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212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外国文学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外国文学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外国文学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外国文学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史.docx

《外国文学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史.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文学史.docx

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

普希金(俄)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出生:

没落贵族的家庭。

主要作品:

《致恰阿达耶夫》:

参加十二月党人的绿灯社后,诗句被刻在党徽后。

《强盗》:

抨击暴政,歌颂自由的诗篇。

《短剑》:

公然号召以行动来反抗暴政,歌颂了不畏强暴的刺客。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热情鼓励服苦役的十二月党人。

《茨冈人》:

普希金的创作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标志。

《鲍利斯.戈都诺夫》:

最负盛名的历史悲剧。

《别尔金小说集》(5个短篇组成):

其中《驿站长》是最优秀的短篇,开了俄国文学抒写小人物命运之先河。

被誉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是:

《上尉的女儿》:

农民题材的小说(长篇),是一部反映普加乔夫起义的作品。

和《叶甫盖尼.奥涅金》:

(诗体小说、俄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作)

理解后简答题

简析奥涅金的形象:

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是俄国贵族革命时期开始觉醒又找不到出路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1他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启蒙,具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品格和气质都高于周围的贵族子弟。

2他没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现实社会看不到出路和希望,所以苦闷、彷徨、忧郁、痛苦对生活极端的冷漠。

3他希望改变现状,但又不可能与社会决裂,所以他不会与社会反抗,对生活态度是消极的逃避。

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典型。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达吉亚娜是作者最喜欢的人物,称她为“我可爱的理想”。

此作品是作者“幻想的宠儿”,采用四音步扬格十四行诗节称为“奥涅金诗体”。

术语解释

多余人(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贵族知识青年的典型)

1俄国贵族革命时期的产物,封建农奴制社会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

2他们开始觉醒但又找不到出路,看不惯贵族庸俗的生活,又摆脱不了自身的资产阶级利己思想。

即不愿与贵族同流合污又不能站在农民一边,成了一事无成的“多余人”。

“多余人”的弱点是脱离人民群众。

“多余人”系列形象: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

毕巧林

赫尔岑《谁之罪》:

别尔托夫

屠格涅夫《罗亭》:

罗亭《贵族之家》:

拉夫列茨基。

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

奥勃洛摩夫

第七章19世纪文学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文学是指法国“七月革命”(1830)到“巴学)黎公社革命”(1871)。

这一时期文学包括:

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流)、早期无产阶级文学。

理解后简答题

19世纪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它有以下基本特征:

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特别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文学发展状况:

无产阶级的萌芽:

英国宪章派文学和德国工人革命诗歌是最初成就。

术语解释

宪章派文学:

1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

主要成就:

诗歌。

2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

3最有名的宪章派诗人:

琼斯和林顿。

德国工人诗歌(19世纪40年代):

维尔特(最著名的无产阶级诗人):

加入“共产主义同盟”成为了一个出色的无产阶级歌手。

恩格斯称他“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诗人”。

批判现实主义:

一法国文学

代表人物及作品:

梅里美:

19世纪法国极富艺术魅力的作家。

常常从道德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灵”发掘未经现代文明“洗礼”的自然状态下雄伟顽强的原始生命形态。

《卡门》:

(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悲剧)主人公卡门是一个“拥有娇小而出色的姿态,热情如火的大眼睛中不时射出凶暴的眼神”的奔放而浪荡的、吉卜塞女郎。

福楼拜:

19世纪法国一位承前启后的作家。

创作中偏重于客观写实和精雕细刻,以“客观而无动于衷”的美学原则精致的艺术风格为后来的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奠定了基础。

《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爱玛是一个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毁灭的妇女形象。

二英国文学

代表作家及作品:

被马克思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的有:

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勃朗特姐妹。

盖斯凯尔夫人(欧洲文学史上最早反映劳资矛盾的作家):

小说《玛丽.巴顿》:

反映了宪章运动中的劳资矛盾。

萨克雷:

维多利亚时代“一位犀利而无情的讽刺家”

长篇小说《名利场》:

副标题“没有英雄的小说”。

主人公:

蓓基.夏泼,夏绿蒂.勃朗特《简.爱》:

女性意识和对维多利亚传统的叛逆精神。

爱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唯一的长篇小说。

男主人公“希斯克厉夫”

小说突出的三点:

1打破了流行的“奋斗—成功”的模式代之以“复仇—毁灭”的情节。

2打破了流行的“绅士淑女”型的人物模式,代之狂野不羁的新人物。

3打破了流行的从容体面的风格,代之以狂热恐怖的歌特式风格。

三俄国文学(19世纪60、70年代)

术语解释

自然派:

1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领袖:

果戈理)。

2该派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力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和专制制度。

