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的特点及护理.docx
《老年患者的特点及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患者的特点及护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年患者的特点及护理
老年患者的特点及护理
老年患者在病期间与中、青年患者相比,最易伤感。
由于他们对病情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城中的思想负担;由于行动不便,造成精神上的痛苦和创伤,不利于医治及康复。
几年来,我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实践中注意研究老年患者的特点,根据病人的各种需要,有针对性的做好护理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1.根据心理需要做好护理
病人人院后,从家到医院,由于环境的改变、身体的完整性改变,老年患者不易接受,思想负担重,怕治不好,给个人不断增加痛苦,给家人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及生活上的麻烦,再怕医生护士不耐心、不理解,嫌弃等等。
顾虑重重表现出来表情淡漠、懒言,情绪低落,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等。
我们根据这些不同的患者进行了不同的心理护理:
(1)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需要,多帮助多解释,劝慰用和蔼的态度、温和语气与患者交谈,使患者有种依赖感。
(2)想办法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最佳心理接受治疗与护理。
(3)与家属配合护理。
因老年人患者怕孤独,愿意子女家人在身旁显示他家族兴旺,我们对老年患者放宽探视时间,给些特殊。
让其安心养病治病。
进行心理疏导,减少心理负担。
(4)可适当向病人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使病人安心养病治病。
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应具备“五有”,一有情:
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
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
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四有信,这样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
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
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患者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患者心理作出正确诊断,给予心理治疗,针对不同民族患者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遵循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根据生活需要做好护理
患者病后生活能力减低,尤其骨折病人,有的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陪护,更需要我们医护人员的护理,我们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不忽视每个小节的生活护理,如给病人喂药、打水、洗头、洗脚、剪指、趾甲、翻身、擦背、按摩等等。
采取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不间断,经常性全面护理;掌握每个患者的生活起居习惯,不要千篇一律;一个护理方法。
要因人而异做好全面护理,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更具饮食需要做好护理
老年患者对饮食的需要更有其特殊性,如有的需要三高饮食,有的需要一高两低,或糖尿病饮食,有的老人需要半流软食等,根据病人需要、帮助病人订饭,打饭,喂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使患者住院期间能吃上可口又对疾病有营养的饭菜,也是对患者极大的安慰。
2护患沟通障碍对策
2.1为患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护士首先应在仪容仪表上给患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仪表整洁端庄,举止得体,语言、动作、表情友善温馨[4]。
如站立迎接,主动问候,使用尊称,热情接待和介绍,给患者的渴望以满足,痛苦以安慰,恐惧以保护,处处体现慈爱、关怀和体贴,把握说话的语调、语气、语速,使患者产生亲近感,提高其接受治疗护理的情绪,从而为今后的沟通与交流奠定好基础。
2.2了解患者的知识背景
护士要了解不同患者的知识背景,根据不同的对象、性别、文化和职业,选择谈话内容与方法,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解释疑难,多应用开放式谈话方式,鼓励患者陈述,并用点头“嗯”表示接受或重复患者的陈述等方式鼓励患者。
对患者的提问不可急于回答,应先了解患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或问题,以便获得某些有意义的资料。
对一时不能解答的问题不可断然拒绝,可请患者稍等,告知我一会来帮你解决或对不起,我帮你查一下等语言并付之行动。
2.3环境因素
环境是保护患者康复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情绪。
护士与患者交流多在病房,应时刻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安全的休养环境。
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患者,了解其病情进展和感受,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在评估患者病情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时间,环境对其病情、治疗、预后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不可主观臆断,要根据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修正医嘱,从而以最大限度取信于患者,促进双方的有效沟通。
