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 13《牛郎织女》课堂实录 苏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5806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 13《牛郎织女》课堂实录 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13《牛郎织女》课堂实录 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13《牛郎织女》课堂实录 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13《牛郎织女》课堂实录 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 13《牛郎织女》课堂实录 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 13《牛郎织女》课堂实录 苏教版.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 13《牛郎织女》课堂实录 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 13《牛郎织女》课堂实录 苏教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上册 13《牛郎织女》课堂实录 苏教版.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13《牛郎织女》课堂实录苏教版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13《牛郎织女》课堂实录苏教版

编者按:

有人说,新闻是寻找故事的艺术。

而我要说,语文是聊故事的艺术。

语文天然地与故事亲近。

小学生是听故事的年龄(其实我们大人,不也大都厌听高深的大道理,而喜闻有趣的故事吗)。

语文教材的大部分课文,其实就是故事,只不过有的想象丰富,有的平淡无奇,有的文化味值得再三咀嚼,有的浅淡只能作为快餐。

教师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其中的故事性因素,语文课是不乏趣味和魅力的。

但有的人习惯性地把语文当作种种大道理的载体,眼睛瞪得再大,也看不见“故事”。

其实正是各种各样的故事“教育”了我们一生,一个语文老师的兜里应该有故事,并应适时热情的向学生“兜售”。

上课有故事听是一种幸福。

聊故事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风景之一。

“聊”不是讲,‘聊’比讲更轻松,更闲适,更幽默,更开放,更亲密。

“聊”不是“侃”,“聊”不是天马行空,不是庸俗娱乐,它于快乐中传递丰富的教育信息,于随意中逼近课堂的中心目标。

“聊”是高超的教学艺术。

主题:

对“美满”爱情的追求

思路:

写了什么故事;如何写这个故事的;为什么写这个故事;什么情况下写这个故事的。

步骤:

(第一课时)聊故事里面的故事

一、写了什么

师:

还有几个月同学们就要进入中学了,我知道,六年的语文学习对于每位同学来说,收获颇丰。

比如,就读懂一篇文章来说,无外乎,我们应当去了解什么呢?

生:

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

生:

是啊,还有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师:

嗯,跟他说的意思一样。

生:

表达的感情色彩是什么?

师:

哦,那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写”?

还有么?

生:

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

师:

对!

当然,我们还可以了解了解,文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你看,读书的过程,也就是这么个简单的过程。

今天,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聊聊叶圣陶老先生改编的这篇民间故事。

(和学生一起读课题《牛郎织女》。

(一)、梳理人物关系。

师:

第一节课,我们先聊聊这个故事本身,研究第一个问题:

写了什么。

也可以换句话说,叫“写了一个()的故事”。

说到故事,它一定围绕一连串的人物展开的。

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写了哪些人物?

生:

主要有牛郎、织女。

(板书:

牛郎织女)

师:

很好,就这么聊,除了他们两位还有谁?

生:

还有王母娘娘和那头老牛。

(板书:

王母、老牛)

师:

不错,故事里,动物也是“人物”(学生自然地谈到:

还有“喜鹊”)。

生:

还有牛郎的哥哥和嫂嫂。

(板书:

哥嫂)

生:

还有牛郎的儿子和女儿。

师:

(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将以上“人物”板书。

)既然中心人物是牛郎和织女,就让我们以牛郎为起点,聊聊牛郎与其他人的关系。

来,聊吧!

生:

牛郎与老牛的关系特别好。

首先,牛郎对牛好,照顾牛的吃喝是那么细致周到,好得没法说。

师:

他们俩之间一个是人,一个是动物,但看起来更像朋友和兄弟,结合课文,具体聊聊彼此怎么个好,找出相关的段落读读也成。

生:

牛郎照看老牛非常周到,他把一些好的东西都给老牛吃,你看,他让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

老牛渴了,牛郎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

那头老牛跟他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老牛知恩图报呢。

(引导全班同学读课文一至二自然段。

师:

好,就接着你说的这个词,咱们聊聊牛是怎么知恩图报的?

生:

老牛给牛郎介绍织女,就是对牛郎的一个回报。

也就是说老牛是媒人,帮助牛郎介绍对象,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人,织女可是仙女呀!

(笑声)

师:

感谢你的发现,找出相关段落读读(学生读略)。

师:

老牛首先要成全牛郎的婚姻,还有吗?

