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的科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4706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的科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的科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的科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的科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的科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的科学.docx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的科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的科学.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的科学.docx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的科学

《药理学》教学大纲

Pharmacology

(供四年制生物技术专业本科使用)

前言

1.课程基本信息:

总学时/总学分:

54/3理论学时/学分:

54/3实验学时/学分:

0/0

开课单位:

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2.课程性质:

药理学是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原理的科学。

其主要任务是阐明药物的作用、作用机理、体内过程、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奠定理论基础,也为揭示生命的秘密、探讨病理过程提供线索。

3.教学目的

药理学课程教学遵循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通过药理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药理学基本理论及临床常用各类药物中代表药物的体内过程特点、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用途、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等基本知识,熟悉其它常用同类药的主要药理特点,了解相关疾病的临床用药原则、新药研究进展及本学科本领域发展趋势。

使学生获得临床合理用药所必需的药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临床合理用药和今后学习新药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它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及人才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4.教学要求:

药理学教学可通过课堂讲授、自学、讨论、网络教学等多种方式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片、自制动画片等教学方法,结合案例式、问题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手段,通过系统讲解,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在药理学教学中应注重与基础医学相关知识和临床医学的结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并适当介绍本门课程的重要专业英语词汇。

课堂外,主要借助于药理学网络课程平台,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通过在线测试、课后作业、课程问卷、学生讨论互动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检索阅读课外读物,熟悉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弥补课堂内教学的不足。

5.课程地位:

药理学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课程,在生物技术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课程一方面需要《解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相关知识作基础;同时本课程又为学生未来进一步自学和学习其它后续临床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6.参考教材:

《药理学》,凌保东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第1版

《药理学》、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8版

7.考核方法:

本课程为院级考试课程,一般采用课终闭卷笔答方式考试。

其总评成绩由课终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构成,课终考试占课程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40%。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在线测试(占60%)和平时学习情况跟踪(占40%)。

 

参考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绪论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抗精神失常药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镇痛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

抗高血压药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胰岛素与口服降血糖药

抗菌药概论

人工合成抗菌药

-内酰胺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抗结核病药

抗恶性肿瘤药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0.5

4

4

0.5

3

3

3

3

3

3

3

3

1

2

3

2

1

3

3

3

3

合计

54

0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和药理学的概念。

2.熟悉药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药效学、药动学的概念。

3.了解药理学的学科性质、任务及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1、药物(drug)的概念;药物与药品的区别;药物、食物、毒物的相互关系。

2、药理学(pharmacology)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和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的概念;学科性质(桥梁学科);学科任务(为临床合理用药奠定理论基础、为新药研究提供线索、为阐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提供资料);学习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打基础、为今后学习新药打基础、为学习临床医学打基础);学习方法(广泛联系基础医学知识、注意归纳小结、注意纵向与横向联系)。

3、药理学发展简史(自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的体内过程;药动学重要参数及其含义。

2.熟悉药物消除与蓄积的基本规律;时-量关系;影响药物跨膜转运的因素。

3.了解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

教学内容

1、药物的跨膜转运(transport):

转运方式(主动转运、简单扩散、易化扩散、滤过、膜动转运);影响药物跨膜转运的因素(分子量、膜的表面积、脂溶性、药物pKa与体液pH、膜两侧药物浓度差、局部血流量、细胞的能量代谢)。

2、药物的体内过程

1)吸收(absorption):

吸收的概念;影响吸收的因素(影响跨膜转的因素、生物利用度、首过消除、给药途径、局部血流量);评价药物吸收的药动学参数(达峰时间——Tmax、峰浓度——Cmax、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的概念及意义;首过消除——firstpasselimination的概念。

2)分布(distribution):

分布的概念;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与血浆蛋白及组织的结合、生物屏障、体液pH、局部血流量);评价药物分布的药动学参数(表观分布容积——appareentvolumeofdistribution,Vd)的概念及含义。

3)代谢(metabolism):

代谢的概念;代谢的方式(Ⅰ相——氧化、还原、水解,Ⅱ相——与葡萄糖醛酸、甘氨酸、乙酰基等的结合);与代谢有关的酶(微粒体酶的概念与特点、非微粒体酶);酶促、酶抑的概念及临床意义;代谢结果(水溶性与活性的变化)。

