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各地试题分类汇编10.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558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1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各地试题分类汇编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各地试题分类汇编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各地试题分类汇编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各地试题分类汇编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地理各地试题分类汇编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各地试题分类汇编10.docx

《高考地理各地试题分类汇编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各地试题分类汇编10.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各地试题分类汇编10.docx

高考地理各地试题分类汇编10

第四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

图3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

据此完成8-10题。

【2018.海南卷】8.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9.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

10.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

A.9月中旬B.10月上旬C.10月下旬D.11月中旬

【答案】8.C9.D10.B

【解析】8.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根据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9.本题考查自然带的非地带性的分布。

根据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喇叭沟门却有天然白桦林分布,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0.根据图示:

喇叭沟门的纬度和海拔高于北京香山,所以气温降低快,秋季到达时间早,所以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应比10月下旬早,10月上旬较为合适。

香山和喇叭沟门距离较近,物候相差也不至于过大。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图2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3-4题

【2018.山东卷】3.图中②为

A草原B荒漠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

【解析】从图中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来看,从③到②再到①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受降水逐渐减少的影响,形成了从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的景观特征。

故为草原。

4,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

【解析】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它使得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逐渐变窄,故答案为D.

图2为45º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共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澳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

【2018.新课标卷I】4.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

5.该区域位于()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6.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

1、选B【详细解析】根据题干中信息“45°N”和“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可知图示区域西部降水多、东部降水少,体现东西差异,故排除C。

可知该地应位于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和沿岸暖流影响,但是图像中有“山脉”呈南北走向,且“距海岸约180千米”,说明离海近,故排除A、D。

山脉阻挡水汽深入内陆,导致图中局部(距海约180千米)东西部降水差异较大,故选B。

2、选D【详细解析】从上题中的分析可知,该区域位于亚欧大陆西部或北美大陆西部,排除A、C。

“距海约180千米”说明在沿海地区,结合基本知识“亚欧大陆西部以平原为主和北美大陆西部以山地和高原为主”,故排除B,而选择D。

3、选C【详细解析】结合以上两题,可知该区域位于45°N的北美大陆的西部,纬度较高,为温带地区,故排除A和B,降水较多,不可能为草原,故排除D。

结合气候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典型植被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局部地区可能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出现针阔叶混交林,故选C。

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图2所示,读图回答5~6题

【2018.江苏卷】5.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①温带草原带②热带雨林带③热带草原带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我国在非洲投资时优先选择的产业类型有

A.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B.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

C.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D.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读图2,回答3-4题。

【2018.四川卷】3.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

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风是

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

4.R河段

A.流量季节变化大B.春汛明显

C.河流堆积作用强D.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答案】3.B4.A

【解析】

3.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定位;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自然带的分布。

根据图示纬度的排列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有可能位于非洲大陆或南亚地区;根据题目叙述:

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在非洲分布最为广泛。

所以本地区为非洲西海岸。

该地区1月盛行东北风,降水较少;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带来丰沛的降水。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4.该地区沿海为热带雨林带,降水季节变化小,R河段为热带草原气带,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所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R河段流经山区,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主要表现为侵蚀作用,河谷呈“V”型;该地区位于热带地区,山区海拔较低,无积雪,所以春汛不明显。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华产物组成的壳层,成为风化壳。

图11为不同气候一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32-33题。

【2018.安徽卷】32.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

33.风化壳厚度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C.刚过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答案】32.B33.C

【解析】32.本题考查不同植被带的气温、降水、蒸发量的差异。

从降水来看,森林所需的降水要多于草原和荒漠,故Ⅰ线为降水变化曲线;从气温来看,热带气温高于亚热带高于温带,草原带因降水相对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相对较同纬度范围森林较高,故Ⅲ线为气温变化曲线;森林植被区,空气中水分较多,所以蒸发量较小,草原、荒漠区,空气中水分少,气温高,蒸发旺盛。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33.本题要分析影响风化壳厚度的因素,首先要清楚什么是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暴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所以,风化壳的发育程度与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有关,而且与这三个因素都呈正相关。

甲大于丁是因为气温较高,植物量大;乙大于丙是因为植物量大,气温较高;刚果盆地为热带森林带,风化壳厚度大于格陵兰岛的苔原带;伊朗高原为草原带,风化壳厚度小于恒河平原热带森林带。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018.北京卷】40.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读图14,回答问题。

(2)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10分)

【答案】①地:

地处地位,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②地:

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岁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