生:

还有老牛让牛郎在它死后,剥下它的皮,紧急的时候披上它,后面没说完,老牛就去世了,证明老牛对牛郎后面事一清二楚,而且临死都不放心。

不但给婚姻,而且还给牛皮。

希望牛郎关键的时候用上。

(引导学生读相关段落。

师:

俗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学生一起说出),我们善待自己的身体,老牛也是如此呀!

可这老牛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从头到脚把自己的皮扒下来,献给牛郎。

生:

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故事里这个牵线搭桥的是牛,而不是马或者其它动物呢?

生:

我知道,因为有的书上说,那头牛是天上的仙人,一个金牛大仙变成的。

师:

哦,你是通过引证资料来理解的,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联系你六年读书生活获取的信息,再结合你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了解。

生:

老师,我想可能跟男主角的名字有关,叫“羊郎”、“马郎”多难听呀,放牛的就叫“牛郎”,听起来比其他那些舒服多了。

师:

是啊,他是个放牛的,顺着这个思路,为什么选牛作为故事的角色之一?

还有没有更重要的依据?

生:

我觉得,牛很忠诚,很忠厚,所以课文里老牛不轻易说话,只要一说,就起关键的作用。

师:

结合牛自身的特点来谈,不错。

还有没有?

只要你知道的,哪怕不全面,尽管说出来,就这样聊。

生:

我想,也许跟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讲男耕女织。

耕地用牛,拉车也用牛。

牛的作用太大了。

可能在古代,牛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动物,还是半神半动物的这么一个形象吧。

所以选牛更有意义。

(掌声)

师:

你的发现有道理。

我在农村长大。

以往,农民一般是不吃牛肉的。

牛对于农民来说,是劳动中的伙伴,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员,正像你所说的,选牛那是有特殊意味的。

好,再聊聊牛郎和其他人的关系。

生:

我想聊牛郎与织女的关系。

我觉得牛郎和织女从相识到相守,看得出是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比如“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的挺美满。

”从这个“美满”中就可以看出,他们两个可能是从不闹矛盾,过得非常幸福。

师:

呵呵,用“相识”与“相守”概括他们的恋爱经历,好。

把你刚才说的“美满”一词写上。

(板书:

美满)既然你提出来了,一起读读这个词。

(学生读:

美满)由于这两个人是主角,一会儿我们细细聊他们的感情。

继续,你还想说牛郎和谁的关系?

生:

牛郎与兄嫂的关系不好。

(朗读课文后聊)我认为牛郎的哥哥嫂子对他非常的不好,因为第一小节就说了,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

我认为叫他吃剩饭已经很不舒服了,还要他穿破衣裳,不管冬天还是夏天,夏天非常的热,冬天非常的冷,可一年四季就那一身破衣裳。

每天天不亮我们都在熟睡,而哥哥嫂子就赶他上山放牛了。

哥哥嫂嫂太不像话啦。

师:

古人说,父母不在,长兄为父。

瞧瞧这哥嫂,让你对他们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生:

我再谈谈牛郎和他丈母娘王母娘娘的关系。

(笑)王母娘娘是个第三者,她和牛郎,差不多已经快成仇人了。

当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的时候,肯定是非常非常着急,也一定非常非常痛恨王母娘娘。

而且在他快追上织女的时候,王母娘娘还把头发上的玉簪一拔,划出了一条天河,天河很宽很宽,让牛郎得不到织女。

这边的牛郎一定恨得咬牙切齿。

师:

在牛郎和织女的婚姻关系上,王母娘娘算是一个破坏者。

借着你的启发,那咱就读读文中对王母娘娘的描写吧。

生:

(读课文)“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

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的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空……”

生:

我再谈谈喜鹊。

喜鹊对牛郎来说,是他婚姻的帮助者。

喜鹊搭桥,让牛郎和织女见面,真感人。

(该生找到喜鹊搭桥的段落,并和同学们一起读了起来。

板书:

喜鹊)

生:

文中还有两个孩子,就是牛郎和织女的孩子,关于他们好像没什么可说的。

(笑)

师:

好啊,你们抓住重点人物之间的关系,既读了课文,又理清了内容,真让老师佩服。

(二)、人物归类。

师:

让我们就人物之间的关系归归类。

生:

牛郎与兄嫂这部分属于“人”类。

王母与织女这一组就属于“神”。

(老师相机板书)

师:

依此类推,中间的老牛和喜鹊呢?

