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五一行快乐的劳动节周记200字周记200字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30364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皇岛五一行快乐的劳动节周记200字周记200字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秦皇岛五一行快乐的劳动节周记200字周记200字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秦皇岛五一行快乐的劳动节周记200字周记200字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秦皇岛五一行快乐的劳动节周记200字周记200字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秦皇岛五一行快乐的劳动节周记200字周记200字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秦皇岛五一行快乐的劳动节周记200字周记200字doc.docx

《秦皇岛五一行快乐的劳动节周记200字周记200字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皇岛五一行快乐的劳动节周记200字周记200字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秦皇岛五一行快乐的劳动节周记200字周记200字doc.docx

秦皇岛五一行快乐的劳动节周记200字周记200字doc

秦皇岛五一行_快乐的劳动节周记_周记

在这短短的三天里,我们游览了很多地方,让我记忆深刻的有秦皇岛野生动物园里的孔雀。

当我进入孔雀园里,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几乎满园的孔雀都开屏了,向游客们展露它们最美丽的一面,看来孔雀的骄傲本性是不会变了,我可不要学习它。

临走的时候,我才发现一只白色的孔雀,我想和它们合影,可惜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我们要走了,只好下次了。

难忘的秦皇岛五一行。

秦始皇最大的功绩

秦始皇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秦始皇的功绩主要有:

1: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这主要表现在他统一六国上面。

战国末年,从诸侯割据向全国统一的趋势已日益明显。

当时,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

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和宦官缪毐所把持。

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平定缪毐的叛乱,免除吕不韦的相职,令其徙处蜀郡;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

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2:

秦始皇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延续到清朝末期。

(1)他为炫耀自己统一天下的功德,确立至高无上的权威,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

(2)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3)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4)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

所有的律令都定期向御史核对,不容许错乱和篡改。

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堕毁旧东方各国的城郭,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3:

他在经济和文化思想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

这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局势。

(1)在经济上,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使黔首自实田,即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

(2)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

废止战国时代的各国货币,统一全国币制。

(3)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全国。

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为秦朝的专制主义统治制造神学根据。

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

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

(4)始皇三十四年,又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

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

4:

秦始皇为维护国家疆域统一、稳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收复河南地,迫使其退往阴山以北;

(2)为防其进一步侵扰,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3)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

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三十六郡增至四十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4)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仅迁至咸阳者即达十二万户。

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十二个金人,陈列在宫殿之前。

秦始皇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秦始皇帝(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大中华地区第一个称皇帝的君王。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

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

[5]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

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但是到了后期,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8]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9]。

政治

首称皇帝,秦始皇之前的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

秦始皇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同行。

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以为这些称号都不足显示自己的尊崇,于是下令大臣议称号。

经过一番议论,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认为,秦王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头衔。

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

他只采用一个皇字,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皇帝。

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秦始皇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自称始皇帝。

他又规定:

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子孙时,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

秦始皇梦想皇位永远由他一家继承下去,传之无穷。

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圣化,秦始皇又采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

首先取消谥法。

谥法起于周初,是在君王死后,依其生平事迹,给予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

但秦始皇认为,像这样子议父,臣议君,太不像话,更没意义。

他宣布废除谥法,不准后代臣子评价自己。

其次天子自称曰朕。

朕字的意义与我相同,以前一般人也可以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称为朕。

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诏(命曰制,令曰诏,盖二者效令不同也)。

第三,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

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最后,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质雕刻的大印才能称为玺。

中央集权

秦始皇还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

(一)中央机构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有左右二员,是百官之首,掌政事。

太尉掌军事,不常置。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少府,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皇室属籍的宗正,掌舆马的太仆等。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皇帝作裁决。

[60]在此之外,秦代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官职,比如博士掌通古今,即通晓古今史以备皇帝咨询,同时负责图书收藏;典属国与典客一样主管少数民族事务,不同的是典客掌管与秦友好的少数民族的交往,而典属国则负责已投降秦朝的少数民族;詹事管理皇后和太子的事务。

秦王朝建立的这套中央集权机构的政权机构,以后一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

其中汉代的三公九卿,基本上是照搬秦制。

[60]

(二)地方机构秦始皇灭六国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

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

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

郡设守、尉、监(监御史)。

郡守掌治其郡。

郡尉辅佐郡守,并典兵事。

郡监掌监察事宜。

制传国玺

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璧。

为秦以玉玺上的受命于天,暨寿永昌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

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此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

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示气数已尽。

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轻蔑。

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终于销声匿迹。

[61]

