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期末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106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年级期末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年级期末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年级期末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年级期末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期末复习.docx

《三年级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期末复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期末复习.docx

三年级期末复习

三年级期末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一课:

温度和温度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温度计由细玻璃管、刻度、玻璃泡组成。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上图横着看)

图一:

读作:

十七摄氏度图二:

读作:

零下八摄氏度

写作:

17℃写作:

—8℃

图三:

读作:

三十一摄氏度图四:

读作:

零下二十八摄氏度

写作:

31℃写作:

—28℃

4.用手握住温度计的玻璃泡,温度计的液柱会上升。

5.读温度计时视线应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平视)。

仰视(从下往上看)读数会偏小,俯视(从上往下看)读数会偏大。

6.靠近温度计读数时,应屏住呼吸读数。

为什么要屏住呼吸读数?

为了防止呼出的热气碰到玻璃泡影响到温度计

 

第二课:

测量水的温度

1.测量液体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2.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上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4.水的温度在0℃~100℃之间,所以选择的温度计要在0℃~100℃之间。

5.水的温度在下降时是先快后慢,温度越高水温下降越快,最后降到与周围的空气温度一致后就不再下降。

(如:

一杯80℃热水放在室内,当时室内温度是26℃。

那么两个小时后,这杯热水它的温度也是26℃。

 

第三课:

水结冰了

2.测量水在什么时候结冰实验

1)、在试管里加一半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塑料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

用温度计观测试管里水温的变化。

为什么要在普通塑料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

(为了保温,不让温度流失)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为什么要加入较多的食盐?

(为了制造更低的温度)

4)、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3.水在0℃开始结冰,是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4.水(液体)冰(固体)

(0℃或以上)(0℃或以下)变化条件:

遇冷,温度下降到0℃以下。

 

第四课:

冰融化了

1.冰在0℃开始会融化变成水。

2.加快冰融化的方法有:

1).把冰块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2).把冰块放在阳光下晒;3).用手把冰块捂热。

3.冰块放在塑料袋里会融化是因为塑料袋从周围环境中吸收了热。

4.水的温度不一定比冰高,还可能跟冰的温度相同。

冰水混合物(冰加水)的温度是0℃。

融化

5.冰(固体)水(液体)

(0℃或以下)(0℃或以上)变化条件:

遇热,温度上升到0℃以上。

 

第五课:

水珠从哪里来

1.装冰的玻璃杯外壁上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是来自空气中的水蒸气。

2.杯子外壁出现水珠,说明杯子的温度比空气的温度更低。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壁被凝结成水珠。

3.玻璃杯壁上的水珠成因是因为: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玻璃杯壁,水蒸气迅速冷却,凝结成为小水珠。

4.为什么从寒冷的室外回到温暖的室内眼镜片容易模糊?

这是因为人在寒冷的室外时,眼镜片的温度很低,而室内的空气(包括水蒸气)温度较高,当人从室外回到温暖的室内后,室内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眼镜片就会凝结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镜片自然就模糊了。

5.水烧开时我们看到的“白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珠。

6.冰棍周围出现“白汽”;眼镜片上起雾气;装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上出现小水珠等都是属于水蒸气凝结现象。

6.水蒸气(气体)小水珠(液体)变化条件:

遇冷,温度下降到0℃以上。

 

第六课:

水和水蒸气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做蒸发。

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所以我们无法看见。

2.什么情况下可以使水蒸发得更快些:

1)、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2)、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3)、有风吹,水蒸发得快;4)、加热能使水蒸发得更快。

3.加热后的水会蒸发得比较快,能看见水冒出气泡,白汽,沸腾等现象。

4.从水里蒸发出来的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

5.由于盛冰的玻璃杯使它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因而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

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6.下过雨后地上的积水变干;湿衣服在阳光下变干;洗完手后没有擦手手会变干等现象都属于蒸发现象。

7.水(液体)水蒸气(气体)变化条件:

遇热,温度上升

 

第七课:

水的三态变化

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不同的形态,有时是液态,有时是固态,有时是气态。

(水是液态,冰是固态,水蒸气是气态。

2.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

水的形态

变化的过程

变化的条件

水蒸气在物体上凝固

水蒸气冰晶

遇冷,温度降到0℃以下

水蒸气在物体上凝固

水蒸气冰晶

遇冷,温度降到0℃以下

水在物体上凝固

水冰晶

遇冷,温度降到0℃以下

水蒸气在物体上凝结

水蒸气小水珠

遇冷,温度降到0℃以上

水蒸气遇冷凝结

水蒸气小水珠

遇冷,温度降到0℃以上

水蒸气遇冷凝结

水蒸气小水珠

遇冷,温度降到0℃以上

水蒸气遇冷凝结

水蒸气小水珠

遇冷,温度降到0℃以上

3.雾、露、云、雨主要是由水蒸气凝结的小水珠组成的;霜、雪主要是由水蒸气凝固而成的冰晶组成的;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冰晶组成的。

4.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5.自然界水的三态循环:

陆地上或海里的水通过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凝聚成小水滴或冰晶,聚集起来就形成云。

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变大后掉落下来,就形成雨或雪(有时还可能是冰雹等)。

雨、雪落下来,重新变成陆地上或海里的水。

气态

固态液态

6.水(液态)变成冰(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冰(固态)变成水(液态)的过程叫融化;水(液态)变成水蒸气(气态)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蒸气(气态)变成水(液态)的过程叫凝结;水蒸气(气态)变成冰(固态)的过程凝华,冰(固态)变成水蒸气(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资料库

