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0362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docx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docx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报告

一、观察目的

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最基本、也较为微观的科学方法,其实质是改善教学研究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影子研修,参与课堂观察,是一次尝试,意在原来观课议课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观课的技术性,增强议课的实效性,其最终目标是引领全体教师能自觉运用课堂观察的技术方法,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对自己感兴趣的课堂教学的某个维度等进行较为深入地关注、研究,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在比较、分析、反思中完善、改进自身的课堂,并为他人课堂的完善、改进提供技术支撑。

在本期培训的安排中,本人根据培训学院的安排就“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项观察,观察了一节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

(1)——移项》,通过对于课堂五分钟的提问情况的观察,记录,思考等进一步对教材研读、教学处理、目标定位与把握、课堂组织等方面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二、结果分析

(一)课堂问题数量分析。

1、课堂问题密集度大,这些问题指向清楚,目的单一,难度较低,句式简单,反映出初中低年级课堂的教学特点:

一方面,学生由于年纪小,语言分析表达能力处于起步阶段,将一个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有利于学生对问题作出清晰明确的判断、分析,并迅速作出反应;另一方面,低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自控能力差,同时也正是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期,教师通过问题来引起学生注意,通过问题来引领学生形成坐、写、说、听各方面习惯,通过问题来激励、评价学生,培养他们的兴趣,由此导致低年级课堂常规管理性问题多,课堂问题总数量地多的结果,符合低年级的课堂特点。

2、数学课堂中师生的对话与交流是聚焦于某一个知识点的,文本、容通过教师再处理后,分散贯穿在全课的始终,学生从感知、了解到理解、应用的过程即是答疑、释疑、质疑的问题引思过程;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对目标的落实,对课堂的个性化解读均蕴含在一个个问题之中,因此,数学课堂提问、答问的过程即是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问题数量多是必要的,合理的,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二)课堂问题类型分析

1、与知识学习有关的四类问题中,判断性问题,识记性问题、理解性问题三类问题所占比例较重且较均衡,发散性问题偏少,反映出课堂目标指向明确,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获取,重视调动学生的认知与经验积累参与到新知的构建中来。

结合数据和观察现场实录分析,判断性问题偏多,包括对他人的评价判断,对知识本身的判断、对自身认知程度的判断,而其中有不少是无意义重复、判断,比如:

“你们同意吗?

”“这样是吧?

”。

从中透露出的信息是老师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学生的认知感受,重视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在提问这一细节上体现出来,同时也反映出提问的随意性很大,问题的逻辑性不强,进一步折射出老师们在备课时对课堂问题设计这一环节重视不够(包括知识学习的递进性问题、学习态度情感培养的评价性问题等)。

发散性问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的一个力点,也是课堂生成的一个重要窗口,发散性问题过少是课堂缺少生机活力,课堂涵不够的重要原因,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课堂开放理念不够,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是按环节走的,环环相扣,担心因开放而误时误事,由此表现出的课堂问题聚敛多发散少。

深入分析这一现象,发现开放性问题仍然可以预设,可以在备课时予以充分地预见,这种预设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容的准确把握,对学生认知基础、认知方式的深入了解基础上的,开放教材和学生之间的这一片广阔的时空会让课堂有更多的精彩。

另一方面,把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上,不仅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学了什么”,“学得怎样”,而且更要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发展,发现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觉地走上自主探究之路,这才是体现“以生为本”这一理念的重中之重,这是我们老师教学观念上的化茧为蝶的转变,有些困难,但我们可以从问题开始,从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态度开始,在课堂上多问几个发散性问题,如“谁有不同的想法、做法?

”“你是怎么理解的?

”“还有别的方法吗?

”“谁有不同的意见?

”“你发现了什么”等等。

第三,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钱学森之问再次激起全社会对创新教育的关注,作为我们这些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应该要有“舍我其谁”的使命意识,切实担当起这一责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我们的课堂上,脚步可以小些,但行动不能没有。

同样可以从问题开始,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开始。

数据统计中的无关性问题包括低效、无效问题,无意义重复问题三类。

一是很多情况下的“对不对?

