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
课题
9、声音的产生
课时
1
日期
教学目标
1、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声音,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2、想办法让塑料袋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通过各种方法体验并描述物体发出声音时的状态。
3、探究物体发出声音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了解各种昆虫发出声音的不同方式,懂得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体验并描述物体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懂得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懂得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塑料袋、气球、小尺、试管、泡沫屑、音钹等等。
预习要求
引导学生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想一想在我们周围世界中有哪些声音。
通过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23页的一首小诗:
闭上眼睛,
静静聆听周围的声音。
呼呼的风声,
淅淅的雨声,
还有朗朗的读书声……
咦,
为什么声音有大有小?
咦,
为什么声音有高有低?
……
声音的世界,
究竟藏着多少奥秘?
2、学生自由朗读这首小诗,初步了解这首小诗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事物。
3、教师引导: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里,在我们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风声,有雨声,有动物的声音,还有人类发出的声音……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声音的奥秘。
板书课题:
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
4、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声音的产生》这一课。
板书课题:
9、声音的产生
二、聆听周围的声音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让大家在课间时到学校操场上,闭上眼睛听一听周围有哪些声音?
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
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听到的声音:
呼呼的风声、树叶的沙沙声、同学们的笑声、喊声、尖叫声、奔跑的声音、乒乓球落在桌面上的声音、踢足球的声音、裁判吹哨子的声音等等。
同学们听到的声音可真多呀!
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里,周围到处充满了声音,我们能不能制造出各种声音呢?
三、想办法让塑料袋发出各种声音
教师引导:
下课的时候,同学们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现在让我们想办法制造声音。
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用塑料袋制造声音,看谁制造的声音种类多。
学生分小组活动,利用塑料袋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全班交流,展示自己本小组用塑料袋制造声音的各种方法。
预设:
塑料袋中鼓满气,用手指弹出声音,用手搓出声音,用手拍出声音。
用鼓满气的塑料袋敲击桌面,发出声音。
用小尺划过鼓满气的塑料袋发出声音。
用嘴吹鼓满气的塑料袋发出声音。
塑料袋没有鼓气之前,甩动塑料袋发出声音,揉搓塑料袋发出声音。
教师小结:
同学们,用一个简单的塑料袋就能制造出了这么多的声音,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声音的产生。
四、体验并描述物体发声时的状态
教师引导:
物体在发出声音时,本身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方法1:
一手压住尺子,另一只手弹拨尺子。
方法2:
摸着自己的喉咙,大声的发出“啊”的声音。
方法3:
试管里放些泡沫屑,然后用力吹试管口。
方法4:
敲击音钹,然后用手触摸音钹,感受音钹的变化。
学生分小组活动,用上述4种方法分别体验物体在发出声音时是一种怎样的状态,然后完成活动记录表。
出示活动记录表。
实验
方法
弹拨
尺子
喉咙
发声
吹试管里的泡沫屑
敲击
音钹
发声时
的状态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
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活动情况并交流活动记录表。
师生共同完成活动记录表的填写。
实验
方法
弹拨
尺子
喉咙
发声
吹试管里的泡沫屑
敲击
音钹
发声时
的状态
颤动(抖动、振动)
麻(酥、震颤)
上下(四处)飞舞
颤动(抖动、振动)
教师引导: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大家发现物体在发出声音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
全班讨论,教师加以引导并小结:
是的,物体在发出声音时,物体本身在振动。
教师做演示实验:
把气球挂在正在发声的音箱前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注意气球的变化。
指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现。
预设:
音箱在发声时,气球在振动。
教师小结:
音箱在发出声音的时候气球在振动,其实气球是因为音箱的振动而振动。
出示句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引导学生读一读,并结合前面做的几个实验,进一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进一步明白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五、现象解释
出示课本26页上面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这两幅插图的内容,想一想为什么敲击音叉接近水面,水面上会水花四溅?
为什么水鼓表演会有气泡产生?
