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册《3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卷.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0700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册《3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册《3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册《3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册《3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册《3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册《3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卷.docx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册《3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册《3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卷.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册《3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卷.docx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2018年同步练习卷(吉林省长春市德惠三中)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1.在食品运输的时候,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可利用干冰的(  )来降温保鲜

A.熔化吸热B.汽化吸热C.升华吸热D.蒸发吸热

2.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B.荷塘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

C.嘉陵江上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D.武隆仙女山上冰雪消融的过程

3.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

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

4.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  )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

C.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D.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

5.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

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

D.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

6.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

A.固、液、气B.气、液、固C.气、固、液D.液、固、气

7.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

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

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

8.

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

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冰花“是由空气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B.“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C.“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9.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D.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10.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B.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

C.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D.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

11.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对以下四个选项的描述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春天,山间出现白雾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

C.秋天,枝头挂上白霜D.严冬,冰雕逐渐减小

12.如图所示是济南市某天天气预报的信息图片,关于图片中信息的说明正确的是(  )

A.预报的最低气温读作“零下摄氏1度”

B.雨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

C.雪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D.雨和雪的形成过程都需要吸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13.

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由______经过______形成的。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选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和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14.严冬,树枝上形成美丽的“雾淞”。

“雾淞”属于______现象(选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这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中,需要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15.

如图。

是加热固体碘的实验。

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

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原因,生活中______(露、冰、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16.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的方法之一。

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______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为小水滴或______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17.

如图是东北寒冬泼水成“雪”得一张美丽照片,泼水成“雪”在物态变化中属于______现象,此过程______热。

18.加碘食盐开袋后一段时间,碘含量会逐渐减少,这个过程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这一过程需要

______热量。

19.

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组装的人工造“雪”装置。

所用的器材有铁架台(底座、铁圈、铁夹、横杆)、锥形瓶、酒精灯、棉线、碘粉等。

(1)器材组装过程中,铁圈的位置是根据______(选填“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锥形瓶”或“铁架台”)高度固定的。

(2)实验中观察的对象是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实验中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

20.夏天,小明买了一支冰棒,他有以下发现:

(1)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许多“白花花的粉”;

(2)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会冒出“白气”;(3)把冰棒放进玻璃杯,不一会儿,玻璃杯的外壁就出了“汗”;(4)再过一会儿,冰棒变成了“水”。

以上四个发现中,物态变化名称相同的有______(填序号),这种物态变化名称叫做______,其过程需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1.

如图所示,用久的环形节能荧光灯端两端发黑,原因是钨丝高温下______成钨气体,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内壁______ 成固态钨颗粒(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22.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内会结“冰花”,“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生成的,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2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青睐,在“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诗句中,霜的形成是______现象,该过程中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24.冬天的早晨,小梅发现家里的玻璃窗上有很多美丽的“冰花”,这是因为______(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中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

25.

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

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

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资料:

通常情况下,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错误:

______。

(3)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则水中气泡的主要成分是______(二氧化碳/水蒸气)。

26.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

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

你认为实验方案______更好些(填数字),你的理由:

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______(高于/低于/等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可能使碘发生先______再______变成气态的

现象,不能说明“碘的升华”。

实验1

实验2

在试管内装入碘的固体颗粒,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在试管内放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碘的熔点:

114℃

碘的沸点:

184.3℃

水的沸点:

100℃

酒精灯火焰:

500℃左右

27.

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

如图所示,这层霜是由______经过______(选填物态变化)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寒冬,坐满人的教室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窗上,水珠会出现在玻璃的______(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28.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

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低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即低于______℃,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______热量。

29.

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根据______(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烧瓶)高度,先固定好______(铁夹/铁圈),然后再依次固定好其他器材。

(2)点燃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沸腾时,往瓶口的上方倾斜放置一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______,这是因为水蒸气由于______而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3)若要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可以在金属盘内盛放适量的______(冰块/热水)。

(4)实验时,握金属盘的手明显感觉到金属盘的温度______(升高/降低),下列生活中的哪个事例与此现象原理一致______(填序号)

①夏天饮料里加冰块     ②北方储存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大桶水

③蒸笼蒸馒头       ④通过洒水,给地面降温。

30.

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

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一过程需要______热。

 

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2018年同步练习卷(吉林省长春市德惠三中)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C2.A3.C4.A5.B6.C7.B

8.C9.C10.D11.D12.C

13.水蒸气 凝华 会放热 内侧  

14.凝华 放出  

15.升华 凝华 霜  

16.升华 吸收 液化 凝华  

17.凝固 放  

18.升华 吸收  

19.酒精灯及其火焰 碘粉和棉线 固态碘粉变少,同时棉线上出现固态碘粉 升华和凝华  

20.