3文学题材上,多以描写“小人物”即小官员、小职员、农民为主。

4体裁上,多以散文(即小说)为主,后来“自然派”便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

小人物:

1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生活底层的小人物的典型形象。

2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即地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的牺牲者。

3普希金以其短篇小说《译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代表作家及作品:

果戈理:

继承了普希金的现实主义又把它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别林斯基:

俄国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和文艺批评的奠基人,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先驱。

他肯定了果戈理为代表的自然派。

捍卫了现实主义原则。

他的理论有力地推动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

代表作《文学的幻想》,赫尔岑:

第一次使用了“多余人”这一文学批评概念来论述当时俄国文学的民族性。

《谁之罪》(问题小说):

主人公别尔托夫(多余人)。

屠格涅夫:

《罗亭》:

罗亭是40年代俄国贵族知识分子中“多余人”的典型。

《贵族之家》:

对正在“崩溃的贵族阶级的一曲挽歌”。

主人公:

拉夫列茨基《前夜》:

俄国姑娘叶琳娜和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是性格坚强,具有崇高理想的新人形象(第一部反映新人形象:

平民知识分子的作品)

《父与子》(代表作):

一部社会心理小说。

车尔尼雪夫斯基:

19世纪后期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批判家,在哲学、美学和文学方面有很高的建树。

《怎么办》(长篇小说):

典型的“问题小说”主人公:

薇拉、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三角恋爱),最高典型:

拉赫美托夫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光辉形象。

杜勃罗留波夫(英年早逝)《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针对《大雷雨》

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

又一多余人形象

奥斯特洛夫斯基(俄国著名的戏剧大师):

《大雷雨》被称为“生活的戏剧”。

主人公:

卡杰琳娜、鲍里斯

涅克拉索夫:

《谁在俄罗斯能过上好日子》(长诗)

四美国文学

美国的“废奴文学”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萌芽。

代表作家及作品:

希尔德烈斯《白奴》:

美国第一部反蓄奴制的现实主义小说。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

被认为“世界小说中最令人感动的事件”。

分析比较题

19世纪英、法、俄三国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的比较。

相同点:

119世纪英、法、俄三国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2都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的、本质的、真实的东西,同时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3他们都特别注意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注重表达广大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

对社会的批判,是从改良主义制度出发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4都注意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异同点:

一法国文学的特征:

1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

2揭露了金钱的罪恶。

3描写了个人反抗者形象。

二英国文学的特征:

1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

2善于描写小人物的矛盾。

3具有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的倾向。

4女性文学异军突起:

经受过女权主义洗礼的英国妇女开始觉醒,她们用文学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玛丽.雪莉、苏珊.弗里娅、乔治.艾略特、勃朗特姐妹)

三俄国文学的特征:

1文学与人民解放运动紧密相连,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为主要内容。

2具有悲怆的情调,反映时代的苦难,表达了知识分子忧愤、焦虑及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

3独特的形象系列:

多余人、小人物形象。

4有系统的进步理论作指导:

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的美学。

斯丹达尔(原名:

亨利.贝尔法国)自称是“人类心灵的观察家”。

19世纪中期法国杰出的实现主义作家,法国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

1米兰时期:

《意大利绘画史》最先提出了有关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主张。

2巴黎时期:

(高峰时期)主要成就:

文艺评论和小说《拉辛与莎士比亚》:

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1827年发表了第一部小说《阿尔芒斯》:

作者通过爱情故事反映政治主题(小说的初步尝试)。

1829年著名的意大利题材的短篇小说《法尼娜.法尼尼》:

通过意大利烧碳党人米西瑞里与罗马贵族小姐法尼娜的爱情故事,反映了19世纪初期意大利政治斗争的一个侧面。

1830年长篇小说《红与黑》的出版,标志着作者创作的高峰。

3奇维塔维基亚时期:

《吕西安.娄凡》(《红与白》):

揭露七月王朝的长篇小说。

《巴马修道院》:

作者生前惟一获得成功的作品。

《红与黑》原名:

《于连》副标题“1830年纪事”,“红”指拿破仑时期士兵的红军装,代表资产阶级的力量。

“黑”指教职人员的黑教袍,代表封建社会反动力量。

书名象征:

复辟时期两大对立阵营,两种不同思想的斗争,突出了小说的政治意义。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红与黑》的思想内容。

1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以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维立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示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杂的阶级矛盾。

2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黑暗和罪恶。

3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了强烈的政治倾向。

综合论述题

于连的形象分析:

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1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

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

2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

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在德.瑞拉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

在贝尚神学院:

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

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又是彼拉院长的宠儿。

在这里具有对抗意识的青年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

在木尔侯爵府:

于连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忠心为侯爵效劳、和侯爵女儿玛特儿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

3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

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

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

4人物形象的局限性。

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他的反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