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docx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 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
C. “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
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 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C
(2)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解析】【分析】
(1)C项理解不正确,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经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2)本题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本诗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故答案为:
⑴C;
⑵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点评】⑴此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⑵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
了解全诗内容,抓住关键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即可;要能写出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即可。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画面:
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2)①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
②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解析】【分析】
(1)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
牧人、牛犊、猎马、飞禽,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2)结合全是内容分析:
首联写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左右徘徊不已。
颔联描写秋天山林之静景,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
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尾联环顾四围,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
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⑴画面:
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⑵①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
②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
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⑵本题考查把握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反复阅读古诗,分析诗歌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结合诗人的经历或写作背景体会这些人、事、景、物所蕴含的诗人的感情,然后再抓住诗中的抒情句或主旨句概括诗人的思想感情,概括思想感情的一般模式为:
这首诗通过描写(叙述)……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的感情。
3.诗题中提到“喜而作歌”,通读全诗,你认为诗人为何而喜?
南阳道中田禾大稔①喜而作歌
(明)张元忭②
谷亭渡口麦初熟,绿野黄云绕茅屋。
筑场老子酒半醺,眼前颗粒皆珠玉。
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
农夫勤动亦可怜,行人莫骋骅蹓足③。
(选自《张元忭集》)
【注】①稔(rěn):
谷物成熟。
②张元忭:
绍兴府山阴县人,张岱曾祖父,③骅蹓足:
种,骏马名;蹓(liù),慢慢走,散步。
【答案】谷物丰收;乡村景美;乡风淳朴;生活安定、平和祥乐。
【解析】【分析】抓住具体语句概括即可。
由“麦初熟”“眼前颗粒皆珠玉”可以概括出“谷物丰收”,由“绿野黄云绕茅屋”可以概括出乡村景美,由“刀剑家家尽买牛,灯火村村可投宿”可以概括出乡风淳朴,由“筑场老子酒半醺,农夫勤动亦可怜,行人莫骋骅蹓足”可概括出生活安定、平和祥乐。
故答案为:
谷物丰收;乡村景美;乡风淳朴;生活安定、平和祥乐。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
理解诗句内容,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概括作答。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夜泊旅望
白居易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注】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
(1)联系全诗,说说诗“愁”的原因有哪些。
(2)请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
(3)颔联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表现情感的深挚,下列诗句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
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D.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答案】
(1)作者愁:
离井思乡之愁;前路遥遥之愁;前途难料之愁。
(2)颔联整体使用了对偶修辞,前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句中又使用了比喻修辞,景物由远及近,江天一色,在月光映衬下,无论是江边沙洲,还是船上白帆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让人心情沉重,心绪低落。
(3)D
【解析】【分析】⑴这首诗写白居易自京城前往杭州赴刺史任,因战乱而取道襄汉,舟行月余。
诗人遥望开阔的江面,作下此诗引出了乡愁以及心中的忧患:
离井思乡之愁;前路遥遥之愁;前途难料之愁。
⑵“沙明连浦月,帆自满船霜”一联,整体使用了对偶修辞,前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句中又使用了比喻修辞,景物由远及近,月明星疏的夜晚,船上的帆白茫茫一片,整个船上都是秋霜。
“沙明”“浦月”“帆白”“船霜”构建出了一个清冷的秋夜。
在如此寒冷的秋夜里,诗人孤身一人站在船头遥望江面,冷风袭来,秋霜已降,更加体现诗人心绪难平。
⑶“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从时空两个维度抒情,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
“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
“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
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
故答案为:
⑴作者愁:
离井思乡之愁;前路遥遥之愁;前途难料之愁。
⑵颔联整体使用了对偶修辞,前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句中又使用了比喻修辞,景物由远及近,江天一色,在月光映衬下,无论是江边沙洲,还是船上白帆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让人心情沉重,心绪低落。
⑶D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诗词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⑵本题考查赏析重点句子。
