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管理体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54738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docx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管理体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docx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测量复核制度

一、桩位复测

工程项目部接到定测资料后应对资料进行复核、计算,并立即对桩橛进行同等精度复测。

复测时应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或两人换手测量的方法进行。

复测时要特别注意隧道、特大桥和桥隧相连地段的测量以及各分段工程结合部的贯通测量。

复测时如果发现个别桩位位置不对或精度不够时,应及时请设计院处理。

控制测量桩橛,只复核各资用桩橛的相对位置是否正确。

松动的桩橛不能作为资用桩橛。

复测工作完成后,及时固桩和护桩。

未经桩橛复测的工程不得施工。

经过复测,没有发现问题,或发现的问题已被妥善处理后,方能同设计单位办理测绘资料交接手续。

二、测量资料复核

本标段内各级测量机构负责完成的控制测量,其成果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和复核。

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外业记录和内业资料是否规范,测量方法是否合理,记录是否真实可靠,记注是否清楚明显,计算是否正确,签署是否完善,图表是否齐全。

凡不符合要求的资料,必须返工重做。

复核的主要内容有:

复核测站平差方法是否合理,成果是否正确,有无笔误;对最终实用平差成果进行换算、验算和反算,确保最终成果准确可靠。

控制测量资料复核完成后,应及时形成《控制测量复核评价记录表》。

三、独立建筑物,续建关键阶段部位原始位置控制复核

线路测量引伸、路基填筑开始、隧道掘进引伸和衬砌时的曲线(含缓和曲线)起始点;桥梁墩台、涵洞等独立建筑物原始位置控制点线;基底、基顶、墩台顶、建筑物竖向特殊变化部位的高程等,一定要采用换手复核(换人或更换方法),确认无误,办理签认手续,作好施工记录后,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四、施工过程测量的检查复核

对建筑物的放样测量,测设前要对所用的控制桩橛进行认真核实,不能用错控制桩橛。

放样数据必须由两人用不同的方法求得,结果一致后,还应交换算法进行反算,并进行自查和互查(换手复核),保证放样数据准确无误。

放样数据与检算资料一起,根据工程项目分类,按测量资料由专人统一保管。

对正在施工的工程,尤其是容易发生错误的环节要进行抽查(或实行监控),抽查的部位、时间、采用的方法等,要在《测量日志》上做详细记录。

五、对已完工程的检查

在验工计价前,测量主管工程师应及时组织对已完工程的位置、尺寸、标高、限界等控制项目进行实地检查,并对工程数量予以核定。

核定结果报技术负责人。

施工图现场核对制度

1、 施工图现场核对的目的

为使施工人员明确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熟悉施工图的内容和结构物的细部构造,掌握各种原始资料,必须进行施工图纸自审。

通过现场核对可以澄清疑点,消除设计缺陷,统一认识,使设计达到技术先进、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目的。

施工图现场核对是一项施工准备阶段重要的工作。

2、 施工图纸现场核对的程序 

2.1 现场核对前的准备工作

现场核对前项目经理应带领项目部技术人员认真、全面地查看施工图,弄清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及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核对图纸的工程量与工程量清单是否相符,熟悉工艺流程和结构特点等重要环节。

2.2 现场核对

工程部负责组织现场核对,其主要内容是:

(1)各项计划的安排、设计图纸和资料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规定,图纸是否齐全,图纸内容及相互之间有无错误和矛盾。

(2)掌握设计内容的技术条件,弄清工程规模、结构特点和形式。

(3)设计文件所依据的水文、气象、岩土等资料是否准确、可靠、齐全。

(4)核对路线中线、主要控制点、转角点、三角点、基线等是否准确无误。

(5)构造物与电讯、管道及其它建筑物的互相干扰情况和解决办法是否恰当,干扰可否避免。

(6)对地质不良地段采取的处理措施,对水土流失、环境影响的处理措施。

(7)施工方法、运输方式、道路条件等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8)临时房屋、电力、电讯设备、临时供水、供电等场地布置是否恰当。

(9)各项协议书等文件是否完善、齐备。

(10)明确建设期限,包括分期、分批工程期限的要求。

现场核对发现设计不合理或错误之处,提出修改意见报上级机关审批,然后根据批复的修改设计意见进行施工测量、补充图纸等工作。

3、 现场核对记录

图纸经过现场核对后,现场核对组织者应将现场核对中提出的有关设计问题、需及时解决的建议等做好详细的记录。

图纸现场核对记录上应填写单位工程名称、主持人及参加审核人员名单等。

对现场核对提出问题,设计单位变更修改的,应请求设计部门尽快下发“设计变更通知单”,施工时按“设计变更通知单”执行。

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1 、总则

1.1 技术交底是指工程(单位或分项工程)施工前,由项目经理主持、项目总工负责向技术人员,或技术人员向班组长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纸要求落实的一项工作,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步骤。

