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简报第六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1260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3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0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简报第六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120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简报第六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120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简报第六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120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简报第六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120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简报第六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0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简报第六期.docx

《120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简报第六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0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简报第六期.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0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简报第六期.docx

120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简报第六期

第六期2013年12月6日

主编:

沈旎

副主编:

冯光国、张春芳、张永华、孔令强、纪成涛、宋云芝

目录

专家引领

作业赏析

学员心声

新闻资讯

温馨提示

课程对话2:

追问成果的背后学生学到了什么

国培首席专家沈旎

包老师:

您好!

来信收悉,感觉您被成果呈现方式难住了。

一、现象:

很多老师透过网络来信提及和您相似的困惑。

有的执教的老师非常焦虑地问,选择成果展示来上公开课,可能会比较顺利,但让人伤脑筋的是怎么让学生的成果形式丰富而汇报得更精彩呢?

也有观课的老师感到不解,“经常看到的展示课是这样的,教师先回顾小结一下活动过程,然后各个小组上讲台‘秀成果’,最后老师总结一下,完事。

交流展示课仅仅是一个学生表演的舞台吗?

学生能从中学到什么?

作为观课的老师,真不知道能从这种成果交流汇报课中学到什么指导方法?

也有老师非常坦率地说:

为了在成果展示课上表现得顺利精彩,不知课前做了多少假。

如果这样上成果展示课,学生能学到什么呢?

学生似乎对其它小组的汇报展示并不感兴趣,好像不是为他们做的,如果不是为了学生,这课有必要上吗?

在一节制作存钱罐的主题活动课上看到这样的情形:

制作完成,各小组展示成果,组长捧着作品站在讲台前,评价的方法很有趣,全班投币,看哪组的作品得到的币多。

我们发现,学生大多把币投到自己小组的存钱罐里。

老师发现不对劲,再问时,牵强地说本小组的优点。

在议课时,老师说,本以为这种展示评价方式比较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打破展示阶段的沉闷,是让课堂变得热闹的亮点,但出于教师的职业敏感,他发现热闹背后的危险,学生可能为了维护本组荣誉,在评价中把小集体利益凌驾于标准的公正之上。

这些困惑共同聚焦于综合实践课程的一个阶段的教学,有的课型结构将这个阶段称作“展示交流阶段”,有的课型将此阶段称为“汇报展示阶段”或“成果汇报展示课”。

论及这个阶段,提及的语词通常包括“交流、汇报、总结、展示、成果”等。

而这些词汇仿佛都围绕着所谓“成果”展开。

何谓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的学习成果呢?

为什么要展示、汇报、交流、总结成果呢?

应该向谁展示?

并不急着和您商讨怎么让汇报展示变得丰富、精彩的教学方法,以及成果用什么呈现方式等等。

如果这样研讨,可能仅仅抵达这个学习阶段的“形”,而达不到“神”——关于这个阶段学习意义的思考。

如果我们能想清楚关于这个阶段学习的原点问题,或许脚下自然有一条“路”展开。

二、原点问题: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学习阶段呢?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什么?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是教育性实践,郭元祥教授在《论教育实践》一文中指出,“教育性实践不仅仅停留在体验阶段,体验的初步结果是感性经验。

只有通过对经验进行理性反思,经验才能得以系统化和理性化,对人的发展才具有教育性意义。

体验是实践的感性阶段,而反思是实践的理性阶段。

”在此基础上,将教育实践分为“情境理解、过程体验和反思感悟”三个阶段。

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09年送审稿)》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可分为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总结等阶段。

各个阶段应有相对明确的活动任务和活动目标……活动总结与交流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活动结果、活动体验、活动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交流与反思。

在总结与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实事求是,深化体验,提升感悟;活动结果的表达方式应多样化。

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实践体验后,反思感悟阶段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实现实践的发展价值的基本过程。

这个阶段,关注的学生反思能力、交流能力、组织规划能力的发展。

三、反思:

为什么我们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没能很好的达成这个阶段期待的意义呢?

