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松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4911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松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5松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5松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5松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5松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松鼠.docx

《15松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松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5松鼠.docx

15松鼠

松鼠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观察和形象生动说明的方法。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1、理解说明的顺序。

2、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心理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步骤:

导语: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

它既有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观,又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

同学们可能看过中央8台播放的《动物世界》,平时对小鸡、小鸭、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说明文就介绍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动物——松鼠。

一、自学与预习:

默读课文,解词注音。

1、生字:

驯良(xùn)乖巧(guāi)蛰伏(zhé)惹恼(rě)褐色(hè))矫健(jiǎo)

爪子(zhǎo)遮蔽(zhèbì)分叉(chà)翘起(qiào)勉强(qiǎng)

2、词语:

蛰伏:

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吃东西。

驯良:

和顺善良。

警觉:

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的感觉。

乖巧:

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巧妙。

矫健:

强壮有力。

二、导读:

一、自读课文,试概括各段的要点:

要领:

抓中心句,重点是开头名和结尾句:

分小组讨论后明确:

1、总写松鼠的特点。

2、写松鼠漂亮的外形。

(从两方面来写“漂亮”和“最不像四足兽”)

3、写松鼠驯良的习性。

(1)活动的范围

(2)活动的时间(3)主食及寻食习惯)

4、写松鼠乖巧的个性。

(从聪明警觉,轻快敏捷两方面写的。

5、写松鼠筑窝。

(从环境选择,搭窝方法,窝口特点三方面写的。

6、写松鼠是有用的动物。

(从松鼠多产,皮毛的色泽、肉、尾毛和皮的用途三个方面来说明的。

思考:

本文各段内容安排体现了说明文的哪种顺序:

外形-----个性,由表------里(逻辑顺序)

二、依据说明文的结构特点,根据以下提示,理清文章的层次,并标明各段的起止点:

(一)第一部分

(1):

总写松鼠的特点总

(二)第二部分(2--5):

分别介绍松鼠的特点。

(三)第三部分(6):

补充介绍松鼠的用途。

三、师生互动:

精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整体感知:

学生分组研计下列问题:

1、第一部分①松鼠为什么“很讨人喜欢”?

(漂亮、驯良、乖巧)

2、这部分总写松鼠的特点,着眼于什么?

(“很讨人喜欢”)

3、第二部分③“漂亮”、“驯良”、“乖巧”分别说了哪三方面?

(形体、行动、性格)

(二)精读赏析:

学生自读课文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试将本段划分为两个层次:

2、第一层由两个句子组成,第一句写了什么?

(面容、眼睛、身体、四肢)从头部写到身躯。

第二句呢?

(突出尾巴,写出松鼠特有的样子)这一层简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

“漂亮“是总的特点,身体的每一部位又各有特点。

第二层:

松鼠最不像四足兽的特点,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的?

(1)常常竖直身子坐着

(2)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常常“说的是什么?

(从时间上说的很严密)

这几句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比喻)松鼠吃东西的动作更明白了。

3、体会说明文中词语使用的准确性:

读句子:

“松鼠面容清瘦(秀丽),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比较(非常)敏捷,比较机警,一条粗大的尾巴向上翘起。

(1)为什么不能用“清瘦”而用秀丽?

“瘦”不一定美,而原文“清秀”,指美丽而不俗气。

一般“清秀”极少用来形容动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现在拿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有光”的眼睛,写得惹人喜爱。

(2)加上闪闪有什么好处?

讨论后明确:

形容眼睛非常亮,一闪一闪的,突出可爱的特点。

(3)在写松鼠的活动能力时候,用了一第列形容词,请找出来。

(矫健、轻快、敏捷、机警)

(4)“比较”和“非常”哪个更好,为什么?