4)排泄(excretion):

排泄的概念;排泄的途径(肾、胆汁、乳汁、唾液、汗液等);影响肾脏排泄的因素(肾小管主动分泌的竞争性抑制、尿液pH值、肾功能)。

3、药物的时-量关系

1)药物的消除(elimination):

消除的概念;消除动力学(0级与1级动力学);评价药物消除速度的药动学参数(半衰期——halflifetime,t1/2、消除速率常数——eliminationrateconstant,Ke、清除率——clearence,CL)的概念及意义;1级动力学的基本消除规律(末次给药后经4-5个半衰期可认为基本消除)。

2)药物的蓄积(accumulation):

蓄积的概念;多次给药的蓄积规律(恒量定时给药的达坪时间为4~5个半衰期);负荷量给药的概念、给药的方法(恒量定时给药时首剂加倍)、达坪时间为1个半衰期内;药物蓄积的意义(适当蓄积有利药效发挥,过度蓄积可致蓄积中毒)。

3)房室概念与房室模型(开放一室模型、开放二室模型)。

4)时-量(时-效)关系及其曲线:

时-效及时-量关系;时-量(时-效)曲线(单次给药及多次给药,静脉给药与非静脉给药);

药物效应动力学

目的要求

1.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2.熟悉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重要的剂量概念;治疗指数、效能、效价强度的含义。

3.了解药物的作用的其它机制。

教学内容

1、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的概念和关系(因果关系);药物的基本作用(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

2、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

概念;选择作用的产生原因和临床意义。

3、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两重性)

1)治疗作用:

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的概念和应用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2)不良反应(adversereaction):

概念;类别(副反应——sidereaction、毒性反应——toxicreaction、过敏反应——allergicreaction、特异质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的概念。

4、药物剂量和效应的关系:

量-效关系(dose-effectrelationship)、量反应及质反应的概念;量-效曲线(量反应量-效曲线与质反应量-效曲线);重要的剂量(dose)概念(最小有效量、治疗量、常用量、极量、最小中毒量、最小致死量、半数有效量——mediameffectivedose,ED50、半数致死量——mediamlethaldose,LD50)。

5、药物评价指标:

1)评价疗效的指标(半数有效量、效能——efficacy、效价强度——potency的含义。

2)评价毒性的指标(半数致死量)。

3)评价安全性的指标(治疗指数——therapeuticindex,TI)的含义。

6、药物作用机制

1)非受体机制:

改变体液pH、改变体液渗透压、脂溶作用、络合作用。

2)受体机制:

受体(receptor)的概念;特性(敏感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种类(G蛋白偶联受体、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细胞内受体);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亲和力——affinity、内在活性——intrinsicactivity的概念;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激动药——agonist、部分激动药——partialagonist、拮抗药——antagonist);竞争性拮抗药、非竞争性拮抗药的区别;受体的调节(受体脱敏与受体增敏;受体的上调与下调)。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目的要求

1.掌握来自机体方面的影响因素。

2.熟悉来自用药方法方面的影响因素。

3.了解来自药物方面的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1、药物方面的因素:

药物制剂;药物的理化性质。

2、机体方面的因素:

生理因素(年龄、性别、体重);病理因素(肝、肾功能、特殊病理);心理因素(安慰剂的效应);遗传因素(遗传的多态性,特异体质、过敏体质、高敏性、耐受性)。

3、用药方面的因素:

剂量;疗程(耐受性、依赖性、停药反应);给药途径;给药时间(时辰药理学)与间隔时间;联合用药的概念与药物相互作用(概念、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出现的环节及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

抗精神失常药

目的要求

1.掌握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了解其它抗精神失常药物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

教学内容

1、概述:

精神失常的概念,常见临床类型;抗精神失常药的分类。

2、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drugs):

氯丙嗪(chlorpromazine,wintermine)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抗精神病、镇吐、抑制体温调节、加强其它中枢抑制药的作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对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作用机理(阻断多巴胺D2受体、受体、M受体);临床应用(Ⅰ型精神分裂症、除晕动病外的各种呕吐及顽固性呃逆、低温麻醉与人工冬眠);不良反应(中枢抑制症状、锥体外系反应、诱发精神异常、诱发惊厥与癫痫、过敏反应、心血管及内分泌系统反应、急性中毒)。

