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9973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课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方课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方课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方课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方课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方课程.docx

《地方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课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方课程.docx

地方课程

第八课  好习惯伴我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什么是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2、了解好习惯对健康成长的益处,提高抵制不良生活陋习的自觉性

3、感受成长的快乐,激发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情景模拟

1、师生一起观看情景模拟表演

2、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3、师提出问题:

你知道哪些正确的减肥方法?

二、小毛病大曝光

1、请几位学生讲讲自己的不良习惯,诸如俯卧睡、咬指甲、挑食、偏食等,其他学生讨论这几种习惯的危害性

2、分小组进行不良习惯大检查

3、教师提出问题:

对于这些不好的习惯,你准备怎么办?

三、读一读,比一比

1、找学生阅读教材中列出的四个处方

2、师生讨论:

(1)谁是一直按照处方中所说的坚持去做的?

坚持做的结果是什么?

(2)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有何感受?

3、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好习惯、好处方

4、根据活动结果,完成调查对照表

四、制作安全宝典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姿势

2、在课本已有内容基础上,总结出标准的行为姿势,并记录下来

3、各小组交流成果,并集体整理成“安全宝典”

4、拓展问题:

正确的行为姿势会给你的生活、学习带来什么益处?

五、付诸行动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这些都是用来描述人的行为举止的,让我们付诸行动在“安全宝典”的温馨呵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吧。

 六.教学反思

1、初步了解什么是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2、了解好习惯对健康成长的益处,提高抵制不良生活陋习的自觉性

3、感受成长的快乐,激发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九课 防盗有妙招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防盗的基本技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学会识别周围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并能够挤时间采取恰当的自我保护措施。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谈话引入,明确本课学习内容,板书课题。

二、防盗妙招我来说

1、学生讲述自己出门在外的防盗措施,也可结合具体案例讲述。

2、师生讨论:

(1)出门在外财物如何保管?

(2)人多拥挤应注意什么?

(3)公共场合如何保管好自己的财物?

(4)家庭信息如何保护?

(5)家庭防盗怎么做?

3、分小组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4、研讨比拼:

看看谁的防盗妙招多。

5、评比“最佳妙招奖”。

三、遇到窃贼怎么办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遇到窃贼行窃时的感受、疑惑和困难。

2、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把一些常见的和具有指导价值的问题进行汇总,整理成若干个“怎么办”。

如“发现盗贼正在行窃邻居家怎么办”“放学回家发现家中被盗怎么办”……

3、每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结合课前收集到的信息,总结出解决办法,并记录下来。

4、各小组交流研究成果,并按照课文中“阅读与拓展”中的样子,整理成“安全宝典”,存入“班级图书角”。

四、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五、作业

和家长谈谈学到的妙招。

六.教学反思

1、初步了解防盗的基本技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学会识别周围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并能够挤时间采取恰当的自我保护措施。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十课小心煤气中毒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煤气中毒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通过分析煤气中毒的原因,使学生懂得面临煤气中毒事件时如何自救.   3.初步掌握防煤气中毒安全知识。

 

教学设计:

  

一、入正题,明白道理: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不存在什么危险。

但是生活中仍然许多事情需要务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

 

二.讲述新课:

     

1.课题:

煤气中毒安全教育   

2.设问:

(1)煤气中毒多发生在什么季节?

   

3.提问学生:

举手回答。

    

4.老师点评:

煤气中毒一般发生在秋冬季节,因为秋冬季节气温低.气压低.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最容易导致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

  

探究:

  

一.煤气中毒的原理及症状    

1.分组进行讨论,各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从新闻.报纸等渠道知道的煤气中毒的原理及症状进行讨论;    

2.老师提问各小组。

   

老师点评:

    

煤气中毒的原理:

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

   

煤气中毒的原理: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

血液中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强200多倍,而且,血红蛋白与氧的分离速度却很慢。

所以,人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组织细胞无法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致使呼吸困难。

   

煤气中毒的症状:

    

a.轻度煤气中毒:

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   

 b.中度煤气中毒:

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痉.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   

c.重度煤气中毒:

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

  

 二.煤气中毒的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项:

 1.煤气中毒的急救措施:

(冷静沉着)    

a:

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同时尽快离开中毒环境。

   

b:

有自主呼吸,充分给以氧气吸入。

    

c: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d:

呼叫120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    

2:

注意事项:

因为一氧化碳的比重为0.967,比空气轻,救护者应俯伏入室。

    

每组派一个同学上讲台演示:

假设某同学在洗澡时,发生煤气中毒事故,该如何处理?

 

三、如何防止煤气中毒:

1.防止煤气管道和煤气灶具漏气。

    

2.防止煤气点燃后被浇灭,而导致大量泄气。

   

3.正确使用煤气热水器。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四、集体讨论:

  

问题:

这次班会课大家学到了什么?

