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
《活动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动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研究结题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活动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研究结题报告
《活动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研究》
结题报告
《活动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研究》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成为时代主导。
知识经济以创新为特征,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时代是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
”实践证明,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是后天培养的结果。
创新不仅是科技界和高等学校的任务,也是基础教育的任务。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一个人终身享用在学校习得的知识技能几乎不再成为可能,学生要立足于社会,从学生终生发展的目标来看,学生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必须学会自主学习。
教育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大量的心理研究表明: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自主活动是其智力和认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同时也是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完善人格特征所形成的基本条件,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主题在实践和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活动教学就是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形式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活动教学提出的根本意义在于,改造现行以知识为本、教师中心、灌输唯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真正与学生的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过程统一起来,使学生在多面的主体实践活动中获得获得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整体的协调发展。
在新理念的感召下,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应把课堂作为学生活动策划中心,作为师生创造性和个性化得到张扬的场所;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教材是学生学习资源而不是不可更改的“圣经”;在新理念下的引领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知识是学生自己建构的,没经过学生自我建构的知识只是一堆无意的“文本”。
经过以上形势的分析与思考,我们以为,我校的教学现状具有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共性特点,要改革,科研必须领先,去寻找规律。
在常州市教科所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在我校已取得《小学自然教学目标素质化研究》初步成果的基础上,经过酝酿、借鉴、论证,于2001年申报了“活动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研究”课题。
我们认为,研究这个课题,符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有现实意义:
既能从传统的“灌输”、“划一”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又能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素质。
《义务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方面,把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更肯定了我们研究的意义。
学校提出了“活动化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研究”课题方案,旨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机会,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在“活动”促“发展”理论指导下的自动教学中,挖掘内隐和外显的活动因素,设计活动教学方案,创设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自主参与的活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活动、主动地发展。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际学术组织罗马俱乐部的创新性学习理论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和维持性学习相区别。
主张带领儿童走自主创新学习之路。
其学习观认为,学习既是获得知识又是生活的一种形式。
它倡导人的首创精神和积极态度。
强调对未来的预期性和行动参与。
所谓预期性,就是着眼于发展和建设未来,并要求对计划和行动判断和选择。
所谓参与性,不光是要求学生在形式上参与共同决策,而且是一种具有合作、对话和情感交流等特点的态度。
南师大吴也显教授“自主创新性学习”理论认为“自主创新学习”的基本特征表现为预期性和参与性。
所谓预期性,在于能引导学生为面向未来而学。
表现为:
a能有目的地学习;b能有选择地学习;c能独创性地学习;d能在学习上进行自我调控;e对自己的学习前途和人生道路有美好的憧憬和丰富的想象力,有责任感和实现理想的勇气。
所谓参与性,是化个体思维为创新性的社会化功能的实践,表现为:
a能主动适应群体或团体的生活,知道并自觉遵守规则,能为群体或团体所接纳。
b具有人际交往的意愿和能力,能相互协作。
c积极维护社会的利益,对社会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能发挥个人独特的作用。
我国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指出以课题改革为中介,倡导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目前,在全国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成为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的一个新热点。
创新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纷呈。
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逐步扩展。
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的教育决不能只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它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全面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进而使他们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
本研究正是从这一高起点出发,试图走出一条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这样一种活泼、主动发展的路子,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
2、本课题的新的生长点。
a. 注重综合应用于新课程教改实践,强调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针对小学生的潜在性和差异性,发展其个性特长,着眼于创新型人格素质的生成和培养,开展创新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自主研究性学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本课题研究的新的生长点。