1.2 技术交底的目的,一是使参加施工的领导、工程技术人员、作业班组明确所担负工程任务或作业项目的特点及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安全措施,以便更好地组织施工。

二是明确交底人和接受交底人间的责任。

发生工程事故,若属交底人未进行交底或交底不清,交底人的负主要责任;若属接受交底人未按交底要求施工,接受交底人的负主要责任。

1.3 技术交底必须按照《施工图纸自审管理规定》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规定》要求基础上进行。

同时,技术交底也必须安排在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并应为施工留出适当的准备时间。

1.4 技术交底的形式以会议形式,并形成书面记录,交底人和接受人应履行交接签字手续。

技术交底资料和交接手续是工程技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及时归档妥善保管。

2、 技术交底的内容

2.1 技术交底分为单位工程技术交底和分部、分项(工序)工程技术交底两类。

2.2 单位工程技术交底应与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一并进行。

2.3 技术交底按技术责任制的分工、分级进行。

2.3.1 由项目经理主持,项目总工负责向质检工程师、技术员、施工员、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技术交底的内容:

(1) 设计文件的内容;

(2) 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施工程序、施工进度计划等;

(3) 主要部位特征、尺寸、工程量、质量标准;

(4) 主要预埋件的特征、位置及注意事项;

(5)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操作工艺、质量要求;

(6) 关键部位和特殊过程的技术问题; 

(7) 主要施工机械的安排与配置;

(8) 施工应注意的事项说明。

2.3.2 项目部技术人员对各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1) 施工图的具体要求;

(2) 施工方案具体实施的技术措施;

(3) 明确工艺操作流程以及操作要点;

(4) 明确工序间检查的内容及标准;

(5) 合理的劳动组合和机具设备;

(6) 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

(7) 施工中注意事项说明。

3、 技术交底的实施与要求

3.1 项目部技术交底由项目部经理主持,项目总工负责向质检工程师、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技术交底。

交底的主要依据是经业主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交底后形成由交底主持人签署的会议纪要或其他文字资料和施工组织设计一起作为技术交底的依据。

3.2 单位工程在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进度,按部位和操作项目,由项目总工向施工队队长及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填写技术交底卡片。

要结合工作特点和班组具体情况,重点突出,结合实际,切忌照抄照搬。

3.3 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做到施工方法正确,各项措施针对性强,技术先进,详略得当,结合实际。

3.4 项目总工必须全面了解各专业施工中的衔接和配合。

因此,要求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如实地将本专业有关技术交底材料及时抄送项目总工备查,使在纵横向技术管理工作中,把各专业有机地联系起来。

3.5 单位工程的技术交底资料由项目部资料保管人员负责汇集整理。

开工报告申请制度

1、必须严格执行铁路建设程序,加强工程施工管理,在工程开工或复工时都要进行报告审批。

2、对施工图纸和交底资料要进行现场核对、现场复测,并上报复测成果。

3、要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填写施工测量放样报验单,上报建设单位审查批准。

4、征地拆迁工作要满足施工的需要。

5、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和“四通一平”工作要全部完成,有关外部配套生产条件必须签定协议。

6、材料、设备、机具、劳动力就位,施工管理人员到位要能满足开工条件。

7、安全质量部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措施等要进行全面检查,认真负责的填报各种证明材料。

8、未经驻地监理和滇南铁路公司批准同意开工建设的工程,严禁擅自开工,严禁进入其他建设管理程序。

擅自开工者不予验工计价。

9、工程技术部必须采取统一格式、统一填写开工报告,按时送达监理机构审查,报滇南铁路公司工程部审批。

10、对因开工报告及资料证明没有及时上报而影响施工进度的部门和个人,将进行严肃处罚。

劳务用工管理制度

一、进行质量教育,积极开展“一学、五严、一追查”(一学:

学规范、标准、操作规程。

五严:

严守设计标准,严格操作规程,严用合格产品,严格履行合同。

一查:

追查责任者)活动。

二、进行技术培训,组织学习有关规范、规则和操作技术,考试合格后录用,特殊工种和技术性强的工种须持证上岗,施工中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提高工程质量。

