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完整版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1453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48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完整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完整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完整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完整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完整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完整版教案.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完整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完整版教案.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完整版教案.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完整版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执教者:

黄小甜上课时间:

第1周9月7日上课班级:

203/204课时总时数:

5

课题:

1、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植”“如”“为”“旅”“备”等14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为、得”。

2.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加一加、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植”“如”“为”“旅”“备”等14个生字。

2.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了解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认本课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出“得”、“为”的读音。

2.能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    

导入新课:

同学们,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

植物王国的奇事,也十分有趣。

那么,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

读了《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你就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板书课题:

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并给每一小节的标上序号,把生字画上圈,不会读的字或者是词语画上波浪线。

2.指名分自然段读文。

3.齐读全文,要有感情,有节奏

三、识记生字(学习“我会认“的字)

1.出示“我会认”的字。

2.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我会认”的字,并圈起来。

3.学生借助拼音,试读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先勾画出生字,再想一想:

我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小组交流,互帮互学。

(3)教师点拨引导。

在学生互教互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类指导。

如:

用基本字加偏旁识字(纷、识),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娃、洼),还可以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识字。

植:

里面有三横,不是两横。

(4)课堂交流。

开展“我会认”的活动,让学生走上讲台认读生字,并说出自己识记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

一人说后,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自己与别的同学不同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四、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现在我们已经把生字学完了,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那你知道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吗?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课堂练习

1.认读本课生字。

2.我会拼。

(1)写出下列字的拼音。

旅(  )  蒲(  )  识(  ) 娃(   )  纷(  )

(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长大(zhǎng cháng)   旅行(xíng háng)   出发(fā fà)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认识了好多生字,还感知了课文内容,还认识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植物,那三种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吗?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请同学们课后一定要记得好好复习这节所学的内容哦!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和生字。

2.预习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吗?

 

八、板书设计

3、植物妈妈有办法

植、如、为、旅、备、纷、刺、

底、炸、离、察、识、粗、得

九、课后反思

本节课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导的特点,上课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先用图片来导入课堂,让学生们猜一猜。

学生们立刻兴趣盎然。

紧接着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将会认字放入“词语”中帮助学生快速识字。

在学习会写字“洋”的时候,我以之前学过的“样”为切口,用熟字带新字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洋”。

本次课不足的地方:

1.教读“晒”字时,没有强调是翘舌音,导致有些学生读错,读成平舌音。

2.对于重点词语的解释做的还不到位,只是一笔带入,没有用生活实际例子或带入文中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重点词语。

通过本次课,今后要做的改进措施:

在生字教学方面还需要再下功夫,特别是对于容易读错的字,要多读几遍,多加强调。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二年级(上)

教材版本

部编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1《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童话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学生对小蝌蚪成长为青蛙的全过程中,为什么先长出两条后腿,后长出两条前腿和尾巴又为什么不见了难以理解。

难点分析

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还比较薄弱,对事物的认知欠缺。

教学方法

1.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2.通过“读-找-读”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句子和记忆文本语言。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欣赏儿歌《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成了一只小青蛙)

3.大家想不想知道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想)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4.出示第一自然段让全班朗读,问:

我们先来看看小蝌蚪长什么样子?

(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5.出示第二自然段和插图,让学生自由朗读。

提问:

①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怎么了?

(长出了两条后腿)

②这时,小蝌蚪遇到了谁?

(鲤鱼妈妈)

③从鲤鱼妈妈的口中,小蝌蚪了解到妈妈有什么特点?

(四条腿,宽嘴巴)

6.出示第三自然段和插图,抽学生朗读。

提问:

①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有什么变化?

(长出了两条前腿)

②这时,小蝌蚪遇到了谁?

(乌龟)

③从乌龟的口中,小蝌蚪了解到妈妈有什么特点?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穿着绿衣裳)

7.出示第四、五自然段和插图,分角色朗读。

提问:

①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又有什么变化?

(小蝌蚪尾巴变短了)

②小蝌蚪又遇到了谁?

(青蛙)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③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找到了)

8.出示第六自然段和插图,学生自由朗读。

提问:

①不知什么时候,小蝌蚪身体又有了什么变化?

(尾巴不见了,长成了青蛙)

②小蝌蚪长成了青蛙以后,天天跟着妈妈干什么了?

(小蝌蚪天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9.你现在知道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吗?

