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审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2953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会计师审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注册会计师审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注册会计师审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注册会计师审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注册会计师审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会计师审计.docx

《注册会计师审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会计师审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册会计师审计.docx

注册会计师审计

第三章﹑注冊會計師執業規范體系

A﹑獨立審計准則

一﹑獨立審計准則

1.性質﹕執業行為准則﹑業務素質要求﹑體現于審計程序的執行﹑發表意見的客觀依據

2.作用﹕贏得社會公眾的廣泛信任﹑提高審計工作質量﹑維護事務所和注師的合法權益﹑經驗交流

二﹑國際審計准則

1.國際會計師聯合會—宗旨﹕以調協一致標准﹐在世界范圍內發展和加強會計職業﹐以為公眾利益提供一慣的高質量服務。

(1977.10月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Accountants:

IFAC)

2.美國審計准則

狹義﹕<公認審計准則>﹕三部十條(一般准則﹕3﹑外勤工作准則﹕3﹑報告准則﹕4)

廣義﹕<公認審計准則>&<審計准則說明書>

三﹑中國獨立審計准則

1.意義﹕實施<注師法>需要﹑注師事業發展需要﹑與國際慣例接軌的重要標志

2.制定與實施目標﹕建立權威標准﹐統一執行﹐明確執業責任﹐維護權益﹐與國際銜接。

3.框架與結構﹕

第一層﹕獨立審計基本准則﹕注師的資格條件﹐執業行為的基本規范

第二層﹕獨立審計具體准則&實務公告﹕執行具體審計業務及出具報告的具體規范

第三層﹕執業規范指南﹕對第一﹑二層的解釋和說明。

4.制定程序﹕選項—初稿—征求意見—修改定稿—發布實施。

5.制定原則﹕務實﹑先易后難﹑接軌﹑配套(與注師法律及本身各層次間配套)。

6.解決矛盾﹕接軌與國情﹑規范與保護﹑前瞻與現實﹑

7.已頒布准則﹕一般准則﹑外勤工作准則﹑報告准則

B﹕質量控制准則

一﹑質量控制准則

1.含義﹕事務所為確保審計質量符合獨立審計准則要求而建立和實施的控制政策和程序總稱。

2.作用﹕保証准則得到遵守和落實的重要手段﹑是事務所內控的重要組成部分﹑生存發展基本條件

二﹑國際審計工作質量控制標准

1.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

2.單項審計項目質量控制

三﹑美國質量控制標准﹕九項准則

獨立性﹑人員工作委派﹑咨詢﹑督導﹑招聘﹑專業發展﹑晉升﹑被審單位的接受與續約﹑檢查

四﹑中國質量控制標准﹕1997年1月1日﹐五章28條

1.會計師事務所全面質量控制

職業道德原則﹑專業勝任能力﹑工作委派﹑督導﹑咨詢﹑業務承接﹑監控

需考慮因素﹕業務規模范圍﹑組織形式&部門設置﹑分支機構區域分布﹑成本效益﹑人員素質﹑其他

2.審計項目的質量控制

指導﹑監督(重要問題﹑審計過程狀況﹑解決人員間職業判斷分岐)﹑復核(總體與具體計划﹑固有與控制風險評估﹑實質性測試所得審計証據及形成結論﹑會計報表﹐調整事項和審計報告草稿)

五﹑獨立審計與質量控制區別和聯系

1.聯系﹕都為注師職范體系組成部分﹑兩者目的相同

2.區別﹕性質不同(獨立審計准則﹕為技朮標准﹑質量控制標准﹕一為管理標准)

內容不同(為注師勝任能力﹐審計過程質量的要求﹑一為各項質量控制工作應達要求)

