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精华复习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1676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精华复习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地理精华复习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地理精华复习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地理精华复习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地理精华复习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精华复习分析.docx

《高三地理精华复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精华复习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精华复习分析.docx

高三地理精华复习分析

2019年高三地理精华复习分析

描述分布特点类

分布类试题能很好地考查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要求仔细观察图表、全面提取信息、准确找出特点、科学组织语言,因而是近年高考的重要考查方式。

设问形式一般为“简述(描述、指出、说明)……的分布特点(状况)”“比较……分布特点的差异”等。

常见的试题类型以点、线、面、统计图表这四种方式出现,尤其是点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特点(某时间段内地理事物的变化),面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地理事物空间形态及分布位置),以及等值线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从数值大小及变化趋势、疏密、走向、弯曲等角度分析)等。

考向1 点状分布图

[真题再现](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答案 分布不均衡。

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

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解析 结合图例不难看出,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其中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

[模板构建]点状分布的地理事物很多,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

其常用答题模板为:

描述角度

包含内容

总体

是均匀分布,还是差异分布等

疏密

分布的密度特征,其密度变化体现在哪些地方,具体说出哪里密集、哪里稀疏

方位

地理事物是轴向分布还是趋势分布,哪个方位密度高或低

叠加

与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概括出反映的规律或问题等

[对点练1](2013·北京文综)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读下图,回答下题。

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概述聚落分布特点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答案 甲区域:

聚落主要沿河谷、交通线分布,平原(河流谷地)聚落密度较大,山区和高原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区黄土覆盖,土层深厚,易于耕作。

乙区域:

聚落主要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长江以南聚落密度较大,以北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水热条件优越,地势低平,水网密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解析 甲区域:

甲处位于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聚落一般沿河谷、交通线分布。

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说明。

乙区域:

乙处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密布、地形破碎,所以聚落一般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长江南北的聚落分布密度有差异。

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说明。

考向2 线状分布图

[真题再现](2013·安徽文综)下图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

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答案 西南和东南部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解析 关于气压分布特点,应从气压值的分布、气压中心的分布、等压线疏密的区域分布及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分布等方面去描述。

[模板构建]线状地理事物分布图以等值线图居多,其他也有如交通线分布图等。

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疏密特点。

其中等值线分布图常用答题模板为:

描述角度

包含内容

走势

看其走向、延伸方向(沿纬线、沿河流、沿山脉、沿海岸等);有些线状图需分段描述,如“我国1月0℃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

东段大致东西走向,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数值

要从数值范围、变化趋势两方面考虑,同时要注意极值区(最大值、最小值)的分布

疏密

指出疏密的空间差异

弯曲

描述等值线的弯曲(凸出)方向,由“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判读出数值高低,闭合区往往为极值区

[对点练2](2011·山东文综)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问题。

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 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纬度位置;地形。

解析 根据等值线上标注的数据可知,该地区寒潮发生的总次数大致从西北向东南递减;就东南部地区来看,等值线在盆地处由高值向低值凸出,说明盆地发生寒潮的次数多,盆地两侧的太行山脉和山西高原发生寒潮的次数少。

从而不难发现,纬度高的西北部地区寒潮次数多,地势低洼的盆地处寒潮次数多,因此影响寒潮发生次数多少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和地形。

考向3 面状分布图

[真题再现](2012·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题。

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

答案 城市中心为片状分布,边缘呈网状分布(环状分布,沿主干道呈楔形或条带状或放射状分布)。

解析 图中显示,在市中心有几块片状的绿地,外围则是呈放射状和同心圆组成的网状。

[模板构建]在描述面状地理事物的试题当中,相对而言,其比例尺往往较大,常要求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常用答题模板为:

描述角度

包含内容

地理位置

说明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或多个地理事物的相对方位

分布范围

说出其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界限

形状、面积

指出其形状、延伸方向及大致的面积(或面积大小的比较)

[对点练3](2013·上海地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

下图为2010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分级图。

(注:

图中标出地名的6市为中部地区,其东面的7个县市为东部地区,其西面的11个县市为西部地区)