比较”是相对而言,并不超群;

“非常”指不一般,十分突出,把松鼠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点突出了。

(应着眼于从词义的轻重上来区别)

四、迁移写作训练:

依照课文的写法,向你的朋友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小动,要注意抓住这种动物的基本特征,先口头作文,然后再写成书面作文。

写作思路示例:

题目:

我家的小花猫(小狗)

开头:

先总写小猫的特点,以及我对它的感情。

1、写猫美丽的外貌。

主体:

2、写小猫的生活习性。

3、写小猫的活动以及逗人喜爱的特点。

结尾:

再次写我对小猫的感情,突出我对它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总松鼠的特点---漂亮、驯良、乖巧1

漂亮------外形2

分驯良------习性3

乖巧------动作4---5

总有用的小动物。

6

 

松树金龟子(节选)教案

课题

《松树金龟子》

课型

课时

2

整合时间

教学

目标

1.了解金龟子,激发学生热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

2.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3.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重点

了解金龟子,激发学生热爱、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

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细致的描写。

说明文给人以知识,学习本文要了解金龟子的有关知识,并且学习作者的观察技巧和善于思考的习惯。

难点

突破

策略

问题导学、合作探究

课前

准备

熟读课文,了解事物说明文的特点。

教学设计详案

个人修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让学生说一说他所见到的图像中的金龟子的形象,进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2.作者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

达尔

文赞扬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他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十卷本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本文选自《昆虫世界》,谭常轲译,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99年版。

《昆虫记》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

他被誉为“昆虫诗人”,我国也翻译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

二、自主学习

师:

本文科学地介绍了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

死亡和繁衍等方面的情况,渗透着作者对昆虫的人文关怀。

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了解金龟子的外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

找出具体段落。

4.法布尔对金龟子有哪些主要发现?

他为什么会

有这些发现?

(找出具体的句子加以说明)你有什么感受?

5.作者对金龟子持怎样的态度或情感?

(找出具体的句子)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

点缀zhuì铁锹qiō

o上颚è掠lüè过一抹mǒ

瞌kē睡啃kěn炫xuàn耀魅mèi力献媚mèi

无动于衷zhōng抑yì郁天赋fù一唱一和hè腹fù部

鞘qiào翅后翼yì咫zhǐ尺洞穴xué螽zhōng斯

撒sǎ种豆荚jiá豌wān豆镶xiāng摩mó擦

要求:

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同学进行纠正。

2.了解金龟子的外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

明确:

(第l一3段,外貌特征。

第4段,介绍金龟子的生活习性。

第5—7段,介绍金龟子的婚恋生活。

第8一18段,介绍金龟子的唱歌、发音原理、唱歌的原因。

第19、20段,介绍金龟子的死亡与繁衍。

要求:

熟悉课文内容,初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法布尔对金龟子有哪些主要发现?

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发现?

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

(法布尔的主要发现是:

松树金龟子的生态习性,特别是它的婚恋与发音原理。

他之所以有这些发现,是他走出实验室的结果,是他走进田野,深入昆虫的生活。

进行长期仔细地观察、并认真思考的结果。

文中“我抓住机会跟踪她们,观察他们”“要想观察清楚他们”等语句,文中还写到“用食指浸按在玻璃板上来回摩擦发声的方法研究金龟子发音原理”等,这些都是佐证。

启发我们多观察,多思考。

4、作者对金龟子持怎样的态度或情感?

(找出具体的句子)

明确:

文中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充满着对生命的关爱之情,

对昆虫的赞美之情(从结尾可以看出,)

五、品读课文,探讨交流: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第1-3段

1提问:

松树金龟子的外形是怎样的?

明确:

“长得仪表堂堂”、“身披黑色或棕色外套”、“闪着金属的光泽”、“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描写生动形象。

2、提问:

松树金龟子的流苏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

文中介绍了松树金龟子流苏是高度灵敏的感觉器官。

作者这里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此外文中说明金龟子折扇的作用时也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第

三段的开头是什么句式?

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设问,引起下文,为写其婚恋伏笔)

六、小结:

《松树金龟子》是一篇介绍动物生态的

科学小品文。

它科学、详尽地说明了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包括婚恋、发音、繁衍等,使读者对松树金龟子这种常见的昆虫获得科学的知识,并激发自己热爱昆虫的感情。

下节课我们继续分析。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默写生字

二、自主学习继续品读课文,探讨交流:

(一)、阅读课文第4-7段。

提问:

作者怎样描写金龟子的动作、习性等?

