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530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III.docx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I

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I)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号、班级、姓名、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统一在答卷第1页“选择题答题区”上用铅笔填涂;其余题目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要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问卷自己保留。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24分)

一、(6小题,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惊悚sǒng着落zhuó埋怨mái鞠躬jū精神矍铄jué

B.押解jiè仄歪zè绥靖suí模具mó性格执拗niù

C.寒噤jìn纨绔wán棘手jí荒谬miù深恶痛疾wù

D.滞留zhì阻遏è奔丧sāng骷髅kū风靡一时fē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愧怍信口雌黄黄梁美梦烦躁健忘

B.伴演明哲保生九霄云外疮疤掳掠

C.琐屑良辰吉日再接再厉诘问帐号

D.寒暄浅尝辄止饥肠辘辘取缔狼藉

3.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括号内的词语替代后,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2分)

A.今年五月,台湾地区曝光了骇人听闻的有毒塑化添加剂后,有800多种商品纷纷下架处理,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耸人听闻)

B.在2011年6月4晶的法网决赛中,中国金花李娜勇夺冠军的消息不胫而走,在世界各地刮起了一股中国风。

(不翼而飞)

C.如果说,卡礼菲政权已经日薄西山,“倒卡”无论如何都只是利比亚人的短痛,那么这种因内战而强化的地域、部族裂痕,就将注定是利比亚人的长痛。

(穷途末路)

D.智者和愚者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天赋的差异,更在于面对困境,愚者往往束手无策,而智者却能化解困难,走出一条新路。

(一筹莫展)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广州市各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校安工作。

B.我们能否以“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强科教、惠民生”作为发展方略,是把广州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枢纽的滨海新城的重要保障。

C.广东第十二届运动会即将举行,体育健儿纷纷表示一定充分发挥自身水平。

D.日本地震和海啸已造成大约1万余人死亡,40万人无家可归,1669家企业遭受重创,日本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就像黄牛,肚子里没有青草,拿什么反刍?

②网络时代,点击率成了判断标准和不二法门,而在杂多的信息当中飞来飞去的眼球,其实并未收获几多真知。

③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而自觉自省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基本的认知和积累。

④缺乏这种自觉的所谓知识分子,充其量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

⑤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

⑥胸无点墨,何以自觉?

A.⑥③①②⑤④B.③⑥①②⑤④C.②⑤④③①⑥D.③⑥②①④⑤

6.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

(2分)

近日,国内一所大学的影视传媒学院成立。

被聘为该学院教授的某明星在微博上透露,自己没上过大学,对做教授很“惶恐”。

对此,网友们也有话说——

@清新:

明星们还是先教好自己的孩子吧。

@小雯:

明星们还是先教好自己的孩子吧。

@abc:

美国明星有当总统的,但没有做教授的。

基辛格曾想去某大学当教授,被该校的校长一口回绝。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内容,不超过20字。

(2分)

二、(2小题,12分)

7.古诗文默写。

(8分)

(1)下列各项古诗文默写,符合原文的两项是()()(2分)

A.国破山河在,春城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B.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望岳》)

C.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

D.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生树,林空鹿饮溪。

(《鲁山山行》)

E.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

F.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野望》)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②,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③松间沙路净无泥,。

(苏轼《浣溪沙》)

④迷津欲有问,。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⑤,不必为己。

(《礼记·大道之行也》)

⑥,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

(2+2分)

[说明:

本题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8分。

]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与“愁“等同起来,但刘禹锡却与众不同,他在《秋词》中用形象生动的词句①“,”将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长歌行》中通过写季节的变化,隐喻人们要珍惜大好春光的诗句是②“,”。

8.根据课本,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4分)

(1)曾不盈寸(《核舟记》)

(2)亭亭净植(《爱莲说》)

(3)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4)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36分)

三、(6小题,1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6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具答之/水陆草木之花B.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

C.豁然开朗/屋舍俨然D.处处志之/博学而笃志

10.把“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11.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

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3题。

(5分)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着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核舟记》)

12.把“中轩敞着为舱,箬篷覆之”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13.文中画波浪线语段,一“闭’字和一“启”字相对应,这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在文章结构上又起何作用?

(3分)

1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石壕吏【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请解释“二男新战死”中“新”的意思。

(1分)

(2)有人说“独与老翁别”的“独”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分)

四、(2小题,21分)

(一)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3--15题。

(8分)

何以解忧(节选)余光中

旅行会改变人的气质,让人的目光变得更加长远。

在旅途中,你会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按照你的生活方式在生活。

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变得更加宽广。

(1)旅行的目的不一,有的颇为严肃,是为了增长见闻,恢宏胸襟,简直是教育的延长。

台湾各大学例有毕业旅行,游山玩水的意味甚于文化的巡礼,游迹也不可能太远。

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

司马迁二十岁“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沉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遗风……”,也是一程具有文化意义的壮游。

苏辙认为司马迁文有奇气,得之于游历,所以他自己也要“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2)-值得注意的是:

苏辙自言对高山的观赏,是“恣观”。

恣,正是尽情的意思。

中国人面对大自然,确乎尽情尽兴,甚至在贬官远谪之际,仍能像柳宗元那样“自肆于山水间”。

徐文长不得志,也“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恣也好,肆也好,都说明游览的尽情。

柳宗元初登西山,流连忘返以至昏暮,“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游兴到了这个地步,也真可以忘忧了。

(3)但是许多人旅行只是为了乐趣,为了自由自在,逍遥容与。

中国人说“流水不腐”,西方人说“滚石无苔”,都因为一直在动的关系。

最浪漫的该是小说家斯蒂文斯了。

他在《驴背行》里宣称:

“至于我,旅行的目的并不是要去哪里,只是为了前进。

我是为旅行而旅行。

最要紧的是不要停下来。

”在《浪子吟》里他说得更加洒脱:

“我只要头上有天,脚下有路。

”至于旅行的方式,当然不一而足。

有良伴同行诚然是一大快事,不过这种人太难求了。

就算能找得到,财力和体力也要相当,又要同时有暇,何况路远人疲,日子一久,就算是两个圣人恐怕也难以相忍。

倒是尊卑有序的主仆或者师徒一同上路,像“吉诃德先生”或《西游记》里的关系,比较容易持久。

也难怪潘耒要说“群游不久”。

西方的作家也主张独游。

吉普林认为独游才走得快。

杰佛逊也认为:

独游比较有益,因为较多思索。

(4)独游有双重好处。

第一是绝无拘束,一切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去做,只要忍受一点寂寞,便换来莫大的自由。

当然一切问题也都要自己去解决,正可训练独立自主的精神。

独游最大的考验,还在于一个人能不能做自己的伴侣。

在废话连篇假话不休的世界里,能偶然免于对话的负担,也不见得不是件好事。

一个能思想的人应该乐于和自己为伍。

我在美国长途驾驶的日子,浩荡的景物在窗外变幻,繁富的遐想在心中起伏,如此内外交感,虚实相应,从灰晓一直驰到黄昏,只觉应接之不暇,绝少觉得无聊。

(5)独游的另一种好处,是能够深入异乡。

群游的人等于把自己和世界隔开,中间隔着的正是自己的游伴。

游伴愈多,愈看不清周围的世界。

彼此之间至少要维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