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4107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解析.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肃传(节选)

《三国志》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

“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肃造次应曰:

“临时施宜。

”蒙曰: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

“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③肃意尚轻蒙________

④遂往诣蒙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3)两篇文章都以“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为结尾,有何作用?

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两篇文章都写到了鲁肃与吕蒙见面时的情形,《资治通鉴》与《三国志》哪部作品的描述比较详细?

列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案】

(1)到,等到;重新;轻视;于是

(2)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3)以“鲁肃拜见吕蒙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作为文章的结尾,写出鲁肃被吕蒙“对付关羽的五策”所折服,侧面突出吕蒙听从孙权的建议开始读书后,才干有了巨大的长进,不再是吴下时的阿蒙。

(4)示例1:

《三国志》比较详细。

如鲁肃与吕蒙谈论的情形,《资治通鉴》用了“与蒙论议”四个字,而《三国志》则详细地描述了吕蒙问鲁肃如何防备关羽,对关羽的评价,和鲁肃谋定五策等内容。

示例2:

《三国志》比较详细。

如鲁肃对吕蒙的评价,《资治通鉴》只有“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的语言评价,《三国志》除了“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语言评价外,还有“越席就之,拊其背”等动作描写。

【解析】【分析】

(1)本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其中:

及:

到了……的时候。

更(gēng):

重新。

轻:

轻视。

(2)联系上下文,这句话意思是:

如今我们虽然与刘备结成了同盟,貌似亲如一家,然而关羽是个危险且极有心计的人,怎么可以不事先拟定好对策呢?

所以可断句为: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3)两文以“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4)结合两文内容分析,《三国志》“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详细地描述了吕蒙问鲁肃如何防备关羽,对关羽的评价,和鲁肃谋定五策等内容。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都比较丰富。

而《资治通鉴》用了“与蒙论议”四个字。

所以《三国志》比较详细。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⑴到,等到;重新;轻视;于是;

⑵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⑶以“鲁肃拜见吕蒙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作为文章的结尾,写出鲁肃被吕蒙“对付关羽的五策”所折服,侧面突出吕蒙听从孙权的建议开始读书后,才干有了巨大的长进,不再是吴下时的阿蒙。

⑷示例1:

《三国志》比较详细。

如鲁肃与吕蒙谈论的情形,《资治通鉴》用了“与蒙论议”四个字,而《三国志》则详细地描述了吕蒙问鲁肃如何防备关羽,对关羽的评价,和鲁肃谋定五策等内容。

示例2:

《三国志》比较详细。

如鲁肃对吕蒙的评价,《资治通鉴》只有“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的语言评价,《三国志》除了“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语言评价外,还有“越席就之,拊其背”等动作描写。

【点评】⑴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

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

既可作答。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比较阅读,答题时应注意,在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熟习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概括主要点作答,注意相同之中找不同,不同之中找相同。

【附参考译文】

【甲】最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

孙权说:

“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

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

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裨益。

”吕蒙才开始求学。

   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

“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

”吕蒙说:

“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

”鲁肃遂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

【乙】鲁肃取代周瑜的东吴都督职位,在陆口驻军练兵,经过吕蒙的营帐时,鲁肃当时还很轻视他。

身边的人对鲁肃说:

“吕蒙的名声日渐显耀,不可以这样傲慢轻视,您应该进去接见他。

”鲁肃于是决定去见吕蒙。

酒喝的正高兴的时候,吕蒙问鲁肃:

“您如今肩负重任,又同关羽的驻军相毗邻,会用什么样的计策来应付突发的状况呢?

”鲁肃很随意的回答说:

“随机应变么。

”吕蒙说:

“如今我们虽然与刘备结成了同盟,貌似亲如一家,然而关羽是个危险且极有心计的人,怎么可以不事先拟定好对策呢?

”于是给鲁肃谋划了五条计策。

鲁肃赶紧起身走向吕蒙,拍着他的肩背说:

“子明贤弟啊,我没有料到你的才智谋略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

”继而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与吕蒙结交为好友才离去。

2.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有仙则名________

②谈笑有鸿儒________

③可以调素琴________

④何陋之有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4)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________的情趣。

【答案】

(1)出名,著名

;学者

;弹奏

;简陋

(2)①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②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C

(4)居室环境

;交往人物

;日常生活

;安贫乐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陋室铭》的阅读理解能力。

(1)句意分别为:

①有了神仙就出名。

②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

③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

④有什么简陋的呢?

据此提取字词意思即可。

(2)①斯:

这;惟:

只。

吾:

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②“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乱耳:

扰乱双耳。

据此整理句意即可。

(3)A项“龙”和“仙”是吉祥、高尚的象征,符合情理;B项属于环境描写,符合情理;C项并没有刻意贬低无学问的人,说法错误;D项是作者内心的独白,符合情理。

(4)从环境、交往、日常三方面分析即可总结出“陋室不陋”所表达的生活情调。

故答案为:

(1)出名,著名;学者;弹奏;简陋;

(2)①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②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C;

(4)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安贫乐道。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作品的中心意思。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注意:

名:

今为名词,文中用作动词。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注意:

“无丝竹之乱耳”的“之”是语气助词,不译。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

注意:

作者重在言论自己的陋室,无闲谈他人的意思。

(4)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归纳、整理能力。

作品包括环境、交往等方面的描写,内容充实。

立意明了。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阅十余岁    ________

②竟不可得    ________

(2)翻译下面语句。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4)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