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划分,归纳该地区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

答案 人口分布中部最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

解析 根据图示图例可知中部地区人口数量级最大,人口分布最稠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

考向4 依据统计图表描述时空分布特点

[真题再现](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下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年份

湿地斑块数目(块)

湿地总面积(hm2)

湿地比率(%)

1976

2251

88893

42.99

1986

3721

39639

19.17

2005

1973

19230

9.30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

答案 变化特点:

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解析 表中给出三个年份,按1976~1987年、1986~2005年两个时间段描述湿地斑块数目、湿地总面积、湿地比率的变化特点。

[模板构建]根据统计图表描述空间或时间分布特点,首先需看清图表数据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的类型,注意坐标图中某线或某点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注意统计表格中各行或各列中数值大小及其变化趋势。

常用答题模板为:

描述角度

包含内容

数值

看数值范围,观察数值最大、最小的点和转折点(“拐点”)

变化趋势

看其上升或下降、陡或缓、波动等

所占比重

结构图中应描述“构成”成分、比例大小及其变化

[对点练4](2012·上海地理)阅读下列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先导产业。

经济地理学中的重心理论是借鉴物理学的重心概念发展起来的、研究经济空间格局演进的一种重要方法。

高新技术产业重心是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中的某一点,它可以反映一定区域内各个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该点所处于的平衡状态。

一般来说,某个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高,重心就偏向那个方向。

经济重心亦然。

(1)1995年至2009年期间,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移动分别呈现什么趋向?

(2)概括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

答案 

(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由西向东移动,由北向南移动。

(2)基本特征: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于东部。

判断依据:

总体而言,自1995年至2009年重心虽有移动,但移动的经度不到1度,重心偏于我国的东部。

 

考向1 自然或人文地理事象的成因分析

[真题再现](2013·广东文综)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什么?

(2)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答案 

(1)原因:

①地处热带;②周围水域广阔;③地形复杂;④空气对流强烈。

(2)原因:

①岛屿多,海域广阔;②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③入海河流众多,饵料丰富。

解析 第

(1)题,地面受热强烈,空气上升运动明显,同时空气要达到过饱和,这时才会形成雷雨天气。

(2)题,印度尼西亚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海域面积广阔;河流众多,从陆地上带来众多饵料;纬度位置低,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模板构建]常见问题的原因及答题术语:

1.气候成因分析

地理要素

影响因素

原因分析

气温

太阳辐射(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等

①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

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

纬度低,气温的年变化较小,纬度高,气温的年变化较大。

②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相对较高。

③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小。

④地势高的地区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⑤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增大。

⑥城市排放的人为热较多,形成城市热岛效应,气温高于郊区

降水

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植被和水文状况、人类活动等

①沿海地区降水多,大陆内部干旱少雨;②锋面(冷锋、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④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⑤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湿度较大,降水相对较多;⑥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雨岛效应、人工降雨等方面

2.河流特征成因分析

地理要素

影响因素

原因分析

流量变化

降水量的变化或气温变化;流域面积的大小;水利工程和湖泊的调蓄功能

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大;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河流流量大;流域面积广,河流的流量较大;修建水利工程(水库),下游的流量变化减小;湖泊对径流有调节作用,湖泊下游地区河流的流量变化减小

凌汛

纬度、流向、流域气候

①由较低纬向较高纬流;②有结冰期(气温在0℃以下),结冰时间较高纬早、较低纬晚,融冰时间较低纬早、较高纬晚

水能

流量、落差

流域内降水多,河流流量大,且水位落差大的河流水能丰富

航运价值

自然因素(河流的通航里程、水量大小及其变化)和社会经济因素(流域内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和城市数量)

①气候:

降水量大,流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小,冬季气温在0℃以上,无结冰期,常年可通航。

②地形:

平原地形,河宽水深,水流平缓,则航运价值大。

③流域内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客货运输量大,则航运价值大

3.人口变化的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

人口迁移

自然原因

迁往自然条件好的地区(具体结合地区特点分析)

经济原因

迁往经济发达和工资水平高的地区

社会原因

政策、战争、就业机会和婚姻家庭等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

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生育观念的转变、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等

[对点练1]读“西气东输一、二、三线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与西气东输一线相比,西气东输二线的优点。

(2)试分析规划多条西气东输路线的原因。

(3)除从国外进口天然气外,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措施还有哪些?

