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体会.docx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读书心得体会.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的教师读书学习活动,生命的存在是流动的,它会经历许多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每个阶段的问题,我们不会因为小时候光过屁股就觉得一辈子丢人。
学会跟往事干杯,过去的就过去了,活好目下是重要的,在此分享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1在这短暂的一个假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一个假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
以下就是我这一假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
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
我们应该如何读书?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
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
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
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
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
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
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
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
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
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
答案是显然的:
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
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
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
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
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
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
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
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
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
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
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
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
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我也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
在读书中自我提高,走近学生,我们都将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2让绝大多数的老师感到比较头疼的就是如何处理后进生的问题,比较听话的还好,虽然完成质量不是很高,但至少作业还是能基本完成的,而对于作业经常拖拉不做的,我们一般采取的方法是一方面联系家长,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和后进生谈话,刚开始还是能收到一定的效果的,但久而久之,家长听惯了孩子在学校的不好表现,也会对孩子失去信心,而孩子则会认为自己在老师的眼里就是一个差生,就更不想学习了。
作者克拉克也碰到了这样的情况:
他的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他马上想到了和他的家长联系,但都没能联系到。
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他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
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
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
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
也许是克拉克他自己认识到了自己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
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但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得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非常高兴,表示要老师对他的孩子一定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
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非常气愤,当即表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
读完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
回想自己平时的教育方式,也是把孩子的不好表现直截了当地告诉家长,而孩子表现好的方面就很少会去告之家长了。
刚开始看这本书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书中所提的要求都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
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
真正开始对这本书感兴趣时是在寒假里,我又再次拜读了这本书,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俗话说: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好学生要靠老师的激励、引导、督促教育才能成功。
作者克拉克先生从细微处着手,通过对55个教育细节的处理,创造出教育奇迹。
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并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
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例子,让读者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
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
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还记得去年任教六年级时,我也碰到过类似的学生,打电话给家长告诉她孩子经常不做作业,家长直接跟我说;我管不了她,我都放弃她了,老师你也别管她了。
后来再打电话她就再也没接过。
如果那时我也象克拉克先生一样,先让家长了解孩子优秀的一面,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会有不同的结果。
优秀是教出来的,我们要给孩子营造一个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氛围,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我们的孩子会更优秀。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3当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可回避的会产生许多感觉,有些感觉是短暂的,有些感觉可能就会长期沉淀固化在我们内心深处,影响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决定着我们的行为模式,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感觉。
作为一位教师需要学习的是什么?
人们当然会说,那一定是与教学有关的内容。
我们不否定这个答案,但更深一层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生活的应该是人们的认知,这是人的幸福之本,这个问题解决了,教师职业自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那么如何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传统的说教效果不佳,读书、讨论--创设一个情境话题、讨论平台可能是一个较好的路径。
基于此,倡导中心小学开展教师成长自愿读书活动,借鉴往常的经验和教训,这次,不要求全部参加,不布置硬性的家庭作业,只是读同样的书,在一个平台里交流。
读书组有14位成员,读本为中央电视台首席心理专家、中国最出色的家庭治疗师李子勋所著的《幸福从心开始》。
学校制定了简要的读书计划,14位教师分两组,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共举行六次。
本次所选内容都是贴近生活,贴近自己,大家在讨论时发言踊跃,气氛活跃,可以说读书交流会是一个快乐交流会。
陆叶、易梅红两位组长时常拓展读书内容,找来相关的资料,丰富大家对书本的知识学习。
在交流中,大家思想的碰撞,让我们明白了一些生活的道理和自身的问题。
如果概括之有以下几点一、书中的话题直击生活中诸多的困惑或烦恼,具有普遍性。
翻开这本书的目录,就深深的吸引我们想读下去。
因为,其中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同事的问题、朋友的问题、亲戚的问题、周围人的问题,正愁无解呢。
如:
怎样才能成为快乐主义者?
人到中年如何减压?
我很敏感?
怎样说不?
怎样才能把女人看透?
男友的网上情人?
婆媳自然是天敌?
婚外情感需求?
斩断依恋?
其中许多内容是涉及亲密关系的,使人们想探求但又无法说出口的夫妻情感、亲密、婚外情感等问题。
心理学不做道德评判,只解决心理冲突的问题。
一些压抑在内心的感受被表达出来,一些隐秘在内心深处的意识被理解和领悟,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就会悄悄的发生改变。
幸福也就由此开始。
二、读书体会交流就是一个互动的平台,是深化读书效果不可或缺的环节。
怎样读书?
是不是就是一个人静静的在读,读后就只有自知?