生:

属于动物。

师:

如果把牛郎与兄嫂的故事归为“人间”。

(板书)

生:

王母与织女的故事就是“天上”。

(板书)

师:

人与神,人间与天上要建立联系,有故事的话,必须要有个桥。

生:

那就是喜鹊。

生:

文章表面是喜鹊搭桥,其实,还有一座隐性的桥,就是——老牛!

有了老牛,才结成了牛郎和织女的婚姻;有了老牛,才有了牛郎上天追织女的可能。

牛在这里起着非常关键的、重要的桥梁作用。

(掌声)

师:

民间故事用奇异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人与动物的种种关系,从生活出发又可以超越现实,往往包含着超自然,异想天开的成份,老牛做媒、喜鹊搭桥就是表现手段。

(三)、概括内容

师:

好,借助人物关系,让我们从内容上具体说说《牛郎织女》写了一个()的故事?

生:

很久很久以前,哥嫂对牛郎不好,牛郎对老牛非常好,老牛想回报他,就给他介绍织女,死后还给了牛皮,告诉他有困难急需的时候用上它。

于是牛郎就认识了织女,并结婚了。

王母娘娘反对,于是她就去抓回了织女。

后来王母娘娘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

(结合板书,师生一起,很轻松地聊了故事梗概。

通过对人物及其关系的梳理,这就很好地运用了抓人物关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师:

谢谢你们,真了不起,通过刚才这样的梳理,我们对“写了什么”做了细致的分析,既读了课文,又学会了简要的概括。

二、怎么写的

师: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同学们谈到的第二个问题,怎么写这个故事的。

作为六年级同学,你怎么理解这个“怎么写”?

生:

比如说叶圣陶老爷爷在写作上,用哪些方法啊、手法啊,写这个民间故事的。

生:

应该要分析文章的层次,故事是怎样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啊,等等。

师:

那现在再把课本打开,把刚才同学们谈到的融到里面去,读读,看叶圣陶老先生究竟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写这篇故事。

前后桌可以讨论讨论,看看你们有哪些发现,然后我们一起来分享。

(学生先读课文、讨论后,再发言。

(一)、探讨故事的表现手法

生:

我觉得这个故事用了许多设问句,给人留下许多疑问,吸引着你想读下去,知道结果。

师:

这叫故事的“爆裂点”,目的就是为了吸引读者或听众注意力,从文学的表现手法说,也叫“设悬念”。

生:

对!

看第三小节,“突然听到一声‘牛郎’,是谁在叫他呢?

”这是第一个悬念。

第四小节,“这姑娘是谁呢?

”又是一个悬念。

后面还有老牛最后讲的那句话:

“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留下的皮究竟有什么用,这又是一个悬念。

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了,心急如焚,可是怎么上天搭救救她呢?

这还是一个悬念。

(老师相机板书“悬念”。

师:

这里不仅有人物出场的悬念,还有内容的悬念,这也可以说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做好铺垫。

就看这第一个悬念,谁来读前半句,谁来接读后半句?

生:

牛郎刚走进牛棚,忽然听到一声“牛郎!

”(把“牛郎”读得的憨厚而亲切)。

生:

是谁叫他呢?

(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读出“谁”的重音提示。

师:

还可以怎么读?

生:

牛郎刚走进牛棚,忽然听到一声“牛郎!

”(把“牛郎”读得短促而口语化)。

生:

是谁叫他呢?

(学生在语境中感觉,读的也是很口语化。

师:

再读读下一处悬念。

生:

“这姑娘是谁呢?

”(学生在前面的铺垫中,读出了故事悬念的味道。

师:

憨厚朴实、心眼好的牛郎,遇到的是位仙女,想象此时的心情,该怎么读这句?

生:

这姑娘是谁呢?

(学生故事把“这姑娘”和后面的内容停顿开,前抑后扬的语气。

师:

其实呀,这“悬念”在很多文学作品中用到。

就像评书《水浒》中一个人物出场前的描述: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

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

欲知此人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让我们这个着急啊,必须等到听下回,于是才知道原来此人名叫——武松。

生:

就是这样,比如后面的这个悬念“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人们都说办什么事比登天都难,上天怎么能成呢?

把你的胃口全都调起来了,于是你就急于知道故事后面的内容。

师:

这样的悬念该怎么读?

这个“可是”虽然没有标点,但你要是读的话,也许可以?