三、项目部建立项目劳务用工台帐,全面掌握现场工作的所有劳务用工情况,适时进行检查、督促;建立健全培训考核制度,进行技术培训,组织学习有关规范、规则和操作技术,特殊工种和技术性强的工种须持证上岗,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业务技能、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严明纪律,严格考核。

考试合格后录用,

四、进场劳务用工必须具备工作所要求的身体、技能条件;与施工队依法建立劳动合同用工关系;接受劳动安全知识、企业和项目部规章制度、专业技术知识等培训,严禁未经培训上岗作业。

五、施工队要把各外部劳务用工纳入标准化管理。

外部劳务队要执行施工队制定的管理办法,规范施工行为。

按规范、规程、操作标准、工艺标准施工,积极开展“三检”、“三工序”活动。

六、劳务用工解决程序:

班组长组织协商→项目经理组织协商→申请劳动仲裁委仲裁→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七、用工纠纷必须依法按程序进行解决,严禁任何一方采取违法手段解决纠纷。

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查验收及储存管理制度

1、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材料进场,必须经过检查验收。

首先点清数量,核对规格型号,视外观合格后方可卸车。

其次卸车后,立即取样作试验,合格后才准使用,否则不准使用。

2、对水泥的验收,每进一批(不管是哪个厂的)都必须按规定要求抽样做试验;钢材也必须是每进一批都要及时抽检试验。

3、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一定要勤检查,勤保养,尽可能地提高机械利用率。

4、水泥堆放必须入库,库房四周应排水通畅。

严禁露天堆放。

库房要设两道门,有进有出。

本着先进先出的原则。

入库水泥不得超过一个月,以免降低水泥强度,影响工程质量。

水泥码高不得超过15袋。

5、钢材必须存入料棚,四周排水沟通畅。

做到上苫下垫,严禁露天存放,以减少锈蚀造成的损失。

各种规格型号由小到大,排成一条线,堆放整齐,严禁规格型号混淆不清堆放。

6、工程施工物资设备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倒卖或拉到玉蒙铁路项目以外使用。

若有违犯者,将按500%罚款。

并对当事人处以300%罚款,情节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7、对施工现场管理不善,工作失职,责任心不强,造成工程材料丢失,被盗,腐烂,变质。

将按材料损失的实际价值150~200%罚款。

对管理不到位,不按规范管理,被业主、监理、及上级部门检查时的一切罚款,由各单位自己承担。

造成负面影响的还将追究领导责任。

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

质量检查、申报、签认制度

1、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依据

(1)、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2)、施工合同。

(3)、设计图纸(包括变更设计)。

(4)、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会议纪要、文件。

2、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包括检验批、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的的验收。

检验批、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划分,一般按照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定的划分方法和施工标段的实际情况确定,逐一统计、确定、汇总,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单位工程报建设单位审定。

3、验收阶段参建各单位的主要工作

(1)、施工单位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填写各种验收记录表填好,由相应的负责人审核签认后,向项目监理机构或建设单位提出验收申请。

(2)、监理工程师组织对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质量进行验收,参与单位工程的质量验收。

(3)、勘察设计单位按照验标的有关要求参加验收工作,对与勘察设计质量有关的检验项目进行确认,如对主体结构的地质条件进行确认、对需要检验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确认等;参与重要的、特殊的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参与单位工程的质量验收。

(4)、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对单位工程的质量进行验收。

单位工程的质量验收是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的最后一道程序,是检验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4、验收工作程序和组织

(1)、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专职质量检查员等,对自检合格的检验批进行验收,按规定填写和签认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2)、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专职质量检查员等进行分项工程的验收,按规定表格填写记录并签认。

(3)、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本标段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等进行分部工程的验收,按规定填写和签认验收记录。

(4)、单位工程完工后,监理工程师要求施工单位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复核,复核通过后再向建设单位提交单位工程验收报告。

建设单位组织总监理工程师、施工、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单位工程验收,并按规定填写记录并签认验收记录。

(5)、如果参加验收各方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意见不一致,建设单位可邀请铁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质量安全监督部门协调处理。

5、工程质量验收的主要内容和标准

(1)、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内容

A、实物检查:

按进场的批次和验收标准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对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检验结果进行检查;按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对混凝土、砂浆等强度评定进行检查;按抽查总点数的合格点率对验收标准中采用计数检验的项目进行检查。

B、资料检查:

对原材料、构配件等的质量证明文件(质量合格证、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等)和检验报告、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自检和交接检验记录、平行检验报告、见证取样检测报告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资料进行检查。