答案 

(1)与西气东输一线相比,西气东输二线气源充足,覆盖华南能源短缺区;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缓解因燃烧煤炭而造成的酸雨等环境问题;有利于从供给多元化方面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将促进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拉动相对落后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2)①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而能源贫乏;②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环境污染;③带动西部地区及沿线经济发展。

(3)建立能源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力度,增加石油产量;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大技术革新,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发展乙醇汽油等。

解析 第

(1)题,西气东输二线的优点可从气源地、接受天然气的地区、对我国的能源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的意义方面考虑。

(2)题,规划多条西气东输路线与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和带动西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有关。

第(3)题,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应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分析。

考向2 资源或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真题再现](2015·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

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2)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3)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答案 

(1)问题:

泥沙淤积。

原因:

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2)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

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

(3)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解析 第

(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灌渠的问题主要在于泥沙淤积,主要的原因是引水灌溉。

(2)题,由于农田灌溉的退水经过水渠汇入乌梁素海,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残留在土壤中,农药、化肥随灌溉退水流入乌梁素海,造成严重污染。

此外,该区域气候干燥,湖水流动性差,造成污染严重。

第(3)题,乌梁素海污染来源主要是河套平原灌溉退水从农田中带来的农药、化肥、泥沙等,因而可以从减少排放、过滤泥沙、生物净化等角度思考治理污染的措施。

[模板构建]

1.自然灾害成因分析

地质灾害

自然原因

地形起伏大;地壳运动导致岩石破碎;降水集中;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

对植被的破坏;工程建设等

洪涝灾害

自然原因

降水强度大,降水持续时间长,导致河流水量大;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等

人为原因

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等

干旱灾害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降水少;降水和蒸发的时空变化、气候异常等导致河流水量小且季节变化大

人为原因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污染和浪费严重

2.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分析

环境问题

成因分析

解决措施

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

①地势起伏大,坡度大;②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如黄土高原);③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④植被覆盖率低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促进农林牧综合发展,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状况,合理放牧;大力开展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采用工程、生物、技术措施,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

人为原因

①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②开矿;③土地利用不合理等

土壤盐碱化

自然原因

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②旱涝灾害频繁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秸秆覆盖;营造防护林;间作套种等

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

土地沙漠化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土质疏松,植被少,大风日数多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对点练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报道,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很多大片房屋空置没人居住的“鬼城”。

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康巴什新城是中国“鬼城”的代表。

它位于鄂尔多斯市中南部,是鄂尔多斯市新的政治、文化中心,2006年成为市政府驻地,常住人口2.8万人,总面积355平方千米。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三面被黄河环绕,南邻古长城。

区域内煤炭、天然气等矿产丰富,有库布齐沙漠。

下图为鄂尔多斯市及相邻区域略图。

(1)巴丹吉林沙漠多盐泽,简述其形成过程。

(2)从城市化角度分析康巴什新城成为“鬼城”的原因。

(3)有“扬眉吐气”(羊绒、煤炭、稀土、天然气)之称的鄂尔多斯高原,目前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窘况。

为加快经济发展,有人提议鄂尔多斯依托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能源重化工业,你认为是否可行?

请阐述理由。

答案 

(1)巴丹吉林沙漠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处于内流区,内流河带来水分和盐分;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多大风天气,加剧水分蒸发,易形成含盐量大的盐泽。

(2)康巴什新城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鄂尔多斯地区人口稀少,本区域可供转化为城市人口的数量较少;新城区产业结构单一,无法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3)可行。

理由:

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煤炭等资源丰富,依托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邻近东北和华北地区,市场广阔;邻近京包、包兰铁路,交通便利;增加就业,加强民族团结。

或不可行。

理由:

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发展能源重化工业可能造成植被破坏,进而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工业“三废”污染严重;重化工业需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