1000X1000/(3X3.14X10002XL5)

二443

由上式计算,每相电极一昼夜应下放450mm,如采用顶紧式把挂器,每昼夜下放三次,每次下放长度约为150mm。

实践经验证明,电极每次下放量不应超过铜瓦长度的四分之一,每次下放长度不大于200mm。

三、下放电极应注意哪些事项?

下放电极应注意以下事项:

(1)铜瓦下端距料面200?

300mm时,才可以下放电极,以防产生电极下限现象。

(2)为了保持电极正常的烧结过程,一般情况下,每相电极下放间隔时间不少于8h,不大于24h。

(3)将铜瓦、水圈上挂的灰清理干净。

(4)降低该相电极负荷。

(5)按规定的操作顺序和安全规程下放电极。

(6)下放电极时,如发现流糊或有软断的可能时,应立即停电,同时坐回电极(即将铜瓦退回原位置),并拧紧铜瓦。

(7)下放电极时,如发现电极烧结不良时,应坐回电极或缓慢提升负荷。

(8)电极下去之后,要仔细观察,以防发生电极事故

四、为什么下放电极时要降低负荷?

在进行下放电极操作前,应降低该相电极负荷,其原因如下:

(1)已装入电极壳内的电极糊,在铜瓦的上半部分仍未烧结好,电导率不均匀。

如果下放电极时不降低负荷,下放时电极突然向下移动,电流剧增,这时电极壳的导电性仍比电极糊的导电性强,大量电流沿电极壳通过,容易击穿电极壳,而使电极产生流糊或软断。

(2)下放电极降低负荷可减少或防止在铜瓦部位发生打弧现象。

(3)下放电极时电流突然增大,如不降低负荷,容易引起“跳闸”。

较大容量的矿热炉下放电极时降低该相负荷50%较为合适,电极下放之后,根据电极运行情况,经过适当的时间后再恢复到原负荷。

五、为什么有时电极放不下来,如何处理?

下放电极的操作一般情况下是正常的,但有时由于某种原因,下放电极工作不顺利,影响冶炼的正常进行。

电极放不下来,有以下几种原因:

(1)电极壳焊接质量较差。

电极壳接长时没有对准中心线,角度相差较大,或者从电极壳焊缝处流出较多的电极糊与铜瓦烧结,或电极壳几何形状不合要求,均易使电极被卡住。

(2)压放式的操作顺序搞错,或液压缸压力不足。

(3)电极过早烧结,电极在铜瓦的上端失去可塑性,将电极卡住。

(4)电极壳内糊柱高度过低,自重过小,电极不易下来。

(5)采用不合理的下放电极操作,多次顶电极,使电极壳变形。

发生电极放不下来的情况时,首先要查找和分析其原因,然后根据情况采用下列方法处理:

(1)当铜瓦被电极糊烧结时,可撞击铜瓦,清除铜瓦与电极黏结现象,或相应地松开几个大螺丝,电极下来后再拧紧。

要注意松开几环应紧回几环。

(2)如果是压放式的操作顺序搞错,应重新操作。

如果因为油压缸的压力不足,电极放不下来时,应检查油量是否少了,还是有漏油及泄压之处,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3)由于电极过早烧结,而造成电极放不下来,迫不得已时,可将电极工作端打掉一段。

(4)因电极壳内电极糊的数量少,糊柱高度不够,而使电极不易放下来时,可松开几个大螺丝,待电极放下来后,再重新拧紧。

(5)提高电极壳制造和接长的质量,减少产生电极放不下来的因素。

六、为什么会发生电极硬断,如何处理?

电极已烧结好的工作端,在冶炼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折断,叫电极硬断。

电极硬断的原因如下:

(1)热停炉次数较多,时开时停造成电极温度不稳定,因此,电极内部产生内应力,使电极折断。

(2)热停炉后送电口寸,电极的温度较低,升负荷过快,电极易折断。

尤其热停前,炉况较黏,送电时电极更易产生折断现象。

(3)停电检修炉子之前,电极工作端过长,送电后电极易折断。

⑷停电时间较长,电极粘在炉料中,送电时可能将电极拉断。

(5)正常冶炼中电极硬断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电极糊的质量较差。

如电极糊中的灰分含量过多,电极原料的粒度配比不合适或电极糊保管不当,表面有泥土等,这些原因会造成电极烧结质最恶化、电极折断。

(6)装完电极糊,电极壳口上未盖木盖,落入灰尘,电极烧结时有分层现象,也会使电极折断。

电极硬断的处理方法如下:

(1)停电后应尽快地进行处理,减少热停炉时间。

(2)要尽力取出炉内的小电极头,如不易取出时,应用电极压下,适量地加些硅石或石灰,使之加速氧化。

(3)断入矿热炉内的电极头无论大小均要取出,否则送电后负荷不稳,影响电极深插。

(4)电极折断的长度过长,应重新烘烤电极。

(5)电极折断后如工作端较短,应根据电极烧结情况,酌情下放一些电极。

但如果电极还未烧结好时,就绝不要下放,防止事故扩大。

送电后降低该相电极负荷,待电极烧结好之后再下放电极。

(6)电极折断事故处理后,送电时缓慢地上升负荷,并

观察电极情况,以防产生新的电极事故

电极硬断多是由停电时间过长或送电后过快地上升负荷造成。

防止电极硬断的根本措施为:

(1)缩短热停炉检修时间和减少热停炉次数。

(2)停炉前电极工作端不宜过长,停炉后要维护好电极七、为什么会发生电极软断,如何处理?