请同学们联系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两种现象。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运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一原理,来解释这两种现象。
预设:
音叉发声时叉臂会振动,当叉臂接近或触及水面时,就引起水面振动甚至激起水花。
同理,在击打鼓面时,鼓面振动发声,引起鼓面上的积水振动,从而激起水花。
六、动物的声音
教师引导:
同学们,不但大自然会发出声音,人类会制造出声音,动物也有自己的声音,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发出声音,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动物的声音。
你们知道哪些动物的声音呢?
学生模仿动物的声音。
这些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
出示课本26页的5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这些动物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动物发声同样是物体振动的结果。
不同动物发声时,振动的器官不同,产生的声音也不同。
哺乳动物一般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如狮子、老虎等等。
一些昆虫通过翅膀的摩擦或振动发声,如苍蝇、蜜蜂、蚊子等等。
鸟类发出声音的器官是鸣管,如麻雀、鹦鹉等等。
蛇借助舌头与嘴唇摩擦发出轻微的“咝咝”声,如眼镜蛇、蟒蛇等等。
鱼类会利用鱼膘、腮盖、骨骼等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
七、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探究,初步了解了声音的产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同时我们还了解了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语言,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
课后请大家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声音,进一步了解声音的传播等等。
教
后
记
课题
10、声音的传播
课时
1
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实验,明白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但是在真空环境中不可以传播。
2、通过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明白,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3、认识耳朵的结构,了解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4、通过做一个“土电话”,研究声音是怎样通过“土电话”传播的。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声音能够在空气中、水中和固体中传播,但是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声音能够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闹铃、玻璃罩、气筒、塑料薄膜、水槽、水、支架、小球、纸屏、耳朵结构示意图、一次性杯子、棉线、火柴等。
预习要求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并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声音的传播知识。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大自然中到处存在声音。
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的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声音的传播。
板书课题:
10、声音的传播
二、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教师引导:
同学们,上课铃响了,为什么在校园不同地方的学生都能听到铃声呢?
声音在空气中究竟是怎样传播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出示实验器材:
玻璃罩一个、闹钟一个、抽气筒一个
实验步骤:
第1步:
让铃声响起,听一听有没有发出声音。
第2步:
盖上玻璃罩,并且用气筒抽去气罩内的空气,再听一听,是否有声音。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
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预设:
当盖上玻璃罩,用气筒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时,闹铃发出的声音就会减小,甚至听不到。
全班交流: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预设:
这个实验说明,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但是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
过渡:
同学们,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那么声音能否在水中传播呢?
下面我们继续实验。
三、探究声音能否在水中传播
教师引导:
同学们,要想知道声音在水中能否传播,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证明。
出示实验材料:
手机、防水袋、支架、水槽、水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边做实验边讲解实验步骤:
第1步:
将手机音乐打开,然后用密封袋密封好,引导学生听一听,这时候手机有没有声音发出来。
第2步:
将密封好的手机吊在支架上,缓缓放入水槽中,把手机浸没在水中,再仔细听一听这时候有没有声音发出。
第3步:
用支架把手机吊出水面,再听一听手机有没有声音发出。
请学生说一说,手机在空气中有没有声音?
刚把手机浸没在水中的时候,有没有听到声音?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预设:
手机在空气中时,我们可以清晰的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把手机浸没在水中的时候,也可以听到手机的音乐声,这说明声音在水中也能传播。
四、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教师引导:
同学们,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水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那么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呢?