答题时应注意,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⑶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
5.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各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唐)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________,题目中能涵盖全诗内容的词语是,触动诗人情思的景物有________
(2)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眼前之景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
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七言绝句;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2)诗人写自己与湖上亭道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
亭边的杨柳和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来牵扯自己的衣服,黄莺俨然已成了故友,频频啼叫着和他告别,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解析】【分析】
(1)这首诗共有四句话,每句话有七个字,属于七言绝句。
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
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
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据此可知题目中能涵盖全诗内容的词语是别,触动诗人情思的景物有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2)结合诗句分析,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
诗人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象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
他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
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
⑴七言绝句,春风、柳条、藤蔓、黄莺
⑵诗人写自己与湖上亭道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景物以人的感情。
亭边的杨柳和藤蔓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来牵扯自己的衣服,黄莺俨然已成了故友,频频啼叫着和他告别,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有关诗歌的文学常识和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情的能力。
平时学习是要熟练记忆有关诗歌的文学常识。
然后再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筛选出恰当的内容即可。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情景交融表现手法的能力。
情景交融法,是指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作文,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情色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答题时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分析。
6.古诗词赏析。
落花
唐·严恽
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
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花下醉
唐·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________时节的花朵,同时也都直接或间接写到了诗人________的行为。
(2)简析这两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暮春;喝酒赏花
(2)第一首,通过诗人面对落花饮酒,一边与花对话,又仿佛自言自语似醉非醉的行为,委婉抒发了春光易逝的感慨伤怀落寞抑郁之情;第二首,通过诗人“醉流霞”“倚树沉眠”“客散酒醒”“赏残花”等行为和神态,写出他的孤独寂寞,同时也流露出对花痴迷喜爱之情。
【解析】【分析】
(1)严恽的七言绝句《落花》,是一首惜花惜春的诗。
《花下醉》也是一首抒发对花的陶醉流连的小诗。
所以两首诗都描写了暮春时节的花,“更向花前把一杯”和“客散酒醒深夜后”写出了诗人饮酒赏花的行为。
(2)严恽的七言绝句《落花》,是一首惜花惜春的诗。
严恽是一个屡试不第的秀才,唐代科举正月考试、二月放榜,春光虽好,奈何自己依旧落第,是以问出花"为谁零落为谁开"一句,"零落"所代表的失意与"花开"所代表的得意恰成鲜明对比,诗人的苦涩溢于言表。
同时,感叹时间流逝,春去花落,韶华易逝,有谁知道落花的忧伤,落花的无人怜惜呢。
《花下醉》这是一首抒发对花的陶醉流连的小诗。
诗歌先以寻花开篇。
接着沉醉花中,最后写酒醒赏花。
通篇都围绕着花来展开。
表现出诗人对花的强烈喜爱。
可谓爱花之至。
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
⑴暮春;喝酒赏花;
⑵第一首,通过诗人面对落花饮酒,一边与花对话,又仿佛自言自语似醉非醉的行为,委婉抒发了春光易逝的感慨伤怀落寞抑郁之情;第二首,通过诗人“醉流霞”“倚树沉眠”“客散酒醒”“赏残花”等行为和神态,写出他的孤独寂寞,同时也流露出对花痴迷喜爱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
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7.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宿江边阁①
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②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①此诗作于大历元年(766)春,杜甫由云安(今重庆云阳)到夔州(今重庆奉节),同年秋寓居夔州的西阁。
②鹳:
形似鹤的水鸟。
A. 《望岳》的七,八两句写诗人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B. 《宿江边阁》的五,六两句将鹳、鹤追飞后的宁静安栖同材狼的争喧抢夺对比,一静一喧,渲染夜晚野外凄清与悲凉的气氛。
C. 古人用字颇为考究,《望岳》中的“割”字形象地写出泰山的高峻,《宿江边阁》中的“翻”字使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动感。
D. 杜甫诗歌的主体风格为沉郁顿挫,《望岳》和《宿江边阁》这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这种风格。
【答案】D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
D项有误,“《望岳》和《宿江边阁》这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这种风格”理解和分析不恰当,《望岳》的风格不是“沉郁顿挫”而是“气势磅礴、一往无前的豪放风格”。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好事近·梦中作①
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②转空碧。
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注】①该作写于词人被贬处州(今浙江丽水)时。
②夭矫:
形容姿态伸展屈曲而有气势。
(1)请你想象“花动一山春色”所展现的情景,并将它描写出来。
(2)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词人在山路、小溪深处的真实见闻。
B. 词的下片写词人梦中仰观所见云空的变幻和歇息于古藤阴下的心理活动。
