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2134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4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

《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docx

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对于教育践的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二丶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1.教育心理学在西方发展的情况

     初创时期

     发展时期

     成熟时期

     完善时期

2.教育心理学在中国发展的情况

    第一阶段:

20世纪初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

    第二阶段: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

    第三阶段:

从文化大革命开始至今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三丶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意义

四丶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原则:

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育性原则

研究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行动研究法:

小题(选择或填空):

1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

2.教育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情况: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之前)

    代表人物:

德国的赫尔巴特丶瑞士的裴斯泰罗奇、捷克的夸美纽斯、美国的桑代克;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未)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成熟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未)

3.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成果,归纳了四个方面:

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4.1980年出版了_潘菽_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该书反映了我国教育心理学界的一般观点和我国的一些科研成果。

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丶客观性原则丶发展性原则丶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丶教育性原则。

四个研究原则易出择题:

如下:

客观性原则:

就是对心里的研究必须按他们的本来面貌加以考察,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必须实事求是。

  发展性原则:

是把心理现象看成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发展性原则是一个强调

在发展中研究教育心理现象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是指在研究实验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

情况丶新问题,注意从实际出发,进行研究;还要发挥理论对实际的指导作用。

教育性原则;是指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者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

6.教育心理学概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同时还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学科。

7.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丶实验法丶调查法丶行动研究法。

8.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者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者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折研究的方法。

9.实验法有两种,一是实验室实验法,一是自然实验法。

10.调查法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谈话法丶问卷法。

11.所谓行动研究法,就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12.教育心理学是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及心理规律的科学。

13.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素。

14.研究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刻心内容。

15.美国教育心理学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这是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

桑代克被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有“教育心理学之父”

之称。

16.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简答题和论述题(论述题加上阐述性的语言)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性科学是的研究内容

(1)   学校与教学的要素

①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反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②   教师

③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打钢丶教材和课程

④   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①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   教学过程

③   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丶学生与学习心理丶教学与教师心理。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素丶解释丶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⑴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⑵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⑶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⑷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⑴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带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⑵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未)

⑶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未)

⑷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在1994年精避地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丶反思性研究丶合作性研究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丶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丶中小学生的人格发展以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丶中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二认知发展与教育

三丶人格发展

四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小题(选择或填空)

1.成熟与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

成熟是指在没有特别明显教育的影响下

能力的增长,即源自基因或生活经验能力增长

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这里的适应

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在新的学习可能成功;二是学生的准备

应该保证他们在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上经济而合理

3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丶成熟丶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系列心理变化

4心理发展具有四个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丶定向性顺序性丶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5定向性与顺序性是指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蹲盾一定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性

6.不平衡性是指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丶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如3-4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高峰期:

7差异性是指虽然任何一个个体的心理发展总是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起始

时间有早有晚,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最终达到的水平有高有底,发展嘎巴的优势领域往

往也存在千差万别:

8关键期:

最早是由生态学家劳伦兹发现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模些行为或

心理机能再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

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技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2-3岁时儿童口头语音发展的关键期。

4-5岁时儿童书面语言关键期。

9.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是突发的、

跳跃的而不是随时间平缓发展的

10.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它的人格发展理论有两个

重要特点:

一是强调生物本能即性本能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强调婴幼儿期的经历和经验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他把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

1、口腔期(从出生到12或18个月左右);2、肛门期(从12、18月到三岁左右);

3、性器期(大约3-6岁);4、潜伏期(大约5-12岁);5、生殖器(大约12岁到成年);

11.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学龄期(6、7-12岁):

勤奋感对自卑感;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2.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3.自我意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自我意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

自我认识:

即个体对自己的心里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我价值等的了解与评价:

自我体验:

主要是指个体的感情体验,如自尊、自豪、自卑、自信等:

自我监控属于对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督促、自我调节等。

14.IQ水平在140以上为天才,在70以下为低能。

15.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倡的人的8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意识智能和自然智能。