电极在未烧结好的部位产生折断,叫电极软断。

电极软断的原因如下:

(1)一般是由于下放电极时,电极固定不牢固,尤其是电极壳表面有油时,下放电极之后不久,电极下滑而产生软断;或下放电极时两侧钢带同时松开,电极下滑引起软断。

在下放电极时未降低该相电极负荷,或降低不够,以及上升负荷过快,也易引起电极软断。

(2)电极下放超过规定的长度或电极下放的次数较多,相隔时间短,把未烧好的部位放下,也易产生电极软断。

(3)新开炉时,温度较低,电极烧结较慢,下放电极后易使电极软断。

所以,新开炉下放电极之前,要仔细检查电极烧结的情况,最好是达到正常负荷8h后,开始下放电极。

(4)电极糊中的挥发物含量过多,使电极不能正常烧结,以致下放电极后产生软断。

电极壳焊接质量较差,焊口破裂也会产生软断。

(5)电极产生硬断或流糊事故后,易产生电极软断。

电极软断的处理方法如下:

(1)发现电极软断或流糊,必须立即停电,不准提升该相电极,应开大风量,减少铜瓦冷却水量1/2?

1/3,以防液体电极糊全部流入炉内。

(2)电极的固体部分已折断但未倒下,应立即用铜瓦将其夹紧约200?

300mm;如果折断的固体已倒人炉内,摆正后再用铜瓦夹紧,将该电极坐下烧结。

同时尽快地将流在炉内的电极糊清除。

必须防止电极糊流入塔垠1内,因此,活动其他两相电极时,不要升得过高,以防电极糊流入塔垠1内。

流入炉内的电极糊,全部清除完毕后,以低负荷送电,控制其他两相电极的电流,使该相电极进行烧结,在未烧结好之前不能提升。

(3)电极软断后,如果电极的固体部分未全部折断,折断的部位对电极壳钢板进行焊补,然后再用铜瓦夹紧,坐下该相电极,以低负荷送电进行烧结。

(4)电极软断后,电极糊已全部流出时,将折断的部位用气焊切掉,焊接新的电极底(其中装满小块电极糊)。

首先用木材烘烤约4h,然后提起其他两相电极,控制电流使其烘烤烧结。

当该相电极烧结好后,可将此相电极升起,开始负荷送电。

八、为什么电极会过早烧结,如何处理?

电极在铜瓦上半部呈塑性状态,这是正常的烧结过程,但有时由于某种原因,电极在铜瓦以上的部位,已过早地烧结好,这种现象叫电极过早烧结。

电极过早烧结的原因如下:

(1)电极糊中的挥发物含量过低。

(2)通风量较少,烧结温度高。

(3)铜瓦壳内糊柱高度过低。

(4)铜瓦与电极接触不好。

(5)超过24h未下放电极。

电极过早烧结的处理方法如下:

⑴当发现有过早烧结现象时,应适当地增加冷却风量和铜瓦的冷却水量。

(2)过早烧结,使铜瓦与电极间产生打弧现象时,应紧铜瓦或适当下放电极,或用绝缘材料,如石棉布(或石棉绳)塞入接触不好的缝隙中,暂时隔离。

(3)用一些办法处理均无效,电极又处上限,不能再下放时,迫不得已,可将该相电极打掉一段。

九、为什么产生电极流糊,如何处理?

电极未烧结好的部位,因某种原因在电极壳上出现孔洞,流电极糊,叫电极流糊。

电极流糊的原因如下:

(1)电极的冷却风量过大,使烧结速度减慢,下放电极时电极壳被击穿而流糊。

(2)有时在铜瓦上端与电极接触不好,产生打弧现象,将电极壳击穿,而流糊。

(3)电极糊中的挥发物含量过多,使电极不能正常烧结,尤其是过早下放电极,击穿电极壳而流糊。

(4)电极壳质量较差,如有孔洞或焊接强度较差致焊口破裂而产生流糊。

处理的方法如下:

(1)当发现电极流糊应立即停电,增加冷却风量,减少铜瓦的冷却水量,消除炉内电极糊。

(2)如果下放电极时流糊,其部位又是在铜瓦部分,应立即将铜瓦坐回原处。

流糊不严重时,紧固铜瓦之后,用低负荷送电进行烧结。

(3)若流糊严重,用石棉布堵住洞口或以钢板焊补洞口,然后以低负荷送电。

电极事故一般是连续发生的,例如,当处理某相电极硬断时间较长时,可能引起其他两相电极硬断,尤其新开炉时,更易产生这种现象。

电极硬断或流糊后,可能继续产生电极软断,所以,当产生电极事故后,应冷静地采取果断措施,尽快地处理,否则,会使电极事故继续扩大,对冶炼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