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重要文言文整理.docx
《高一语文重要文言文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重要文言文整理.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重要文言文整理
高一语文重点文言文复习总结
《氓》
(一) 通假字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4.匪来贸丝。
(匪,通“非”,不是。
)
5.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
)
6.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
7.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
二、古今异义
1、送子涉淇古义:
你。
今义:
儿子。
2、至于顿丘古义:
一直到。
今义:
表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3、秋以为期古义:
把……作为。
今义:
认为。
4、泣涕涟涟古义:
眼泪。
今义:
鼻涕。
5、以我贿迁古义:
钱财。
今义:
贿赂。
6、三岁食贫古义:
多年。
今义:
年龄。
7、士也罔极古义:
标准。
今义:
很,十分。
8、总角之宴古义:
欢乐。
今义:
宴会。
三.词类活用
黄(其黄而陨):
变黄(形容词作动词)
二三(二三其德):
经常改变(数词作动词)
夙(夙兴夜寐):
在早晨(名词作状语)
夜(夙兴夜寐):
在夜里(名词作状语)
贫(三岁食贫):
贫苦的生活(形容词作名词)
贰(士贰其行):
不专一,有二心(数词作动词)
4.特殊句式
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
愿,请。
子:
你,对男子的尊称。
以:
把。
期:
婚期。
这是一个状语后置句,“秋以为期”即“以秋为期”,整体翻译为“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
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判断句
5、默写
1.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3.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4.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6.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7.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8.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9.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10.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11.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而思之,躬自悼矣。
13.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4.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围【围攻】郑,以【因为】其【代指郑国】无礼于晋【状后】,且【并且】贰【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于楚也。
晋军【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函陵,秦军【名词作动词,驻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危急】矣,若【假如】使【派遣】烛之武见【拜见】秦君,师【军队】必【一定】退。
”公从【听从】之。
辞【推辞】曰【省略句】:
“臣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壮也,犹【尚且】不如【比不上】人;今【现在】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公曰:
“吾不能早用【重用】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您】,今【现在】急【危急】而求子,是【这】寡人【诸侯的谦称,寡德之人。
】之过【过错】也【判断句】。
然【然而】郑亡,子亦【也】有不利焉!
”许【答应】之。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假如】亡【使动用法,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尊称】。
越国以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君知其难也,焉【何;为什么】用亡【使动用法,使……灭亡】郑以陪【增加】邻?
邻之厚【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君之薄【形容词作动词,变薄弱】也。
若舍郑以为【把......作为】东道主【古今异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古今异义,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共”通“供” 供给】其【指代使者】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曾经】为【给予】晋君赐【动词作名词,恩惠】矣,许君焦、瑕,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济【渡河】而夕【名词作状语在傍晚】设版【修筑防御工事】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满足】之有【宾语前置】?
既【在……之后】东【名作状,在东边】封【使动,使.......成为疆界】郑,又欲【想要】肆【扩张】其西【西面】封【疆界】,若不阙【侵损、削减】秦,将焉【哪里】取之【指代土地】?
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秦以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晋,唯【句首发语词,表示希望】君图【考虑】之【指代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秦伯说【“说”通“悦” 高兴】,与郑人盟【名作动,订立盟约】。
使【派】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于是】还。
子犯请【请求】击【攻击】之【指秦军】。
公曰:
“不可。
微【假如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夫人【古今异义,那个人】之力不及【达不到】此。
因【依靠、借助】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失去】其【自己的】所与【所与:
同盟者。
与:
结交,亲附】,不知【通“智”,明智】;以【用】乱易【替代】整,不武【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不武,不符合武德】。
吾【我们】其【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还【回去】也。
”亦去【离开】之【指代郑国】。
三、文言现象整理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 (“已”同“矣”)2.共其乏困(“共”通“供” 供给)
3.秦伯说(“说”通“悦” 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退。
)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
5.焉用亡郑以陪邻(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6.若亡郑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7.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
8.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
9.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
10.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
11.且贰于楚也。
(贰,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12.夜缒而出。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13.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傍晚)
14.且贰于楚也(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15.臣之壮也(形容词作名词,壮年)
(三)古今异义:
1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
出使的人;今义:
出门所带的包裹)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
请客的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
那人;今义:
已婚女子的尊称)
4亦去之 (去,古义:
离开;今义:
往,到)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
把...作为;今义:
认为)
(四)一词多义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介词,因为)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来)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2.之
①公从之(代词,他的建议)②臣之壮也(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许之(代词,他)④是寡人之过也。
(助词“的”)
⑤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⑥子犯请击之。
(代词,指秦国)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为什么)
③将焉取之(哪里)
4.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指郑国)失其所与(代词,自己)
②君知其难也(不定指示代词,那)③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副词,还是)
④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的)⑤其真无马邪(难道)
5.辞
①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告别)
③不辞劳苦(推脱)④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借口)
⑤辞不赴命(辞谢)⑥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
6.微
①国势衰微(衰败)②微言大义(幽微,精妙)
③人微言轻(形容词,轻微)④见微知著(隐蔽,不显露)
⑤微斯人,吾谁与归?