”、“好不好?

”“是吧?

”这类问题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这同反映出我们的提问随意性很大,

不讲究问题质量的现象。

二是问题过难,超越了学生的理解程度,而让学生无法作答;如问题的延伸拓展,练习设计等不要过难。

问题是一把“双刃剑”,问得好,能“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思维的灵动,“问出”课堂的精彩。

问题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是问题质量的第一要素,是问题信息得以正确传输的前提条件,是课堂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课堂流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希望我们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加以重视。

在日常教学中就要自觉追求教学语言、问题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在此基础上再去精雕细琢,让教学语言绽放出艺术的魅力。

三、思考与建议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往往是问题开始的,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

教师能在“问“字上下功夫,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通过提问,能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推动一幕幕课堂活动的展开,开拓课堂深度。

所以我们要十分重视课堂提问,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出发,讲究提问技巧。

1、先提问题,后叫学生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启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思维,鼓励学生有效参与教学过程,所以教师提问后要让学生有准备的时间去思考和组织语言(这个等待时间以3—5秒为宜)。

只有先提问题后叫学生,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理解问题,这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既可以提高答问的成功率,又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收到全面开花的效果。

2、启发举手,不要指定

课堂提问一定要先启发学生举手回答。

因为不启发学生举手,只一味指定,答不对,再叫一个,答对了,就不再顾及其他学生,很难判断学生群体对问题的理解情况,既而产生教学的盲目性。

如果不叫举手的同学,偏叫不举手的同学,又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使之感到尴尬,挫伤自尊心,最终影响提问的效果。

因此,先鼓励学生举手,让举手的学生回答,再启发其他没举手的学生补充,就会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3、普遍提问,因人答问

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面向全体同学,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并且要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可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

应该不失时机地给各种层次的学生创造“出头露面”的机会,不要怕他们答错或浪费时间。

不能立即回答的,正确的方法是帮助他们找答案,不要马上转让机会;对学生不恰当、不完整的回答要以积极的态度理会;可以通过转述的方式巧妙补充“你是说……”;即使答错了,也要对他们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使他们不放弃学习的积极性。

4、难易适度,重在鼓励

问题的深浅适合学生认知的水平时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问题过浅,便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更谈不上开发学生智力和思维能力了。

问题过深,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感到无所适从,有时甚至会引课堂入歧路,让你的课“砸”于此地。

所以提问应该适度,具体而有针对性,应该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维后能摘到果子,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交流合作基本上可以把问题解决。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问题解决了,就更能够激发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5、推敲语言,讲究质量。

讲究问题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保证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顺利,这是问题语言的基本要求,科学、准确会让你的课少生“意外”;同时要矢志追求问题语言的艺术性,充分发挥问题语言在课堂组织、环节转变,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独特功能。

同时要尽量减少无关性问题,让教学语言更精当、简洁,提高课堂效益;增加理解性,尤其是发散性问题,培养,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创造性。

6、面向全体,关注细节。

⑴提问时面向学生;;⑵注意问题句式的长度;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问答,从第一天起就要传递这样一种信息:

你希望他们提问;(4)给学生留下提问的时间;(5)适时提问不守纪律的;(6)既提问主动的也提问不主动的;⑺变化提问的方式、顺序和自身的空间位置;。

(8)学生能回答的,你不要回答;(9)不要过多地重复学生的答案;(10)减少异口同声的回答方式。

课 堂 观 察 诊 断 报 告

观察量表:

课堂观察量表一:

学生的思考

评定项目

评定标准

现场描述(你的判断依据)

评定等级

备注

教学目标的清晰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所有教学行为都围绕着一个目标来展开

课堂提问

课堂练习

课堂的作业

课堂的提高应用

5

教学目标的达成性

学生完全彻底地掌握了教师所要传递的知识,并获得了自信、快乐等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之间互评

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快能掌握重难点

学习收获的愉悦

发掘更多知识的愉悦

4

容结构的有效性

1、教学引入合理,既激发学生兴趣,也为新容的学习搭建了阶梯;