1.物质之所以存在三种状态,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运动的方式不同。

2.已知的大多数物质,在温度或压力变化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发生状态的变化。

3.将固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会熔化成液体。

4.大约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5.英国医生阿尔伯特为了测量人体的温度,发明了体温计。

6.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由于人的体温变化有一定的范围,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每一摄氏度细分成10小格。

人体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

补充:

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时先写最低的温度能测量多少摄氏度,再写最高的温度能测量多少摄氏度。

温度计读数方法:

1.先确定温度计上的读数是0℃以上的温度还是0℃以下的温度。

(看温度计上的数字,越往上越大是0℃以上的温度,越往上越小是0℃以下的温度)

2.判断温度计上一个大格是多少摄氏度。

3.判断一个大格里分为了几个小格,每个小格多少度。

4.最后算出温度计上的温度计读数为多少摄氏度。

(注:

0℃以上的温度从下往上算图中温度计黑色的地方,0℃以下的温度从上往下算图中白色的地方)

 

第四单元

第一课:

我们知道的磁铁

1.磁铁按形状分可分为条形磁铁,圆形磁铁,蹄形(U形)磁铁,环形磁铁,方形磁铁等。

2.生活中用的磁铁的地方:

门吸,磁性白板,磁性文具盒,冰箱门密封条,电话听筒,喇叭,耳机等。

第二课:

磁铁有磁性

1.磁铁能吸引铁做的物体。

2.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做磁性。

3.磁铁还能吸引含钴和镍的物体,并不是只能吸引铁。

但是不能吸引所有金属,如铝和铜就不能被吸引。

4.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5.辨认铁制物体用磁铁去吸比用眼睛看更可靠。

6.写出你所了解的磁铁的性质:

1)、磁铁有磁性2)、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3)、磁铁的两端磁力最强4)、磁铁的两端有时互相吸引有时互相排斥5)、磁铁能吸引铁

 

第三课:

磁铁的两极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磁铁有两个磁极。

2.将小钢珠放在磁铁上,小钢珠会往磁铁的其中一端滚去。

为什么磁铁会滚向其中一端?

因为磁铁的两端是磁极,磁力最强。

3.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时,有时会往一块吸,我们叫它们相互吸引;有时会往两边推,我们叫它们相互排斥。

4.做两块没有标识的磁铁相互靠近实验时,我们发现各组的实验现象不同是因为各小组给磁铁标的字母不同。

 

第四课:

磁铁的相互作用

1.把一块条形磁铁横着悬挂起来,使它能自由旋转,观察它静止时的位置,反复多做几次。

会发现?

一块能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总是一个磁极指向南,一个磁极指向北。

(一块能够水平方向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具有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

说明:

磁铁有能指示南北的性质。

(指南针就是根据磁铁能指示南北的性质制成的。

2.我们把磁铁指向北的一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指向南的一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

3.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做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做异极。

4.当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时,它们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

(简单表述为: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5.一块没有标明南北两极的磁铁如何判断它的南北极?

方法一(悬挂法):

将条形磁铁水平悬挂起来,让它能自由旋转,静止时观察磁极的指向。

指南的一端就是南极,指北的一端就是北极。

方法二(利用已知南北极的磁铁):

拿一块已知南北极的磁铁,用这块磁铁的北极靠近未知磁铁的一端,若相互吸引,则这一端是南极;若互相排斥,则这一端是北极。

这是利用了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6.磁悬浮列车就是利用相同磁极相互排斥(同极相斥)的磁力悬浮起来的。

7.当一块磁铁摔成两端后,每段仍有两个磁极。

 

第五课: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1.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2.如果在一块磁铁上吸上另一块磁铁,磁铁的磁力会变大。

如果继续吸上磁铁,磁力继续变大,但是增大的幅度会变小。

3.把两块相互排斥(同极)的磁铁强行吸在一起,它们的磁力会变小。

4.把两块磁铁的磁极吸在一样,它们的磁力可能会变大(异极相吸时),也可能会变小(同极相吸时)。

 

第六课:

指南针

1.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南北方向的仪器,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2.指南针由支架、磁针、方位盘、盒子四部分组成。

支架的作用:

支撑磁针,让磁针可以自由转动。

磁针的作用:

指示南北方向。

方位盘的作用:

确定更多方向的位置。

盒子的作用:

保护磁针。

3.使用指南针时我们要注意避免铁制物品、磁性物品对它的影响。

4.很早以前,人们在寻找铁矿时,发现了一种能吸引铁的矿石,他们把这种矿石叫做磁石。

5.2000多年前,人们把天然磁石制成勺形,放在一个光滑的铜盘上,铜盘上刻着方向,轻轻转动勺子,当它停止转动后勺柄总是指向南方,人们称它为“司南”。

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了。

6.到了900多年前,人们知道了使铁片、钢针变成磁铁的方法,制作出了灵巧的指南鱼和水浮式指南针。

7.后来,人们又把磁针和方位盘组合在一起,制造了叫做罗盘的定方向的仪器。

(罗盘一般在航海方面使用)

8.指南针方向盘上英文字母的表示:

E—东S—南W—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