当然这也算是一个模式。
但大家一起读书(先分散自己静静的读),一起交流讨论,互相陪伴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这就是团体的动力场。
无论什么性格的人,其实都需要交流,所谓爱静不喜欢说话的人只不过是没有匹配的交流平台和对象,一旦遇到知己同样会滔滔不绝,享受人际互动的快乐。
读书组里一个人发言常备其他人插话,常常传出爽朗的笑声,轻松、热烈的气氛本身就是对内心世界的一份按摩。
大家很享受这种感觉。
三、我们也学习、碰撞了书中一些鲜活的观点。
心理世界存在与内心,和外部世界明显不同。
对同一个客观存在的物体,经由人们描述就不一样了,这是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差别,外部世界是硬的,内心世界是软的,不要以为你对现实的感受等同于别人的感受,差异是自然的。
抹杀两个世界的差异或不能很好的设立两个世界的边界,人们会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之中。
个人对快乐的感受是:
快乐或者说是乐快,人真正感觉强烈的快乐是较少的或瞬间即逝的,当你为实现一个目标孜孜以求时,实现目标的快乐就是那么短暂。
快乐更多的强度是淡淡的,他来源于心中的动力源让自己有奔头;他来源于有一个明晰的目标,引导自己充实过好每一天;他来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的探索行为;他来源于人的某种价值观的实现。
徐玉老师的座右铭能者安邦治国,无能者独善其身,按照这句话的意思,绝大多数人都是无能者,我们可以不追求事业成功,但可以独善其身追求生活成功,生活成功对于我来说真是一个新鲜的概念。
是啊,你可以没有显赫的官位,富足的金钱。
但是,你只做一个普通人,一箪食一瓢饮享受天伦之乐,平平淡淡、顺顺利利、健健康康,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我们可以把工作纳入到生活的范畴,我们不追求成为教育家,但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因为这份工作是我们生存的前提,我们满怀敬畏去对待它,去对待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师,这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福地。
关于人际关系书中的心理学观点是:
不要对别人期望太多,也不要让别人对你期望太多;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学会社交技巧;必要的示弱。
陆叶老师的拓展发言夸人的最高境界是夸事情直话湾说,冷冰冰的话要加热了说也不失为人际关系的技巧之一。
张春老师发言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一种贤达之人的开阔境界,人们需要经历磨难,风雨洗礼。
这样才可能到达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高度。
张翠红老师的发言夫妻之间需要的只是一个边界,不要伤者自己,也不要太伤者对方,这无疑是一个理性和智慧的态度。
四、对于敏感话题,大家变得坦然相对。
家庭的夫妻关系,相处模式(家务活分工),类似这样的话题,从来不会在学校组织的这样一个相对严肃的场合讨论,但在这个读书小组里,大家就可以快乐的介绍自己家庭关于夫妻对待家庭事务的态度和状况。
只要彼此接受,和谐就是硬道理的。
关于两性关系,婚外情感这样敏感的话题,我们的老师也能在这样一个场合讨论,我觉得这是一种坦然和阳光。
中国人压抑太多的东西,离婚率的持续增高,婚前性行为,一夜情的屡见不鲜,婚外情的蔓延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我们撇开道德评判,这些应该说是一种压抑或人性的释放。
当然作为这个社会不会支持婚外情等一些有害于家庭稳定和社会稳定的事情,但我们要正视它的存在。
封建社会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与现在的人性解放显得格格不入。
过去妇女的裹脚也是对人性的束缚。
书中的观点你一辈子只可能在形式上爱一个人,但在内心的情感层面或精神层面你不可能只接受一个人情感专一是一种控制生命的存在是流动的,它会经历许多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每个阶段的问题,我们不会因为小时候光过屁股就觉得一辈子丢人。
学会跟往事干杯,过去的就过去了,活好目下是重要的。
本学期读书活动就要结束了,我相信参与读书的教师心理有所成长,学有所获。
至少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
我祝愿大家的是:
幸福从心开始,幸福从新开始。
通过教师读书学习,体会到快乐更多的强度是淡淡的,他来源于心中的动力源让自己有奔头;他来源于有一个明晰的目标,引导自己充实过好每一天;他来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的探索行为;他来源于人的某种价值观的实现,在此分享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优秀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优秀范文篇1在这短暂的一个假期里,我读到了平时没看过的书,读书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一个假期里,我感觉收获颇丰。
以下就是我这一假期来读书的心得。
常言道: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
我们渴望读书,渴望获得知识,但是我们却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
我们应该如何读书?
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
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
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
同时我们也应抛弃古时旧的求知理念,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成笔记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思考的结果,便于日后比较、综合、分析。
如果所读的书是自己的书,我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看法、疑问、评论等,或做一些记号。
它会加强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记忆,作文时如果要参考、模仿渡过的文章,有没有做过评注的,效果大不一样。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
在研读中,我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
在教学中,我有意或无意中出了这个那个错,学生都会及时地为我指出,这样不仅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融洽,班级气氛也极为活跃。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
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回想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
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
更深的体会是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
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
答案是显然的:
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
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
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
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
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话又说回来,常言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
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
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
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
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简言之,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
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
我今天又将看到孩子们的什么新花样?