C﹕職業道德准則

一﹑加強注師職業道德教育意義﹕

負擔神聖職責﹑提供高質量可信賴的專業服務﹑樹立良好職業形象和信譽。

二﹑國外注師職業道德規范

—美國注師協會職業道德規范

1.構成﹕職業道德概念﹑行為守則﹑行為守則解釋﹑道德裁決

2.內容﹕獨立公正客觀﹑一般標准&會計原則﹑對客戶責任﹑對同行責任﹑其他責任。

—國際會計師聯合會職業道德規范

1.獨立性﹕與客戶有牽連﹑在公司任職﹑為客戶提供其他服務﹑個人及家庭關系﹑收費﹑或有收費﹑

接受物品和服務﹑資本所有權﹑前合伙人﹑訴訟或訴訟威脅﹑高級職員與客戶長期關系。

2.專業勝任能力與利用非會計師工作有關責任﹕

3.收費和佣金﹕

收費﹕技能知識﹑專業水平和經驗﹑所需時間﹑需承擔責任。

佣金﹕收﹑支佣金將會損害其客觀和獨立性。

4.與公共會計工作不相容的工作

5.客戶資金

6.廣告和推銷

三﹑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准則﹕1997.1.17章32條

1.獨立﹑客觀﹑公正原則

獨立﹕在執行審計業務﹐出具審計報告時﹐在形式上和實質上要獨立于委托單位和其他機構。

客觀﹕注師對事項調查﹑判斷和意見的表達應基于客觀立場﹑一切從實際出發﹐注重調查研究。

公正﹕注師應具備正直﹑誠實品質公正對待有關各方的利益。

2.專業勝任能力

3.技朮規范﹕注師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應遵守的技朮標准所做的基本規定

4.對客戶的責任﹕按時﹐質完成委托業務﹑保密責任﹑不得按服務成果大小來定收費標准高低

5.對同行的責任﹕禁止區域封鎖﹐行業壟斷﹑轉委托時的應注狀況﹑保持良好關系﹐良性竟爭。

6.其他責任﹕業務承接

四﹑職業后續教育准則

A﹑后續教育目標

1.保持并提高會員擁有的技朮知識和專業技能

2.幫助會計會員應用新的技能以滿足不斷變化的責任和期望

3.向社會提供合理保証(即會員具有為客戶承擔服務的知識和技能。

B﹑后續教育形式

1.內容﹕會計准則和國家其他會計法規﹑獨立審計准則和其他職業規范﹑與職業相關的其他法規﹑

2.形式﹕一般形式其他形式

C﹑后續教育的組織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職責

2.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地方組織職責

3.會計師事務所職責

D﹑后續教育的檢查與考核

 

第四章﹑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

一﹑概述

1.會計責任﹕建立建全本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保護本單位資產的安全和完整﹑保証提交審計的會計資料真實﹐合法﹐完整。