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答案】

(1)经过,经历

;终了,最后

(2)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3)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4)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要注意“竟”的意思是“终了,最后”。

(2)此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尽量直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3)要注意在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加以概括。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第二段和第三段两人的讲述,可知,寺僧与学者分别考虑了水流推力,沙性石性等因素,而老河兵经验丰富将影响石兽位置的水流,沙性,石性等因素都考虑到了。

故答案为:

(1)经过,经历;终了,最后

(2)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3)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4)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点评】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谓岛曰:

“‘敲’字佳。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炼(锻炼)之未定。

                                                

B. 时韩退之权(代理)京兆尹。

C. 岛具(详细地)对所得诗句。

                                  

D. 神游(离开)象外。

(2)下面划线的“之”字的用法与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①炼之未定 ②引手作推敲之势 ③观者讶之

④退之立马久之 ⑤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A. ①③                                     B. ②⑤                                     C. ③④                                     D. ①⑤

(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翻译恰当的一项是(   )

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A. 于是(贾岛)一下子就被官吏推搡到京兆尹(韩愈)面前。

          

B. 于是(贾岛),一下子就被左右两边围拥着的官吏阻拦在京兆尹(韩愈)面前。

C. 马上,担任左右护卫的官吏在京兆尹(韩愈)面前阻止了他(贾岛)。

          

D. 马上,担当护卫的官吏停下来并拥护在京兆尹(韩愈)面前。

【答案】

(1)A

(2)B

(3)C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A炼:

这里指推敲,炼字。

B、C、D正确。

(2)

①炼之未定:

结构助词,无实意。

 ②引手作推敲之势:

结构助词,的。

 ③观者讶之:

惊、奇。

④退之立马久之:

虚用,无所指。

 ⑤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结构助词,的。

故②⑤用法相同。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

俄:

一会儿。

句意为:

马上,担任左右护卫的官吏在京兆尹(韩愈)面前阻止了他(贾岛)。

故答案为:

(1)A

(2)B(3)C

【点评】

(1)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初中课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古文中部分虚词的含义及用法,其中“之”字,比较常见,也很重要,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它的意思和用法十分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应从中找规律进行总结,以更好的掌握虚词“之”的意义及用法。

(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有删改)

     【乙】竹似贤,何哉?

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似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④焉。

(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有删改)

     【注释】①本:

根。

②体:

体悟。

③虚受:

虚心接受。

④实:

充实,充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亭亭净植________

②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

③贞以立志________

④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3)甲文从莲的生长____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______、______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甲、乙两文都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________、________、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

(5)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甲文中的话说就是“________”。

你喜欢什么花?

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

【答案】

(1)竖立;亲近而不庄重;坚定,有节操;种植,栽培

(2)①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②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

(3)环境;外形香气;性直;心空

(4)象征;描写;议论;议论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示例一:

我喜欢兰花,兰花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默默无闻地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二:

我喜欢梅花。

“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平时要注意积累并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熟记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做题时要结合句子判断词语的意义,考虑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意。

(2)①同,和……一样;予,我。

②性,本性;倚,偏倚。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文言文的语言较为简洁,在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时需要认真辨析。

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话,既写出了莲的外形和香气,又写出了莲的高洁品性。

而乙文中对竹的归纳,则可从原文中找到“竹本固”“竹性直”“竹心空”“竹节贞”等关键词语进行概括。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

文言文的表现手法和现代文基本一致。

两文的相同之处都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因此它们的共同点是象征手法。

不同点是甲文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更为丰富,乙文则主要是议论。

在填空时,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辨析。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并以个性化阅读的方式考查表达能力。

可以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中,以自己比较熟悉的花为内容谈自己的看法,如果能以花喻人,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则更好。

【点评】翻译句子,首先要把握句子中的重点实词;其次要忠于原文,通达顺畅,富有表现力;最后要注意句子的句式,在翻译时补充原句省略的部分,调整语序,使翻译后的句子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

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

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

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

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

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不然,则徒劳费。

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

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

念之!

念之!

“夙兴夜寐,无忝⑥尔所生!

”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释】①义理:

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

②膝下:

这里指父母。

③汩:

搅乱,扰乱。

④伎俩:

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

⑤乡党:

家乡的人。

⑥无忝:

不要辱没。

忝,辱。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

②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③然今遣汝者________

④力改故习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

(3)【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什么?

【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的原因是什么?

(4)从写作目的看,【甲】【乙】两文有着怎样的共同点?

从写法看,又有何不同?

【答案】

(1)用,拿

;经过

;派

;旧的,原来的

(2)①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晓事情太晚了吧!

②如果你爱好学习,在家里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

(3)【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通过博览群书,可以获得教益,了解历史的经验教训。

【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一是担心儿子在家被俗务耽误,不能专心学习;二是父子之间不想日夜督促;三是在家没有朋友、没有见识。

(4)【甲】【乙】两文都是在劝谏别人认真学习,勤奋读书。

【甲】文既有委婉的劝谏,又有侧面烘托;【乙】文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语重心长的劝说。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要注意“以”是介词,意思是“用、拿”。

(2)士别三日:

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

三:

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更:

重新。

 

(3)这类题型,先要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通过对句子“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的分析可知,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吕蒙现在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

由“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

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

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

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

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不然,则徒劳费。

”可以分析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一是担心儿子在家被俗务耽误,不能专心学习;二是父子之间不想日夜督促;三是在家没有朋友、没有见识。

(4)【甲】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

【乙】文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语重心长的劝说。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