军事

统一六国

(一)灭韩国韩国的实力在六国中最弱,但地理位置却是秦国统一道路的最大障碍,秦始皇首选的攻击目标为韩国。

但是,秦军屡次进攻韩国,均被韩国击退。

在用主力进攻韩国的同时,秦对韩采取扶植亲秦势力以逐步肢解的策略。

前231年,韩国南阳郡假守(即代理郡守)腾,向秦献出他所管辖的属地。

腾被秦王政任命为内史,后又派他率军进攻韩国。

[28]腾对韩国了如指掌,所以进展顺利,于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俘获韩王安,韩国灭亡。

(二)灭赵国前229年,秦利用赵国发生大地震和大灾秦阳陵虎符荒的机会,又派王翦领兵攻赵。

赵国派李牧、司马尚率兵抵御,双方相持了一年,秦国使出离间计。

王翦用重金收买了赵王的宠臣郭开,要他散布李牧、司马尚企图谋反的流言。

赵王轻信谣言,派赵葱和颜聚替代李牧。

李牧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据不让出兵权,赵王竟暗地派人逮捕李牧并处死了他,同时还杀掉了司马尚。

杀死李牧,无疑为秦军亡赵扫清了道路。

此后,秦军如入无人之境,攻城略地。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军攻破邯郸。

[30]不久,出逃的赵王迁被迫降秦,赵国实际上灭亡了。

[31]但是公子嘉却带着一伙人逃到代郡(河北蔚县),自立为王。

后秦军在公元前222年灭燕国之后将其俘虏。

至此,秦统一了北方。

(三)灭魏国前231年,魏景湣王迫于秦国的强大威力,主动向秦献出丽邑,以求缓兵。

此时,秦王政正调集兵力准备向赵国发起总攻,不想分散兵力攻魏,就接受了献地。

这使得魏国又维持了数年残局。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就在秦军主力南下攻楚之时,秦王政派出年轻将领王贲,率军围攻魏都大梁(河南开封)。

魏军紧闭城门,坚守不出。

由于大梁城防经过多年修建,异常坚固,秦军强攻不下。

王贲想出了水攻的办法。

秦军大批士卒被安排去挖掘渠道,将黄河、鸿沟的水引来,灌注到大梁。

三个月后,大梁的城墙壁垒全被浸坍,魏王假只得投降。

魏国灭亡了。

(四)灭楚国楚国疆域辽阔,物产丰富,号称拥有甲士百万。

但是,楚国总是贵族争权夺利,这种状况到战国末期尤为严重。

元前226年,秦王政不失时机地从北方伐燕前线抽调秦军,南下攻楚,连续夺得楚国10余个城池。

前224年,秦国与楚国的决战就开始,秦王政先派年轻将领李信率20万秦军攻楚,被楚军击败。

后又派大将王翦率60万秦军攻楚。

王翦入楚境后,并未马上发动攻势。

他总结了李信轻敌冒进的教训,采取屯兵练武,坚壁不出,麻痹敌人,以逸待劳的战略。

、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秦军对楚地的情况基本适应,士气高昂,体力充沛。

同时,被调来抗击秦军的楚国部队,斗志渐渐松懈,加上粮草不足,准备东归。

楚军一撤,王翦就抓住时机下令全军出击。

秦军一举打垮了楚军的主力,并长驱直入,挺入内地,杀死楚军统帅项燕。

[37]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军攻占楚都寿春(安徽寿县),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刚在南方灭楚的大军,又乘胜降服了越君,设置会稽郡。

于是,长江流域全部并入秦的版图。

(五)灭燕国在灭赵的过程中,秦国大军已兵临燕国边境。

燕王喜眼见秦国扫平三晋,就要向自己杀来,却无计可施。

燕太子丹想出了荆轲刺秦王,刺杀行动最终失败,秦王政差一点死于荆轲的匕首下,立即增兵大举进攻。

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郡。

秦将李信率领秦军数千人,穷追太子丹至衍水。

太子丹因潜伏于水中幸免于难。

后来,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

[33]燕王喜逃到辽东以后,秦军主力就调往南线进攻楚国。

前222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六)灭齐国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王政命令王贲挥戈南下,攻打东方六国中的最后一个:

齐国。

从春秋到战国中期,齐是山东诸国中比较强大的一个。

但是,前284年燕、赵、韩、魏、楚五国攻齐,尤其是燕将乐毅横扫齐国,令齐国差点亡国。

之后,齐国一直没有复强。

而且,此时的齐王建是个无能之辈。

[62]前249年,后胜任宰相。

秦国迅速展开收买内应的活动,向后胜馈赠大量的黄金、玉器。

后胜得了秦国的好处,就派出大批宾客相继赴秦。

秦国又对他们大肆贿赂,送给金钱、珍宝,让他们回齐国充当内应。

这批人从秦国回来后,就积极地制造亲秦的舆论。

他们说齐王建应西去朝秦,以表归顺,又说齐秦是姻亲,根本不用备战抗秦,也不要帮助三晋、燕、楚攻秦。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王贲南下伐齐,几乎就没有遇到过什么抵抗。

