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线防护工程开工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383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线防护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主线防护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主线防护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主线防护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主线防护工程开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线防护工程开工报告.docx

《主线防护工程开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线防护工程开工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线防护工程开工报告.docx

主线防护工程开工报告

厦成高速公路漳州段A3合同段

分部工程开工报告

 

项目位置:

GK34+358~GK37+300

项目名称:

防护工程

申报日期:

2011年04月01日

 

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厦成高速公路漳州段A3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防护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一、施工总体概述

国家高速公路网厦成线厦门(海沧)至漳州(天宝)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7918”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三纵八横”中第七横厦门至长汀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扩大海峡两岸的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厦成高速公路起于厦门市,经漳州、龙岩进入江西境。

厦门(海沧)至漳州(天宝)高速公路沿线经过厦门市下辖的海沧区以及漳州市下辖的龙海市、长泰县、华安县和芗城区,全线长58.261公里。

本标段位于漳州境内,起点桩号K29+530,终点桩号GK37+300,线路长7.77Km。

GK34+366-GK35+017段除局部少量的冲蚀U型沟谷堆积地貌外,基本上属于构造剥蚀侵蚀缓坡残丘平台地貌区,脊状、鸡爪地形夹浑圆状、块状地形,沟谷发育,线路区地面高程一般为25.0-35.0m,切割较浅,斜坡坡度一般为8-20°,线路经过斜坡的中下部,少数为垭口地形;由于本段线路岩性主要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地貌也属于花岗岩丘陵地貌区,地表水主要为分布的洼地池塘。

线路区植被很发育,多为荔枝、香蕉以及甘蔗等,通视条件很差。

另外,附近有乡村公路通过,交通条件较方便。

GK35+017-GK37+300段为侵蚀冲蚀U型沟谷堆积地貌区,地势平坦开阔,地面高程一般为10.0-19.0m,地表水,地下水发育,线路微地貌为河沟、鱼塘、道路、房屋以及水稻地。

通视条件尚好。

另外,由于附近有乡村公路通过,交通条件较方便。

主线防护工程只要有拱形骨架护坡,锥、护坡。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施工前技术交底会议等。

2、国家现行的有关公路工程的施工规范、标准等: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3、通过现场踏勘所掌握的有关情况和资料及本企业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已完工的类似工程成功的施工经验。

三、施工准备

1、机具设备安排:

拟投入机械设备计划表

序号

机具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1

全站仪

索佳SET250X

1套

2

水准仪

瑞得AC325-A型

1台

3

装载机

ZL50D

1台

4

推土机

TY220

2台

5

挖掘机

小松220

2台

6

砂浆搅拌机

1台

 

2、人员安排:

主要人员、分工见下表

专业分工

姓名

负责内容

1

技术负责人

朱虹生

防护工程施工技术指导

2

现场负责人

张茂斌

组织人员、机械施工和协调工作

3

质量负责人

黄启队

原材料的质量、施工质量控制

4

实验工程师

靳长辉

混凝土及砂浆试块强度试验

5

试验员

刘光明

混凝土及砂浆试块强度试验

6

试验员

黄炳祥

混凝土及砂浆试块强度试验

7

测量工程师

刘园

中线、边桩放样、高程测量

8

测量员

张效彬

中线、边桩放样、高程测量

9

队长

黄煌斌

组织人员、机械设备施工和协调工作

10

施工人员

20人

3、材料准备

对材料堆场等进行规划与修葺,然后对工程所需各种材料组织进场并报送进行检验。

4、技术准备

认真审核图纸及设计说明,进行现场测放并做好施工技术及安全交底,试验室确定施工配合比并对进场材料进行检验。

四、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

根据本标段沿线不同的填挖高度、地形、地貌及地质特点,采用C15片石砼挡土墙、浆砌片石挡土墙(护面墙)、浆砌片石护坡、拱形或其他框格形式的骨架护坡及植草护坡等多种防护形式。

1、挡土墙施工工艺及方法

顺序一般原则:

路肩挡土墙先于路堤填筑施工;路堑边坡按开挖一级防护一级的顺序施工;路堤防护工程待路堤填筑完成,刷坡整形后施工。

4.1.1、基槽开挖

采用挖掘机一台进行基槽开挖,开挖长度根据现场地质情况进行分段开挖。

机械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10cm时,重新进行测量放样,确定开挖正确不偏位的情况下改用人工进行基底清理,确保基底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

基槽边坡坡度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及开挖深度确定,一般定在1:

0.3~1:

0.5范围内(岩层及开挖深度较小时可适当放小开挖坡度)。

4.1.2、基础施工

地基承载力检测合格后,进行挡土墙基础片石混凝土的施工。

具体工作如下:

、片石混凝土采用沿槽浇筑,浇筑过程中,选用C15砼,严格控制配合比,砼中片石的掺量≯20%。

片石用人工摆放,均匀布置。

、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砼振捣密实,振捣过程中快插慢抽。

无漏振,无蜂窝麻面等。

、砼浇筑完成后及时养护,防止由于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砼收缩开裂。

、在片石砼浇筑过程中,现场取样制作砼试件,标准养护28d后送中心试验室检测。

4.1.3、墙身浇筑

、放挡墙浇筑边线

基础浇筑完成后,根据设计图及现场高程放出挡墙浇筑边线。

、模板安装.