其它常用吩噻嗪类药物的特点、用途。

其它各类抗精神病药的特点、用途。

3、抗抑郁药(antidepressantdrugs):

抑郁症的基本病理生理(在中枢5-HT减少的基础上,NA、DA等也减少);常用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抑制神经末稍对NA、5-HT的重摄取、抑制MAO);临床应用(抑郁症);常用药物(非选择性5-HT和NA重摄取抑制药——米帕明、多塞平等;选择性NA重摄取抑制药——马普替林、地昔帕明等;选择性5-HT重摄取抑制药——氟西汀、舍曲林等;MAOI——吗氯贝胺)的作用特点与临床应用。

4、抗躁狂药(antimanicdrugs):

碳酸锂的抗躁狂作用;临床应用(躁狂症及躁狂-抑郁症)和不良反应(毒性反应)。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目的要求

1.掌握左旋多巴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2.熟悉多巴增效剂的增效原理。

他克林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3.了解其它抗PD及AD药的作用、用途。

教学内容

1、抗帕金森病药

1)概述:

帕金森病的病理(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退化,致多巴胺能神经功能低下,而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

2)常用治疗药物

1)拟多巴胺药:

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用途,不良反应。

2)左旋多巴增效药:

氨基酸脱羧酶(AADC)抑制药(卡比多巴、苄丝肼)的作用、用途;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司来吉米)的作用、用途;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药(硝替卡朋、托卡朋等)的作用、用途。

3)多巴胺受体激动药(溴隐停、培高利特等)的作用、用途。

4)促多巴胺释放药(金刚烷胺)的作用、用途。

5)中枢性抗胆碱药(苯海索、苯扎托品等)的作用、用途。

2、治疗阿茨海默病药

1)阿茨海默病简介

2)常用治疗药物:

胆碱酯酶抑制药(他克林、多奈哌齐、利凡斯的明、加兰他敏、石杉碱甲、美曲膦酯等)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M-R激动药(占诺美林)的作用、用途。

镇痛药

目的要求

1.掌握吗啡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熟悉哌替啶、喷他佐辛的的作用特点与用途。

3.了解其它镇痛药的作用特点和阿片受体阻断药的作用、用途。

教学内容

1、概述:

疼痛与镇痛;阿片受体与痛觉调制。

2、阿片受体激动药

1)生物碱类:

吗啡(morphine)的药理作用(镇痛、镇静、镇咳、抑制呼吸、兴奋平滑肌、兴奋呕吐中枢、兴奋动眼神经缩瞳核、扩张血管、对体温、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作用机理(激动阿片受体);临床应用(各种剧痛、心源性哮喘、腹泻);不良反应(副作用、耐受性与依赖性、急性中毒及解救);禁忌症(分娩止痛、哺乳期妇女、支气管哮喘、颅内高压者)。

可待因的作用特点(镇咳选择性较高)和临床应用(镇痛、镇咳)。

2)人工合成品类:

哌替啶(pethidine,dolantin)的作用特点(作用持续时间较短、不影响产程、少致便秘与尿潴留、无明显镇咳作用、中毒时可致中枢兴奋);临床应用(各种剧痛、心源性哮喘、麻醉前给药、人工冬眠)。

美沙酮、芬太尼等的特点,用途。

3、阿片受体的激动-拮抗剂:

喷他佐辛等的作用特点(激动κ受体而阻断μ受体,成瘾性极小)和用途。

4、其他中枢性镇痛药:

延胡索乙素、罗通定等的作用和用途。

5、阿片受体拮抗剂:

纳洛酮、纳曲酮的作用(竞争性拮抗阿片受体);用途(解救阿片类药物急性中毒、鉴别诊断对阿片类药物的依赖性、急性酒精中毒、休克、脊髓损伤等)。

解热镇痛抗炎药

目的要求

1.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基本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2.熟悉乙酰水杨酸、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特点、用途、不良反应。

3.了解其它解热镇痛抗炎药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内容

1、概述:

解热镇痛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的概念;作用机理(抑制COX→抑制PGs合成);基本作用及用途(解热、镇痛、抗炎);分类。

2、常用药物:

乙酰水杨酸(aspirin,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解热、镇痛、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体内过程特点(口服吸收好、分布广、主经肝代谢、半衰期与血药浓度有关);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出血倾向、水杨酸反应、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哮喘、瑞夷氏综合征、对肾功的影响)。

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特点(几无抗炎作用、胃肠反应轻、不引起瑞夷氏综合征);临床应用(解热、镇痛);不良反应(胃肠反应、血液造血系损害、过敏、肝损害)。

其它药(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布洛芬、萘普生、吡罗昔康、保泰松、舒林酸、塞来昔布、尼美舒利等)的特点,用途。

3、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复方配伍及评价。

抗高血压药

目的要求

1.掌握一线降压药的降压作用特点、作用原理、临床应用;钙拮抗药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拮抗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

2.熟悉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概念。

3.了解其它降压药的作用、用途、主要不良反应。

教学内容

1、概述:

高血压的定义,病理生理;抗高血压药作用环节和分类。

2、一线降压药

1)利尿药:

降压作用机制(早期排钠利尿,后期扩张血管);降压作用特点(温和、无耐受性);应用;长期大量应用可致的不良反应(对电解质和代谢的影响);常用药物(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的特点。

2)β受体阻断药:

降压机制(阻断受体);作用特点(不引起水钠潴留,无耐受性);应用(各型高血压);不良反应与应用注意(大量可影响血脂);常用药物(普萘洛尔、阿替洛尔、拉贝洛尔、卡维地洛等)的特点。

3)钙拮抗药:

作用机制(阻断细胞膜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分类:

药理作用(抑制心脏、保护缺血心肌、扩张血管、松驰平滑肌、抑制内源性活性物质的释放、其他);临床应用(过速型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其他);常用药物(二氢吡啶类——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拉西地平、氨氯地平等;苯并噻氮卓类——一尔硫卓;苯烷胺类——维拉帕米)的主要特点。

常用药物在治疗高血压中的临床应用。

4)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拮抗药: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简介。

(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抑制ACE→抑制AngⅡ的生成,并抑制缓激肽的降解);药理作用(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心功,保护缺血心肌,防止心血管重构,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临床应用(高血压、充血性心衰、心肌梗塞、糖尿病性肾病及其它肾病);不良反应(首剂低血压、咳嗽、高血钾、低血糖、肾功能损害、致畸、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常用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等)的特点。

(2)AT1受体阻断药:

作用机制(阻断AT1受体,产生与ACEI相似的作用);用途(不宜使用或不能耐受ACEI的病人);不良反应(除无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干咳外,与ACEI相似);常用药物(氯沙坦、缬沙坦、伊白沙坦、坎替沙坦等)的特点。

3、其它降压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1)交感神经抑制药

(1)中枢性降压药:

作用机制(激动I1-咪唑啉受体及2受体);降压作用特点(中偏强、兼有抑制唾液和胃酸分泌的作用);临床应用(高血压尤其是伴消化性溃疡者、偏头痛、吗啡类的戒毒、开角型青光眼);不良反应(中枢抑制、消化系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常用药物(可乐定、莫索尼定等)的特点。

(2)神经节阻断药:

降压作用特点(强、快、短);用途(高血压危象、控制性降压)。

(3)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未梢阻滞药:

作用机制(耗竭儿茶酚胺);常用药(利舍平、胍乙啶)的特点与用途。

(4)α1受体阻断药:

哌唑嗪的作用机制(选择性α1受体);作用特点(降压而不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对代谢无明显影响);临床应用(高血压、良性前列腺增生)。

2)扩血管药:

基本特点(降压后可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引起心率加快和水钠潴留);用药注意事项(不宜单用,需与β受体阻断药和利尿药联合应用);常用药物(直接扩血管药——肼屈嗪、硝普钠;钾通道开放药——米诺地尔、吡那地尔等)的作用特点与临床应用。

4、高血压药物治疗新概念:

1)有效治疗与终生治疗;2)保护靶器官;3)平稳降压;4)联合用药。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目的要求