2.4加强业务知识学习
护理人员应坚持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在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人人具有精湛娴熟的护理技术,从而提高护理技能和护患沟通技巧。
2.5学会换位思考
由于护患双方所处位置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
所以,当患者对护理工作有意见时,护士要抱着理解对方的态度,要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换,尽量消除误会,使患者从护士的语言上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愉快的接受治疗。
2.6树立良好工作形象
一般来诊的患者心情沮丧,视医护人员为“救星”,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帮助。
护士工作形象的好坏、技术的熟练程度等不仅对治疗十分重要,对护患沟通也有着很大影响。
因此,护士要以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形象服务于患者,时刻保持镇静、忙而有序开展各项工作,用恰当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解释与交流,使患者得以信赖和精神安慰[5]。
2.7仔细操作与适时关怀
治疗时应适时地给患者以关怀、同情、安慰和鼓励,并在仔细熟练实施操作的同时,做好对患者注意力的转移引导,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治疗护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在护理工作中,如果我们只注重常规的打针、输液、完成治疗,而忽略了患者的心理反应,从不与其进行沟通,则很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和悲观情绪,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2.8强化治疗性沟通,获取心理治疗最佳效果
大部分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需要采取的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缺乏了解,这就需要护士在治疗过程中向患者细心解释,通过进一步的治疗性沟通,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要成功地做好治疗性沟通,护士必须加强工作的主动性,增强责任感,注意自身素质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护理技术水平,丰富实践经验,增进护患沟通,满足患者各种需求,从而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了解掌握患者的思想情感及心理需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协调,搞好护患关系,才能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25°,促进静脉回流。
避免患肢受压,保持引流通畅,以促进静脉回流。
2.3其他重要器官的特点与护理
5预防并发症
病人长期卧床,不利痰液排出,易诱发坠积性肺炎,因此室内空气应保持清新,定时通风换气,冬季注意避免着凉,鼓励有痰即咳出,可扶住病人坐起。
为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鼓励病人多饮水,借助牵引床拉手尽量半坐位排尿,经常用温水擦洗阴部,以保持局部清洁。
为防止褥疮的发生,应经常按摩皮肤受压处,保持床铺平整无皱褶,床单衬衣要柔软,勤更换,经常用温水为病人擦身,局部涂擦爽身粉,以保护皮肤免受刺激。
为病人递送大小便器皿时,勿擦伤皮肤。
病人骶尾处可垫气圈,气圈需有衬垫,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
患足跟可垫棉圈。
如病人发生褥疮,根据情况每日清洁消毒创面后可上罂粟膏,严重者可用去腐生肌散,每日换药要及时,避免其继续发展。
6功能练习
病人行骨牵引后即指导病人做足趾活动练习,待骨折稳定后进行股四头肌舒缩及踝关节屈伸练习。
病人健侧肢体也应适当活动,以利于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牵引撤除后在床上进行功能练习1~2周,然后拄双拐下地,患肢逐渐负重。
7讨论
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骨牵引后护理,要求我们护士一定要有耐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要做到护理周到,指导功能练习及时,为病人骨折愈合打下良好基础,坚决杜绝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不给病人增加痛苦,使病人早日康复出院。
1
老年人独特的心理特点
1.1
随着老年人整个机体的衰老,神经系统、精神功能、社会环境的改变,可导致神经功能和心理活动的变化,这些构成了老年人独特的心理特征。
1.2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表现为:
情绪、性格、外交改变,智力、记忆力减退等,复杂多样。
不论男女都有共同特征,表现为悲观、苦恼、诉苦、自我为中心、躯体不适、易怒、胆小、过分控制、依赖性强、需要同情、紧张、焦虑、缺乏信心、反复思考、判断力差、好攻击、不能处理好关系、多疑、孤独、过于警惕与敏感、难以说服、性情古怪、好争论、接触现实差等一系列问题,说明他们存在着明显的个性问题和心理问题。
1.3
从职业来看,老年干部有较多的心理问题,生活满意度差,这是因为不同层次的人员从不同岗位离退休后,从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工作时间及有较多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环境到较小的家庭,生活节律发生了变化,引起了心理生活上的负荷增加。
1.4
从回答问题内容来看,老年人存在的问题产物是躯体疾病的困扰、经济状况的困扰及配偶有病或去世的困扰而引起心理问题,即表现为抑郁、焦虑、烦恼等,也有些是由于交往减少而
出现的心理问题,这说明躯体状况、经济问题、婚姻问题、社会交往等对老年人影响较大。
2 老年人的就诊心态和护理需要