明确:

文中介绍了金龟子出现的时间;夏至。

动作:

“大献殷勤”“啃着”“钩着”“咬着”,舞蹈表演。

文中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写。

(二)、继续学习第8-18段

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1、提问:

这一部分介绍了金龟子的生活习性,也是金龟子最主要的特

性是什么?

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

讨论归纳:

金龟子最主要的特性是爱唱歌,具有音乐天赋。

文章依次介绍了金龟子A发音的部分、B发音原理以及C为什么而唱歌等。

A发音的部位:

腹部末端。

B发音原理“用橡皮在玻璃上擦”“金龟子身上的能自由伸缩的软软的腹部就是橡皮,又薄又硬的鞘翅后翼就是玻璃。

”C用歌声表达痛苦

2、作者是如何探索松树金龟子的发声原理的?

(先找到它的发声部位,然后仔细观察,找不到特殊的发声器官,这样就断定是腹部最后一节跟鞘翅的后翼摩擦而发声。

3、选文第8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猜想?

作者对这个猜想没有作出结论,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态度?

(作者猜想松树金龟子是有可能夫妻对唱的。

没有作出结论是因为“无法作证”,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第16—18段介绍了其他昆虫唱歌的种种情况,说明“昆虫究竟为什么要叫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现了什么?

(作者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精神)

三、品味语言:

法布尔以毕生精力写出的〈〈昆虫世界〉〉被誉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而本文正是选自〈〈昆虫世界〉〉,你能否结合课文内容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介绍动物的特征,说明准确,描写生动形象。

请找出几处你欣赏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明确:

教师根据情况调控课堂,并适时出示下列语句:

(①松树金龟子长得仪表堂堂,它身披黑色或者棕色外套,外套闪着金属的光泽,上面还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显得既朴素又高雅。

②它是暑天暮色的点缀,是夏至那天镶在天幕上的漂亮外套。

③很显然,它们是在向美人大献殷勤,每天都进行到深夜。

第二天早

上,雄虫和雌虫通常停在低矮的树枝上,成双成对,一动不动,对

周围的事和物视而不见。

)小结:

1、从观察入手,进行科学的说明

2、生动形象的语言。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2)作者对金龟子的关系和对其态度的描述反映出来。

3、语言的准确性与说明事物的准确性融为一体。

例如:

在通常的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在松树枝头,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一句中,“有可能”三个字能否删去?

为什么?

明确:

不能。

“有可能”表明这只是一种推测,而非肯定。

)第六段中“大多数金龟子”一句中的动词运用。

另外一些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的作用。

本文用词的准确与生动与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是分不开的,难怪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赞法布尔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

(学生交流)

      

四、完成探究练习二

国宝——大熊猫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它成为国宝的原因;

  2.了解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3.学习形象生动的说明方法。

  教学步骤:

  一、从标题入手,初步了解文章所写中心。

引导学生看课文标题,引发学生思考:

本文用“国宝——大熊猫”作为标题,你觉得有什么含义?

其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呢?

  明确:

本文是一篇介绍珍稀动物大熊猫的科普说明文。

课文标题中的“大熊猫”,表明了文章说明的对象,“国宝”一词点明了说明的重点。

先说“国宝”,再用表示解释说明的破折号引出被称为国宝的对象“大熊猫”,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突出大熊猫的珍贵;二是引起读者的注意:

这国宝究竟是什么?

  二、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

  嬉(xī)戏 憨(hān)态可掬(jū) 濒(bīn)危 璀璨(cuǐcàn)

  邛崃(qiónglái) 浩瀚(hàn) 栖(qī)息 孤僻(pì)

  分娩(miǎn) 翌(yì)日 繁衍(yǎn)

  三、整体感知,研读课文

  1.熟读课文之后,如果让你来介绍大熊猫,你会从哪些方面来介绍?

(可鼓励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上台介绍大熊猫)

  明确:

外形特点:

可爱

  生长环境:

人烟稀少、泉水丰富、竹类众多

  生活习性:

喜爱食竹、食量很大、性情孤僻、爱独处

  活动范围:

随季节交替而改变活动范围

  繁殖情况:

繁殖力低,大多每胎产一仔

  2.作者生动传神地描写了大熊猫的举止神态,突出了它可爱、机警的特点。

其中你最喜欢哪些语句?

