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整理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4633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1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心理学整理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整理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整理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整理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学教育心理学整理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心理学整理资料.docx

《中学教育心理学整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心理学整理资料.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育心理学整理资料.docx

中学教育心理学整理资料

中学教育心理学整理资料

复习五阶段(过四遍)

一、了解框架

1、总论:

第1章略讲

2、学习心理:

第2-11章详讲

3、教学与教育测评:

第12-13章略讲

二、通读:

不记忆、只理解,平时有时间就看

三、尝试背诵:

记重点,拿支笔抄抄写写

四、及时复习

五、检验阶段

教育心理学概论

一、概念的理解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注意与教育学的区别: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目的:

为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解决实际课堂问题。

第一章教师与教育心理学

·概述:

1、如何成为专家型的教师

·专家型家师的特点:

P21、能运用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2熟练掌握教学技能

教师的教学能力分为三方面:

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

·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

个人因素,情景因素,系统工程

·教师成长的阶段P7:

关注生存,情景,学生三阶段

·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

P7师范教育培养,在职实践和进修提高。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P9反思的类型/反思的内容/反思的方法:

布鲁巴奇

2、教学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

研究对象:

是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性质:

较强的教学应用性,不是普通心理学,或儿童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的简单组合。

研究内容:

是对学习者、学习及教学的系统研究。

主要包括: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P13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P14的研究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

①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②解决了实际的课堂问题③提供各种研究方法与角度

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

强调对照处理的不同效果分析,分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个案实验)

特点,确定实验目的,控制班(组)和实验班(组),明确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

对教学研究的实践指导,

分实验室研究:

如不同音乐节奏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进行变量控制。

自然实验研究:

是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进行、随机现场实验:

要求随机抽样分组

如罗森塔尔在小学教学上教师期望实验“皮格马利翁效应”。

个案实验:

如作业马虎现象的学生进行矫正的实验,如作业排名和计分调整。

描述性研究(行动研究)如“角色互换教学活动”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考察。

相关研究:

探讨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如学业成绩与学生记忆力的关系研究等。

正相关,负相关和无相关,相关系数取值1~—1程度,越近1相关越大。

描述性研究:

强调对研究对象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如单亲家庭学生的人际关系

行动研究:

强调对行为信息的收集和交流分析,如与贫困生手牵手交流活动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创建阶段:

18世纪未到19世纪,把心理学作为教育的基础,代表人物桑代克1903年奠基人

发展阶段:

20世纪20~50年代兴起教育科学运动,教育心理学内容不断丰富维果茨基P20

成熟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关注教育实际应用和课堂学习研究

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运动发现学习法

奥苏贝尔:

以认知心理学研究学习,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和保持。

90年代关注学科心理学的学习和认知研究。

从实验室转为对现实情境的研究。

·考题模拟:

1、试述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2、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实践的作用?

P14

3、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考虑如何进行教育研究。

P10+P17页

历届考题分析:

2004年5分

简答题:

38、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P7

2005年:

4分+1分=5分

选择题:

14.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学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AP7】

15.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教师常用的反思方法

A、写反思日记B、详细描述C、交流讨论D、行为模仿【DP9】

填空题:

1分

16.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时期、发展和成熟时期。

2007年:

选择题:

2分+填空题:

2分+简答题5分=9分

选择题:

2分

1.某教师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研究本地区十几所学校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属

A、实验研究B、个案实验

C、描述性研究D、实验室实验[ P18页C ]

填空题:

2分

16、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分为:

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的监控能力P3页。

17、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3年前后著书的教育心理学,主要探讨了人的本性、个性差异与P19页学习心理三大问题。

简答题:

36、简述布鲁巴奇等提出的教师教学反思的几种方法。

P9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内容概述

首先介绍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心理个别差异的问题,为什么在教育心理学中介绍人的心理发展的问题呢。

这是因为教育心理学从创立开展就包括心理发展的内容。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的第一卷人类的本性就是谈的人类心理发展的历程,所以从桑代克到现在教育学探讨的理论就是心理的发展。

心理的发展是我们了解学生规律。

我们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学生心理上的个别差异。

作为教师我们要备课,一是备教材,二是备学生。

所以我们要去了解学生,特别是要了解他的心理的特点、心理发展的水平、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特征。

·重点提示:

一、中学生心理发展总的特点:

少年期(初中):

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内心冲突:

普遍存在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青年初期(高中):