王贲率军长驱直入,来到临淄,齐王建与后胜马上向秦投降。

[40]齐国灭亡。

至此,秦国走完了削平群雄、统一六国的最后一程。

开疆拓土

(一)南征百越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原的大业之后,就着手制定北讨匈奴、南平百越的战略。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前218年,秦始皇命大将屠睢和赵佗率50万大军,发动了征服岭南越族的战争。

秦军兵分五路,经广西北部的越城岭、湖南南部的九嶷山以及江西南康和余干等地,向两广地区的越族进军。

其中,攻占番禺的这支秦军最为迅速。

他们经九嶷要塞,顺北江而下,直达珠江三角洲地区,并占领了番禺。

而进攻广西地区越族人的两支大军,越人由于熟悉地形,善于爬山涉水,夜间偷袭秦军,扰得秦军苦不堪言。

越人一度获胜,秦军粮道被断,供给不足,主帅之一的屠睢也被杀害。

由于粮食匮乏、主帅被杀、数十万的秦军伤亡,使战争陷入了对峙阶段,前后相持达三年之久。

[为了扭转兵力不足、粮草供给的困难局面,前217年,秦始皇命监御史史禄在广西兴安县境内开凿沟通湘水和漓水的灵渠。

由于灵渠总长仅34公里,工程的劳动量不大,秦军很快就完成了。

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珠江水系,秦军的粮饷能够络绎不绝地运到岭南,为秦始皇完成岭南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前214年,秦始皇命任嚣和赵佗再次进攻百越各部族。

秦军势如破竹,很快击溃了今广西等地的西瓯族和今越南中、北部的雒越族的反抗,整个岭南地区从此划入了秦朝的版图。

为了保持岭南的稳定,秦始皇命进军岭南的将士留守当地屯戍。

另外,还从中原向岭南地区大批移民。

留守的将士和移民,除少数与中原移民女子结婚外,其余多娶越女为妻。

他们为岭南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农业、手工业技术,为岭南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秦平岭南的战争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将岭南纳入了中国的版图,使越族正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它对促进汉越民族的融合及岭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北击匈奴秦始皇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前214年前213年),秦始皇遣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

战国时期中原各国忙于征战,无暇北顾,匈奴经常袭掠与其接壤的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地。

为解除匈奴对秦的威胁,秦始皇命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

秦始皇三十三年春(前214年),蒙恬统主力军从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市南)北出长城攻其东;杨翁子率偏师由肖关(宁夏固原东南)出长城攻其西。

匈奴败逃。

古代印度梵文称中国为支那,希腊地理家托勒密的《地理书》有秦尼国。

直到今天欧洲人仍称中国为China。

这一些,都是由秦字读音转变而来的。

修筑长城

秦灭六国之后,即开始北筑长城。

当时中原刚统一,各地原来的贵族势力还很强,若不保持中央各地之间的交通和联系,国家随时会处于再次分裂的局面,所以必须尽快改善中央到各地及其他各郡、县之间的交通和联系,因此须尽快建设道路。

由于多年的战争,原各国的农业设施受到相当大的破坏,或因战争而年久失修;在统一后必须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因此花相当大的人力来疏通河道,修复水渠,对水路交通和农业灌溉都有利,是很有必要的。

修建长城,是为了保护北部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其目的也是为了减少人民的负担;由于匈奴是游牧民族,其骑兵活动范围很大,没有长城的话,要很多军队来防守,这会给人民增加很大的负担。

万里长城不是他开创的,他只是把原来秦国,赵国和燕国北边原有的长城连接起来。

经济

度同制

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制度和货币制度很不

一致。

秦统一后,规定货币分金和铜两种:

黄金称上币,以镒(秦制20两为镒)为单位;铜钱称下币,统一为圆形方孔,以半两为单位。

金币主要供皇帝赏赐,铜币才是主要的流通媒介。

秦始皇以原秦国的度、量、衡为单位标准,淘汰与此不合的制度。

秦廷在原商鞅颁布的标准器上再加刻诏书铭文,或另行制作相同的标准器刻上铭文,发到全国。

与标准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

在田制上,秦王朝规定6步(合今230厘米)为尺,240步为一亩。

这一亩制以后沿用千年而不变。

改币制

秦始皇采取了两种统一货币的主要途径:

一是由国家统一铸币,严惩私人铸币,将货币的制造权掌握在国家手中。

二是统一通行两种货币,即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

改黄金以镒为单位,一镒为二十两。

铜钱以半两为单位,并明确铸金币明半两二字。

铜钱造型为圆形方孔,俗称秦半两。

原来六国通行的珠玉、龟贝、银锡等不得再充当货币,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

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整交通

从前222年开始,秦始皇开始大幅修筑以国都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

旬邑秦直道标志碑伸出去的驰道,类似现代的高速公路。

驰道并实行车同轨,均宽五十步。

驰道的作用有数项,一说是使交通方便,以利管理六国旧地,一说主要目的为方便北方战争前线的补给,还有一说是方便始皇出巡时能畅通无阻。

除秦直道和秦栈道外大多在秦故地与六国旧道以及在秦征伐六国时修建的道路上基础上拓建而成。

著名的驰道包括:

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秦栈道、西方道及秦直道。

[69]秦始皇在扫灭六国后,为方便运送征讨岭南所需的军队和物资,于是命史禄开凿河渠以沟通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

运河在最终在秦始皇二十年至二十三年(前219年前215年)修成。

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自贯通后,二千多年来就一直是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

因此,此项工程在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民族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注意到对西南、东南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统治,从而加强了以华夏民族为主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的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

在统一以后,就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吏,使之成为秦国的一个组成部分。

为了加强中原和西南地区的联系,曾由常頞主持开辟一条五尺宽的栈道(叫五尺道),贯通南北。

秦灭楚后,就进一步统一东南越族地区,于东瓯和闽越之地建立了闽中郡(在今福建福州市)。

随后秦始皇命令屠睢统率50万大军分五路南下,深入今湖南、广东和江西境内。

为了运输军粮,秦始皇帝命令军队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桂江支流漓江间的交通,同时发配负债的贫民、赘婿、贾人支援战争,终于统一了南越和西瓯地区,建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从此这些地区就成为秦国的疆域。

战国后期从西到北有一支强大的游牧部落匈奴勃然兴起,活动在阴山之北的头曼城(今内蒙古五原东北的阴山北麓),其酋长头曼单于经常利用行动迅速的骑兵深入中原掠夺粮食、人口,焚烧村舍。

赵武灵王因此采取防御措施,移民开垦。

但是仍不能阻止匈奴的南下,九原河南(指黄河以南)一带为其所占有。

前221年,迁3万户到河北榆中垦殖,同时在原来秦、赵、燕的北边长城基础上,建成长达5000里的长城。

文化殷商以降,文字逐渐普及。

作为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比较一致。

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陶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则存在着区域中的差异。

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

于是,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

李斯以战国时候秦人通用的大篆为基础,吸取齐鲁等地通行的蝌蚪文笔划简省的优点,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划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

此外,一位叫程邈的衙吏因犯罪被关进云阳的监狱,在坐牢的10年时间里,他对当时字体的演变中已出现的一种变化(后世称为隶变),进行总结。

此举受到秦始皇的赏识,遂将他释放,还提升为御史,命其定书,制定出一种新字体,这便是隶书。

隶书打破了古体汉字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效率。

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是对中国古代文字发展、演变做了一次总结,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70]

社会

行同伦

行同伦就是端正风俗,建立起统一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

秦朝也给予相当的重视。

比如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下。

这里原是齐国故地,号称礼仪之邦。

秦始皇就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记下男女之间界限分明,以礼相待,女治内,男治外,各尽其责,从而给后代树立好的榜样,予以表彰。

而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在会稽刻石上留的铭文,则对当地盛行的淫泆之风,大加鞭笞,以杀奸夫无罪的条文来矫正吴越地区男女之大防不严的习俗。

[72]

车同轨

战国时期,各国车辆形制不一。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车宽以六尺为制,一车可通行全国。

历史评价

总评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

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

世界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庞大帝国的帝王还有很多,但他们的实际影响却无法同秦始皇相比。

[53]中国人口历史上一直占世界人口的20%以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就可视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而且由于中央集权和忠君思想,帝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远大于对其他许多国家的影响。

由此,可以看到秦始皇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史书评价

《史记》

(一)始皇本纪秦之先伯翳,尝有勋於唐虞之际,受土赐姓。

及殷夏之间微散。

至周之衰,秦兴,邑于西垂。

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竟成始皇。

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

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

[73]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73]

(二)李斯列传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74](三)淮南衡山列传绝圣人之道,杀术士,燔《诗》《书》,弃礼义,尚诈力,任刑罚。

《汉书》

(一)吾丘寿王传废王道,立私议,灭《诗》《书》而首法令,去仁恩而任刑戮。

(二)刑法志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

《盐铁论褒贤》

弃仁义而尚刑罚,以为今时不师于文而决于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