2.審計責任﹕根據獨立審計准則要求出具審計報告﹐并保証審計報告的真實﹑合法性。

3.錯誤﹕會計報表中存在的無意錯報或漏報

1).原始數據和會計記錄的計算﹑抄寫錯誤2).對事實的疏忽和誤解3).會計政策誤用

4.舞弊﹕會計報表中存在不實反應的故意行為

1).偽造和編造記錄或憑証2).侵占資產3).隱瞞或刪除交易或事項4).記錄虛假的交易或事項5).蓄意使用不當的會計政策

二﹑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成因和種類

1.成因﹕1).對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訴訟大量增加2).擴大對第三方的責任

3).擴大注冊會計師責任的內涵

2.被審計單位責任﹕1).錯誤舞弊﹑違法違規行為2).經營失敗

3.注冊會計師責任﹕1).違約2)過失

一般過失﹕指沒有保持職業上應有的合理謹慎﹐即沒有完全遵循專業准則要求

重大過失﹕根本沒有遵循專業准則﹐或沒有按專業准則的基本要求執行審計業務

3).欺詐4).無普通過失﹑重大過失﹑欺詐的界定

4.種類﹕可單處&并處

行政責任﹕

對注冊會計師﹕警告﹑暫停執業﹑吊銷証書

對會計師事務所﹕警告﹑沒收違法所得﹑罰款﹑暫停執業﹑撤銷

民事責任﹕賠償損失

刑事責任﹕

三﹑注冊會計師如何避免法律訴訟

1.減少過失和防止欺詐的措施﹕

1).增強執業獨立性2).保持職業謹慎3).強化職業監督

2.減少防止法律訴訟的具體措施﹕

1).嚴格遵循職業道德和專業准則的要求2).建立﹑建全事務所的質量控制制度

3).與委托人簽定業務委托書4).審慎選擇被審計單位

5).深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業務6).提取風險基金或購買責任保險

7).聘請熟悉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的律師

四﹑美國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1)習慣法下注師對第三方責任

2)成文法下注師對第三方責任

五﹑中國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第五章﹑審計目標﹑審計范圍

一﹑審計目標

1.目標演變

-------祥細審計階段﹕通過對被審單位一定時期會計記錄逐筆審查﹐判定有無技朮錯誤和舞弊行為(查錯防弊)

-------資產負債表審計﹕通過對被審單位一定時期資產負債表所有項目余額的可靠性﹑真實性審查判斷其財務狀況和償債能力(公証性)

-------會計報表審計﹕通過對被審單位一定時期會計報表是否公允反應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及所采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處理方法是否本國會計原則﹐并出具審計報告同時提出改進經營管理意見。

2.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目標﹕對被審單位會計報表的合法﹑公允﹑一貫性發表意見

合法﹕會計報表編報是否符合<企業會計准則>&其他財務會計法規

公允﹕會計報表是否在重大方面公允反應了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狀況﹑資金變動狀況

一貫性﹕會計處理方法選用是否遵循一貫性原則

二﹑審計具體目標及其確定

1.審計目標認定

1)存在&發生﹕表所列項目是否真實存在和確實發生

2)完整﹕是否已列入所有應列的項目和交易

3)權利&義務﹕所有資產負債是否都為公司權利﹑義務

4)估價&分攤﹕表中所有項目/要素是否按適當金額列示

5)表達&批露﹕表中特定組成要素是否被適當分類﹑說明和批露

2.具體審計目標

1)總體合理性2)真實性3)完整4)所有權5)截止6)估價7)機械准確性8)分類9)批露

三﹑審計過程&審計目標實現

1.計划階段﹕

1)調查了解被審單位基本情況2)簽定業務約定書3)初步評價被審單位內控制度4)確定重要性

5)分析審計風險6)編制審計計划

2.實施階段﹕

1)審被審單位內控的建立和遵守情況做符合性測試﹐并據以修訂審計計划

2)對會計報表項目數據實質性測試﹐據結果作評價和鑒定

3.完成階段﹕

1)整理﹑評價審計業務中所得的審計証據2)復核審計工作底稿&審計期后

2)匯總審計差異并提請被單位作調整和適當批露4)形成審計意見﹐出具審計到報告

四﹑審計業務約定書&審計范圍

1.審計業務約定書

1)概念2)作用(相互了解﹑鑒定業務完成&義務愎行完成情況﹑發生訴訟時明確雙方應負責任)

2)准備工作﹕

1)明確審計業務的性質&范圍2)初步了解被審單位的基本情況

2)評價事務所勝任能力(執行審計能力﹑獨立性﹑保持應有謹慎的能力)

3)商定審計收費4)明確被審單位應協助的工作

3)內容﹕

1)雙方名稱2)審計目的3)審計范圍4)會計&審計責任5)雙方義務6)出具審計報告時間要求

2)審計報告的使用責任8)審計收費9)審計約定書的有效期間10)違約責任11)簽約時間12)其

2.審計范圍﹕審計對象所涉及的領域和內容即被審單位的經濟活動

第六章﹑審計証據&審計工作底搞

一﹑審計証據

(一)﹑種類

1.實物証據﹕通過實際觀察和清點所得用以確定資產是否確實存在。

(數量﹑質量﹑歸屬)