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为主

内心冲突:

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常冲突,易与生活脱节。

二、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P25:

认知发展必经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阶段。

详解:

感知觉认知—语言应用单向思维—守恒观念形成与具体思维—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

皮亚杰认为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有:

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化(具有自我调节作用)P27

教学上的意义:

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教师的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基于该理论的教学法:

活动法,自我发现法,认知冲突法,同伙影响法P29

·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论:

强调社会文化对认知发展的作用,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念P27

教学上的意义:

教学可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

教师教学可以运用支架技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支架式教学类型号P30:

示范解题出声思考解题使用提问教材渐进思维提示

三、中学生的人格发展P31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强调自我成长,提出青春期是获得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期

婴儿期(0-1)信任感与不信任感的建立(学会分辨人,哭和笑)

幼儿期(1-3)自主感的形成羞耻感和怀疑感(学会走路和自己动手玩玩具)

儿童早期(3-6)主动感对内疚感主动探索—好问—好动—好说(角色认知)

儿童晚期(6-12)勤奋感对自卑感在幼儿园完成学习任务受奖励(学业成就)

青少年期(12-18)自我同一感的建立,和自我同一感的混乱初中和高中阶段同伴与人生观

青年期(18-24)亲密感对孤独感大学阶段,友谊与爱情(社会化成家)

成人期(24-65)繁殖感与停滞感

老年期(65---)自我整合对绝望感

·教学上的意义:

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发展危机将有助于发展健康的人格。

这就为教育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助于理解该阶段学生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对症下药因势利导。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培养(健构)健康人格的途径;P34(整体调节/积极自评/良好交际/应对挫折/自我教育)

一、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人格结构中的调控系统,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埃里克森的自我认同感观点及教育意义P37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指导:

帮助正确认识自己/获取积极自我体验/提高自我控制力P7

六:

中学生的个别差异

·中学生的认知差异(认知方式与智力)和智力差异P39

·了解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据此改进教学,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同质分组(如分快慢班)从教学组织形式上适应个别差异教学

——个别化教学(布鲁姆的掌握学习)从教学上适应个别差异P41

——教学机器程序教学(美国斯金纳提出)从教学手段上改进以适应个别差异性。

·中学生的性格的差异及教育上的意义(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学习内容)P45

·识记概念:

平衡化P27最近发展区P27教学支架P29人格P30自我意识P35自我认同感P37

场依存型P38场独立型冲动型认知方式沉思型认知方式IQ布鲁姆的掌握学习P41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多元智力P41性格P42投射自我P35

·考题模拟

1、同伴群体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何影响P33

2、谈谈挫折对中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影响?

P34

3、如何帮助中学生度过自我认同感危机?

P37-38

4、什么是自我意识,他有哪些成分?

历届考题分析:

2005年2分

选择题:

1.当儿童的思维不具有可逆性时,其认知发展主要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P26B】

2.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通常经历

A、心理自我、生理自我和社会自我阶段B、生理自我、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阶段

C、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阶段D、心理自我、社会自我和生理自我阶段【P35C】

3.学生在解题时,喜欢察颜观色,且易受他人影响和干扰,其认知方式主要属于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沉思型D、冲动型【P39B】

填空题:

17.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P31

简答题:

36.学生心理发展有何基本特征?

P23页

2007年

选择题

2·某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容易受到同学、老师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其知觉方式属于

A、沉思型B、场依存型

C、冲动型D、场独立型[P39B]

3·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

的薄弱环节。

他这种行为属

A、自我认识B、自信

C、自我体验D、自我调控[P38D]

18.按照维果茨基的观点,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

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P27页。

19.根据埃里克森对人格发展的阶段划分理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发展或

建立P32自我同一感。

简答题:

37.简述学生认知差异研究对教学的主要启示。

P41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内容概述

联结学习理论:

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行为之间建立直接联结,强化作着重要作用。

P49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的实质

学习的过程

学习的规律

教学中的应用

经典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

狗闻铃声掉唾液

(无意识)学习的实质“建立条件反应”

C-R

经典:

条件诱发反应(无意学习)

经典:

泛化、辨别

消退

1、塑造或促进良性行为。

①普雷马克原理促进低频行为

2行为塑造、连续接近法。

3及时表杨

2、消除不良行为

①餍食

②代价

③孤立

3、程序教学:

P57个别化的教学方式

例:

P55用强化来促进行为的方法?