细读从上面二段关于此学习阶段的表述,不难发现,其中并未提及“成果、汇报、展示”,用得更多的是“结果、交流、总结、反思”。

不同的语词表述背后是对这个阶段教学不同的理解,这可能是我们教学行为偏离主旨的原因之一。

首先,如果将此阶段的学生主要活动仅仅理解为“成果、展示、汇报”,可能是不合于教育性实践的。

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教育性实践都是一种学习活动,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学习活动或学习过程,是一种学习性的实践。

因此本阶段的教学不仅是提供展示本有能力机会,更重要的是这个阶段的学习中,经由老师指导发展学生的能力。

所以,不是组织学生来表演,学生也不是仅仅享受所谓“成功”,是否成功不是看演出的精彩,而是在此过程中,是否达成预设目标,是否有所得,是否能发现其中仍有进展的可能。

而“汇报、展示”为单向度活动,学生间相互缺少倾听,也容易导致教师角色的出局和错位,没有交流、反思,谈何教师的指导与学生能力的提升呢。

什么是“成果”呢?

我想,与人类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成果”是有差别的,它更多的指向学生学习的“结果”。

其次,过于强调精彩的“成果展示汇报”有异化实践过程的危险。

容易给老师们造成此阶段主要的学习活动是“表演”的错觉,一味在表演形式的丰富和内容的精致上花功夫,因为担心学生能力无法保障展示的成功表演,包办代替,将学生当演员,提线木偶式的成果汇报,对成果的急切,甚至可能连整个主题实践过程都被异化。

对成果展示汇报形式的丰富和精彩的追求,无形中增加了常态实施的成本和难度。

汇报展示课追求形式多样的表演,要用长时间去做排练,需要动用较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这与常态课程质朴不合,无形中增加了实施的难度。

个人认为此阶段宜强调“结果的总结、交流、反思”需要放弃对“成果的汇报和展示”的急切。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思考,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去尽浮华,回归此阶段教学的常识和本真。

四、去尽浮华,回归本真:

学生在此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及教师指导

总结交流阶段是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的阶段,但它在整个实践活动的历程中,不是一个孤立、界线分明的阶段,这个阶段是相对。

在一个主题活动的进程中,如果主题的综合性强,由几个连续的活动任务过程组成,那么在每个活动任务可能都存在总结交流的过程。

《纲要》指出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主要任务是对活动过程、活动结果、活动体验、活动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交流与反思。

”此阶段包含着反思能力、总结能力、交流能力、规划等方面能力的培育。

我们通常将活动结果的形成带入这个阶段中,比如包老师在《我来办影展》的主题活动中,将举办影展的过程,作为本阶段的学习任务之一。

本阶段孩子们可能有这样几件事要做:

(一)总结实践体验的过程,形成结果。

结果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证明,是学习体验和方法的反馈。

这个结果可能是成功的,也可能是不成功的,包含着困惑和问题的,它是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批判反思的前提,其中包含着自我回顾与反思。

在包老师的主题活动中,整理前期根据方案拍到的专题照片,用一定方式组织展出这些照片,是主题实践的重要结果。

结果是什么?

以什么形式呈现结果?

并不是实践体验后才思考的问题,师生在规划整体活动方案时,对结果及结果的呈现形式,应有所预期或是约定。

比如包老师项目设计类的主题活动《我来办影展》,结果是什么,以什么形式呈现结果,最初师生约定的结果呈现形式为电子相册呈现,还是分组展板呈现,还是制作成实物相册来呈现,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用什么方式拍摄,怎么处理拍摄素材等。

并不是什么样的结果都适合用“表演”的方式来呈现。

以什么为实践活动的结果,以什么方式呈现结果,首先是以主题活动目标为依据。

不同的实践类型,承载着不同的活动目标。

比如研究性学习主题《节水行动》,研究的目标在于导行,落实在行动中,那么,结果就应不仅仅止于节水行动的倡议,标识,还应包括具体实践节水的行为呈现,对节水方法是否能在真实生活中节水的论证。

包老师的《我来办影展》的主题活动,从目标上说,旨在培养学生的项目规划设计能力,因此,以举办影展为最终的结果,师生可能需要共同考虑在哪里办影展,谁是影展的参观者等。

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的结果中,应该更多的呈现做了什么,如何去做的,做得怎么样等;