 

(2)、检验批合格标准

A、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检全部合格;

B、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检全部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有允许偏差的抽查点,除有特殊要求外,合格点率应达到80%及以上,且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不得大于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

C、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

(3)、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标准

A、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

B、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完整。

(4)、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标准

A、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验收合格;

B、质量控制资料完整;

C、地基与基础、结构等分部工程中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符合有关规定。

(5)、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标准

A、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B、质量控制资料完整;

C、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完整;

D、主要功能的抽查结果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E、观感质量验收符合标准要求。

(6)、检验批质量达不到验收标准,要求施工单位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处理后再行报检验收。

A、经返工重做的或更换构配件、设备的检验批,重新进行检查验收;

B、检验批的试块、试件试验结果不能满足要求时,经有资质的法定检测单位对实体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可以进行验收。

C、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单位工程,验收结果为不合格。

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验收制度

一、凡施工过程中需要隐蔽的工程,如路基基底处理,桥涵、挡墙、等各类地基基础工程,各类砼工程的钢筋布置和防水层、砼预埋件、各种地下管线等工程在隐蔽前,施工队技术人员,质检人员应核对设计图与地质情况是否相符,其结构尺寸,标高经测量复核符合要求,检查合格后,填写检查证,备齐有关附件,提前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后方可隐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如检查结果不合格,或检查与实际不符,不予签证,并将意见记入工程日志薄内,待改进后,重新检查签证,直到合格符合规定要求为止。

桥梁、重要涵洞、隧道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的验收,要通知勘察设计单位参加。

二、对需进行隐蔽的工程,未经专职质量检查人员、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签认,自行覆盖者,应揭盖补验,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由施工队负责。

三、如监理工程师因故不在,在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可由施工队质检工程师检查签证并作出记录,事后交监理工程师认可签证。

四、桥涵地基经检查签证后应立即封闭,如发生地质变坏,应处理后,重新检查。

隐蔽工程检查后,如经长期停工,在复工前,应重新按规定进行检查签证,以防意外。

五、检查中发现地质与设计不符,施工队质检人员无权处理者,应及时呈报指挥部解决,必要时可邀请建设、监理、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处理。

六、隐蔽工程检查证,用蓝黑或黑色墨水填写或打印,要求字迹工整,数据准确,用词规范,描述详细。

成品保护制度

一、搞好成品、半成品的保护,是一项关系到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按期竣工的重要环节。

二、教育全体职工树立质量观念,对国家、对人民负责、自觉爱护公物、尊重他人和自己的劳动成果,施工操作时珍惜已完成的和部分完成的成品。

三、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按正确的施工流程组织施工,即从合理的施工程序、客观上起到成品、半成品保护作用,是进行成品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对成品、半成品直接进行保护。

有效的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主要有护、包、盖、封等四种措施。

(1)护就是提前保护,以防止成品可能发生的损伤和污染,主要措施有:

(2)包就是进行包裹,以防止成品被损伤或污染。

(3)盖就是表面覆盖,以防止堵塞、损伤。

(4)封就是局部封闭。

五、加强成品、半成品保护的监督检查工作。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必须充分重视成品保护工作。

道理很简单,即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优良品、上等品,若保护不好,遭受损伤或污染,那也就将会成为次品、废品、不合格品。

所以,成品保护,除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外,还必须加强对成品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

此项工作将由指挥长指定负责生产的副指挥长和施工技术负责人直接负责管理。

关键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

培训方式分为外送培训和企业内部培训两种。

企业内部培训包括举办各类培训班(含研修班、学术讲座)、参观考察、业务学习、发放、张贴宣传资料、组织知识竞赛、答卷、报纸杂志刊登学习资料、实地演习、自学等多种形式。

委外培训指委托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和行业管理部门为企业培训人员。

一、持证上岗

持证者必须接受规定的继续教育,做好继续教育记录。

培训合格证书和上岗证书不得涂改、买卖、伪造。

因无证指挥、无证操作造成工程质量不合格或出现质量事故的,除要追究直接责任者外,还要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

项目经理、“十一大员”(施工员、预算员、质量检查员、安全员、材料员、统计员、会计员、计划员、机械设备管理员、)、特殊作业人员(汽车司机〈场内机动车驾驶员〉、电工、电气焊工、爆破工、起重工、架子工、测量工、试验工)的培训均需委外进行,培训合格颁发国家承认的有效上岗证书、执业资格证书等。