例:

实用强化物P54

例:

运用惩罚来消除行为

桑代克试误说

猫折腾出笼子找食物

(有意识)学习的实质:

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是通过肓目尝试与错误而渐进的过程。

试误说:

偿试错误而渐进的过程(有意学习)

准备律;有备则喜

练习律;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联想通过奖励的练习才增强。

效果率:

导致满意则强,烦恼则弱

操作条件作用

斯金纳

以桑代克的实验为基础,白鼠压杆寻食

一个操作出现后如果有强化刺激尾随,该操作发生概率就会增加,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强化是增加概率的手段。

R-S

个体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个体对环境的反应,这是大多数人的行为。

学习行为,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正强化、负强化、惩罚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的实质

学习的过程

学习的规律

教学中的应用

格式塔顿悟学习

顿悟的核心是把握事物的本质

是心理对知觉的重新组织,学习是个人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

是一种知觉经验的变化过程,不靠渐进的偿试错误,由突然的顿悟实现。

强调观察、顿悟、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应用。

重视对关系的了解

重视结构和顿悟的作用,培养观察,悟

布鲁纳

认知发现学习论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是主动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过程,分为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阶段

通过“同化”或“顺应”使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而实现

发现学习:

通过自己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方式学习;培养发现探索精神。

奥苏伯尔

认知同化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其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是将新信息纳入其认知结构中去,同时原有认知结构也发生变化,即同化过程,含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结合学习(组合学习)

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

1、有有意义学习的倾向;2、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3、学生认知结构中有适当观念利与新观念联系。

接受学习:

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经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让学生将知识“内化”,(避免机械学习)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的实质

学习的过程

学习的规律

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加工论

加涅

是学习者神经系统中发生的各种过程的复合

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三个部份:

1信息的存贮2认知过程3元认知P65页

学习流程八阶段

学习信息的加工模式

突出知识关键点,利用提问,复述促进学生长时记忆反复习和练习使

组织化和自动化

建构学习论

现化发展中:

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社会互动)和情境性(真实情境)

是学生通过新旧知识来形成、充实或改造自己的经验体系,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

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贮过程,我们的知识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用自己的头脑来建构的。

(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不同的世界)

教学须重视学生的经验,它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提倡把学生自身的努力放在教育的中心地位,应培养学生进行社会协商和合作面对复杂环境解决真实的不明确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

P68

合作学习

P69

注意与小组学习区别

教学对话,增进师生间交流来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分“教学”和“对话”两方面组织

联结学习论在课堂中的应用:

·重点提示:

·识记概念:

·历届考题分析:

2004年:

5+

简答题:

36、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实现意义学习?

P60页,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

2005年:

2+2+4

选择题

4.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

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接近律【P52D】

5.在知识学习时,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是强调准确性,这实际上是重视新旧知识间的

A、实质性的联系B、非实质性联系C、人为性联系D、非人为性联系【P60B】

7.“杀一儆百”所产生的强化作用主要属于

A、直接强化B、替代性强化C、自我强化D、正强化【AP53】

13.教学是具有一定程序结构的。

通常,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是

A、提示教学目标B、唤起先前经验C、引起学生注意D、呈现教学内容【BP62】

填空题:

18.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P47

19.学生在字词学习初期,常常出现错别字,对生字掌握不准确,这是一种刺激泛化

的表现。

P50

20.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P53

21.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由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组成。

P59页

28.建构学习论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P67

2007年

选择题:

4·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A、建构学习论B、结构学习论

C、认知学习论D、联结学习论[P69A]

5.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

A、分化B、泛化C、消退D、遗忘[P51B]

20.根据斯金纳的强化观,教育中使用的“警告”,属于P53负强化。

21.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探讨过程本身,如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评价问题解决的途径以及如何批判性地思考等。

简答题:

38.简述有意义言语学习的条件。

P60

第四章学习动机

·内容概述:

1、什么是动机和学习动机?

动机的功能?

学习学习动机的结构?

学习动机的种类?