、模板采用钢模板,禁止使用有缺角、破损的模板。

、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正确;

、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负荷。

、模板的接缝不得漏浆;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脱膜剂,但不得影响模板结构性能。

模板使用后应按规定修整保存。

、模板采用50架子管作横带、立带,横、立带间距定为60cm,模板外侧用可调顶撑支在基槽边坡上,支撑间距80cm。

模板分片拼装,按沉降缝位置分段拼装,每段拼完后,四边挂线调整模板直顺度,符合质量要求后固定。

为保证模内宽度,在模板内设置与涵身厚度一致的木撑作内撑,上部、中部、底部各设一排穿墙螺栓,模板上口加对撑顶牢。

、浇筑砼

、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a)、制定浇筑工艺,明确结构分段分块的间隔浇筑顺序(尽量减少后浇带或连接缝)。

b)、根据结构截面尺寸大小研究确定必要的防温防裂措施。

c)、施工前应仔细检查模版、预埋件的紧固程度。

、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b)、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

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

不同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确定。

c)、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

d)、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e)、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模板稳定情况,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f)、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

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

(4)、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振捣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垂直点振。

、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

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

、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

b)、当振捣完毕需要变换振捣棒在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平位置时,应边振动边竖向缓慢提出振动棒,不得将振动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不得用振动棒驱赶混凝土。

c)、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动部分的边缘。

d)、应避免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e)、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过振、漏振。

f)、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

抹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止过渡操作影响表面层混凝土的质量。

尤其要注意施工抹面工序的质量保证。

(5)、填放于混凝土中的片石应符合以下要求:

、采用质地坚硬、不易风化、无裂纹且未被烧过的、具有抗冻性能的新鲜石料,片石厚度不应小于150mm(卵形和薄片者不得使用),长度不大于600mm,片石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30Mpa。

、片石的最大尺寸不应大于结构最小尺寸的1/4,最小尺寸不应小于15cm。

、片石在填放前应用水冲洗干净。

、片石应均匀分布安放稳妥,片石间净间距不得小于10cm,片石与模板间的净间距不宜小于15cm。

、最上层片石顶面应覆盖不小于25cm的混凝土层。

、片石采用人工摆放的方式进行,注意片石不能碰伤模板及PVC管。

、片石体积不得超过片石混凝土总体积的20%。

4.1.4、施工接缝处理

、在每道施工连接缝处,均匀埋设石笋,以增加混凝土在施工接缝处的粘结能力。

、施工接缝光面处,进行人工凿毛,凿毛面积大于总面积的80%。

4.1.5、、墙背回填及泄水孔、沉降缝设置

、最低一排泄水孔以下用黏土进行回填,每层填土厚度30cm,回填30cm,用人工分层夯实。

、当墙身片石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时进行挡墙墙背回填,以确保片石混凝土墙体的质量。

、墙背回填按15~20cm一层分层填筑夯实。

、墙身于地面以上部分,每隔3m上、下、左、右交错设置泄水孔。

应严格控制泄水孔位置,保证其位置准确,横平竖直。

孔内预埋Φ100mmPVC管,端部20cm处用40*40㎝透水土工布包裹。

最底排泄水孔的底部应高出地面30cm,并在进口处设置土工布。

同时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泄水孔4%的流水坡度,并保证泄水孔向外排水顺畅。

、挡墙沿墙身方向结合墙高每隔10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2cm,采用沥青麻筋填塞,深入挡墙20㎝,墙面沿砌缝用1:

2的水泥浆勾圆弧凹缝。

4.1.6、片石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洒水养护,并保持暴露面持续湿润,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

通过喷淋洒水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

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

、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混凝土养护期间,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做详细记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4.1.7、混凝土拆模

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失,方可拆除。

、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规定外,还应考虑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

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模板的拆除顺序应按设计的顺序进行。

设计物规定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进行。

、拆模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

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调运模板。

、拆除临时埋设与混凝土中他预埋部件时,不得损伤混凝土。

、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拆模时严禁抛扔模板。

、模板拆除后应及时对其进行维修整理,并分类妥善保存。

、拆除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2、挡土墙(护面墙)施工

挡墙采用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