b. 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创新能力培养途径与方式,激发教师教学创新意识。
由此创造出自主创新性教学模式,并创造性的灵活运用自主创新性教学模式及其变式,成为本课题又一新的生长点。
3、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旧课程体系下的传统教育模式忽视学生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性学习。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课题旨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
传统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了哪些知识,使教学与生活相脱节,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忽视了真理形成的过程教学;单纯以“结果”和“考分”为唯一评价标准。
使学生主体人格失落,影响了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以及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
本课题研究重在使教师的教育思想上要从“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素质教育。
不只关注学生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
不只关注教书,更注重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和创新性人格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会做真人,学会合作。
教学方法上以启发式作为指导思想,改变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改革传统“灌输式”、“接受式”教学模式,探索新课程体系中的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着重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尤其是加强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为此,a充分利用新课程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活用教材,使教材内容尽可能贴切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代科学。
引导学生学会创新思维。
b更注重真理形成的过程教学。
c开放教学时空,即开放自由质疑时空,开放自由讨论时空,开放自由思维时空,开放自由选择时空。
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以上所述,通过科学而规范的实践,就能促使教学思想从“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推动新课程教学改革,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就会得以完善,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就会成为现实。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是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创新教育理论,以继承为基础,以创新为目的,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实践意义为:
通过研究,全面提升学校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建设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通过研究,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教学情境下,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研究,全面改革和创新学校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逐步形成具有本校教改的特色;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自主创新性教学目标、方式和评价标准。
对教学改革的实践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2、理论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操作样式,是以新课程理念、创新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理论、多维互动理论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优秀实践经验为基础,形成了理论化了的操作样式,成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中介的理论,它是基本理论的具体化,也为基本理论走向实践打开了通道。
由于该操作样式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理论。
因而,不仅可以学习应用,提升实践的效能,也可以验证理论;同时,在实践中还可能出现新的生长点,使相关理论得到丰富的发展。
如在操作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如何定位问题。
如如何认识“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自主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问题,本研究对深化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四、研究过程
“教师要面向学生,教学要面向生活,教育要面向社会。
”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谈;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社会;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宗旨。
1、研究的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1年11月课题立项以前,即准备工作阶段。
主要包括了解当前关于活动教学、自主创新性学习国内外研究状况,作一些调查研究,建立课题实验设想并撰写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为2002年2月至2002年6月,为初步探索阶段。
主要工作包括1、组建课题组;2、制定课题组的学习制度和科研制度:
我们意识到,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提炼直接影响着课题的质量,因此要求每位老师每人订阅一份教育杂志,每月阅读一本理论书籍,。
备课时要明确主题的确定,找准与课文的结合点,尽量创设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学习。
3、组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及相关专著,这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
进行教师培训,开展初步实验工作。
第三阶段为2002年9月至2003年6月,为深入研究阶段。
主要工作包括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如撰写论文,听评课活动和其他研究交流活动等以及资料收集和成果总结工作和反思。
通过共同交流,取长补短,展示成果;通过独立研究,发挥专长,张扬个性,向纵深化发展。
第四阶段为2003年9月至2003年12月,为总结思考阶段,主要的工作包括整理课题资料,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撰写研究报告,以及着手后续(即新一轮)研究的研究方案和计划。
2、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在小学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来进行的。
课堂教学
如果说教师是承担课题研究的主体,学生是衡量课题研究的标尺,那么课堂便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
课题研究也只有落实于课堂,才符合教科研的“三个服务”的方向,也才能真正贴近教育,贴近学生,研究成果也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大的推广价值。