其次,以什么为结果,结果呈现的方式还与学校的资源有关,比如包老师《我来办影展》的结果呈现,如果学校电子设备齐全,网络条件较好,可选择以电子相册课间向各班白板的投放为结果呈现方式,如果学校资源条件较差,也可采用展板,或学校公告栏张贴的方式呈现结果;

最后,以什么为结果,用什么方式呈现结果,还需要基于学生的能力。

学生能够为实践过程选择合适的结果表达方式,是学生规划能力的表现。

也就是说,我们的指导旨让学生具有选择恰当的结果表达方式的能力,因此,并不是完全由老师来决定结果是什么,如何呈现。

在学生还不具备这方面能力的时候,老师可示范不同的实践活动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在结果和呈现方式的选择上,尽可能与学生商量。

因此,以什么为结果,结果的呈现方式是什么,并不是以丰富和精彩为目的的,形式相对质朴的结果呈现方式可能更接近学生的能力、实践的目的以及资源的状况。

(二)基于实践结果的交流。

呈现实践结果,总结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并与同学交流,旨在同伴间相互学习借鉴,借助具有不同实践经验的同伴的帮助,实现对实践经历批判性的反思。

如果这样来理解此阶段的交流活动,那么,它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关注交流对象的感受及反馈,旨在培育学生交流能力。

因此,老师不仅是站在一旁仅仅享受学生的“成功”如何与他人交流,在教师提供交流机会的同时,也需要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学生交流过程的问题,基于学生本有能力进行有效地指导。

那么,在此阶段什么样的表现能说明学生具有了良好的交流能力呢?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此阶段的交流呢?

老师可通过对交流提出具体的表现要求,表现性要求可随着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和进展不断地丰富。

比如,交流汇报时,我和学生共同的约定:

1.遵守时间(*分钟,设置计时员,作为评分标准的一项,这要求学生必须对材料进行整理)

2.围绕问题,说清楚为什么要交流,交流的问题,层次清晰,有逻辑

3.选择适当的方式呈现结果(提示学生不呈现看不清的图片或文字,连续视频不超过2分钟,利用PPT提示结构,不宜成段展现文字,不在视频有声时说话)

4.交流的是观点,而不是读资料,读幻灯片(关注材料组织是否能有效说明问题和观点,减少无效重复)

5.从听众需要的角度设计交流过程(事实求是,关注听众的所得和兴趣,不说听众听不懂的话)

6.反思时,回到方案检视目标是否达成

7.真诚地收集收集听众(受众)的反馈(建议和意见)

8.引用资料注明出处……

教师也可以手册或作业单形式指导学生确定交流的内容、形式以及准备,比如:

职业体验交流会学生活动手册

一、交流会的背景:

学生分组进行了为期一天社会实境中的职业体验活动,每个学生都完成了职业体验报告手册。

召开交流会旨在通过交流,了解更多的职业信息,同时通过交流寻找体验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策略,通过交流会形成此次职业体验活动的评价。

二、交流会的时间安排:

1.用一周的时间,准备交流内容的组织及排练。

2.交流时间安排在周四下午第一节课后,共六组,各组时间为五分钟。

三、交流会的基本程序:

1.在学校贴海报,邀请家长和职业体验单位的指导人员参加交流会

2.校长动员

3.指导教师说明交流会的意图、要求及交流顺序

4.各组五分钟交流职业体验活动

5.同学提问

6.教师点评

四、各组交流基本的格式及要求:

格式:

1.介绍组员2.企业介绍3.职业介绍4.体验工作介绍5.体会介绍6.其它组同学提问及回复7.致谢

要求:

1.严格守时,每组五分钟

2.对五分钟里介绍什么,以什么形式介绍,在整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要有重点、有选择。

3.介绍前展示物品的准备,比如图片、电子讲稿或实物,电子讲稿要提前安装调试。

4.哪些同学上台交流,以什么形式上台交流,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协商,并预先进行必要的排练。

5.尽可能用同学们感兴趣的形式组织交流的过程,在介绍专业知识时,请用同学们听得懂的方式解释。

6.预设同学们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做准备。

7.可预先对致谢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设计。

(三)形成对实践活动多元的评价。

此阶段评价既包含对学生实践结果的评价,也包含对学生在本阶段总结交流能力的评价。

严格地说,评价与反思贯穿于此阶段的活动的始终,很难从此阶段教学过程中剥离出来,在总结过程形成结果中,学生不断地进行着自我的评价与反思,在交流阶段,同伴间的通过交流,促进了反思与他评。