我们以后该怎么做?

第十一课对家庭暴力说“不”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家庭暴力。

   

2.了解家庭暴力可能的施暴者。

    

3.使学生知道受伤害时如何寻求保护及求救管道。

   

4.如何避免家庭暴力的侵害,自助助人。

   

教学设计:

 

一、认识家庭暴力    

1.让学生观看介绍家庭暴力的录像带,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家庭暴力。

    2.学生对于家庭暴力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老师于课堂之中向学生解说并举例向学生说明。

    

案例:

台北县五股乡一对夫妇经常要女儿拿重的东西,然后跪在地上爬行,或是在女儿爬行擦地板的时候,用脚去踩女儿的手掌,这位女童的父母还经常将女儿捆绑关在厕所里,甚至禁止女儿去学校上课。

   

3.让学生一起讨论:

   

(1)认识什么是家庭暴力   

(2)了解家庭暴力可能的施害者    

4.教师补充说明:

家庭暴力有很多种,不一定只是殴打,有时候威胁.恐吓.排斥.孤立小朋友,精神上的虐待例如言语辱骂.疏于照顾.身体的殴打.性虐待.经济控制与财物破坏,或者是没有提供适当的食物.衣物.没有给小朋友安全的住所与照顾,这些都可以称为是家庭暴力。

 

二、防范家庭暴力,保护自己    

1.全班共同讨论受到家庭暴力时如何寻求保护。

    

2.老师做最后的说明要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避免家暴的侵害。

 

三、阅读与拓展    

《反对家庭暴力有法可依》   

1.自学课本   

2.全班交流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想说点什么?

   

 

第十二课 远离学校安全突发事件

教学目标:

    

1.认识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危害,形成遇险时及时向教师.家长.警察求助的意识。

   

2.能够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正确的辨别和判断,学会避险。

    

3.初步了解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掌握遇险时求助和自救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突发事件危害大    

播放《安全教育》宣传片中《防踩踏》的教育内容。

    

看了上面的系列片,特别是都昌县土塘中学发生的踩踏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这些事故造成大量学生伤亡,令人触目惊心,血的教训,终生永记。

针对以上发生的楼梯间拥挤踩踏事故,你想了些什么?

   

二.安全防范很重要   

1.出现混乱局面后怎么办    

(1)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2)此时脚下要敏感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3)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4)若被推倒,应迅速收腿抱头蜷缩成球状,最大限度的保护身体,要设法靠近墙壁。

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没有墙壁时,尽可能让身体蜷成球状.做最大努力保持意识清醒.张大嘴呼吸。

   

2.危急时刻如何保持心理镇定(专家提示)    

(1)在拥挤的人群中,一定要时时保持警惕,不要总是被好奇心理所驱使。

当面对惊慌失措的人群时,更要保持自己情绪稳定,不要被别人感染,惊慌只会使情况更糟。

    

(2)已被裹挟至人群中时,要切记和大多数人的前进方面保持一致,不要试图超过别人,更不能逆行,要听从指挥人员口令。

同时发扬团队精神,因为组织纪律性在灾难面前非常重要,专家指出,心理镇静是个人逃生的前提,服从大局是集体逃生的关键。

   

3.安全重在预防,看一看,找一找校园楼梯场景的不规范之处。

  

 

(1)上下楼梯时,都应靠右边走;    

(2)许多人同时行走时,应自动按纵列而不能按横队走,以防楼道堵塞;   (3)楼梯上不能追跑打闹;   

(4)转弯时应走慢些,防止放生摔倒.碰撞事故;    

(5)上下楼梯时,两眼应看着台阶,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不能东张西望,不能跨大步,以防失足摔伤;    

(6)下楼时,不能骑跨在楼梯扶手栏杆上向下滑行,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摔伤;    

(7)楼道中万一发生人群拥挤起哄时,应立刻停止前进,并加以制止,然后向同学发出警报,共同维护秩序,待适当疏散后再有序前进;   

三.课堂小结:

  

第十三课 健康上网快乐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利与弊,了解不健康上网方式对学生的危害。

从思想上彻底认识到远离不良信息和网络游戏的必要性。

    

2.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小学生,处在当今的网络时代,更应该利用网络资源,搞好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真正做到科学合理上网,安全上网。

   

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理解网络世界的双面性,迷恋网路游戏的危害。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认识迷恋网络的危害,学会科学合理上网。

  

教学设计:

  

一、走近奇妙的网络世界   

1.谈话导入    

网络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针对这一事实,今天我们现场做一个调查:

上过网的同学请举手;玩过网络游戏的请举手;有网友的请举手。

   

2.网络的作用    

(1)学生看来同学们都是一只只小网虫啊,说起网络,大家可能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它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为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许许多多的便捷,让我们得到更多的享受。

那么你认为网络有怎样的神奇作用呢?

