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679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docx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docx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I)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3题。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

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

“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

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

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

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

“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

”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

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

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

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

”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

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

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

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

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1.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

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2.下列古代咏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一项是

A.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动西风。

云淡淡,月蒙蒙,身点破苍穹。

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

C.“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兮野苍苍”,“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共8分,每小题2分)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李邑奇其材,先往见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

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

“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

臣赖续业,自七岁属词,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

“子,谪仙人也!

”言于玄宗。

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

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贫不自振振:

奋起,振作B.若令执先臣故事执:

继承,发扬

C.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徙:

调职D.遁还,客巴西遁:

逃走,逃逸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饮。

B.①召入,而时白已醉;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②作《师说》以贻之。

6.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不能分别表现杜甫“热衷功名”和李白“放荡不羁”的是

A.①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②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B.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②白常侍帝。

C.①伏惟天子哀怜之;②益骜放不自修。

D.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②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是很有才能。

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邑很看重他的才能,第一个去看望他。

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中,滞留在了长安。

B.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神仙下凡”。

后李白得到玄宗的厚爱,被授予官职,可是他狂骜不训,尝尝和酒友到闹市上喝得烂醉。

C.杜甫为了摆脱贫困,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一方面这是古代文人欲就功名事业、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侧面体现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愁苦思想。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然而政治头脑过于简单,壮志终至成空。

在宫中,李白竟“使高力士脱靴”,表现出他性格的天真、孤傲。

后来他云游四方,还经常旁若无人的身穿宫廷的锦袍坐在船中。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3分)

(2)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4分)

(3)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11分)

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李珣

古庙依青嶂①,行宫枕碧流②。

水声山色锁妆楼③。

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④,烟花春复秋⑤。

啼猿何必近孤舟。

行客自多愁⑥。

【注释】

①古庙:

指巫山神女之庙。

②行宫:

古代天子出行时住的宫室。

这里指楚王的细腰宫。

③妆楼:

指宫女的住处。

④云雨朝还暮:

宋玉《高唐赋》说,楚王梦一神女,自称“妾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⑥行客:

指途经巫山之过客。

9.赏析上片首句中“依”和“枕”的妙处。

(5分)

10.对于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有人评价:

“极具真情,无理而妙。

”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2)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李凭箜篌引》)

(3)雕栏玉砌应犹在,____________________。

问君能有几多愁?

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4)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5)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____________________,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6)小山重叠金明灭,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弄妆梳洗迟。

(温庭筠《菩萨蛮》)

(7)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__________________。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8)________________,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9)________________;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0)庭有枇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_______________。

(归有光《项脊轩志》)

乙选考题

(四)现代文阅读

请同学们在第三(13)、四(14)两题中选定期中一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19分)

树影下的家族(有删改)

朱以撒

①生前寂寞身后名,可以作为众多贤人的注解。

孔子也不例外,他的行踪,实在是很可以给后人一些警策的。

尽管他的身影已意象化,如一道遥远的风景。

②他活着的时候,美风良俗“礼崩乐坏”,物欲横流,生灵涂炭。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孔子不是躲在他的三间故宅里,作高头讲章,而是坚决地干预现实生活。

如任鲁国大司寇时,见鲁定公喜爱淫歌妖舞,迷恋于齐国送来的八十名美女歌妓,便心急如焚。

当劝谏无效时,他的文人脾性就上来了,辞去大司寇的职务,开始他颠沛流离的生活。

③他的漂泊,是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在奋力抗争,阳光普照也罢,风寒霜雪也罢。

只是在过于雄大磅礴的苍凉空间下,他觉得自己有些力不从心了。

尤其是周游卫、陈、蔡、楚后,他的主张“终无任用”,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

他的心一定在疲惫中触及到寂寞的苍凉了。

夜间听漏,漏尽更残,失意仿佛没有尽头,氤氲迷雾中不见曙色。

他的出行,在后人看来是一种象征,在当时却是怎样一种痛苦——他那摇摇晃晃却执着朝前的身影,成了思想史长廊里不朽的雕像。

④孔子是很讲“正名”的,讲究雍容之礼乐。

但他却面对着扇自己耳光的窘境;周游列国时,那段“累累如丧家之犬”的日子;置身星空下,那种孤独而凄冷的仰望;逃离险境时,生命河床中无数的坎坷不平……此情此境,该如何为这种非雍容的狼狈“正名”?

换了人,恐怕只有仰天长叹。

孔子却是自由的,他从精神层面,消解了诸多污泥,包括浸入身边的冷落和嘲笑。

用精神武器,孔子给我们展现了世间最绚烂的美丽、雍容和华贵,高洁和清贫就这么融洽地得以正名!

⑤怀想着几千年的事迹,我花了大半天的时间在幽深的孔府里穿行。

我在孔府的树影下变得那般弱小。

古老的树影使我的呼吸变得滞重,树影上布满了时光的符号和思念的语言。

尽管我和孔府相处是如此的短暂,寒冷却一直扑击着我。

⑥孔子生前的执着和忧郁,他的后人没有体验,不能细品,却享用了名噪古今的荣华。

一顶顶光焰四射的桂冠飞临,使孔府光芒万丈。

声名的显赫对于前人来说,是一种肯定,一种精神上的追补,而对于后人来说,荣耀的同时也万般沉重。

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