2.書面証據﹕書面文件形式

2.1.外部証據(被審單位以外組織機構提供)

2.2.內部証據﹕會計記錄﹑管理當局聲明書﹑其他書面文件

3.口頭証據﹕被審單位據注師提問所做答復﹐通常需相應証據支持

4.環境証據﹕有關內部控制情況﹑被審單位管理人員素質﹑各種管理條件&水平

(一)﹑特性

1.充分性﹕審計証據數量足以支持注師的審計意見(最低數量要求)-----判斷因素﹕

a﹑審計風險﹕項目性質﹑內控強弱﹑業務經營性質﹑當局的可信賴程度﹑財務狀況﹑常更換事務所

b﹑具體審計項目的重要性

c﹑注冊會計師及其業務助理人員的審計經驗

d﹑審計過程中是否發現錯誤﹑舞弊

e﹑審計証據的類型與獲取途徑

f﹑經濟因素g﹑總體規模與特征

2.適當性﹕

1)相關性﹕

a﹑符合性測試的相關事項﹕內控是否存在﹑有效﹑得到一貫性遵循

b﹑實質性測試的相關事項﹕資產負債在特定日是否存在﹑歸屬﹑經濟業務發生是否與單位相關

是否有未入賬的資產負債&其他交易事項﹑會計記錄金額是否恰當

資產負債計價是否恰當﹑收入費用配比是否恰當﹑報表項目分類反應是否恰當

2)可靠性﹕來源﹑及時﹑客觀性影響

(二)﹑獲取

1.檢查﹕原始憑証﹑會計賬簿﹑會計報表

2.監盤﹕現金﹑實物資產﹑有價証券

3.觀察﹕經營活動﹑資產和內控的執行情況

4.查詢&函証6.計算﹕對原始憑証&記錄中的數據驗算和另行計算

5.分析性復核﹕對被審單位的重要比率&趨勢進行的分析(異常變動與預期數額的差異分析)

--------------a﹑比較分析法﹕會計報表項目與標准比較

b﹑比率分析法﹕會計報表項目與其相關項目值比較

c﹑趨勢分析法﹕會計報表項目連續期間的變動金額及百分比﹐分析變動方向&幅度

(三)﹑審計程序分類

1.對被審單位的內控情況了解的程序﹕會計手冊&會計制度流程圖﹐了解內控發揮作用的方式

2.符合性測試程序﹕以証實內控政策設計的適當性及其運行的有效性

3.實質性測試程序﹕

a﹑交易&余額的祥細測試b﹑會計&非會計信息應用的分析性復核程序

(四)﹑審計証據的整理&分析

 

第六章﹑審計証據&審計工作底搞

二﹑審計工作底稿

1.定義﹕審計証據的載體﹐全部審計工作記錄和資料﹐形成審計結論﹑發表審計意見的直接依據。

2.分類﹕綜合類(審計計划﹑報告階段)﹑業務類(實施階段﹐預備調查﹐測試)﹑備查類(會義記錄﹐執照。

3.作用﹕

a﹑聯結整個審計工作的紐帶b﹑形成審計結論﹑發表審計意見的直接依據

c﹑解脫或減輕注師的審計責任﹑評價或考核注師專業能力與工作業績的依據(程序選擇﹑專業判斷)

d﹑為審計質量控制&質量檢查提供可能(審計質量檢查﹕對審計工作底稿的復核)

e﹑對未來審計業務具有參考價值(審計業務的連續性)

4.形成﹕直接編制&向外取得

a﹑基本要素﹕被審單位名稱﹑審計項目名稱﹑審計時點&期間﹑審計過程記錄﹑審計標識&說明﹑

審計結論﹑索引號&頁次﹑編制者姓名&日期﹑復核者姓名&日期﹑其他事項。

b﹑基本結構﹕被審單位情況(內控&賬項的未審計發生額&期末余額)