下面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第1步:
学生分小组活动,一名同学用手指轻轻的挠桌面,其他同学站着听一听,看是否能听到声音。
第2步:
还是有一名同学用手指轻轻的挠桌面,其他同学,把耳朵紧贴在桌子的不同部位,仔细听一听,看是否能听到声音。
强调实验注意点:
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教室的安静,注意力要集中,实验效果才能更加显著。
学生分小组开始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加以指导。
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在这个实验中听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
预设:
当一名同学轻轻的挠桌面,其他同学站着听的时候,是听不到声音的。
而当一名同学轻轻地挠桌面,其他同学把耳朵紧贴在桌子的不同部位仔细听的时候,会听到这位同学挠桌子的声音。
这说明声音是能够在固体中传播的。
实验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三个实验,针对声音传播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预设:
通过刚才的三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声音能在空气中、水中和固体中传播,却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五、现象解释
教师引导:
同学们,声音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可以用声音传播的原理解释很多现象。
出示课本29页上面的这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
教师出示题目:
敲小鼓,观察纸屏上吊着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
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
学生试着用我们这两课学习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全班交流。
预设:
当我们敲动小鼓的时候,声音会在空气中传播,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传播到纸屏,会让纸屏也随之振动起来,纸片上吊着的小球就会跟着发生振动。
出示因果关系图:
击鼓—鼓面振动—声音发出—纸屏振动—小球振动—声音出现,
六、认识耳朵的结构
教师引导:
同学们,我们能够听到外界各种各样的声音,跟我们的耳朵是分不开的。
出示耳朵的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
耳朵由外到内依次分为:
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几个部分。
那么我们的耳朵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谁能够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说一说。
全班交流讨论,学生试着用本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释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师相机引导并加以小结。
预设:
当外界发出声音的物体发生振动,会产生声波,声波通过空气传入耳道,使鼓膜振动,通过神经,使耳蜗里的液体振动,再通过神经进入大脑,大脑再经过辨认,才能识别这些声音。
教师小结:
我们的耳朵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声波对鼓膜的振动而产生的,因此当我们听到巨大声响的时候,耳朵会出现很难受的感觉。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保护我们的耳朵,不要对着别人的耳朵大声呼喊,也不要经常掏我们的耳朵。
七、制作“土电话”
教师引导: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声音传播的原理,下面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土电话”,再探究声音是怎样通过它传播的。
出示课本23页制作“土电话”的图片及说明文字,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土电话”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
制作材料:
两个纸杯、两根火柴、一段棉线
制作方法:
第1步:
在纸杯内穿入棉线,拴在火柴杆上,两个纸杯,都是这样。
第2步:
拉直棉线,和同学就可以玩打“土电话”的游戏了。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制作一个“土电话”,然后玩一玩打“土电话”的游戏,检验一下自己制作的“土电话”的效果。
八、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探究了声音的传播,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够在水中和固体中传播,不过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我们能够听到声音跟我们的耳朵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耳朵。
教
后
记
课题
11、不同的声音
课时
1
日期
教学目标
1、辨别自己的嗓音和其他人的嗓音是否一样,比较一下嗓音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2、通过制造不同的声音等活动,明白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3、探究发出高音的物体和发出低音的物体分别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知道噪声会对人的耳朵产生伤害,我们要远离噪声,保护自己的听力。
教学重点
通过制造不同的声音等活动,明白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弄明白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体会声音的高低、强弱之分。
教学准备
小皮鼓、三角铁、水量不等的瓶子、长短不同的管子、铝片琴、多媒体课件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我们周围的声音,想一想我们周围的声音是一样吗?
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初步体会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听到许多声音,这些声音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尖细,有的粗犷。
那么声音的这些特点到底跟什么有关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不同的声音。
板书课题:
11、不同的声音
二、声音的强弱
教师引导:
同学们,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
全班同学闭上眼睛,教师让一位同学发出声音,其他同学听一听,这是谁的声音?
并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辨别出来的?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刚刚辨别谁发出的声音,就是依照这个同学的嗓音辨别的。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嗓音是不一样的。
那么嗓音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呢?
