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人民版历史 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3517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轮人民版历史 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一轮人民版历史 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一轮人民版历史 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一轮人民版历史 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一轮人民版历史 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一轮人民版历史 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docx

《高考一轮人民版历史 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轮人民版历史 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一轮人民版历史 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docx

高考一轮人民版历史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1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同盟国、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使世界大战日益临近。

(3)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经过

(1)1914年7月,战争爆发,战争的重心在西线,但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没有得逞,被迫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

(2)1915年,战争的重心转移到东线,但德军迫使俄国投降的目的没有达到。

(3)1916年,战争的重心重新转移到西线,发生了凡尔登、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

战争态势的发展愈来愈有利于协约国。

(4)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作战,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进程。

(5)1918年,战争引起了革命。

苏俄退出了战争,奥匈帝国解体,德国签订停战协定,战争最终结束。

3.影响

(1)战争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摧毁了四个大帝国,在战争期间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苏维埃俄国,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战争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后世界各国人民中普遍兴起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凡尔赛体系

(1)建立:

协约国先后同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

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

主要内容包括:

领土问题;殖民地问题(委任统治权);军备问题;赔款问题。

(2)特点:

掠夺性;分赃性;不能持久。

(3)影响

①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②使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欧洲出现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③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的新秩序,重新划分了殖民地,有利于战后欧洲的稳定与恢复。

④体系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演变成为凡尔赛体系解体的重要原因。

2.华盛顿体系

(1)建立: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所构筑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2)影响

①暂时缓和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②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确立了美英同为海上第一强国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重新确认了对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③日本在东亚地区的扩张受到了限制。

④中国成为华盛顿体系的最大受害者。

3.国际联盟

(1)建立:

1920年在瑞士的日内瓦建立为英法所操纵。

(2)地位:

国际联盟是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政治组织。

(3)任务:

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

(4)主要机构:

大会、行政院和秘书厅。

4.《非战公约》

(1)一战后,法国出兵占领德国的鲁尔地区,导致德国发生鲁尔危机。

(2)1924年,美国提出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道威斯计划,是对《凡尔赛和约》的一次大调整。

(3)1925年,德国、比利时等七国签署了《洛迦诺公约》,大大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

(4)1928年,美、英、法等15个国家签署了《非战公约》,这成为二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法西斯的重要法律依据。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它们对外侵略扩张,并逐步走上了结盟道路。

(2)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民开展了反法西斯的局部战争,但由于没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些斗争没能阻止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3)面对法西斯的扩张,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避免战争,并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

(4)苏联在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后,为中立自保,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爆发

(1)标志: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苏联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3)德国闪击北欧、西欧:

英法联军完成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德国占领法国,成立维希政权。

(4)不列颠之战:

希特勒下令执行“海狮计划”,武力入侵英国,不列颠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

3.扩大

(1)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2)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世界人民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反法西斯力量大大加强。

4.转折

(1)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其后进行的库尔斯克战役,既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2)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战役,从此美军开始全线反击。

(3)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和美英联军在北非的登陆,使非洲战事结束。

5.胜利

(1)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解体;1944年,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战争的胜利进程。

(2)攻克柏林:

1945年5月,德国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

(3)日本投降:

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

6.会议

(1)开罗会议

①内容:

发表《开罗宣言》,宣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②作用:

利于中、美、英等国协同对日作战。

(2)德黑兰会议

①内容:

通过苏、美、英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关于战后合作的宣言;决定开辟第二战场。

②作用:

加强了三国联合对德作战。

(3)雅尔塔会议

①目的:

为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②内容:

决定战后对德实行军事占领,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战结束后的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③影响:

加速了德国的灭亡;为雅尔塔体制建立奠定了基础。

(4)波茨坦会议:

敦促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确定了占领德国的原则。

7.影响

(1)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西欧主宰世界的时代结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2)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系列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

(3)战争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

1.全面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

(1)从战争的起因看,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2)从战争的进程看,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要求,进行了长期而残酷的争夺,露骨地显示了一战的侵略性质。

(3)从战争的结局看,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瓜分或掠夺,巴黎和会更是战胜的协约国之间的分赃会议。

2.凡尔赛体系脆弱性、不稳定性的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决定,一旦新的力量对比出现,建立在旧的力量对比基础上的国际格局就必将被打破。

(2)凡尔赛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反而更加激化了固有的矛盾,甚至孕育了新的矛盾。