審計過程記錄

審計結論

c﹑基本要求﹕

編制﹕內容完整﹑格式規范﹑標識一致﹑記錄清楚﹑結論明確。

取得﹕注明資料來源﹑實施必要審計程序﹑形成相應審計記錄

5.復核﹕

a﹑定義﹕有關復核人級別﹑復核程序&要點﹑職責等做出的明文規定。

b﹑作用﹕減少或消除審計誤差﹑以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

及時發現解決問題﹑保証審計計划順利進行﹑節約時間﹑提高效率

便于上級管理人員對注師進行審計質量監控和工作業績考核

c﹑要點﹕多層次的復核制度

所引用的資料是否翔實可靠﹑所獲取的証據是否充分&恰當﹑

審計判斷是否有理有據﹑審計結論是否恰當

d﹑要求﹕做好文字記錄指出存在的問題和疑點﹑復核人簽名&日期

書面表示復核意見﹑督促編制人員修改﹑完善審計工作底稿

e﹑三級復核制度﹕

項目經理﹕祥細復核﹑部門經理﹕一般復核﹑主任會計師(合伙人)﹕重點復核

f﹑歸檔﹕可按審計循環或會計報表項目﹐及審計工作底稿的使用期限長短先行分類﹐標識﹐分類。

6.檔案管理﹕

a﹑分類﹕永久性(綜合類﹑備查類工作底搞)﹑當期性﹕業務類工作底稿

b﹑所有權&保管﹕會計師事務所至少10年

c﹑保密&調閱﹕

 

第七章﹑審計計划﹑重要性﹑審計風險

一﹑審計計划

1.含義﹕為完成審計業務﹑達成審計目標在具體執行審計程序前編制的工作計划。

2.作用﹕a.可使注師能據具體情況收集充分﹑適當的証據b.可保持合理的審計成本﹑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c.可以避免與被審單位之間發生誤解。

3.編制﹕應由審計項目負責人編制﹑形成書面文件并記錄于工作底稿﹔

時間預算既是合理確定審計收費的依據﹐又是衡量工作進度﹐判斷注師工作效率的依據。

A.總體審計計划﹕對審計的預期范圍﹑實施方式的規划是整個審計過程基本工作內容的綜合計划。

a.被審單位的基本情況﹕(業務性質﹑經營背景﹑主要管理人員等)

b.審計目的﹑范圍﹑策略﹕

c.重要的會計問題&重點審計領域﹕(被單位業務復雜程度和賬戶的重要性﹑風險評價﹐審計經驗)

d.審計工作的進度時間&費用預算﹕

e.審計小組組成&人員分工﹕

f.審計重要性確定&審計風險評估﹕

g.對專家﹑內審人員及其他注師工作的利用﹕

h.其他有關內容。

B.具體審計計划﹕審計目標﹑程序﹑執行人&日期﹑審計工作底稿的索引號﹑其他有關內容。

4.審核﹕應經會計師事務所的有關業務負責人審核和批准。

A.審核總體審計計划時應注意事項﹕

a.審計目的﹑范圍﹑重點審計領域確定是否恰當

b.時間預算是否合理

c.審計小組成員的選派和分工是否合理

d.對被審單位的內控可信賴程度是否恰當

e.重要性確定&風險評估是否恰當

f.對專家﹑內審人員﹑其他注師工作利用是否恰當

B.審核具體審計計划時應注意事項﹕

a.審計程序能否達成審計目標

b.審計程序是否適合各審計項目的具體情況

c.重點審計領域中各審計項目的審計程序是否恰當

d.重點審計程序的制定是否恰當

5.步驟﹕八個步驟

1).了解情況2).執行分析程序3).初步評價重要性水平4).考慮審計風險5).對重要認定制定初步審計策略6).了解被審單位內總控制7).進行符合性測試&評估控制風險8)確定檢查風險&設計實質性測試