预设:
嗓音有的强,有的弱,声音有的大,有的小。
嗓音有的高,有的低,嗓音有的尖,有的粗。
教师小结:
是的,每个人的嗓音是不一样的。
我们把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声音强的,音量大,声音弱的,音量小。
下面让我们来制造音量不同的声音。
制造音量不同的声音
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用小皮鼓、三角铁、直尺、文具盒等各种工具来制造音量不同的声音。
学生动手制造音量不同的声音,全班交流,学生展示自己制造的声音,其他同学听一听,看一看同学们制造的声音的音量是不是一样?
谁制造的声音音量大?
谁制造的声音音量小?
教师引导:
下面,我们来选一首歌曲,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跟着音乐的节奏来击掌打拍子。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跟着音乐的节奏击掌打拍子。
指生说一说同学们的拍子是不是一样的?
如果说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
同学们的拍子,音量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拍子强,有的人拍子弱,有的时候声音强,有的时候声音弱。
全班讨论,音量的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预设:
声音的强弱与声源振幅有关,同样条件下,声源振幅越大,响声越大,声音的强弱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近,声音越强,距离越远,声音越弱。
三、声音的高低
教师引导:
同学们,声音有强弱,也有高低,声音的高低,就叫做音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制造音调不同的声音。
出示课本31页下面三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制造音调不同的声音的方法。
方法1:
敲击水量不等的瓶子。
方法2:
敲击长短不同的管子。
方法3:
敲击铝片琴,奏出最高音和最低音.
学生分小组活动,自由选择其中的方法,制造音调不同的声音,并想一想,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教师指1-2组同学分别展示用敲击水量不同的瓶子、敲击长短不同的管子、敲击铝片琴三种不同的方法,来制造音调不同的声音,进一步感受声音的音调不同。
全班交流讨论:
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音调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高的音调高,频率低的音调低。
所谓频率,是指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
同学们,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那么发出高音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发出低音的物体又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预设:
在同样的情况下,发出高音的物体通常是薄的、细的、短的、紧的,而发出低音的物体通常是厚的、粗的、长的、松的。
操作题
请同学们分小组合作敲击不同长度的金属管,试着合奏一段乐曲,看一看哪一组同学合作的好?
学生分小组开始合奏乐曲,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活动情况,然后有选择的指1-2组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认真欣赏,并作出评价。
四、噪声和保护听力
教师引导:
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受大家欢迎的,比如说下面这些声音,大家就不爱听。
出示课本32页上面三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说一说这三幅图中是什么东西在发出声音?
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预设:
图1:
是以发出的声音。
图2:
是冲力钻发出的声音。
图3:
是挖掘机发出的声音。
这些声音的共同特点是非常巨大,听起来让人感到很不舒服,让人有烦躁、刺激、头痛,甚至要发疯的感觉。
教师小结:
是的,这些声音让人听起来感到很不舒服,这一类听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声音,我们就称之为噪声。
日常生活中,除了我们刚刚列举的三种噪声之外,还有哪些声音也是噪声呢?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噪声。
汽车的喇叭声、机器的轰鸣声、轮船的汽笛声、还有小孩子的哭叫声、刹车的声音、爆炸的声音等等。
教师强调:
还有一些声音,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就是噪声。
比如说,摇滚乐,对于喜爱听的人来说,就是音乐,而对于一些喜欢安静的人来说,不喜欢听摇滚乐,那么在他看来,摇滚乐就是噪声。
噪声有哪些危害?
长期遭受噪声侵扰,人就容易得病。
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被列为主要的污染环境的因素之一。
教师出示一组人听到噪声之后痛苦的反应,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噪声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噪声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危害,所以我们要远离噪声。
,除了远离噪声,我们还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呢?
出示课本32页下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预设:
不随便挖耳朵。
不对着别人的耳朵大喊大叫。
不制造噪声。
不要长时间的戴耳机听音乐。
不要长时间的呆在噪声环境里。
当我们的耳朵出现发炎等一些状况时,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少去吵杂之地,如KTV、游戏厅、迪厅。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强弱和高低之分,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同时我们还明白了噪声也是一种污染,我们要远离噪声,在日常生活中还要积极的保护自己的听力。
教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