①和约对战败国惩罚性的掠夺必然会激化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法、德之间。

②对弱小国家的任意宰割,也必然会激化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巴黎和会策划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成为反苏战争司令部,导致两大社会制度之间的对立与仇视。

④分赃不均导致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十分突出,未来更大冲突的种子已经悄然埋下。

3.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的表现

(1)《四国条约》的签订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美国在远东争霸的一个障碍。

(2)《五国条约》使英国正式承认美英海军的对等原则,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的丧失,并使日本的扩军计划受到限制。

(3)《九国公约》的签订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和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提供了条件。

(4)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确立了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

4.斯大林格勒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

(1)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希特勒灭亡苏联进而称霸世界的企图。

(3)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威望,增强了苏联军民迅速打败法西斯德国的信心。

(4)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1)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主要是帝国主义战争。

但当时世界上还有中国等一些国家在进行民族解放战争,所以战争又具有反法西斯性质。

(2)面对德、意、日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演变成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总体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6.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特点

(1)规模更大、破坏性更强。

(2)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基本是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突发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由局部战争扩大到世界大战,更具有世界性。

(4)参战国成分有很大差别。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及其附属国参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有帝国主义国家、法西斯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参战,而且形成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5)对帝国主义打击更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垮了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资本主义国家。

(6)更大地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例1] (2016·全国丙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

其主要内容包括:

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

《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

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

“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时间“1918年1月”并联系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的举措、美国外交政策等多角度、多层面概括。

(2)问结合“十四点”计划本身的局限性、当时列强之间的关系、美国实力及国内形势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2)过分理想化;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

[例2] (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

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场的战斗中。

1941年9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

1944年6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

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

1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

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抗战所持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能获取有效信息。

(1)问依据材料中“没有输掉这场战争”“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等信息作答。

(2)问从信念、领导、人民的角度并结合材料中“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与盟军一起参加……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等信息概括作答。

【答案】 

(1)自由法国的事业是正义的,是为法兰西民族利益而战;法国本土虽然沦陷,但可以依托海外殖民地继续战斗;可以借助英美军事力量和经济援助。

(2)具有战胜法西斯侵略的坚定信念;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与反法西斯盟国相互合作;依靠人民坚持军事斗争。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

两;指数:

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年

96910944

100

28302403

100

5299517

100

1914年

105207580

108.5

16696945

58.9

4951471

93.4

1917年

51989185

53.6

——

——

2309160

43.6

1918年

49890293

51.5

——

——

1568853

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

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

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多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作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

【解析】 第

(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表格中各个时间段的数据进行对比即可分析出。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合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结合一战期间中国国内发起的爱国运动可知,提倡国货运动的抵制。

(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可知,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根据材料二中“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可知,印度成为英国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多混乱”可知,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被骤然打断并引起很大混乱。

【答案】 

(1)趋势:

英、法、德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

原因:

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

(2)原因:

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印度成为英国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

后果:

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被骤然打断并引起很大混乱。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计划部分内容:

第10点:

允许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

第11点:

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予以恢复。

第12点:

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的其他民族有在“自治”的基础上不受干扰的发展机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集团签订的对德《凡尔赛和约》的部分内容:

第八十条 德国应照将来奥国与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订之条约中规定之疆界,承认并确切尊重奥国之独立;复承认奥国之独立如非经国际联盟行政院之许可,不得变易。

第八十一条 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之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该国包括喀尔巴阡山脉以南的罗塞尼亚自治领土……

第八十七条 德国承认波兰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

——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十四点”计划和《凡尔赛和约》在民族问题上所倡导的原则,并分别指出它们倡导这一原则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这一原则的实践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解析】 第

(1)问的第一小问,材料一“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和材料二“承认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独立”,都体现出民族自决或民族自治的原则。

第二小问,威尔逊倡导“十四点”计划,意在扩大美国影响,谋求世界霸权;《凡尔赛和约》这一规定的目的是肢解德国,重新瓜分世界。

(2)问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既推动新的民族国家的建立,也为地区冲突和德国等国打破凡尔赛体系提供了借口。

【答案】 

(1)原则:

民族自决或民族自治。

目的:

威尔逊,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扩大美国的影响。

《凡尔赛和约》,尽力削弱德国,重新瓜分世界。

(2)影响:

凡尔赛体系使一部分欧洲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重新确定归属或实现了独立;客观上导致独立国家出现新的民族矛盾;造成了中欧的巴尔干化或中欧的碎片化;为以后德国等国打破凡尔赛体系提供了借口。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伯特兰·罗素认为,西方民族“源于精力过剩的军国主义、帝国主义、传教狂热、野心无穷、蛮横好斗、支配欲强、盲目追求进步与效率”对此(战争)负有根本责任;西方文明品质“使人们永不平静、永不知足,盲目地投身于竞争、冲突、开发和破坏”。

欧洲不像中国这样,拥有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流域这样一个适合农耕的巨大陆地板块,而且没有崇山峻岭和湍急河流把各地区隔开,更重要的是,主要河流黄河、淮河、长江更流向一致,极有利于跨区域文化整合和政治统一。

欧洲在古代条件下虽然也适合农耕,却因较为寒冷而农业生产率偏低,主要河流又从阿尔卑斯山脉流往东南西北多个方向,致使各地之间隔断,再加海洋阻遏,欧洲被天然地划分为法、德、意、西、英和东欧多个地缘政治区域,凡此种种都很不利于跨区域政治整合和统一。

(1)根据材料,概括伯特兰·罗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伯特兰·罗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认识。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信息“西方民族‘源于精力过剩的军国主义、帝国主义、传教狂热、野心无穷、蛮横好斗、支配欲强、盲目追求进步与效率’对此(战争)负有根本责任;西方文明品质‘使人们永不平静、永不知足,盲目地投身于竞争、冲突、开发和破坏’”“欧洲被天然地划分为法、德、意、西、英和东欧多个地缘政治区域,凡此种种都很不利于跨区域政治整合和统一”可以概括为西方人的民族性格与文明品质、西方历史上崇尚武力传统和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因素等。

(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法西斯政权的崛起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故伯特兰·罗素的认识有合理性,但不全面。

【答案】 

(1)西方人的民族性格与文明品质;西方历史上崇尚武力传统;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因素。

(2)观点:

伯特兰·罗素的认识有合理性,但不全面。

评述:

二战的爆发与西方国家的民族性格、历史文化传统及地缘政治有很大的关系,但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法西斯政权的崛起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不列颠之战开始后不久,一些德国飞行员遇到一种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

当时德国飞机还没有独立的机载导航设备,主要靠地面无线电定向信标导航,在过去他们根据地面提供的无线电信号对目标进行轰炸,命中率是比较高的。

可是后来,他们仍然是根据地面指令飞行和轰炸,绝大多数的炸弹却不能命中目标,而且多数投在了荒山旷野……原来,英国研制出了一系列“梅康”电台,用于截获德军电台发出的信号,然后加以放大再发射出去,把德国飞机引入歧途。

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电子干扰,也是最原始的电子战。

对于德国空军为何败在了英国皇家空军的手下,德国人贝克尔认为,戈林和空军司令部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攻击目标,造成兵力分散,没有对重点目标实施连续不断地攻击。

空袭,特别是夜间空袭的效果被大大的夸张了,使决策者不能正确判断敌人的真正实力,一再低估了皇家空军的力量,多次做出错误的决策。

英国雷达网遍布各地,可以事先知道德方的一切攻击活动,使德军的偷袭几乎无法成功。

英国战斗机的损失率尽管较高,但由于大大加快了战斗机的生产(生产速度是德国的两倍以上),始终保持了较多的数量。

——《二战中的决定性战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列颠之战德国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列颠之战的意义。

【解析】 第

(1)问根据材料中“戈林和空军司令部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攻击目标,造成兵力分散,没有对重点目标实施连续不断地攻击”可知,德国法西斯统帅部战略战术上的落后造成不列颠之战的被动局面;根据材料中“英国雷达网遍布各地,可以事先知道德方的一切攻击活动,使德军的偷袭几乎无法成功。

英国战斗机的损失率尽管较高,但由于大大加快了战斗机的生产(生产速度是德国的两倍以上),始终保持了较多的数量”可知,英国强大的经济再生产能力和先进的军事技术是不列颠之战取胜的重要法宝;根据材料中“空袭,特别是夜间空袭的效果被大大的夸张了,使决策者不能正确判断敌人的真正实力,一再低估了皇家空军的力量,多次做出错误的决策”可知,德国法西斯对英国军事实力的错误估计,造成战场上的不利局面。

(2)问,军事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客观上促进了战后科技的进步;不列颠之战沉重打击了德国的侵略气焰;鼓舞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答案】 

(1)德国战略战术的落后;德国发动侵略战争,失道寡助;英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军事技术;德国低估英国实力;英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意义:

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进步;打击了德国的侵略气焰;鼓舞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