C. 结尾两句中的“醉”,不仅写卧态,而且也包括词人在梦境中的情态。
D. “了不知南北”表现出与“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般自然平淡超脱的情绪。
【答案】
(1)接连绽放的春花,在雨中闪动,装点成一山春色,令人心动。
(2)A
【解析】【分析】
(1)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抓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在头脑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结合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分析,这句话是承接首句春路雨添花来写的,刚刚下过一场春雨,很多花在春雨的滋润下都竞相开放,然后一阵微风吹拂,可以想象出满山春花在风中摇曳,装点着一山的春色,那种景色简直是太美了。
意对即可。
(2)A由题目“梦中作”可知,这首词并不是写作者的真实见闻,而是作者梦中之境。
BCD理解正确。
故答案为:
⑴接连绽放的春花,在雨中闪动,装点成一山春色,令人心动。
⑵A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
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
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
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
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③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②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
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
【答案】
(1)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烽烟像根柱子,笔直地伸向天空。
弯弯曲曲的黄河似一条金带,平躺在大漠远方。
一轮浑圆的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地平线上。
(2)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塞,飞进胡人境地。
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抑郁激愤之情。
【解析】【分析】⑴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
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
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
如:
莽莽大漠,一片苍茫,遥远无际。
数行归雁北翔,似乎连心都跟着远去了。
极目远眺,平静的像是已经静止了的远方,那古旧的烽火台上的狼烟十分显眼醒目,如此浩瀚无边的边疆大漠上,这本是庄严肃穆的烽火,此时看来又是何等的孤寂寥落。
黄河静静的流淌着,仿佛一带而过,长河尽头,便是那最令人心醉却也最令人心碎的落日。
至塞上,方知天地宽广,至塞上,方知生命无际。
⑵比喻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大意。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故答案为:
⑴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烽烟像根柱子,笔直地伸向天空。
弯弯曲曲的黄河似一条金带,平躺在大漠远方。
一轮浑圆的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地平线上。
⑵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塞,飞进胡人境地。
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抑郁激愤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境。
答题时应注意,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⑵本题考查赏析重点句子。
答题时应注意,赏析句子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修辞或写作手法、情境、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精彩巧妙之处。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来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1)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
(2)“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1)结合这句话的内容分析,“四面歌残终破楚”是《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结合写作背景分析用典的作用,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投身革命。
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因此这个典故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作者这样写,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
⑴运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⑵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经典词句的能力。
这类题的答题模式:
①从关键词,句子的位置等入手,结合上下文析句子的表层,深层含义;②指出句子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果使用了)分析其作运用;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⑵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二、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1.根据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名之者谁(________)
②觥筹交错(________)
③山岳潜形(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若听茶声然/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C.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D. 乃记之而去/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小石潭记》)
【答案】
(1)①取名;②酒杯;③潜藏
(2)B
【解析】【分析】
(1)①名之者谁:
命名它的人是谁?
“名”是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取名。
②觥筹交错:
酒杯和酒筹相互交错。
觥,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这里翻译成酒杯。
③山岳潜形:
山岳隐没了形体。
“潜”是一词多义:
隐藏;隐居;专心。
(2)A.好像/好像。
B.因为/用来。
C.归家/归家。
D.离开/离开。
故选B。
故答案为:
⑴①取名;②酒杯;③潜藏;
⑵B。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 )。
桓帝延熹①中,幸②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
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
“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也?
”老父笑而不对。
温下道百步,自与言。
老父曰:
“我野人( )!
不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