2、教学抓住了关键点进行突破;

3、教学不拖泥带水,不怕学生不懂;

4、教学总结到位,对整节课有提升作用

预习的检查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中学生掌握的熟练性

讲课的精炼

练习时的提炼

易错及时的纠正

设计练习题的梯度以及学生完成的效率

教师的板书

总结语句的精炼度

4

教学重点解决的有效性

1、教学重点找得准;

2、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重点上;

3、绝大多数学生完全掌握了重点

学生课前预习

学生课堂中认真听课

学生课堂中练习,纠错

提升自己的知识层面

4

教学难点的有效突破

1、教学难点找得准;

2、能够找准难点的关键处进行突破;

3、绝大多数学生完全掌握了难点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对学生的提问

学生的板演

4

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1、教师态度真诚

2、教师能够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交往

3、教师在互动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自主性

4、学生在互动中获得的情感是愉悦的、向上的

教师的课间指导

对教师的信任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

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快能掌握重难点

学习收获的愉悦

发掘更多知识的愉悦

4

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1、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2、课堂练习是对重点和难点的进一步强化

3、课堂练习的典型性很强

学生自学探究的时间

学生讨论合作的时间

学生练习题的梯度

学生板演题的坡度和正确率

教师及时纠正易错部分

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一题多练

举一反三

 

4

注:

评定等级:

1-5级,1为最差,5为最好,观察者可以根据的判断为每个项目确定等级,写上相应的分数。

评定项目

评定标准

现场描述(你的判断依据)

评定等级

备注

学生对课堂教学规的熟悉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逐项行为基本都是自动化的,说明他们对课堂教学规非常熟悉

学生课前预习

学生回到问题的熟练度

学生课堂中认真听课

学生课堂中练习,纠错

提升自己自己的知识层面

5

课堂教学规的系统性

教师在运用课堂教学规的时候,总是有自己的方法,各个方面都照顾到了

预习的检查

讲课的精炼

练习时的提炼

易错及时的纠正

4

课堂氛围的鼓励性

课堂教学氛围是积极的、向上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并且情感愉悦,能够找到成长的感觉

对教师的信任

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快能掌握重难点

学习收获的愉悦

发掘更多知识的愉悦

4

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学生的注意力完全为课堂教学行为所吸引,只有极个别学生心不在焉

学生对于简单的题不想放过,越做越开心

学生对于较难的题不想放过,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那种信心

5

课堂教学节奏的适切性

·课堂教学节奏恰好能够使学生轻松学习同时集中注意力。

·在学生注意力涣散之时能够采取策略及时地把学生情绪调整起来

学生的提问

教师的组织纪律

课堂上时间的分配

教师的语调的高低

5

教师的积极暗示

·教师能够以肯定的语言提示受人欢迎的行为,而非用否定的语言描述不受欢迎的行为;

·能够及时识别和强化学生中出现的受欢迎行为;

·能够巧妙利用表扬来带动班级氛围

对于简单的题,如果学生做不好,教师采用否定的语言,可以激励学生

对于较难的题,如果学生做不好,教师采用肯定的语言,可以激励学生,让学生不失去探索的信心

5

课堂作业难度和时间的恰切性

·课堂学生练习作业既不给学生带来太大的难题,也不让学生太过轻松;

·留给学生作业或练习的时间,有90%的学生刚好完成

能在课堂中掌握作业的梯度

课堂中把握好作业的坡度

能否分层布置作业

4

课堂教学管理行为评定表

注:

评定等级:

1-5级,1为最差,5为最好,观察者可以根据的判断为每个项目确定等级,写上相应的分数。

 

师生互动课堂观察记录表

观测项目

对方回应

教师反馈

占用时间

简要评述

GW

SGX

TMY

1分钟

JJ

QS

TMY

10秒

XST

SGX

TJJ

6分钟

SST

SGX

TXC

3分钟

ML

ZC

TJJ

40秒

SW

SGX

TJJ

35秒

GJ

SXK

TMY

25秒

GQ

SGX

TMY

10秒

XST2:

SGX

TMY

40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