生:

我要是讲故事的话,就停顿一下,读成“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

生:

“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

”(学生读得若有所思的样子。

师:

正是这一个接一个的“悬念”,让故事情节不断往下推进。

我相信同学们讲故事的时候,或者写故事的时候,一定会很好地运用它。

生:

要说情节,我觉得设计得很巧妙。

一开始先是说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接着写牛郎和老牛的好。

老牛帮助牛郎认识织女后,本来两个人感情好,可是偏偏王母娘娘出来反对,然后再到结尾,喜鹊来帮忙,我觉得这个故事就这样一步步引人入胜。

师:

哥嫂待牛郎不好,引出老牛却和牛郎好,这也叫故事的“反衬”,故事的情节是一波三折的。

生:

还有,故事中的人物语言很有特点。

老牛在一天晚上对他说话了,告诉他明天黄昏的时候,翻过右面那座山,山那边有个湖,湖那边有个林,林里有个姑娘。

让他别错过了这个机会。

你看,这几处地点,我觉得这句话很好玩,一句接一句,让我们想起了小时候听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和尚……”

生:

而且这里课文用的是拟人的手法,让老牛说话。

这头老牛就像牛郎的老师一样,教育他:

“明天黄昏的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边有一个湖,湖边有一片树林。

在树林里,你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

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呀!

”(该生用循循善诱的语气读)

生:

这几处地点之间的确关系紧密,(学生用急促的语气读出地点的味道:

一座山,一个湖,一片树林,一位姑娘)若丢掉一处,牛郎就会找不到织女,那他们可就没戏了。

(大笑)

师:

是啊如果不写具体,就叫语言不细致,或者用古人的话,叫“不及”。

感谢你为大家提供了这样的视角。

那我们再罗嗦点,不是写细致好吗?

是不是越细越好呢?

谁试着能添油加醋地读读老牛的话?

生:

我试试,老牛说:

“明天黄昏的时候,牛郎啊,你翻过右边那座山,记住了,一定是右边,不是左边那座,你记住没有?

”然后他又说:

“山边有个湖,湖边有一个树林,树林可大了去了,你一定要注意,树林里有个带鸟窝的那颗树,一定要找到带鸟窝的那棵树啊,在那颗树下,有个姑娘在那乘凉呢,那一位就是织女,赶紧找她。

师:

说说你听了之后的感受?

生:

我要是牛郎,听完他的话我都蒙了。

我到底上左边还是上右边那座山啊?

到了湖边我还得找,鸟窝在哪儿?

等我找到那颗树,说不定织女她们都飞回天上去。

师:

所以太细,说个没完没了,那就是“过犹不及”。

描写得适度才叫恰当。

真的要感谢同学们带给我们的启发呢。

通过人物语言的讨论,我们发现,将动物放置在故事情节中,人格化,并让其说话,是民间故事钟爱的表现手法,这一点要注意。

还有别的发现吗?

读读每个自然段的开头。

(学生浏览课文。

生:

全篇的几个自然段,大多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的,有许多串联时间的线索。

像第一小节,“很久很久以前”,这是一个时间线索;然后第三小节的“一天晚上”也是;第四小节是“第二天黄昏”,然后是“中午”或者“早晨”;然后第七小节还有“一天”;然后下面还有好多好多时间线索,比如说“一天”、“从此以后”、“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的夜晚”等等。

师:

嘿,你这个“线索”用得好。

这样写,好在哪?

生:

有了这些时间线索,就能具体地告诉我们,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故事。

给别人讲故事的时候,可以用时间作线索。

好多故事的开头都是“很久很久以前”。

师:

对,有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大多故事都会这么开头,特好玩。

就读读你提到的这个时间,让我们体会这里的两个“很久”。

生:

“很久很久以前”。

(学生拖腔,前一个“很久”慢,后一个“很久”快一些。

师:

通过读,你想告诉我们,这“很久”究竟是多久?

生:

一千多年?

两千年?

总之,太久了吧。

(学生摇头晃脑,再读,)

师:

这个民间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

好神秘啊,好遥远啊,于是它就有了神秘的吸引力。

这就是开头这个时间的韵味所在。

你们再读。

生:

“很久很久以前……”。

(学生读得很有韵味。

师:

还有“一天……从此;一天┅┅从此……”,其实啊,也好玩,想想讲故事的时候,这样的词有什么用?