为什么?

(根据学情,可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生动的说明方法:

引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诠释等,以及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

不必过细分析。

  3.小组讨论:

文章是如何来说明大熊猫的可爱和珍贵的?

  明确:

  4.结合课文以及你所了解的有关情况,请你谈一谈大熊猫的生存现状?

  (大熊猫生活现状:

学生可根据有关资料,围绕大熊猫濒临灭绝,阐述自己的观点。

  四、以“如何来保护我们的国宝——大熊猫”为主题,展开专题研究。

  1.将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2.以小组为单位,确定研究子课题。

  3.分工合作,拟定研究方案,并组织实施。

  4.交流、汇报。

  (不断鼓励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部分可在课余完成,达到学科整合的目的。

  五、布置作业:

  根据你现有的知识及参考有关资料,写一篇保护大熊猫的倡议书。

  

黔之驴教案

课题

《黔之驴》

课型

课时

2

整合时间

教学

目标

1、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能口译全文。

2、分析驴、虎两个寓言

形象的特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3、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

重点

掌握本文有关文言字词的用法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老虎的心理、动作描写来分析老虎认识驴的过程。

突破

策略

理解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

准备

预习查阅资料多媒体

教学设计详案

个人修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成语来源有很多,有源于口语的,历史故事的,古书中名言警句的摘录或节缩的,外来语等等,其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

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

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接触这篇寓言。

二、探究交流。

(一)预习学案基础知识反馈。

教师引导展示。

(二)小组探究

三、学生分组展示探究交流提。

四、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适当点拨精讲。

1、请结合课下注释试翻译全文,找出难理解字词句。

点拨:

a.字音

黔qián窥kuī骇hài遁dùn噬shì狎xiá踉liáng憖yìn

2字词释意

好事者:

喜欢多事的人

蔽林间窥之:

避偷看

稍出近之:

靠近莫相知:

一方对另一方

虎大骇:

害怕

远遁:

逃跑

以为且噬己也:

将咬然往来视之:

但是

益习其声:

渐渐益狎:

驴不胜怒:

能承受蹄之:

用蹄子踢

虎因喜:

因此计之曰:

:

盘算

技止此耳:

只乃去:

才离开

2、朗读全文,在文中找出描写虎和驴的词语,加以体会和想象,在小组内分角色表演《黔之驴》。

点拨:

虎:

动作:

见、窥、近、遁、视、近、荡倚冲冒、跳踉、大阚、断、尽;

神态:

慭慭然、大骇、甚恐、喜;

语言:

止此耳

驴:

动作:

一鸣、蹄之

神态:

不胜怒

3、老虎是怎样逐步认识了解驴并把它吃掉的?

点拨:

虎惧驴---

---虎识驴-----

--虎戏驴------虎吃驴

4、分析文中驴和虎的形象。

点拨:

虎:

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勇于出击战胜对手

驴:

没有自知之明外强中干虚张声势

5、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感想,揭示故事的寓意?

点拨:

从驴的角度:

讽刺那些毫无自知之名而自招祸患的人。

从虎的角度:

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从虎与驴的关系的角度:

坚持,不放弃:

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要正确估计对手等。

6、从这则寓言中你知道哪些成语,说说它们的意思?

点拨:

黔驴之技:

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黔驴技穷:

比喻仅有的一点点伎俩也用完了

庞然大物:

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这三个成语多用于贬义,讽刺人的技能低劣,遭遇无法解决的窘境等等

7、文章题目为“黔之驴”但笔墨大量写虎,是否“文不对题”?

点拨:

以虎衬驴,结合社会背景,作者借文嘲讽的是像驴那样的人。

8、 这则寓言写了一头驴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

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不可避免;也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出你的观点及理由。

 点拨:

  能写出

自己的观点并持之以据即可。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予以适当归纳总结)

本文是一篇寓言,文章通过述写老虎惧驴、识驴、戏驴、吃掉驴的过程,启示人们应该认识事物的本质,克服对未知事

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也告诫人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