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
处处为孩子们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我也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
在读书中自我提高,走近学生,我们都将是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优秀范文篇2让绝大多数的老师感到比较头疼的就是如何处理后进生的问题,比较听话的还好,虽然完成质量不是很高,但至少作业还是能基本完成的,而对于作业经常拖拉不做的,我们一般采取的方法是一方面联系家长,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和后进生谈话,刚开始还是能收到一定的效果的,但久而久之,家长听惯了孩子在学校的不好表现,也会对孩子失去信心,而孩子则会认为自己在老师的眼里就是一个差生,就更不想学习了。
作者克拉克也碰到了这样的情况:
他的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他马上想到了和他的家长联系,但都没能联系到。
有一次总算联系到了,他就把这个不好的消息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这位学生的家长,想得到这位家长的支持。
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家长听完了竟然说:
我孩子在家里也一向如此,你就将就一下吧。
这个回答真是让克拉克哭笑不得。
也许是克拉克他自己认识到了自己和家长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个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改变了策略。
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给这个家长拨通了电话,但与第一个学生的处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没有直接向这位家长告状,而是向这位家长违心地说他的孩子这段时间表现得如何如何好,这位家长听了以后自然非常高兴,表示要老师对他的孩子一定继续严格要求,家长会极力配合。
过了两天,克拉克再次拨通这位家长的电话,这一次向这位家长陈述了孩子这两天的不好的表现,家长当然非常气愤,当即表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评教育自己的孩子。
读完克拉克的处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别具匠心。
回想自己平时的教育方式,也是把孩子的不好表现直截了当地告诉家长,而孩子表现好的方面就很少会去告之家长了。
刚开始看这本书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书中所提的要求都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
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细节。
真正开始对这本书感兴趣时是在寒假里,我又再次拜读了这本书,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俗话说: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好学生要靠老师的激励、引导、督促教育才能成功。
作者克拉克先生从细微处着手,通过对55个教育细节的处理,创造出教育奇迹。
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并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谈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
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例子,让读者感觉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们身边。
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
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激、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激、从诚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还记得去年任教六年级时,我也碰到过类似的学生,打电话给家长告诉她孩子经常不做作业,家长直接跟我说;我管不了她,我都放弃她了,老师你也别管她了。
后来再打电话她就再也没接过。
如果那时我也象克拉克先生一样,先让家长了解孩子优秀的一面,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事在人为,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会有不同的结果。
优秀是教出来的,我们要给孩子营造一个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氛围,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我们的孩子会更优秀。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优秀范文篇3当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可回避的会产生许多感觉,有些感觉是短暂的,有些感觉可能就会长期沉淀固化在我们内心深处,影响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决定着我们的行为模式,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感觉。
作为一位教师需要学习的是什么?
人们当然会说,那一定是与教学有关的内容。
我们不否定这个答案,但更深一层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生活的应该是人们的认知,这是人的幸福之本,这个问题解决了,教师职业自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那么如何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传统的说教效果不佳,读书、讨论--创设一个情境话题、讨论平台可能是一个较好的路径。
基于此,倡导中心小学开展教师成长自愿读书活动,借鉴往常的经验和教训,这次,不要求全部参加,不布置硬性的家庭作业,只是读同样的书,在一个平台里交流。
读书组有14位成员,读本为中央电视台首席心理专家、中国最出色的家庭治疗师李子勋所著的《幸福从心开始》。
学校制定了简要的读书计划,14位教师分两组,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共举行六次。
本次所选内容都是贴近生活,贴近自己,大家在讨论时发言踊跃,气氛活跃,可以说读书交流会是一个快乐交流会。
陆叶、易梅红两位组长时常拓展读书内容,找来相关的资料,丰富大家对书本的知识学习。
在交流中,大家思想的碰撞,让我们明白了一些生活的道理和自身的问题。
如果概括之有以下几点一、书中的话题直击生活中诸多的困惑或烦恼,具有普遍性。
翻开这本书的目录,就深深的吸引我们想读下去。
因为,其中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同事的问题、朋友的问题、亲戚的问题、周围人的问题,正愁无解呢。
如:
怎样才能成为快乐主义者?
人到中年如何减压?
我很敏感?
怎样说不?
怎样才能把女人看透?
男友的网上情人?
婆媳自然是天敌?
婚外情感需求?
斩断依恋?
其中许多内容是涉及亲密关系的,使人们想探求但又无法说出口的夫妻情感、亲密、婚外情感等问题。
心理学不做道德评判,只解决心理冲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