生:

故事你要向别人讲啊,讲着讲着你要忘了下面的事了,用这样的“一天”、“从此”怎么怎么样过渡一下,故事就能继续讲下去。

师:

这些时间线索就像一条漂亮的项链,把每个情节的珍珠串联起来,而且让故事更加口语话,有益于口口相传呢。

(二)、体会故事感情

师:

表达故事的方式很多,如果我们细致展开的话,还能谈个没完。

暂且聊到这里。

当然,这么多方法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用这些方法究竟要表达什么呢?

生:

我觉得民间故事最终要表达的,就是故事的思想感情。

故事不感人,谁还讲下去呢。

师:

说得太对了,既然这样的话,咱们就走进这故事的文字里去,体会体会这篇故事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题目叫《牛郎织女》,咱就在两个人的情感世界里走一遭。

先找到两个人“相识”的段落读读,谈谈。

生:

“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师:

注意“决心”这个词。

决心是指对某件大事的重要选择。

(采用口语交际的形式,采访“织女”。

)如果你就是那天上的神仙,我想问问(走到一名学生面前),织女你怎么有这么大的决心呀?

生:

牛郎心眼好,我被他能吃苦的精神感动了,所以决心嫁给牛郎。

(笑)

师:

和你一起下凡的仙女有谁?

(让“织女”推荐其他“仙女”,然后教师对着被点名“仙女”)姐妹们,你们知不知道织女下这样决心的后果吗?

劝劝她吧。

(板书“决心”)

生:

哎呀,织女啊,你知不知道王母娘娘可是心狠手辣呀,你要是到了人间,那是违反了天规,王母娘娘可是要对你进行严厉的惩罚呀。

说不定还会为此丢了性命呢,还是不要留在人间了。

生:

(扮演织女的学生)谢谢你啊,姐姐。

但我觉得在天上每天织啊织啊,这日子单调、重复、乏味,让我觉得那样的烦恼。

我厌倦了天上的生活,我想到人间追求自己的幸福。

生:

可问题是,你也得替我们大家着想一下。

你被发现下凡了,我们也会被你连累的呀!

生:

(扮演织女的学生)不要紧,你们回去啊,就说跟你们没有关系,我是偷着下凡的。

真的也对不起你们了,反正我就决心留在人间。

(笑)

生:

织女啊,现在你觉得牛郎好,可你就那么相信自己的眼光?

万一他以后变心了,那怎么办呢?

生:

(扮演织女的学生)我相信自己的眼力,他变心了那是他的错,不是我的错。

(笑)

生:

织女啊,你认为你能跟牛郎过上好日子吗?

他那么穷,你在天上住惯了,能习惯过穷日子吗?

生:

(扮演织女的学生)穷是穷了点,可我问你,是吃得好重要,还是心情好重要?

(掌声)

师:

听着织女的决心,好感动。

织女的“决心”换来的结果是——

生: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织布,日子过得挺美满……”(读课文)

师:

他们结婚后的生活,用文章中的一个词形容,叫做——“美满”。

刚才同学们已经提到了这个“美满”,注意,文中说“挺美满”。

你怎么理解这个“挺”字?

生:

因为毕竟他们家还是挺穷的,不能像富人家那样日子过得非常美满,锦衣玉食,但是至少我觉得两个人没有原来苦恼,还是无拘无束的,所以是挺美满。

生:

我觉得这个“挺”字可以表现出,尽管他们家很穷,你看图,男耕女织,仙女也得下地劳动,日子过得挺不容易的,不过他们心情好,所以说“挺美满”。

师:

男耕女织,是民间故事中最美的元素,追求自由的他们,日子虽苦心里却甜。

让我们分享他俩理解的“挺美满”!

(课件:

播放黄梅戏选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

师生把第二段唱出来——“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学生情不自禁,一起跟着附和起来。

师: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就是他们“挺美满”的真实写照。

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两人的相守,也算相濡以沫,他们有了一子一女,那叫——(课件通过画面设计讲图片中“女”与“子”合成一个“好”字。

生:

好——美满!

(掌声)

师:

从“挺美满”,到“好”美满,你怎么理解?

生:

一家人和和美美,幸福甜蜜,一对儿女那可是锦上添花,能不说是好美满嘛。

生:

享受着这样的天伦之乐,这在他们的心中,苦日子的味道最终也是甜,这就是“好美满”!