A.了解被審單位情況﹕(查閱上年底稿﹑行業﹐業務經營資料﹑實地查看場所&設施﹑詢問內審人員﹑詢問管理當局﹑確定關聯方及其交易存在﹑考慮有關會計&審計公告的影響)

B.執行分析性復核程序﹕

(確定將要執行的計算&比較﹑估計期望值﹑執行計算&比較﹑分析數據&確認重大差異﹑調查重大的非預期差異﹑確定對審計計划的影響)

 

二﹑審計重要性

1.定義﹕指被審單位會計報表中錯誤或漏報的嚴重程度﹐在特定環境下可能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判斷或決策

注意三點﹕針對會計報表而言﹑必須從報表使用者角度出發﹑判斷離不開特定環境。

2.運用﹕

a﹑運用原則一般要求﹕評估須運用專業判斷﹑在審計過程中運用重要性原則(性質時間范圍審計結果)

b﹑金額&性質的考慮﹕涉及舞弊和違法行為的﹑可能引起履行合同義務的﹑影響收益趨勢的﹑

不期望出現的錯報或漏報。

C﹑兩二層次重要性考慮﹕會計報表層次(合法﹑公允﹑一慣性)

賬戶和交易層次(信息本身來源于各賬戶和交易)

d﹑重要性和審計風險之間的關系﹕審計風險高低往往取決于重要性的判斷﹐兩者成反向關系。

E﹑評估﹕編制審計計划時對重要性的評估(初步判斷﹑確定審計証據數量﹑兩者成反向關系)

初步判斷時應考慮的因素﹕以往的審計經驗﹑有關法規對財務會計的要求﹑

被審單位的經營規模和業務性質﹑內部控制與審計風險的評估結果﹑

會計報表項目的性質及其相互關系﹑會計報表項目的余額和波動幅度。

會計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的確定﹕判斷基礎和方法﹑重要性水平的選取﹑會計報表尚未完

時的重要性水平確定。

賬戶或交易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各賬戶或交易的性質及錯誤或漏報的可能性﹑各賬戶或交易重要性水平與會計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的關系。

F﹑考慮﹕評價審計結果時對重要性的考慮

評價審計結果時所運用的重要性水平﹑錯報或漏報的匯總(已發現和推斷的)﹑匯總數超過重要性水平的處理(擴大實質性測試范圍&提請被審單位調整會計報表)﹑匯總數接近重要性水平的處理(追加實施審計程序﹑或提請被審單進一步調整已發現的錯報或漏報)。

三﹑審計風險

1.風險組成要素&相互關系﹕

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AR=IR*CR*DR)

2.評價固有風險應考慮的因素﹕

a﹑會計報表層次的固有風險﹕管理人員的品行&能力﹑管理人員特別財務人員的變動情況﹑管理人員遭受的異常壓力﹑業務性質﹑所在行業的環境因素﹔

b﹑賬戶余額或交易類別層次的固有風險﹕容易產生錯報或漏報的會計報表項目﹑需利用專家工作結果的重要交易事事項的復雜程度﹑確定賬戶金額時需運用估計&判斷程度﹑容易遭受損失或被挪用的資產﹑

臨近期末發生的異常及復雜交易﹑正常會計處理中容易被漏計的交易或事項

3.控制風險的初步評估﹕注師應遵循穩健性原則寧可高估﹐不可低估控制風險

4.符合性測試與控制風險的進一步評估﹕(實施符合性測試是確定信賴內控的前提條件﹑說明風險與証據關系)

5.實質性測試與控制風險的最終評估﹕

6.檢查風險的評估基礎﹕

7.檢查風險對確定實質性測試性質﹑時間﹑范圍的影響﹕

8.檢查風險與審計意見的類型﹕

四﹑初步審計策略

1.組成要素﹕控制風險的計划估計水平﹑須了解內控范圍﹑須執行的符合性測試﹑實質性測試(為降低風險水平)