请排排队。

(1)(3)(5)(4)

(2)

10.从小蝌蚪找妈妈这件事中,你觉得小蝌蚪身上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

(如:

遇到问题要多思考、多问、多想,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等)

 

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我们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整个过程,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了青蛙能捉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

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和蝌蚪。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讲述植物传播种子的科普诗歌,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富有韵律感的语言(全诗压ɑ韵),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全文旨在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了解更多植物知识的愿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全诗共5节,按照“提出问题—具体介绍—提示观察”的思路展开。

第1节中的“四海为家”指植物种子在各个地方生根发芽,“旅行”指种子离开植物妈妈落到其他地方,激发学生思考:

植物用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第2~4节具体介绍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自身条件、外界条件和传播方式。

其中,“降落伞”“带刺的铠甲”“豆荚”是植物自身的条件;“风”“动物的皮毛”“太阳”是外界条件;“乘着”“挂住”“炸开”是传播方式。

第5节用“很多很多”“许许多多”来概括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不计其数,巧用“不信”激起儿童一探究竟的冲动,又用“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表达“仔细观察的小朋友会得到它”的意思,这种正话反说更加耐人寻味,符合儿童的思维习惯。

课文插图与文质兼美的诗句相配合,形象地描绘出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画面鲜活、直观、富有儿童情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辅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本诗语言的突出特点是拟人手法的运用,将植物和种子分别当作“妈妈”和“孩子”,这种“妈妈—孩子”的关联,容易触动儿童的情感世界,激发想象、引发思考。

同时,“准备”“送给”“穿上”几个词赋予植物人的情感,写出了植物的灵性。

本诗语言另一个特点是灵活多样,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种子离开植物妈妈: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1.通过具体的语境,随文识字,会认“植、如”等生字,掌握多音字“为、得”,会写“法、如”等生字,理解“办法、如果”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4.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仿照课文的句式说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的语境,随文识字,会认“植、如”等生字,读准多音字“为、得”,会写“法、如”等生字和“办法、如果”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仿照课文的句式说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识字写字

采用随文识字、组词识记的方法,识记本课会认字。

对本课的两个多音字“为、得”,可通过多读,并在具体语境中巩固字音的方法进行识记。

组词的时候,“刺”字可以借用仙人掌的图片引导学生组词;“察”字可以借助人物观察事物的图片引导学生组词,并明确“察”的意思;“旅”“离”可以联系学生生活组词。

对会写字的书写指导,可让学生先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教师再示范提示书写要领。

2.背诵课文

通过熟读和抓关键词的方法来指导背诵。

关于熟读成诵,本课是一篇诗歌,具有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如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在指导学生朗读的同时对课文内容进行识记。

除此之外,根据本课课文的特点,还可以采用阶梯式朗读和问读的方式。

所谓阶梯式朗读,即从短语到短句、从短句到长句、从一句到一段、由简到难,层层递进,逐步增加句子的长度,训练学生将句子读连贯的能力。

关于抓关键词的方法,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厘清关键点:

植物的名称、植物的种子藏在哪里,种子靠哪些朋友的帮助进行传播,让学生明确诗歌的思路,再引导学生借助这些关键点的提示进行背诵。

在背诵的时候,也可以结合教材插图中的事物进行想象,从而帮助学生识记。

3.迁移运用

本课以诗歌的形式讲述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文中将植物的种子进行了比喻,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诗歌第2~4节句式一致,句式基本是“什么妈妈怎么样”“只要怎么样,孩子们就怎样”。

在教学时,可以出示相关植物的图片并提问:

这是什么?

它的种子在哪里?

种子像什么?

帮助它传播种子的是谁?

厘清之后,再迁移到其他认识的植物,或者是完成教材的选做题,仿照课文第2节的形式练习说话。

这样的说话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语句积累,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1.借助拼音读课文,圈出生字并认读本课的生字。

2.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通过具体的语境,随文识字,会认“植、如”等生字,读准多音字“为、得”,会写“法、如”等生字,理解“办法、如果”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出句内停顿、句末押韵的朗读方法。

板块一 谈话导入,指导提问

1.出示植物的图片,提问:

大家知道这些事物的总称是什么吗?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根据学生答出的“植物”,板书“植物”二字。

3.指导“植”的读音,进行教读。

4.对“植”的读音进行识记指导。

植=

5.过渡:

植物是大地之肺,是随处可见的,我们校园中的树木、花坛里的青草等等,都是植物,我们总是看到这些植物长大后的样子,可是,你知道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介绍植物如何传播种子的诗歌,也许会带给大家一点启发。

6.在“植物”后面补充板书题目的剩余部分。

7.教读课题,学生朗读。

8.过渡: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9.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提问的技巧。

板块二 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结合拼音自读课文,圈出本课的生字。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注意难读的生字字音。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指正。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并适时指导本课的生字词。

5.交流反馈,读准字音。

(1)指名读,正音。

重点指导:

“旅”是边音,且韵母是ü;“炸、察、识”是翘舌音;在词组中指导多音字的读音。

(2)将要求会认的字组成词语,练习认读。

(3)出示含有本课会认字的词语。

让学生练习认读,再指名范读,相机指导读音,最后开火车读。

植物 如果 四海为家 旅行 准备

纷纷 带刺 底下 炸开 离开 观察 知识 粗心 得到

(4)呈现不带有拼音的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5)课件呈现不带拼音的课文,学生齐读课文。