课题组首先提出“立足课堂搞研究,搞好研究为课堂”的口号,号召全体课题组成员平时就把每堂课当成研究课来上,做到“心中有课题,课课有研究”。
构建“自主-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为:
引发动机→确定主题→自主探究→归纳成果→拓展应用(学科知识认知策略情感体验)。
理念一:
让学生自主创新并非否定的教师的教,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更好更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理念二:
让学生自主创新并非是放任自流地学,而是有目的、有意义的学习。
理念三:
在课文的重点处、中心处确定主题,围绕主题是提高探究性学习质量的保证。
理念四:
学生可以在确定的主题下自由选择感性趣的专题。
学生选择、阅读文本,并通过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深度加工、深入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研究专题的过程就更具有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课堂教学是满园春色,百鸟争鸣的。
小学生如同棵棵青苗,需要春风时雨,才能拔节竟长。
自主创新的课堂里春意盎然,没有风刀霜剑;教师不压抑学生生动活泼的情趣和主动发展的要求,不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学生兴之所至,情之所动,尽情地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真诚地袒露他们的童心、童趣。
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刻苦训练,没有太多、太死,这不能,那不行的管束。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吸取营养,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敢想敢说,敢于探索创新。
课外活动
生活中到处是语文,这是母语学习得天独厚的优势。
语文教学不能无视这一基础,因此课题组重视引导学生向生活学习语文。
开设活动课程,也是现行课程计划的特点之一,是现代课程论的具体实践,是从教育向自主教育转化的重要举措。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我们把学习建立在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探究活动。
首先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需要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一个中心、一个范围,其次引导儿童围绕这一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自主探究。
例如围绕“爱家乡”这一主题,让学生走入社会调查,写一份调查报告;让学生围绕“我们是校园的小主人”这一主题办手抄报,让学生几个为一组,探究设计,合作组稿、编排、抄写等。
这样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有欣慰、成就感。
总之,开展课外活动不仅是语文学习走向综合的必然选择,也是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的最有效的途径。
我们在实施活动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强调了三个方面:
(1)强调了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过程的要素。
(2)营造浓厚的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探究本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客观需要。
儿童好问便是这方面最有力的佐证。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探究学习,也唯有如此,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实现实质性进展。
在具体的实施中,通过正面引导、树立榜样等手段给予落实。
我们要求教师做到:
a、尊重、热爱、信任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暂差生,应更多一份关怀。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使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开掘出创新的潜质。
b、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c、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凡学生能解决的坚决让学生解决,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多给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机会。
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即指导学生怎样当学习的主人,怎样当好学习的主人。
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需要,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过去,使学生学会不断调整自我、超越自我。
(3)以活动促研究。
教师是学校的最大资本,是搞好教科研的关键性因素,是教科研最丰富、最有潜力和创造力的资源。
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青年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特长化,中年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前沿化,老年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年轻化”;对教科研队伍建设的要求是“工作科研化,问题课题化,实践理论化”。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们深深地意识到“有思想才能有力量,有发现才能有魅力”。
a、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紧扣课题研究展开,教研课要上成课题研究展示课。
通过教研活动,使课题研究成员得以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沟通,以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具体操作:
上课围绕课题的落实展开,充分体现自主教育思想,凸现创新意识,体现探索精神;说课不拘泥于形式上的面面俱到,突出解说设计意图、匠心独运的教学环节;评课能围绕研究主题谈真知灼见,既谈出课的闪光点,又能切中要害,指出不足,提出对策,总之能体现出评课者的理论水平、看课水平和表达水平。
每听一节课做到三及时:
听前及时熟悉教材,听时及时笔记和评点,听后与任课教师及时交流心得。
该活动旨在落实教研与科研一体化精神,用教育理论指导实践,提高教育质量,探索教育规律和科学方法。
b、送出去,请进来。
外出听课,心理学研究显示,人在积极的活动中往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在的能量。
每学期,语文课题组只要一有机会都要组织外出听课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推动课题研究的进程。
请全市教科研专家陈文主任到学校听课指导,举办讲座;请教研市员来校指导工作,以期迅速提高老师的业务水平。
四、研究成效
三年来,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途径进行实验,我们初步感受到自主创新性学习有这么一些特点:
1、关注了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2、关注了学生的生存方式,教会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3、关注了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了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4、关注了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了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
5、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状态,打破了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