(连词,如果没有)
7.若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如果)②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假如,如果)
③若不阙秦(假如,如果)④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⑤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8.鄙
①越过以鄙远(意动用法,把。
。
。
当做边邑)
②顾不知蜀鄙之僧哉(名词,边邑,边远的地方)
③肉食者鄙(形容词,浅陋,指目光短浅)
(五)特殊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
译:
这是我的过错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译:
借助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2.省略句
(1)(烛之武)辞曰:
“臣之壮也……”译:
(烛之武)推辞说
(2)(晋惠公)许君焦、瑕译:
(他)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3)夜缒(烛之武)而出译:
在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
(4)敢以(之)烦执事译:
(郑国)怎么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呢?
(5)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译:
晋军在函陵驻扎,秦军在汜南驻扎。
3.状语后置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译:
因为郑国对晋文公无礼
(2)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译:
佚之狐对郑伯说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译:
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
4.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译: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四:
全文翻译,着重背记加双横线的句子。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依附于晋国的同时又依附于楚国。
晋军在函陵驻扎,秦军在汜南驻扎。
佚之狐对郑伯说:
“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军队一定撤退。
”郑伯听从了他的建议。
烛之武推辞说:
“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
”郑伯说:
“我没有早早地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烛之武就答应了他。
在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拜见秦伯,烛之武说:
“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使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怎么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呢?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为什么要使郑国灭亡而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邻国的势力变雄厚了,您的势力也就相对变薄弱了。
假如放弃攻打郑国把它作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害处。
况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他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他在早上渡河归晋,在傍晚就修筑防御工事,您是知道的。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现在它已经向东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贪求的土地呢?
使秦国侵损而使晋国得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秦伯高兴了,与郑国签订盟约。
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就率军回国。
子犯请求攻击秦军。
晋文公说:
“不行!
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就不会到这个地步。
借助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
”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离骚》
二、重点词语
1.掩涕:
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2.谇:
謇(jiǎn)朝谇(suì)而夕替(谏争)
3.替:
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4.虽:
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
5.众女: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6.蛾眉: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遥诼:
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
8.偭:
偭(miǎ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
9.度:
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10.溘:
宁溘(kè)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
11.异道:
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12.尤:
忍尤而攘诟(罪过)
13.伏:
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14.相道:
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
15.及:
及行迷之未远(趁着)16.止息:
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
17.初服:
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
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
19.游目:
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20.缤纷:
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
21.未变: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22.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
荒唐,没有准则
三、通假字
1.错:
偭(miǎ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
2.邑:
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忧愁苦闷)
3.圜:
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4.离:
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
5.章:
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6.反:
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
四、一词多义
1.长: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②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②谣诼(zhuó)谓余以善淫(擅长)
3.以为:
①制芰(jì)荷以为衣兮(用……做)②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
4.修: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美好)②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③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
5.虽:
①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惟,只是)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
五、词类活用
1.鞿羁:
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
2.淫:
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
3.群:
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
4.死:
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
5.屈、抑:
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
6.步:
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
7.高:
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
8.长:
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使……加长)
六、古今异义
1.浩荡:
怨灵修之浩荡(①古义:
荒唐。
②今义:
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2.工巧:
固时俗之工巧兮(①古义:
善于投机取巧。
②今义:
技艺巧妙)
3.改错:
偭(miǎn)规矩而改错(①古义:
改变措施。
②今义:
改正错误)
4.穷困: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①古义:
处境困窘。
②今义:
经济困难)
5.流亡:
宁溘(kè)死以流亡兮(①古义:
随流水而消逝。
②今义:
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七、特殊句式
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2.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被
八、难句翻译
1.余虽好姱(kuā)以鞿(jī)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译:
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译:
这也是我心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也不后悔。
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译:
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这种丑态。
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译:
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啊,就退隐了,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
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译:
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
6.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译:
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7.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译:
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佩带。
8.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译:
世上的清芳和污浊杂糅在一起啊,唯独我明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9.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译:
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败的吗?