师:

让我们怀着对这份美满的憧憬,深情地祝福这一家人吧。

(齐读两人“相守”这一段的描写,“牛郎和织女在树林里相识了……从此,牛郎在田里……”)

师:

天有不测风云,王母娘娘知道了此事,将他俩隔开,这时候,牛郎选择的是放弃吗?

生:

牛郎下定了“决心”要追回织女!

师:

那么,牛郎的决心在哪里?

生:

“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

忽然,他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便赶紧找出牛皮,披在身上,然后将一儿一女放在两个竹筐里,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便飞了起来,他越飞越快,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面前出现了一条天河(学生朗读这句时,播放波涛汹涌的声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

生:

牛郎面前出现了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这时,与其说牛郎心急如焚,不如说心如刀绞。

师:

看啊,听啊,那可是一道天河呀,作为凡人的牛郎怎么能过去呢?

生:

牛郎是拼了命的,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飞是飞不过去,但他愿意守在天河边,哪怕在天河的一边等上百年千年。

作为一个凡人,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壮举啊。

师:

从此——(引读课文。

生:

“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这边等织女,织女在天河那边等牛郎,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师:

原来,织女也在岸边等,哪怕把我变成星星,我也要和我的心上人隔岸相望。

从相识,到相守,到最后相望,再宽的天河也隔不断牛郎织女的决心。

牛郎织女的决心感动了人们,感动了万物众生!

喜鹊来了——(引读课文最后自然段。

生: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

每逢这一天,喜鹊确实比平时少了许多,据说,它们都到天河那搭桥去了。

师:

那座桥可是喜鹊搭起来的,这自古就被称作相思鸟、恩爱鸟,表示团圆喜庆的喜鹊,搭起的横跨天河的桥多么美丽而壮阔啊,牛郎和织女踩着喜鹊的身子相会。

想象两个人见面的情景,说说望穿秋水的他俩彼此会怎么诉说。

(课件:

牛郎对织女说:

;织女对牛郎说:

生:

织女对牛郎说,牛郎啊,你最近过得好么?

让你为了我受委屈了。

生:

织女对牛郎说,牛郎啊,我好想你啊,我们一年才能见一次,你还好吗?

孩子们还好吗?

生:

织女对牛郎说,你们在那边过的还好么?

在那边王母娘娘没有欺负我。

不过,我那姥姥真是的,她难道不能宽容、尊重我们的爱情吗?

(笑)但是,我不怕,我们的身虽然分开,但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师:

听听织女的决心,正如黄梅戏《牛郎织女》唱的:

纵然把我化成泥,心与人间不分离;纵然把我化成灰,织女仍是牛郎妻。

生:

牛郎可能对织女说:

织女啊,我好惦念你啊,哎呀,我们一年才见一次,我真是太想太想你了。

我们这边孩子们也都想着你,天天晚上都喊着“妈妈、妈妈”呀!

生:

我……我……想你……(该生说的不通畅。

师:

这个牛郎太憨厚了,心里有,嘴上说不出,但最了解牛郎的莫过于织女了,肯定是此时无声也胜有声。

也许,他们俩见面都说不出话来,上面的话彼此全装在心里。

牛郎和织女的决心,成就他们的是一颗什么样的心?

生:

是不变的心。

互相鼓励、互相安慰的一颗心。

生:

我觉得是一颗坚定而执着的心。

生:

我觉得是一颗彼此真诚相待,永远不变的坚贞的心。

师:

牛郎和织女的决心,打破了人间与天上的界限,他们是争取理想生活和爱情自由的英雄!

他俩对爱情不灰心、不变心!

始终坚守着一颗执着而坚贞的心。

可毕竟他俩一年才见一面,在你眼里,你觉得这算是“美满的爱情”吗?

生:

如果我是牛郎的话,那我觉得还是美满的,能让彼此得到安慰,每年能让孩子和妈妈见一面,总比见不到要好,如果几千年,见不到织女一面,那牛郎肯定受不了,孩子肯定都思母成病了。

生:

我想,如果说让牛郎天天和织女在一起,是一种奢侈的愿望,那一年能见上一面,已经不错了。

不过呢,像我们和爸爸妈妈,能天天在一起多好,一家人要一年才能见上一面,我觉得这也是不美满的。

师:

庄子说,“相濡以沫”。

不过后面还有一句,“不若相忘于江湖”。

意思是表示两个人在最为难、在最困难的时候,就像两条鱼被河水冲到岸边搁浅,它们为了保住对方的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