某些实践活动,在答辩的方式呈现结果后,展示项目制作的作品后,小组对本组实践活动进行汇报后,会有一个评价的过程。

比如上面呈现制作存钱罐的例子中,对小组制作完成的存钱罐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包老师《我来办影展》活动,对不同小组专题影展的评价等等。

此处评价的目的,仍不在甄别出优劣、好坏,其目的仍在诊断和改进。

此阶段评价的设计与指导,不宜强化等次排队等因素,需要警惕在此阶段以竞赛代替评价的方式,可能引起学生注意力偏移的危险。

另外,此阶段的评价,不是吸引学生参与的权宜之计,而是透过评价与学生达成什么是优秀的实践能力表现,什么是好的交流品质等方面的共识。

因此,此阶段评价在指导时,需要依据主题目标设计评价标准,这样才不会出现凭个人感觉或利益相关性作出评价的状况,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评价的诊断和改进的功能。

比如包老师在《我来办影展》活动后各小组以展板,并配合讲解的方式呈现实践结果,包老师为展板设计的评价标准为:

版面整洁美观,照片数量8-10张,照片质量清晰,围绕主题;为现场讲解设计的评价标准为:

口头介绍成果时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根据提纲依次介绍;声音适中,语速中等,吐字要清晰。

有了明晰的标准,其它的同学甚至家长作为观展者,才有可能参与评价的过程,评价才有可能起到诊断和改进的作用。

这个阶段,不论是被称为总结交流阶段,还是汇报展示阶段,它都不仅仅是一场热热闹闹“秀成果”的过程,我们需要追问,成果背后,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

我们会发现,只有在教师有效指导下,学生经由反思感悟,才可能使这个阶段真正具有发展学生反思、交流、总结能力的意义,才可能经由这个阶段实现实践的发展价值。

磨课计划作业

群组名称:

文登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第1研修组

课例名称:

小小菜名学问大

研究目标:

1、通过课例研究,探索评价的有效方式和方法,以提高学生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2、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归因分析,提高教师善用评价的能力和观课议课的水平。

研究问题:

教师如何利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等多种方式有效评价,提高学生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促成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升和悦纳外界评价的能力。

说明事项:

评价的功能在于了解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习或者修正学习目标和内容。

因此,教师必须正确认知评价的功能并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发展状况。

评价内容上要关注过程、兼顾结果。

评价方式上要多样化,注重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过程要强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那么在活动中,我们如何善用评价?

如何选择评价方式?

又应该在什么时机给予评价?

为了寻求最佳效果,我们确定了本研究目标。

此次活动的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

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能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探究活动。

但是,活动中“骨干参与”、“精英展示”的现象也日益凸显。

要改变这种局面,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收获成长,评价的介入是必须和必要的。

因此,“教师如何利用有效的评价提高学生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这一研究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升和悦纳外界评价的能力。

评价的有效性可以通过收获卡中“我很高兴得到了()的鼓励(或肯定),因为()”,进行后续统计和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和改进教师的评价方式和方法。

专家张永华2013-12-0610:

39:

49

本次磨课计划聚焦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上,我个人觉得非常有价值、有意义,关键是目前我们的课程非常需要在这方面做出探索和引领。

而磨课目标中提出的-探索评价的有效方式和方法,以及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归因分析,来提高教师善用评价的能力和观课议课的水平都很有必要,而且目标指向很清楚;如果研究问题中也是引领教师思考,提高教师评价水平的表述会更协调、更合理、更恰当。

指导老师刘淑杰2013-11-1215:

08:

12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实与达成,如何利用课例打磨进一步促进我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深化改革之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课题研究成果,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愿在实践与探索中有所发展与突破!