1.掌握肝素、维生素K、铁剂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2.熟悉右旋糖酐、香豆素类、纤维蛋白溶解药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3.了解抗纤维蛋白溶解剂、叶酸、维生素B12、红细胞生成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用途。

教学内容

1、抗凝血药:

1)概述:

生理性止血过程;凝血与抗凝血的动态平衡;抗凝血药的分类。

2)常用药物:

(1)影响凝血因子药:

肝素(heparin)的体内过程特点(口服无效、不可肌注和皮下注射);作用(体内和体外抗凝)及作用原理(依赖于ATⅢ);临床应用;不良反应(鱼精蛋白的对抗作用)。

低分子量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LMWH)的特点(抗凝血与出血相分离,较少引起血小板减少)。

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的体内抗凝作用及作用原理(抑制有活性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生成);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维生素K的拮抗作用);常用药物(双香豆素、华法林、新抗凝)的特点。

(2)纤维蛋白溶解药:

链激酶、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的溶栓作用及其特点(即可抗凝又可促血栓溶解);作用机制(直接或间接激活纤溶酶原);不良反应(易致出血)。

(3)抗血小板药:

药理作用(抗血小板聚焦);临床应用(防止血栓形成)。

2、促凝血药

1)促有活性的凝血因子生成药:

维生素K(vitamineK,VK)的种类;作用原理(作为γ-谷氨酸羧化酶的辅酶,促有活性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生成);临床应用(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不良反应。

2)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氨甲苯酸、氨甲环酸的促凝血作用(竞争性对抗组织和血浆激活物对纤溶酶原的激活作用);临床应用(纤溶亢进性出血);不良反应。

3)凝血酶的作用与用途;不良反应。

3、抗贫血药

1)概述:

贫血的分类和病因。

2)常用药物

(1)铁制剂:

铁盐的体内过程及影响铁吸收的因素;铁剂的作用、用途(缺铁性贫血);不良反应(局部刺激、毒性反应);常用制剂(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右旋糖酐铁等)的特点。

(2)叶酸和维生素B12:

体内过程;作用(对核酸代谢、氨基酸互变的影响);临床应用(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红细胞生成素、非格司亭、沙格司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5、血容量扩充剂

右旋糖酐的性质,类别(右旋糖酐70、右旋糖酐40、右旋糖酐10);作用(扩容、改善微循环、抗凝、渗透性利尿);临床应用(低血容量性休克、防止血栓形成)。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目的要求

1.掌握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2.熟悉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

3.了解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方法。

教学内容

1、概述: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来源;分类(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分泌与调节。

2、糖皮质激素

1)体内过程与分类:

可的松与泼尼松需经肝激活后才有活性。

2)作用

(1)生理作用:

对糖、脂、蛋白、水和电解质代谢的影响;充许作用。

(2)药理作用:

抗炎、抗免疫、抗毒与解热、抗休克;对血液与造血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骨骼的影响。

3)作用机理:

基因机制;非基因机制。

4)临床应用:

适应症(严重感染或炎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休克、某些血液病);用法和疗程(大剂量冲击疗法、一般剂量长期疗法、小剂量替代疗法)。

5)不良反应:

长期大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消化系统并发症、诱发或加重感染、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心血管并发症、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糖尿病、其它);停药后的不良反应(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反跳)。

禁忌症(严重精神病与癫痫、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新近术后、角膜溃疡、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抗菌药不能控制的感染)。

6)常用药物:

可的松、氢化可的松(hydrocotisone)、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氟轻松等的特点(作用时间及对水和电解质代谢、糖代谢、抗炎作用的影响)。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目的要求

1.掌握胰岛素的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熟悉磺酰脲类和双胍类药物的降血糖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3.了解其它降血糖药的作用、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1、胰岛素(insulin):

来源,制剂和分类;体内过程;药理作用(对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对血钾的影响);作用机理(激动胰岛素受体,引起磷酸化连锁反应,增加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路);临床应用(糖尿病、高血钾、细胞内失钾)和不良反应(低血糖、胰岛素抵抗、过敏、局部反应)。

2、胰岛素增敏药:

噻唑烷酮类的药理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改善脂肪代谢紊乱和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