板块三 朗读指导,读准停顿

1.过渡:

同学们都会读课文了,但只是会读还不够,我们还要把课文读好。

这篇课文是科普诗篇,语句有节奏感,下面让我们一起读好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感吧。

2.逐节指导朗读。

(1)指导朗读第1节。

①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注意停顿、重音和语气。

最后一句在读好停顿、重音、节奏的基础上,要怀着好奇的心情读出疑问的语气。

②指名学生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③出示押韵的字“大、家、法”,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看看这组字的相似之处。

④学生回答,教师通过这几个字位置的查找和读音来引导,明确它们都是句子中的最后一个字,韵母都是ɑ,并明确这一节押ɑ韵。

⑤出示第一段,教师范读两遍,第一遍,押韵的字轻而短,第二遍,押韵的字语速放慢,声音延长。

请学生感受,并说说哪一种读法更好听。

(生答,得出第二种读法更好听的结论)

⑥学生反复练习,读出韵律美。

⑦学生齐读。

(2)指导朗读第2~4节。

①指名三名学生分别范读第2~4节,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和纠正。

②指导长句的停顿。

A.出示句子“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B.过渡:

我们都知道,在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朗读的时候我们会停顿,但是这个句子没有标点符号,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怎么停顿呢?

C.教师范读,在需要停顿的地方停顿时间长一些。

同时指导长句停顿的方法。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a.根据词或词组划分:

孩子们

b.根据意思划分:

就乘着风

D.让学生照着教师的范读读一读,需要提醒注意在“停”后还能“连”,要声断气连。

E.出示该部分中其他的长句,让学生运用刚才的方法试着读一读。

F.指名学生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明确每个小节的正确停顿。

③过渡:

在读第1小节的时候,我们知道诗歌一般都会押韵,那么,这几个小节押的是什么韵呢?

韵脚是什么?

④学生找出韵脚并回答,教师适时指导。

⑤学生齐读这三个小节的内容。

(3)指导朗读第5节。

①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从停顿、语气方面进行评价或纠正,教师适时指导。

②指导叠词的朗读,注意语速放慢,可拉长语调。

③出示“不信你就仔细观察”一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朗读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

④指名学生读,教师指导。

⑤学生齐读。

3.学生齐读全文。

板块四 指导书写,规范写字

1.请学生根据本课会写字的间架结构给生字分类,教师指导,并强调部分易错字的结构,如“脚”是左右结构,“毛、更”是独体结构。

2.学生分组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3.班内分享识记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加一加:

月+却=脚 女+也=她

矢+口=知

部首归类法:

(女字旁)如、娃、她

4.教师范写生字,并对易错生字警示。

脚:

注意是“卩”不是“阝”。

三部分窄且紧密,上下不取齐,“月”居左中,“去”居中上,单耳旁居右下。

娃:

右部为两个土。

她:

“也”的横折钩从女字旁的横的右下起笔,横从下向上斜度大且短,折稍向左斜且短,钩要小,竖起笔高,竖弯钩的起笔比竖低且在竖中线上。

更:

第一笔横短,中部“曰”上展下收,竖撇从横下在竖中线上起笔,穿出“曰”向左下,捺从“曰”的左侧起笔向右下伸展。

识:

“只”竖在竖中线上,封口在横中线上,撇穿插到“讠”的提的下方,末笔是大点。

5.学生在课本上描红,再摹写,教师巡视指导。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1.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2.在明晰课文思路和掌握关键词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仿照课文的句式说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板块一 再读课文,理清内容

1.谈话导入:

在上节课,大家看到课文题目的时候不由产生了很多疑问,如“植物妈妈在哪个方面有办法?

”“哪些植物妈妈有办法?

”“植物妈妈有什么办法?

”(课件同步出示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再读课文,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在书上圈画出课文介绍的几位植物妈妈。

3.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妈妈”,定位要关注的重要句子,然后通过“植物”来引导学生明确本文介绍的是蒲公英、苍耳和豌豆三位植物妈妈。

4.过渡:

这篇课文题目是“植物妈妈有办法”,那么本课介绍的这三位植物妈妈,她们是在什么方面有办法?

办法又是什么呢?

(课件同步出示问题)

5.针对提出的问题,分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6.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同步理解词句。

(1)引读第1小节,指名学生对第1小节的内容进行概括理解,明确该小节主要是提出了问题:

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长大之后都要离开妈妈,四海为家,可是,植物没有脚,要如何去旅行呢?

