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扶沟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672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扶沟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省扶沟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省扶沟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南省扶沟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南省扶沟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扶沟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

《河南省扶沟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扶沟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扶沟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段考试题.docx

河南省扶沟县学年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段考试题

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梭伦在自己创作的诗歌中说: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我都使他们解放。

“他们”是指(  )

A.外邦奴隶B.债务奴隶C.战俘D.平民

2.颁布“解负令”是梭伦采取的第一项重大的改革措施,其主观动机在于(  )

A.缓解平民与贵族间的矛盾

B.促进城邦经济的发展

C.彻底打破贵族的一切特权

D.实现公民的真正平等

3.梭伦在国家机构民主化方面的改革举措有(  )

①创立公民大会 ②创立了“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 ③以公民大会作为全国最高权力机关 ④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为了保护穷人们不受法官滥用职权之苦,他制订了一项条款,使受冤枉的市民有权利向30名雅典同胞组成的陪审团面陈冤情。

梭伦通过这项措施(  )

①打破了贵族对司法权的垄断 ②实现了公民权利的平等 ③进一步打击了氏族贵族的残余势力 ④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平民对梭伦的改革有很多抱怨,主要是由于其改革(  )

A.使平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B.给平民的经济政治利益太少

C.不在雅典推行僭主政治制度

D.没有实现广大平民任何要求

6.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

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7.春秋战国时代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井田制的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8.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

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9.商鞅变法使秦国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C.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D.抑制商业,奖励耕织

10.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加快俸禄制取代封邑制进程的是(  )

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推行县制D.实行连坐

11.《史记·商君列传》载: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业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12.商鞅携其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

商鞅怅然叹曰:

“嗟乎!

为法之弊,一至此哉!

”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  )

A.行县制B.法律严酷C.奖励军功D.“燔诗书”

13.商鞅变法与右图秦国疆域的扩大之间的内在联系应是(  )

A.变法直接导致秦国统一

B.变法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C.变法与秦国的统一无关

D.变法减缓了秦国统一的步伐

14.以下因素对北魏的长远发展最为有利的是(  )

A.北魏是源于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B.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重建代国

C.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

D.439年,北魏统治区域的变化

15.推行均田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该项措施的实施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不包括(  )

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北方大量荒地得到开垦

C.国家的赋税收入有了一定保障

D.根除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16.“窃见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  )

A.实行均田制B.推行三长制C.整顿吏治D.迁都洛阳

17.孝文帝规定: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各宜深戒。

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他这样做有利于(  )

①加快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保存鲜卑族优良的民族传统 ③迅速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④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8.《洛阳伽蓝记》成书于5世纪,书中记载: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

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成,人物殷阜。

”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

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19.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C.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D.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20.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C.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D.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2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道“先天下之忧而忧”。

北宋中期,士大夫忧患意识的形成因素不包括(  )

A.土地兼并,贫富分化B.财政危机,积贫积弱

C.辽夏威胁,边患严重D.权臣当政,政局动荡

22.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中,体现政府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能力的是(  )

A.市易法B.方田均税法C.均输法D.募役法

23.在《历史的拐点》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王安石变法在京城附近实施一年多后,官员向宋神宗汇报说,地方治安大有好转,“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

这主要体现了王安石哪项变法措施的作用(  )

A.均输法B.市易法C.保马法D.保甲法

24.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

这说明他(  )

A.看到了原先科举制的弊端B.扼制私人办学的发展

C.产生了否定科举制的思想D.认识到地方教育的重要性

25.据史书记载,经过王安石变法,“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这反映出王安石变法(  )

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②缓解了财政危机

③彻底扭转了积贫局面 ④缓和了社会矛盾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6.在中世纪的欧洲存在的很多“异端”裁判所,主要是为了(  )

A.维持社会安定B.压制各国王权C.维护教会权威D.打击各种犯罪

27.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表明(  )w

A.德意志为教皇贡献了许多财物

B.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社会地位较低

C.德意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罗马教廷对德意志进行疯狂的掠夺

28.加尔文教认为:

上帝自创世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

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

C.人文主义思想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

29.1555年,德意志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这说明(  )

A.新教与旧教矛盾消除B.路德教派获得了合法地位

C.路德教派取代了天主教会的地位D.基督教在德意志的地位下降

30.16世纪的哲学家罗素指出: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二、材料题(31题22分,32题8分,33题10分,共30分)

36.(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在改革前的辩论              

梭伦担任执政官准备改革前,许多贵族纷纷表示反对,梭伦不得不多次与其辩论;同时,社会上大量平民也表示了对改革的担忧。

为此,梭伦说: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摘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二

商鞅舌战图

商鞅曾为推行变法而与秦国大臣进行辩论,其中甘龙、杜挚都向秦孝公进言,反对商鞅实行变法。

甘龙说:

“臣闻之: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

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

愿孰察之。

”杜挚说:

“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君其图之。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迁都洛阳后)高祖(注:

孝文帝)曰:

“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

……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

材料五(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

……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六(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

以夺富民之利。

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1)雅典的部分贵族和平民为什么会反对或担忧改革?

(2分)对此,梭伦的政治理念是什么?

(2分)试举两例符合这一政治理念的改革措施。

(2分)

(2)甘龙、杜挚等人反对变法的主要原因何在?

(2分)变法能顺利推行的原因是什么?

(2分)材料三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2分)

 

(3)高祖(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

(4分)

(4)根据材料五、六,分析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4分)

(5)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为此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怎样的态度?

(2分)

 

32.罗马教廷的统治激化了西欧的社会矛盾,导致了宗教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拥有庞大的教阶机构和巨额的地产,他们任意扩大十一税的征收范围,出卖教职,无所不为。

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这种搜刮日益加剧。

16世纪初,德意志是教廷搜刮的主要对象。

罗马教廷视德意志为挤不尽的“奶牛”,横征暴敛。

······马丁·路德提出“(教会的管辖权)不是神授的权力,而是人的任命或帝王的任命造成的”,后又号召“把这些罗马来的恶棍逐出国境”.

  材料二:

就中世纪西方宗教改革而言,它所首先抨击的是久已成为无上权威并且排斥任何不同理解的天主教会正宗教义。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功绩,就在于确认人的信仰应当取决于人内心的理解,而非取决于外在的强制。

——《西欧宗教改革与近代社会思潮》

(1)据材料一、二指出马丁·路德号召人们“把这些罗马来的恶棍逐出国境”的主要原因。

为达到这一目的,马丁·路德提出了哪些主张?

(4分)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