2.1
对初诊病人因不知自己得了何种疾病,希望早日确诊,就医心切。
加上环境陌生,需要化验或仪器检查,因此情绪紧张,焦虑、心理负担加重。
这时护士应该主动接待、热情指导、诚挚相助,力求使病人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让病人感到亲切和温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紧张情绪,使病人心身平稳,顺心就诊。
2.2
对已就诊多次的复诊病人,诊断仍未明确,心中肯定万分焦虑,此时病人期望得到同情、关心、帮助和尊重,同时又希望尽早明确诊断和受到医疗保护。
护士对此应尽量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给病人以心理安慰,同时应善于开导,解除患者的顾虑,同情和支持病人,必要时转请上级医生诊断和会诊,以使病人满意。
2.3
对慢性病患者,除嘱其坚持药物治疗外,要根据不同对象做好康复疗养指导,并且用实例鼓励患者,增强其治愈的信心。
患者一般年老体弱,常伴有器官疾病,就诊时往往行动不便,厌烦过多的检查,护士应以儿女般的心情,尊敬并关怀老人,当老人走路不便时,应主动上前搀扶,体检时帮助解衣或上床,如转科无陪护人员,应帮助陪送或指明路线,并主动帮助取药等,以免往返徒劳,做好这些工作会使病人感到温暖如家。
2.4
对急诊的患者,要有救死扶伤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除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抢救措施外,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情绪工作,掌握好解释的尺度,让病人家属放心,消除焦虑、紧张心理,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抢救工作。
3 心理护理的主要措施
3.1
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医护人员要加强医护心理学的学习,善于研究不同层次老年患者的心理情况,提高观察和分析患者心理素质的能力。
要有深切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以热情、温和、细心、耐心、认真周到的工作对待患者。
3.2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消除老年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护士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宗旨,以热情周到的心态,做到面带微笑,积极主动,亲切自然,精神饱满,服饰整洁,巧妙沟
通,以愉快、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患者及家属,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引导患者、服务患者,以消除其陌生、紧张和恐惧等心理。
应从老年患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出发,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候诊、就诊环境,注重自身的语言和行为,解除患者的疑虑,增强患者诊治疾病的信心。
导医分诊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帮助指导患者就诊,解决患者的疑问,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和盲目就诊心理。
3.3
缩短医患间的心理距离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病种、不同程度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适时、主动、准确地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需要,因人施护,分别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创设
融洽氛围,拉近医患、护患之间的距离,为患者尽早康复奠定基础¨。
减少患者检查、取药、治疗、收费等环节,采取开放式或一对一单独就诊的模式,拆开医患之间一道无影的墙,缩小医患间的心理距离,增进医患间的情感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护的信任度。
3.4
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术过硬和熟练的诊疗技术,是消除老年患者紧张心理的重要条件。
因此,
医护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医学全科知识,必须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
这样才能得到患者心理上的信任和行为上的配合,从而达到最佳的诊疗效果。
提高护士的各项业务技能,在操作过程中要做到按规章办事,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准确到位。
尤其在穿刺时要掌握无痛操作技术,注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尽量做到一针见血,通过自己娴熟的技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尽快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3.5
就诊安排要灵活老年患者的情况千差万别,应区别对待。
护士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患者的就诊心情,给予正确的引导。
重症、疑难病的患者,引导他们到合适的医生处诊治,缩短患者就诊的等候时间。
一些急症患者要善于分析,灵活安排,同时要做好其他患者的工作,以求得理解和支持。
总之,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护士要善于发现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规律,及时、积极、主动地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满足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使他们心情愉快,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