2.初步審計策略﹕

A﹑主要証實法

B﹑較低的控制風險估計水平方法

第八章﹑內部控制及其測試與評價

一﹑內部控制的目標與要素

1.內部控制定義﹕業務活動有效進行﹑保護資產安全完整﹑防﹐發﹐糾錯弊﹑會計資料真實合法完整。

2.內部控制目標﹕保証業務活動按照適當授權進行﹑保証所有交易或事項以正確的金額在恰當的會計期間及時記錄于適當賬戶﹐使會計報表編制符合會計准則的相關要求﹑保証資產和記錄的接觸處理都經適當授權﹑

保証賬面資產和實存資產定期核對相符。

3.有關內部控制的一般考慮﹕管理當局的責任﹑合理的保証﹑固有限制。

4.內部控制與審計的關系﹕

應明確以下三點﹕a﹑注師在執行會計報表審計時﹐不論被審單位規模大小﹐都應對內控有充分了解﹐

b﹑據對內控的了解決定是否執行符合性測試及其性質﹑時間﹑范圍﹐

c﹑注師可以控制風險較低而減少實質測試﹐但不能完全取消﹐實質測試是必須的。

5.內部控制要素

控制環境﹕對企業控制的建立和實施有重大影響的因素的統稱。

A﹑經營管理的觀念﹑方式﹑風格B﹑組織結構C﹑董事會D﹑授權和分配責任的方法

E﹑管理控制方法(計划預測﹑比較實際﹑調查差異﹑對發展或修改手工會計系統的控制政策)

F﹑內部審計G﹑人事政策和實務H﹑外部影響

會計系統﹕指公司為匯總﹑分析﹑分類﹑記錄﹑報告公司交易﹐并保持對相關資產與負債的受托責任而建立的方法和記錄。

一個有效的會計系統應做到﹕記錄﹑分類﹑價值﹑期間﹑披露。

A﹑確認并記錄所有真實交易B﹑及時且充分描述交易以便在報表上作適當分類

C﹑計量交易價值﹐報表上記錄貨幣價值D﹑確定交易發生期間

E﹑在會計報表中適當表達交易和披露相關事項。

控制程序﹕

A﹑交易授權﹕保証交易是管理人員在其授權范圍內授權才產生(一般授權﹑特別授權)

B﹑職責划分﹕對某項交易涉及的各項職責進行合理划分

C﹑憑証與記錄控制﹕是証明交易發生﹑價格﹑性質及條件的証據

D﹑資產的接觸與記錄的使用﹕指限制接近資產和重要記錄﹐以保証資產和記錄的安全

E﹑獨立稽核﹕指驗証由別一個人或部門執行的工作和所記錄金額估價的准確性。

二﹑了解與記錄內部控制

1.業務循環及其分類﹕---制造業﹕銷售與收款﹑購貨與付款﹑.生產循環﹑籌資與投資

2.了解內部控制﹕

了解內部控制之取決因素﹕

a.被審單位經營規模及業務復雜程度b.被審單位數據處理系統類型和復雜程度

c.審計重要性d.相關內部控制類型e.內部控制的記錄方式f.固有風險的評價結果

了解內部控制程序﹕

a.詢問被審單位有關人員﹐查閱相關的內控文件b.檢查內控生成的文件和記錄

b.觀察被審單位業務活動和內控運行情況c.選擇若干具代表性的交易事項做穿行測試

了解控制環境﹕

了解會計系統﹕

a.被審單位交易&事項的主要類別b.各類主要交易&事項的發生過程

c.重要的會計憑証﹑賬簿記錄﹑會計報表賬目d.重大交易&事項的會計處理過程

了解控制程序﹕控制風險的初步評估﹕

3.記錄內控了解&對控制風險的初步評價

A﹑調查表﹕大多采用問答式﹐一般按調查對象分別設計。

優點﹕對所調查對象做簡括說明﹑省時省力﹐可較快在審計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