群组名称:

济南市大明湖小学小学综合实践1组

课例名称:

四年级上册山东省综合实践资源包主题5面点制作—馒头的学问

研究目标:

1.正确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指导角色的定位,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下,探寻教师有效指导的内容、方法和策略,研究有效的小组合作与分工。

2.学会探究性学习的常用方法,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思考、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寻找课堂指导实践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提高课堂指导的有效性。

研究问题:

1.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课堂上如何组织学生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创设实践和动手体验的机会,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2.寻找课堂指导实践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提高课堂指导的有效性。

说明事项:

综合实践活动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但以往的很多课堂只是处于“说一说”的层面。

我们希望学生也能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多的学习方式。

但是很多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往往停留在形式上,没能发挥好合作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

(1)、分工不明确。

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马上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

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显然,学生关注的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对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

显而易见,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

(2)、合作时间不充分。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时候,需要他们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并进行交流,为此合作学习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把学习任务教给学生后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就草草收兵,这样的合作学习只能是走过场。

(3)、教师指导不到位。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和点拨,不断激发他们的思维,引发他们新的思考。

如果教师引导不到位,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不及时加以处理,不启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就会降低合作的效率,使合作学习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地发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例研究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合作方式与技术,保持有效的小组合作与分工,提高课堂效率。

按照“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要求,全组成员将群策群力,积极主动、认真及时的完成磨课任务,通过研讨交流、向专家请教等方式,努力提高磨课质量。

关键字:

综合实践小组合作有效指导

张永华2013-12-611:

16:

44

老师在磨课计划说明事项里谈到的“合作学习”的场景的确很真实,是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这说明我们的聚焦很有价值。

个人很看重我们的目标里所说的:

正确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指导角色的定位,研究有效的小组合作与分工。

这个问题,期待在我们的实际磨课中,真正成为老师们常关注的问题,以带来一些有实际意义的思考,在思考中探寻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给更多的学科教师以启迪

王静2013-12-0410:

00:

39

本次实践活动的设计,注重了从四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入手设计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中考虑了活动的可操作性,让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发展思维,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群组名称:

荣成市实验中学综合实践研修综合组

课例名称:

保护海洋环境,爱我蓝色家园

研究目标:

通过深入分析本主题,确定了以下目标任务:

1.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指导角色的定位,在开放的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下,探寻教师有效指导的内容、方法和策略。

2.在开题课中创设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指导的有效性。

研究问题:

经过研修组的研讨,最终选择两个比较典型的问题作为本课例的重点:

1.在课例形成的过程中,探讨教师的有限指导如何应对学生问题的开放性和研究的自主性,尝试解决教师指导中的错位、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

2.开题课中教师怎样指导学生科学的选题,并将问题转化成研究课题的途径与方法。

说明事项: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组织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就是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各种渠道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有的课题与学生日常生活关系不是很密切,学生缺少发现,提问题相对就有许多难处,这种情况该怎样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呢?

老师的提问技巧很重要,另外方法指导也是关键。

基于此,我们确立了第一个问题。

2.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等于研究的课题,怎样选择有价值可研究的问题?

怎样将问题转化成研究的课题?

针对学生鉴定能力有限、在选题时容易出现题目内容大而空的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论证方法全面深刻的分析、论证问题。

本节课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转化问题——确定课题等环节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选题方法。

基于此,我们确立了第二个问题。

3.按照“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要求,我们将打磨过程作为研修组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过程,同时通过课堂指导达到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落实。

在备课研讨中,我们会紧密围绕问题的解决策略和方法修改教学设计;通过观课研讨,围绕这两个问题确定观察维度和观察点;在课堂指导中,通过课堂观察,检视问题的解决情况;并通过课后研讨,分析观察数据,撰写观课报告,完成第三次教学设计。

通过上述打磨过程,对开题课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科学的选题、确立研究的主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内容: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人们在无休止地向海洋索取大量财富的同时,却把广阔的海洋当成巨大的垃圾处理场,造成海水污染,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也给海产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

荣成海域海水有没有受到污染,污染的程度如何?

作为一名中学生更应该认识到海洋对我们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增强海洋环保意识,积极投身于保护海洋的各种活动……

专家张春芳2013-12-0506:

08:

34

计划制定详细具体,所提出的两个研究问题也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老师们普遍关心和致力于解决的。

有一个地方共同讨论,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一定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因此说明事项中提到“有的课题与学生日常生活关系不是很密切,学生缺少发现,提问题相对就有许多难处,这种情况该怎样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呢?

”,怎样避免学生被选题被研究,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http:

//yspla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