根据公司《程序文件》要求,针对项目部所承建工程的特点,充分利用施工现场的条件对从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岗位人员,按其岗位能力、工作技能要求进行现场培训或脱产送培;对施工进程中出现的临时情况,进行适应性培训。

对无条件培训的基层项目管理人员和特殊作业人员,申请集团公司劳资培训部协助培训,使在职员工达到岗位能力要求。

培训需求计划

培训计划

培训实施

培 训

效果评价

培训资料归档

培训检查与考核

no

二、岗位培训的步骤

1、描述岗位素质、进行能力盘点 

在制定培训计划前,首先要对现有岗位进行素质调查。

现有岗位素质表

素质岗位

通过此表我们便可掌握企业现有人员素质现状,并具有了本年度如何制定培训计划的详实依据。

 

为保证岗位素质描述真实有效,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填报后根据填报内容,组织考核确认;二是此表为动态管理,每年填报一次。

2、培训需求调查、瓶颈因素优先 

以生产为中心,培训必须掌握轻重缓急,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进行。

因此在制定培训计划前,需进行培训需求调查。

培训需求调查表

要求培训需求

此表由办公室负责发放,时间在制定下一年度培训计划前一个月。

填报人为部门(班组)主管,填报前各部门(班组)应召集会议讨论,并参照岗位素质描述表,广泛听取员工意见,确保填报内容、要求真实可靠,安排合理,不影响正常生产工作。

此表在下发后一周内收回,由办公室负责分类、梳理、统计后,召集各有关部门及三级单位领导进行培训需求评估。

评估须结合施工生产形势,找出当前制约施工生产的瓶颈,根据紧迫程度、培训难易程度、培训成本高低,分别排列出哪些急需培训、哪些可以放缓、哪些需要委外、哪些可以内训、哪些由三级单位自行培训,以及年度培训费用预算等,由办公室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报主管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

 

3、严格考核与晋升、淘汰相结合 

一项制度,离开了考核便形同虚设。

而考核结果不与加薪、晋升、持证上岗、末位淘汰相结合,考核便失去了真正意义。

培训也不例外。

对培训效果的考核切忌繁琐、耗时,应简洁明了,一针见血。

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规定的特殊岗位,必须取得国家有关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

对于第一次培训没能取得上岗证者,实行黄牌警告,留岗察看,等待第二次轮训。

留岗察看期间只发基本工资。

如第二次轮训仍不合格,应坚决予以淘汰。

 

(2)、对于求知欲强,参加培训踊跃,对提升自身素质有强烈意愿的前若干名优秀员工,应予以大力表彰,并做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在晋级、加薪以及选送参加更高层次的培训给予优先考虑;对于参加培训持消极态度,培训考核屡次不合格的后若干名员工,则应通过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及时向本人发出黄牌警告,并取消第二年度调薪资格。

如第二年度终盘点时仍在考核线以下的,应坚决予以淘汰。

 

(3)、培训的考核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企业内训以书面考核为主,属于专业技术培训的,要同时辅以现场操作考核;委外培训则以能否将所学内容再培训他人为衡量标准,这样不仅使被派员工有学习的压力,同时又锻炼提高了员工的演讲能力,而仅支付了一个人的学费,却培训了众多人,可谓一举三得。

 

(4)、强化岗位素质描述的考核功能。

由于岗位素质描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全面反映员工整体素质的“晴雨表”,因此强化它的考核功能,对有效提升培训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员工A在岗位素质描述过程中,其掌握验收标准的能力不能适应工作要求。

于是公司和部门在与A广泛沟通的基础上,为其制定了培训计划,同时明确告知,如果两年后A员工的标准掌握仍达不到要求,等待他的只有下课。

 

4、计划与非计划相结合,促进自发培训 

再周密的培训计划,也无法满足所有员工的培训需求。

因此,积极鼓励员工自主性开展计划外培训,是培养员工实现自主管理,营建学习型组织的最佳有效方式。

 

首先,营造人人都是培训师的环境。

在企业里,即使是最普通的员工,也有人所不及的闪光点。

如果能让其闪光点放大,培训其他员工,则该闪光点便成为企业的闪光点。

其次,组建学习型团队。

将各相同兴趣爱好的员工,组成若干个学习团队,有针对性地就某一课题进行研究、交流、探讨,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爱好管理的团队可针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运作程序进行研讨,极有可能推动企业的制度创新;而喜欢钻研技术的团队,在不断对技术的探索中,有可能改进企业的工艺流程,从而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三,开展读书活动。

两个人交换一个苹果,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