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观察法汇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434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观察法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观察法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观察法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观察法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观察法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观察法汇编.docx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观察法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观察法汇编.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观察法汇编.docx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观察法汇编

第六章教育观察研究

第一节教育观察研究概述

观察是人类在经验世界中获得外界信息的最基本方法。

我们每天都在观察,我们擅长观察,因为我们在环境中的生存以及我们所关心的其他人在环境中的生存都依赖于观察。

在幼年时代人就必须掌握一些必要的观察技能:

过马路时观察交通信号灯,小心锋利的物体,鉴别出陌生人等等。

通过观察,孩子可以更好地熟悉周围环境,也促进了以后的学习。

观察也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之一,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会获取系统观察的技巧,因为持续的、仔细的观察是优秀教学的基础。

教师只有具备相应的观察能力,包括确定观察目的的能力、运用观察方法的能力、筛选有价值信息的能力、进行观察记录的能力、分析与解读观察结果的能力等,才能把握幼儿的个性特点、发展水平,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权。

长期的教育观察,收集教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是教育研究中的最基本的一种方法,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在教育研究中,透过直接观察取得有关教育活动及教育现象的资料,可作为进一步分析与解释的基础,既是教育研究中收集各种研究资料的基本途径,也是检验教育科学理论和研究假说是否成立的重要手段,是教育科学知识发展的源泉。

本章从介绍观察研究的含义、特点、类型、步骤以及功能和优缺点等一般性知识入手,着重叙述观察研究的具体做法,最后再介绍两种典型的观察研究。

一、教育观察研究的含义和特点

(一)教育观察研究的含义

观察,就是人类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的行为。

教育观察属于科学观察,是指人们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研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某一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现象及变化过程进行全面、细致和深入的观察,从而获得比较客观的第一手教育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遵循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2.客观性;3.自觉性;4.全面性;5.协作性。

(二)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

1.目的明确

观察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为解决某个问题而主动进行的。

观察哪些或不观察哪些是由研究的目的所决定的,观察往往选择那些对研究来说具有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的事物,而且最终的目的还在于要获得直接的经验事实素材。

2.真实自然

观察是在对象不加干预控制的自然状态下进行,从而使研究者能够考究被观察者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的、真实的、典型的表现。

因为,只有在不加任何干预的条件下,行为表现才是真实自然的。

3.直接翔实

记录要详细和完整,既是当时记录不够完整,事后也必须尽快地将记录草稿补充完整。

翔实的观察记录可以让之后再回忆观察情境时形象更加鲜活,更容易回忆。

二、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

教育观察研究根据不同属性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型。

(1)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根据观察对象是否受控制为标准将观察研究划分为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自然观察是指对观察不加控制,在完全自然条件下精心的观察。

实验室观察是指观察者对周围条件、观察环境、观察对象等观察变量作出一定的控制,采用标准化手段进行观察。

后者往往属于实验法范畴。

(2)现场参与性观察与客观观察

根据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为标准将观察研究划分为现场参与性观察与客观观察。

现场参与性观察要求观察者作为事件发生的现场成员之一,深入实地场景,参与到当时的活动之中进行观察,这样可以身临其境地关注和理解所需观察研究的事物。

客观观察中观察人员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加以观察的,不干预被观察者的活动,也没有任何让其发展变化的举措。

(3)系统观察与局部的个别观察

根据观察是否有目的、有计划为标准将观察研究划分为系统观察与局部的个别观察。

系统观察要求全面整体地了解所观察的对象或现象,通常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观察过程和预先做比较周密的计划。