6、关注了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了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距离。
学生方面
(一)通过研究,实验班学生对学习兴趣增强了。
学习兴趣比较表
n
浓厚
较浓厚
一般
无兴趣
实验后
40
32
9
3
0
实验前
40
14
19
5
1
从表中可见,实验班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粉趣的人数明显增加。
之所以有此变化,我们认为主要是开展研究后,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求通而未通,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二)自主创新的意识明显增强。
实验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依赖性较大,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做事缺少恒心和毅力,对自己和他人缺乏应有的责任。
通过自主实验,实验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
学生们都有一个共识,“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各种自主探究地学习实践活动中。
(三)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实验班的学生在学期初能认真分析自己的学习实际,确立自己学习的奋斗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内容和高度,并据此制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探索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学法的尝试和探索,并及时作出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反思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学法的改进,学习状态的调整,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兴奋状态。
(四)自主创新的习惯初步养成。
在课题研究中,实验班的学生初步养成了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乐思善辩的习惯,勤翻工具书的习惯,博览群书、广泛摄取信息的习惯,自疑解疑的习惯。
教师方面
(一)自主探究教育观念深入师心,加快了语文课堂教学素质化进程。
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变“灌输式”、“一问一答式”为“启发式”。
能在引导上下功夫,重视了基本功训练和自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年的研究实践,许多教师觉得最大收获是教育观念的自我转变。
表现在教师对自身工作和任务重新认识与定位上——从过去单纯传授知识到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对学生学习的地位的尊重和对学生的重新认识上——一位教师说:
“过去我们通常用考试成绩来划分好学生、差学生,但研究性学习让人们看到了学生的潜能和才干,我觉得应该学会重新认识我的学生……。
”表现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
构建上——很多教师认为,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受到了挑战。
(二)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下面是从学生方面得到的对比分析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前
后
1、课堂上教师最关心的是:
(1)书本上的内容是否教完了;
(2)书上的知识是否教懂了;
(3)学生是否自主探究学习了。
(1)
(2)
(3)
2、教学难点的解决方法:
(1)重复讲解;
(2)反复练习;
(3)学生自主探究。
(1)
(2)
(3)
3、结果的主要行为:
(1)内容教完,课也结束了;
(2)内容教完,做一些巩固作业;
(3)课结束,问题并没有结束,还需要学生课外自主探究。
(1)
(2)
(3)
4、作业布置:
(1)全是书上作业;
(2)书上作业加课外阅读;(3)参加活动,自主探究。
(1)
(2)(3)
(三)提高了科研能力
教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捷径。
从前,教师对“科研”充满了神秘、神圣,觉得遥不可及,可亲密接触之后,才发现科研就在我们身边,科研是为了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初步知道了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为了更好地研究,很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走课堂,走向社会去拓宽、加深自己的知识领域,去获取与课题相关的种种信息。
自觉自愿投入学习中,知识面大大加宽,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大大加强。
在研究活动中,全体语文课题组成员都参加了大量的理论学习,承担课内课外的实验研究,撰写了有价值的心得和教案。
我们的教师正逐步由“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转变。
学校方面
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科研兴生,科研促发展是硬道理。
开展教育科研,教师是关键,评价是导向,学生是目标,学校是保障。
1、加强教学规范,推进教学改革。
围绕改革课堂教学,我们提出了几类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如:
(1)感知--讨论--反馈--实践与训练;
(2)创境--感知--参与--反馈;
(3)感知--训练--反馈--延伸;
(4)创意--议论--分析--明理等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对小学生应多采用活动方式进行教学"。
所以,增强实践活动,强调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是促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重要保证。
建立了新型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相互学习,探究反思,交流提高蔚然成风。
3、以"活动"的理念改革教学,首先要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确立平等教育观、个性教育观、学生主体观和主动学习观等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地去创设各种有效的活动,要从"活动"的目标、内容、环节、组织各方面来优化整合,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和主动参与。
4、强化自我实践,革新评估机制。
随着学习评价的改革的深化,结合贯彻"减负"精神,我们取消了那种死记死抄的学生作业。
倡导富有活动性、实践性的学习自创开放性作业,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灵活多样,特别要重视小组的集体学习。
如学习了成语就编个相声《谈成语》,学习了课文《公仪休拒收礼物》排个课本剧,当个小导游,为课文添上插图,编个辩字顺口溜,写图画日记等等。
这种开放的作业能引起学生的新奇感,较好地消除了学生对学习的枯燥感和无奈感受,让更多的学生尝到成功的欢乐。
我们通过在立异中求新,在质疑中求新,在比较中求新,在想象中求新等方式方法,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舞台,提供创新的机会。
我们的实践得到了许多教师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5、以科研促师资队伍建设。
几年来,通过加强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工作,结合组织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评优活动、活动化教学设计研究和评化、优秀论文评选、教学年会等,师资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教研促进科研,全校构建起了6个自主创新教育科研课题,科研又带动教改,优化师资建设。
三年中,全校新产生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教学能手4名,市先进教研组2个。
在市优课、论文评比评比等活动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