(2)同步理解“四海为家”“旅行”的意思。

①介绍“四海”意思,再指名学生猜测“四海为家”的意思。

四海:

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之后“四海”就被泛指全国各地。

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旅行”的意思;联系该词语所在的句子,理解“旅行”的语境义。

旅行:

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多指路程较远的)。

文中指植物种子离开妈妈落到其他地方。

③通过旅行一般是人的活动,引导学生明确该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出示蒲公英、苍耳和豌豆的图片,介绍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明确它们的娃娃就是它们的种子,当他们旅行去其他地方的时候,就会生根发芽,所以他们去旅行其实是传播种子。

从而明确问题1植物妈妈是在传播种子方面有办法。

(4)过渡:

那么,植物妈妈在传播种子方面有一些什么办法呢?

它们的办法是相同的吗?

(5)结合插图学习第2节。

①课件出示降落伞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与插图中蒲公英的种子的外形相似,从而理解“降落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②朗读第一、二句,结合插图,想想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外在条件和传播方式分别是什么。

③指名回答。

外在条件:

风。

传播方式:

乘着。

④出示大雪纷飞的图片,理解“纷纷”的意思。

⑤教师朗读“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⑥学生描述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教师指导。

⑦全班齐读该小节。

(6)结合插图学习第3节。

①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查“铠甲”的意思。

②出示苍耳的外形图片和铠甲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带刺的铠甲”,同时,明白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③通过观察苍耳刺能挂在衣服或皮毛上的特点,引导学生明白苍耳妈妈让孩子用挂住动物皮毛的方式去到其他地方的原因。

④学生总结苍耳传播种子的外在条件和传播方式分别是什么。

外在条件:

动物的皮毛。

传播方式:

挂住。

(7)结合插图学习第4节。

①借助多媒体播放豆荚炸开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理解“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的场景。

②总结豌豆传播种子的外在条件是太阳,传播方式是炸开。

7.过渡:

通过学习第2~4节内容,我们知道了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和豌豆妈妈帮助自己的孩子远行的好办法。

那大自然中还有植物传播种子的其他办法吗?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知道更多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呢?

让我们齐读课文第5节,去寻找答案吧!

(1)学生齐读第5节,读后找出其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指名回答)

近义词:

很多很多——许许多多

反义词:

仔细——粗心

(2)过渡:

“很多很多、许许多多”说明植物妈妈的办法多,那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呢?

(3)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指导表达和总结。

(4)通过学生回答的情况来引导学生要认真观察,不要做粗心的小朋友。

8.通过分角色和问读的方式朗读课文。

板块二 寻找妙招,巧背课文

1.过渡:

这篇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我们讲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文字旁边还有可爱的图片。

接下来让我们尝试分节背诵课文吧!

2.指导背诵第1节内容。

(1)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第1节的内容。

(指名回答)

第一句讲孩子长大了就要告别妈妈,出去闯荡。

第二句的前半句讲了牛马、鸟外出闯荡的方法分别是脚和翅膀,后半句提出问题:

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

(2)课件呈现本节内容挖空题,请学生关上书本并完成填空。

(指名回答)

(  )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  )。

(  )有脚,(  )有翅膀,

植物(  )又用什么办法?

(3)请学生尝试背诵第1节,再指名学生背诵。

3.指导背诵第2节内容。

(1)学生齐读第2节。

(2)课件呈现本节内容挖空和本节内容的插图,请学生结合插图,完成填空。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  ),

把它(  )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  )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  )纷纷出发。

(3)学生尝试结合插图背诵第2节内容。

(4)指名背诵第2节。

4.过渡:

我们通过识记主要内容或结合插图完成填空,进而背诵课文1、2节,请同学们课下用同样的办法或自己喜欢的其他方法,背诵课文。

板块三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

植物妈妈有办法

2.请学生说说生活中知道的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3.完成教材习题的选做题。

(1)说说所示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2)尝试仿照课文说说其中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  )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         ),

只要(        ),

孩子们就(      )。

4.总结:

同学们,除了在生活中仔细观察身边的植物,还可以通过阅读课外科普著作,了解更多植物知识哦。

完成对应训练。

1.注重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应该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创设情境等,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

如,通过介绍蒲公英、苍耳和豌豆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明白植物旅行是在传播种子这个环节中借助图片,在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时借助插图,都是为了让学生能直观感知,调动学生的兴趣;而在理解“纷纷”一词时,则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雪花飘落的样子来理解,将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另外,根据本课的特点,还可以设置表演的环节,贯穿在课文的学习中,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习课文,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注重能力的迁移拓展。

二年级是语言积累的学龄段,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该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素材的积累。

因此,在教学中,要抓住常见的句式和常用的词汇进行说话练习。

如本课中的“纷纷”,再如“只要……就……”这个关联句式。

在对其他植物方法的拓展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