九、情景默写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上衣:
制芰荷以为衣兮;下衣:
集芙蓉以为裳;帽子:
高余冠之岌岌兮;饰物: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阿房宫赋》
一、词法、句法知识梳理
(一)重点实词
1、六王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
2、蜀山兀(山高而上平,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净尽)
3、覆压三百余里(覆盖)
4、骊山北构而西折(修建,建造;转折,意为改变方向)
5、直走咸阳(趋向)
6、廊腰缦回(曲折)
7、而气候不齐(一样)
8、辞楼下殿(辞别)
9、而望幸焉(特指皇帝到某处,宠幸)
10、剽掠其人(抢劫,掠夺)
11、人亦念其家(挂念,顾念)
12、使负栋之柱(担负,承担)
13、日益骄固(顽固)
14、函谷举(被攻取,被攻占)
15、可怜焦土(可惜)
16、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传递)
(二)一词多义
1、横
(1)烟斜雾横(弥漫,缭绕)
(2)直栏横槛(与“竖”相对)
2、尽
(1)奈何取之尽锱铢(掠夺完)
(2)尽态极妍(极点)
3、缦
(1)廊腰缦回(萦绕)
(2)缦立远视(长久)
4、一
(1)四海一(统一)
(2)五步一楼(一座)
(3)一日之内(同一)
(三)虚词
1、之
(1)韩魏之经营(助词,的)
(2)杳不知其所之也(动词,到)
(3)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词,指财物)
2、也
(1)灭六国者六国也(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
(2)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句末语气词,表示解释)
(3)谁得而族灭也(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四)指出句中的古今异义现象并解释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钩心斗角,古义指宫室建筑结构精巧工致;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
(2)隔离天日(隔离,古义遮蔽;今义指不让聚在一起,使断绝往来,或指把患传染病的人、畜和健康的人、畜分开。
)
(五)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作状向北、向西)
(2)四海一(一,数作动统一)
(3)日益骄固(日,名作状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
(4)族秦者秦也(族,名作动灭族)
(5)朝歌夜弦(歌、弦,名作动唱歌、弹琴)
(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名作动把宝鼎当作、把宝玉当作、把金子当作、把珍珠当作)
(7)辇来于秦(辇,名作状乘辇车)
(8)奈何取之尽锱铢(尽,形作动掠夺完)
(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为动用法为┄┄悲哀;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10)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作名收藏的宝物)
(六)指出下列句式特点
(1)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判断句)
(3)秦人不暇自哀(宾语前置句)
(4)雷霆乍惊,宫车过也(判断句)
(5)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介词结构后置句)
(6)弃掷逦迤(被动句)
2、默写
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6、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9、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10、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11、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12、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13、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1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1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1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7、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18.“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19.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重点句子翻译
1.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六国覆灭,天下统一。
蜀地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了。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那长桥卧在水面上(象蛟龙),(可是)没有一点云彩,怎么会有蛟龙飞腾?
那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象彩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怎么会出现虹呢?
3.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乘坐辇车来到秦国。
(她们)早晚唱歌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
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光如明星闪亮,是宫人打开梳妆的镜子。
5.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辘辘的车轮声听起来越来越远,不知它驶向何方。
6.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态,都极为娇媚动人。
(她们)久久地伫立着,望着远方,希望被宠幸。
7.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燕国赵国收藏的奇珍,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保存的瑰宝
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把宝鼎看做铁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头,乱丢乱扔,连续不断到处都是,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
9.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
10.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甚至使得(阿房宫)支承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多;
1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函谷关被攻破;楚人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成为了焦土!
1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
灭秦国的是秦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
1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为它哀叹却不以它为鉴,那么又要让后人来哀叹他们了。
《赤壁赋》
一、虚词
1.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4)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2.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适(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
4.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助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助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二、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
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
一种游戏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
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
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旷远的样子
今义: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一词多义
(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