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地理试题含参考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3059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1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地理试题含参考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地理试题含参考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地理试题含参考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地理试题含参考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地理试题含参考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地理试题含参考解析.docx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地理试题含参考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地理试题含参考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地理试题含参考解析.docx

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地理试题含参考解析

2018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如图是我们所熟悉的微信启动画面,读图完成1~2题。

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

A.正圆的球体

B.东半球略大的球体

C.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D.西半球略大的球体

【答案】C

【解析】解: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故选:

C。

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牢记即可。

2.如图是我们所熟悉的微信启动画面,读图完成1~2题。

图中P处的海洋是(  )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答案】D

【解析】解:

读图可知,P点位于亚欧大陆北部,为北冰洋。

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

D。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彼此相通,连为一体,被世界上的大洲分割成四个大洋,分别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

本题考查了大洲、大洋的地理概况,读图解答即可。

3.小强起床后,打开手机看到了当天的天气预报如图,你认为他应选择的上衣是(  )

A.羽绒服B.短袖衫C.毛衣D.羊绒大衣

【答案】B

【解析】解:

预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星期天:

气温25℃至35℃.气温高,小强应选择的上衣是短袖衫。

故选:

B。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最高和最低)、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空气的能见度等等。

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它们都有特定的含义。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试着用天气符号表示一下上述天气预报的内容。

4.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

读图,完成4~5题。

图中字母A处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

A.山脊B.山谷C.鞍部D.陡崖

【答案】D

【解析】解:

读图可知,图中字母A处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故选:

D。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5.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

读图,完成4~5题。

甲地和乙山峰的相对高度是(  )

A.100米B.200米C.230米D.330米

【答案】C

【解析】解:

读图可知,图中甲地的海拔高度为600米;乙山峰的海拔高度为830米,甲地和乙山峰的相对高度是830米~600米=230米。

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

C。

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中相对高度的计算,读图计算答题。

6.5月26日,中国与非洲国家布基纳法索恢复外交关系。

读图可知,该国人种主要属于(  )

A.黄色人种

B.混血人种

C.白色人种

D.黑色人种

【答案】D

【解析】解:

读图可得,布基纳法索位于非洲中部,该地区主要属于黑色人种,非洲的中部和南部是世界黑种人的故乡。

故选:

D。

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非洲的北部,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

本题考查世界人种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7.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

读“西亚示意图”,完成7~8题。

石油属于(  )

A.可再生资源B.新能源C.非可再生资源D.清洁能源

【答案】C

【解析】解:

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故C符合题意。

故选:

C。

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中仅次于煤炭。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石油蕴藏量较为丰富。

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理解答题即可。

8.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

读“西亚示意图”,完成7~8题。

由图可知,阿拉伯半岛城市的主要分布特点是(  )

A.分布在河流沿岸

B.分布在沙漠地区

C.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

D.分布在沿海和石油资源丰富的地方

【答案】D

【解析】解:

西亚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受石油资源的影响,如图阿拉伯半岛城市分布在沿海和石油资源丰富的地方。

故选:

D。

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

西亚石油的探明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探明储量的一半以上,石油产量通常占世界总产量的1/4.西亚各国所产石油的90%供出口,出口量占世界石油出口量的3/5.西亚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

考查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要理解记忆。

9.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月7日正式选址莫基。

读“南极地区”图,完成9~10题。

罗斯海新站的经纬度位置约是(  )

A.164°E,75°SB.164°W,75°SC.164°E,75°ND.164°W,75°N

【答案】A

【解析】解:

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

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

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

读图分析可知,此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依据经纬网的判读及0°、180°经线的位置,可判定,罗斯海新站的经纬度位置约是164°E、75°S。

故选:

A。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0.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月7日正式选址莫基。

读“南极地区”图,完成9~10题。

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选在2月份,原因是(  )

A.此时积雪最多,降水丰富B.有极昼现象,气温相对较高

C.有极昼现象,草类茂盛D.是南半球的冬季,风力较小

【答案】B

【解析】解:

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选在2月份,原因是2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此时有极昼现象,气温相对较高。

故选:

B。

我国在南极地区已经建成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

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暖季,牢记即可。

11.地坑院(如图)是窑洞的一种,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

陕县曾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地坑窑院文化之乡”。

读图,完成11~12题。

陕县所在的省是(  )

A.河南省B.山东省C.安徽省D.山西省

【答案】A

【解析】解:

陕州区隶属河南省三门峡市,位于三门峡市西部,东与渑池县交界,西与灵宝市接壤,南依甘山与洛宁县毗邻,北临黄河与山西省平陆县隔岸相望,东西南三面环抱三门峡市区和湖滨区。

故选:

A。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有关知识,要理解记忆。

12.地坑院(如图)是窑洞的一种,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

陕县曾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地坑窑院文化之乡”。

读图,完成11~12题。

这种民居反映了当地突出的地理环境特点是(  )

A.黄土层深厚,且有直立性B.温带大陆性气候,缺少木材

C.长冬无夏,气温年较差小D.地处西北地区,降水稀少

【答案】A

【解析】解:

图中所示的民居名称是窑洞,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该高原的黄土土层深厚,具有直立性,该区为世界上水土流失现象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故选:

A。

读图可得,图所示的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和景观,读图解答即可。

13.长江和黄河均发源于青藏高原,滚滚东去,注入海洋。

完成13~14题。

根据长江、黄河的流向,判断我国的地势(  )

A.东高西低B.东西高,中间低

C.西高东低D.北高南低

【答案】C

【解析】解:

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根据长江和黄河的流向可知,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

故选:

C。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该地势对我国气候所产生的影响是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对河流的影响是使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阶梯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蕴藏有丰富的水能。

本题考查我国的地势特点,属于基础题。

14.长江和黄河均发源于青藏高原,滚滚东去,注入海洋。

完成13~14题。

黄河、长江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

A.下游都有凌汛现象B.夏季水位上涨,形成汛期

C.下游水能资源很丰富D.结冰期长

【答案】B

【解析】解:

A、长江无凌汛现象。

故不符合题意;

B、黄河、长江都是外流河,夏季降水多,水位上涨,形成汛期。

故符合题意;

C、黄河、长江上游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故不符合题意;

D、长江无结冰期。

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最终注入东海。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

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

考查长江、黄河的概况,要理解记忆。

15.5月21日,西昌成功发射探月工程中继通信卫星“鹊桥”,迈出了我国月球背面着陆与探测的第一步。

“鹊桥”的成功发射说明了我国在       的某些领域已相当发达。

(  )

A.交通运输业B.商业C.旅游业D.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D

【解析】解: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受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影响,通信卫星属于高新技术产业。

鹊桥”的成功发射说明了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某些领域已相当发达。

故选:

D。

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产品更新换代快。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形式分布,大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本题考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16.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而形成的。

读图,完成16~17题。

图中①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