P73

2、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耶克斯—多德森律(曲线相关,难易反比)

3、学习动机的理论

动机的强化说:

行为主义学派斯金纳(如何激发学习动机—强化说—强调外部诱因的作用)

认为学习活动中,强化是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

例,学生有门课考得好得到及时表杨,他更喜欢上这门课了。

局限,强化说没考虑学生内在的动机,当学生内在没有对表杨的需要时,表杨他不会起作用。

动机的需要论:

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在需要的基础上激发动机—缺失需要+成长需要)

P77人的需要分缺失需要和

动机的归因理论:

海德和韦纳(对学业的归因解释会对学习动机产生重要影响—能力V努力)

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认为:

动机=成功的主观可能性×成功的诱因价值(应用于努力程度的激励)

4、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

影响学习动机激发与维持的外部因素:

学习任务、任务的价值/维度/教师影响(罗森霍茨单维课堂)

影响学习动机激发与培养的内部因素:

兴趣/自我效能感/归因与习得性无助/能力观与目标定向

5、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①、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组合一些小竞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

②、帮助学生自主设置合理目标,注重纵向自我比较,有效及时反馈

③、(合理有效表扬后)进行归因训练,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2、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①、使学习更有趣:

学习任务与材料的再加工

②、设疑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望和积极思维

③、合理使用表扬、有效应用表扬、及时具体地反馈

·重点提示:

1、学习动机的构成:

是由学习需要和诱因两个方面构成的。

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产生的基础,是激发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诱因指为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如他人的奖励和表扬等。

2、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

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支持性条件,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影响学习过程:

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表现为有启动、定向和维持的作用。

同时学习结果也能反过来影响学习动机,表现在成绩越好的学科,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成绩越差的学科,学生的积极性越低。

教学上的意义,先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好成绩,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是影响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在一定范围内是统一的,但也不一定完全成正比,同时与学习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个性都有关。

3、耶克斯—多德森律: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种曲线关系,唤起水平太高或太低都不能引起最佳的工作状态,从而也得不到最佳绩效;动机的最佳水平还与课程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对简单的任务,学习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而增强,对复杂较难的任务,随动机的增强反有下降的趋势。

教学上的意义:

对待较易的问题,可以采取激发和加强学生学习动机的办法

对较难的问题,。

可以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

历次考题分析:

2004年5分

简答题39、简述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P75

2005年:

2

选择题:

6.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交往内驱力【P73B】

填空题:

22.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五种,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P77

24.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P119

25.在知识学习中,概念和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

P125页

简答题37.简述动机的主要作用。

P72

2007年

选择题:

6·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的驱力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D、交往内驱力[P73C]

22.马斯洛认为每人都有七种基本需要。

由于它们的主要作用和特点小同,这些需要又

可分别归属于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其中,自尊的需要就归属于P77需要。

 

第五章学习迁移

·内容概述:

·迁移的定义: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P100

迁移的种类:

根据迁移的效果分为-----正、负迁移,(效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根据迁移的方向分为-----顺、逆迁移(学习过程顺序)

根据迁移发生的水平-----横、纵向迁移(横向迁移也叫水平迁移)

根据迁移的内容分-------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又称为特殊迁移)(举一反三与跳水组合)

依据迁移自动化程度---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

·迁移的基本理论:

一、早期理论:

1、形式训练说:

以德国沃尔夫的官能说为基础:

训练心理官能,迁移自然反生。

其观点:

学习的内容会遗忘,作用有限,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形式训练改进官能,促进迁移

对教学的影响:

加大学科难度训练,多做题,做难题。

-------詹姆斯的记忆实验的实证质疑

2、共同要素说:

找到共同要素,迁移就会发生

桑代克形状知觉实验发现“训练可以迁移到类似学习活动中,对不相似的学习活动则没有迁移

他认为:

官能改变局限一定范围,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即相同SR时才产生迁移。

伍德沃斯将他改为共同要素说:

两种活动有共同的成分才发生迁移。

对教学的影响:

训练应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迁移是相同SR联结的转移。

3、经验类化说:

概括共同原理,使获得经验类化,迁移就易发生

贾德通过水下击靶实验提出,共同要素只是迁移的前提,关键是从两种活动中获得概括性的经验和原理。

享德里克森进一步实验后得出,概括化过程不是自动的,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

对教学的影响:

开始注重教学方法,原理概括水平的训练。

4、关系转化说:

顿悟要素、经验、原理与情境的整体关系是迁移的关键。

科勒认为迁移的发生,关键在于个体突然发现两事件要素之间存在的关系,主体能顿悟

早期理论的关系:

强调原因不同,却又密切相关,经验类化对前者修正,深化为关系转化论

二、现代迁移理论:

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对当前习发生影响的不是最近经验的SR联结,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才是实现学习迁移的最关键因素。

学生学习时,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的转移,如解几何题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