16.智力的性别差异有两点基本认识:

一是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女性智商分布较均匀,二是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女性长于形象思维。

17.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显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的综合心理特征:

18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去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简答题和论述题:

1.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研究表明,学生心里的发展四个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即: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I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2.青少年心里发展的阶段特征★★★☆☆

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青年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的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

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3.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关于学习的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关于关键期

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但思维任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它具有一下几个特征:

命题之间的关系

假设-演绎推理

抽象逻辑思维

可逆与补偿

思维的灵活性

5.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关于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即将到达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6.中/小学生的人格的发展★★★☆☆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①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5岁)

②自主感对羞耻感(2~3岁)

③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④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2)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数▲▲▲

人格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

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都会影响人格的发展。

7.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包括三种成分:

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

(2)自我意识的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

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

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8.学生的认知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和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2)智力差异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示斯坦福-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后来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做了多次修订。

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智力是个体先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个体智力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3)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知识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9.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发面。

关于性格特征差异,一般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的:

一是对现实态度的性格;二是性格的埋智特征;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四是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

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会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重点:

心理发展的含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以及中学生自我意识特点。

难点:

中学生的认知差异、性格差异及相应的教育意义。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本章介绍了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丶联结学习理论以及认识学习理论

一丶学习的概述

  1.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学习的概念

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

  2. 学习的一般分类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二丶学习理论概述    

      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 巴普诺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2. 桑待客的常识错误说

   3.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  苟勒的完形顿悟说

   2.  托小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3.  布鲁纳的认识发现学习理论

      4.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5.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小题(选择或填空)

   1.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人类学习是在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丶积极的主动地的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3.学习学生是在教室的指导下,有目的丶有计划丶有组织丶有系统的进行的。

   4.加涅提出了学习结果地五种分类,分别是智慧技能丶认知策略丶言语信息丶动作能丶态度。

   5.我国心理学家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学习丶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6.联结学习理论认为:

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再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7.认识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不是通过练习和强化形成反应习惯,二是通过顿悟合理解获的期待,个体学习不仅依赖于当前的刺激情境,而且依赖于原有的认识结构, 学习受主题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8.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普洛夫经典型条件反射理论获得了1904年诺贝尔奖。

9.刺激的泛化与分化;泛化:

不同刺激产生相同反应;分化:

相同刺激产生 不同应。

   10.斯金纳将不同的行为分为两类: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行为。

   11.强化有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

   12.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关于学习问题的基本观点是: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

(2)学习是实质是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1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14.1912 年格式塔新理学派诞生于德国,含义为“能动的整体”,国内学者译为“完形”。

   15.布鲁纳的认识知发现学习理论中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16奥苏泊尔把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

   17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中,在具体运用接受学习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守下面两个原则:

渐进分化原则、综合贯通原则。

根据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把学习为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

18探究是学习就是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

19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识主义之间的进一步发展,被称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次革命。

 

 

  简答题和论述题:

  1.学习和实质与类型★★☆☆☆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其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培养。

  2.学习的一般分类★★☆☆☆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加涅把学习分层八类:

1信号学习;2刺激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结学习; 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后来进一步提高出了五种学习结果,把它们看做是五种学习类型。

分别是;1智慧 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1)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把学生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3.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吧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包括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4.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1)获得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是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与和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行为。

    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

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性的反应。

     5.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行为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1)强化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3)消退

      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4)惩罚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6.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说明学习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于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

       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中可以看到,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

7.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提出了完形-顿悟说,其基本内容是: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题内部构造完形

      8.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科学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1)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2)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

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力(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9.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1)学习分类

        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意义学习,奥苏泊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意义学习的产生即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3)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

         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接受也悬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奥苏泊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

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先行者组织”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1)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而出现新的假设。

(2)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着,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来代替。

(3)学生观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重点:

学习的类型、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苛勤的完行一顿悟说、布鲁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