局部的个别观察是只侧重了解某一个方面的情况,获得有关局部问题的认识。

(4)封闭式观察与开放式观察

根据在观察记录方式上能否将原始的资料信息保留下来为标准,将观察研究划分为封闭式观察与开放式观察。

封闭式观察通常指表格记录,需预先选择行为及其项日类别,观察时视线集中于所选择的内容,较大程度上依赖观察者的判断作记录,在观察表格上划记号或打勾。

开放式现察是随事件的自然进程作实况描述.其特点在于记录保留了较多细节和事件行为的顺序,事后仍能通过文字记录重现所观察的事情和现场情景。

(5)正式观察与非正式观察

根据观察的性质、结构以及对观察过程控制程度的不同为标准,将观察研究划分为正式观察与非正式观察。

正式观察结构比较严谨,观察前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如需预先作周密的计划,且通常需要严格确定行为定义和编制记录表格,还需预先训练观察者和建立观察的信度,对观察结果可以进行数量化统计分析。

正式观察实际上是指比较系统的有控制的观察,非正式观察则结构比较松散,但较易于实施。

非正式观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然的描述性观察。

通常正式观察均应在非正式观察基础上才得以进行。

研究者往往需通过非正式观察,将感性经验归纳提炼,使观察逐步集中于一定的目标或焦点,并在非正式观察中确定完善行为定义和观测的项目指标,设计适宜的观察表格和记录方式等,为进一步正式观察和深入研究作好充分准备。

三、教育观察研究的步骤

观察法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因此应用观察法收集资料时,就应该符合科学研究的客观性与系统性的要求。

观察的程序可以下四步;观察准备工作;实施观察;做观察记录;整理分析观察资料,撰写报告。

以下分别说明各个步骤的实施要点:

(一)观察准备工作

观察实施前的具体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定观察目的

观察本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观察目的决定了所需收集资料的内容和用途。

一般来说,在选定研究问题时,也就基本确定了观察的对象和观察的目的,因为观察是针对研究的待答问题和研究假设决定的。

2.制定观察项目和指标

在决定观察目的之后,还要进一步列举具体的观察项目,并做适当的界定。

观察项目清单一般来说是以研究的变量为基本框架,所有研究的待答问题和研究假设中涉及的变量,除可使用问卷、访谈等其他方法获得信息之外的变量均要转换为观察项目,才不至发生遗漏。

在制定观察项目时,还要区分要观察行为的性质,看其是否是高推论行为,那些抽象、不明确的、必须经由观察者主观推论才能判断的行为,属于高推论行为。

比如某个孩子是否认真听讲。

那些具体、明确、—经观察即可直接判断的行为,属于低推论行为。

比如一堂课中孩子是否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老师是否有提问行为等。

在观察中必须将高推论行为按照合理的标准转换为低推论行为,观察方可继续进行。

总之,观察的项目要有如下几大特点:

具体化,有明确的限定;便于记录;指标不可模棱两可。

3.选择观察对象和观察时间、地点

观察对象和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通常以随机方式取样。

比如,从事教学行为观察时,最好以随机方式选取观察的班级。

当无法随机取样时,应该尽量以具有普通特质的班级为观察对象。

观察时间和地点的选择必须配合被观察者的正常活动,以不打扰其正常行为为前提,观察时间和地点构成观察情境,情境越自然观察结果越真实可信。

4.安排观察程序、培训观察人员

观察法是有系统的科学方法,观察的时间、地点、工具、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事项均要事先安排,形成书面计划,并随时修正。

观察工作未必全由研究者担任,常常需要多名观察者在不同地点同时进行观察,因此必须事先培训观察人员。

培训不仅要求观察者具备基本的观察素质和技巧,更要求他们了解本次观察的目的和框架,把握观察项目和有关记录的方式。

5.进入观察现场,培养良好关系

观察有可能会干扰到学校或机构的正常作息安排或侵犯他人隐私,某些情况下难以进入观察现场,因此研究者要运用各种人际关系,突出观察工作的意义,努力征得对方的同意。

此后的主要工作则是迅速培养与被观察者之间的友善关系,消除被观察者的怀疑和戒心,因此在正式观察开始之前,观察者最好能多次接触被观察者,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

(二)实施观察

观察可分为两种方式进行:

一是时间取样:

二是事件取样。

两种取样方式各有长处。

1.时间取样

在一定时期内选取特定时间进行观察。

比如,观察某位小朋友是否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每周选取一天,每天选取同一老师的一节课,每节课选取15分钟,连续观察四周,这就是时间取样。

观察仅限于选取的15分钟内教师提问时孩子的积极回应行为,其余时间和其余事件一概不予观察。

时间取样易于观察到具有代表性、普遍发生的行为,借以了解行为的发生频率和趋势。

2.事件取样

以特定事件为观察标准,不限定观察时间。

研究者可在任何一天的任意一节课到教室观察,直到观察事件发生为止,然后记录完整的事件过程。

事件取样可以观察到较少发生的事件,比如学生间的争吵、打斗等,并可记录完整过程以待事后分析。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观察,在观察时必须避免干扰到被观察者的自然行为表现,否则会影响观察结果的可信度。

(三)做观察记录

根据观察内容是否连续、完整以及观察记录方式的不同,观察法可以分为描述观察、取样观察和行为核对观察。

三种观察的记录方式各不相同:

1.描述观察

描述观察是指观察和记录被观察对象连续、完整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观察方法。

一般而言,描述观察保持了行为事件的真实面貌,资料翔实,可以多次检查记录。

适用于收集个人的资料信息,但成本大。

具体方法有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和样本描述法,后面会有详细介绍。

2.取样观察

取样观察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对象的某些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或选择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记录的资料收集方法。

它按照事先选定好的程序进行,因此取样观察的观察者在观察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取样观察提高了观察的针对性,成本低,但资料不够完整细致。

3.行为核对表观察

行为核对表观察是指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行为核对量表对被观察对象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并作出评价判断的资料收集法,又称“评价观察”。

这种观察易于设计,对观察者的要求低。

行为核对表主要是用来核对重要行为是否出现。

观察者先要将自己要观察的项目列出,制定一个观察的表格,然后再进行观察。

在表格中要将这些项目按任务的难易程度顺序排列。

此外还要列出一些具体的要求。

4.使用语言记录进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记录语言其实是把观察者观察到的事实材料转变为文字语言,是进行资料整理的基础。

读者也是通过这样的语言文字了解当时的情况,因此作者在进行记录时一定要对自己使用的语言进行严格的推敲,尽量清楚地进行描述。

一般来说,记录语言有以下几个基本的要求:

(1)语言要具体、清晰

在对观察所得进行记录时要使用具体的语言,尽量少用抽象性的词汇,这样才易于理解。

比如我们要描述一所学校,如果仅仅用一些抽象的语言“学校有很多学生,教师素质比较高……”,读者并不能根据这样的描述想象出这个学校。

但如果我们换用具体的语言,描述成“这个学校有学生2000人,教师70%都有大学本科文凭……”这样对于读者来说就很形象、很容易理解了。

观察的语言不但要具体,而且要清晰、实在。

研究者在做记录的时候应该尽量使用平实、清晰的语言,选择中性的词汇,避免使用文学化的语言或民间俗语,重点在于消晰准确。

(2)对事物的命名要注意准确性

在对观察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记录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即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命名的准确性。

造成命名过程中出现问题有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是因为观察者对看到的事物感到陌生,以前没有接触过,所以不知道该如何命名。

如到少数民族地区,很多东西可能都是我们所不认识的,其次还有一种情况是同样的事物对不同的人来说可能代表的是不同的事物。

(3)观察记录要及时、全面、详尽,记录文字要简要

可以制定各种记录表格,或利用照片和录音录像技术手段进行记录。

好的观察记录具有准确真实、全面完整和周详系统三个特点。

(四)整理、分析观察资料,撰写报告

观察记录结果的形式因观察的类型而不同,一般参与式的田野观察都采用无结构的记录,其余类型的观察多采用结构式记录。

结构式记录要在观察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