(2)(3) 液化 放出  

21.升华 凝华  

22.凝华 凝固  

23.凝华 放热  

24.室内 凝华 放出  

25.升华 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二氧化碳  

26.2 高于 熔化 汽化  

27.水蒸气 凝华 内侧  

28.0 凝华 放出  

29.酒精灯及其火焰 铁圈 小水珠 降温 液化 冰块 升高 ③  

30.升华 熔化 凝华 放  

【解析】

1.解: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常温下容易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在升华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

故选:

C。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

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

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2.解:

A、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A符合题意;

B、露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不合题意;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不合题意;

D、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

A。

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判断,这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

3.解:

凝华指的是物体由气体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

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土地干涸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结果,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故C符合题意;

D、湖水结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凝固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逐个分析选择项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然后与题目要求相对应从而确定答案。

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物态变化与理论联系起来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解:

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附着在冻肉的表面。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

A。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5.解:

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

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正确;

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属于汽化(蒸发)现象,故C错误;

D、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

B。

(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6.解:

由图知,甲物态→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同时乙物态→丙物态也需要吸热,所以乙物态为固态;

丙物态→甲物态需要吸热,所以甲物态→丙物态需要放热;同时甲物态→乙物态需要放热,所以甲物态是气态;

所以丙物态为液态。

故选:

C。

物质在自然界中一般以固、液、气三种状态存在,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其中固→液,固→气,液→气需要吸热;气→液,气→固,液→固需要放热。

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情况的判断,熟悉概念,知道不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解:

碘由固态变为碘蒸气,是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是凝华现象,故B正确。

故选:

B。

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8.解:

AC、“冰花”是喷射出来的水遇冷凝固形成的,不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C正确;

C、水的凝固点为0℃,气温低于或等于0℃,如果继续放热,就会凝固,“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不一定为0℃,可以低于0℃,故B错误;

D、“冰花”变小是固态的冰升华形成水蒸气,升华吸热,故D错误。

故选:

C。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在六个物态变化中,有三个吸热:

熔化、汽化、升华;三个放热:

凝固、液化、凝华。

(3)凝固的条件:

到达凝固点继续放热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9.解:

AC、雪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选项A错误、C正确;

BD、露和云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选项B、D均不正确。

故选:

C。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的情况,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中考的热点。

10.解:

A、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冰化成水属于熔化过程。

故A不符合题意;

B、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子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

故C不符合题意;

D、结冰的衣服变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过程。

故D符合题意。

故选:

D。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体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

通过物态变化前后物体状态的变化来判断。

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

11.解:

A、山间的雾是液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后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液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后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C、霜是固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凝华后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冰雕是固体,它可以直接升华变成水蒸气消失,符合题意。

故选:

D。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分析各选项的物质状态变化,找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要判断各选项的物态变化是否相对应,首先要弄清楚各选项的物态变化特点,然后根据变化前后的物态特征来判断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12.解:

A、预报的最低气温是-1℃,读作负1摄氏度或零下1摄氏度。

故A错误;

B、雨是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故B错误;

C、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冰晶。

故C正确;

D、雨和雪的形成过程会放出热量。

故D错误。

故选:

C。

①常用温度的计量单位是℃,读作“摄氏度”;

②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③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液化和凝华都需要放出热量。

这是一道基础题,要求会读温度,知道雨、雪形成的原因及吸放热情况。

13.解:

①固态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粒形成霜,是凝华。

②冬季,室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故答案为:

水蒸气;凝华;会放热;内侧。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液化放热。

判断物态变化现象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14.解:

树枝上形成美丽的“雾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凝华过程中放热。

故答案为:

凝华;放出。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

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

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5.解:

(1)在烧杯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固态碘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发生了升华现象;

(2)过一会儿,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附着在玻璃片上,发生了凝华现象;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屋顶及地面形成的;

冰是水凝固形成的;

所以,生活中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故答案为:

升华;凝华;霜。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在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在凝华过程需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以及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会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16.解:

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干冰很易升华为气态,此过程中吸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或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下落形成雨。

故答案为:

升华;吸收;液化;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在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

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

凝固、液化、凝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7.解:

泼出去的水是液态的,雪是固态的,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故答案为:

凝固;放。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18.解:

加碘食盐开袋后一段时间,碘含量减少,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故答案为:

升华;吸收。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升华吸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液化和升华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能力,是一道基础题。

19.解:

实验时通过酒精灯加热锥形瓶中的水,通过水加热碘粉,碘比较容易发生升华和凝华现象。

(1)酒精灯是用来加热锥形瓶中水的,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比较高,组装器材时,通过调整铁圈的位置保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来加热;

(2)棉线上出现的雪是由碘粉形成的,碘粉和棉线是实验的观察对象;

(3)碘粉受热,就会升华为气态的碘蒸气;碘蒸气上升受冷后就会凝华为固态的碘粉,凝结在棉线上,形成“雪”;

(4)实验中,碘先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再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

(1)酒精灯及其火焰;

(2)碘粉和棉线;(3)固态碘粉变少,同时棉线上出现固态碘粉;(4)升华和凝华。

(1)酒精灯加热物体时,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较高;

(2)实验时需要观察的是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