    

(2)学生各抒己见:

方便.快速查询;迅速快捷购物;可以及时了解你想知道的一切情况......    

(提示学生也可举实例来说明,注意结合学生的亲身体会,运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来谈谈网络的神奇作用。

 二、认识网络危害   

1.初步认识网瘾的危害    

(1)出示学生日记摘抄——迷恋网络    

“我的身影时常出现在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我依恋上网络,有时能在网上游荡十几个小时而屁股一动都不动,甚至通宵达旦。

有时夜晚起床解手,都会情不自禁地打开电脑到网上“溜达溜达”。

白天学习无精打采,然而一摸键盘立刻神采奕奕。

就像是人在吸毒一样,上瘾后没完没了,看来上网和吸毒可以画等号。

我感觉我已经深深的中毒了,我成了网络中无数网虫的一员了,说到网虫我对它的理解是:

一个人在网上吸食了“网络毒品”,以后逐渐上瘾,再以后死在了网络上。

网络这把双刃剑把我“杀”死了,只是它“杀人”不见血。

    

(2)看了上面的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呢?

2.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网络世界利与弊,切实体会迷恋网络的危害   

(1)同学上台表演自编小品    上课前小明问小刚“你Q了吗?

”?

小刚回答说:

“土,现在还有不Q的?

”在课堂上小明递纸条给小刚:

55QQ,5753(晚上玩QQ,不见不散)。

小刚妈妈一般不会让他上网,于是告诉小明,说妈妈不会同意的。

小明说:

“笨呀,编个理由”,于是小刚决定回家骗妈妈。

晚上放学后小刚对妈妈说:

“妈妈,我要上网了,老师要我们上网查资料。

”妈妈怀疑问:

“真的?

”“不信你去问老师!

”“那快些„„”小刚进入房间,关上门,虽然妈妈不时的在门外催促,小刚还是边做作业边与小明聊天,聊得很开心......一直到深夜也没有完成作业。

    第二天二人来到学校,同时向老师谎称自己生病,没有完成作业。

并且课堂上无精打采,对课堂内容一无所知。

但是下课后二人又立即生龙活虎,飞快跑出校门来到游戏机前“奋力拼杀”。

通过表演反映在游戏世界的那种“废寝忘食”.的表情.动作.语言等。

    

(2)看完上面的小品,同学们你有什么感想?

上面二人的行为如果不加约束,任其发展会给他们带来哪些潜在的不良危害?

    

(3)由学生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分散我们的精力,导致我们上课时精神恍惚:

影响我们的学习;磨灭我们的理想;导致情绪不稳定和说谎话,容易诱发心理疾病。

(教师适当的指导)   

三.教师与同学共同制订安全上网规则   

由师生共同讨论制定:

上网安全规则

四、课后小结及作业:

 

  

第十四课  酷热天气时的防护

教学目标:

    

1.学习躲避酷热天气引发危险的基本方法。

    

2.掌握高温预警信号级别的含义及采取的相应防范措施,了解酷热天气对自身可能带来的危害。

   

3.学会采取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救助中暑的人。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阅读课文中“高温预警信号系统”;收集有关高温预警信号系统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认识酷热天气    

1.学生读课文中“高温预警再发布”内容。

   

2.教师提出问题:

    

(1)什么是高温预警信号?

    

(2)高温预警信号分为几级?

其含义分别是什么?

   

(3)高温预警信号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关系?

 

二、酷热天气的危害   

1.中暑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2.晒伤  

三、如何应对酷热天气   

1.中暑    

(1)教师首先用一个中暑的案例引出话题。

   

(2)分小组互相交流,说出处理方法   

(3)归纳方法    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

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2.其他应对方法    

(1)少吃多餐:

一顿饭吃的东西越多,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身体产生代谢热量也就越多,特别注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它们产生的代谢热量尤其多;    

(2)温水冲澡:

最好是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冲澡或沐浴,特别是在睡前进行;    

(3)多喝水:

医生建议少饮酒多喝水,因为酒精可能导致身体缺水,矿泉水或低糖汽水是更好的选择;    

(4)避免剧烈运动:

剧烈活动将激活身体能量,增加内部温度;   

(5)日间小睡;    

(6)喝菊花茶:

菊花茶能够降温醒脑;    

(7)凉水冲手腕:

每隔几小时用自来水冲手腕5秒,因为手腕是动脉流过的地方,这样可降低血液温度。

 

四、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

    

送大家一组健康知识:

最佳消暑对策:

心静;

最佳消暑食品:

绿豆;

最佳消暑药物:

荷叶;

最佳消暑水果:

西瓜;

最佳消暑蔬菜:

苦瓜;

最佳营养肉食:

鸭肉;

最佳调味用品:

姜醋;

最佳消暑饮料:

热茶;

最佳降温方法:

摇扇;

最佳保健措施:

午睡。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珍惜生命,掌握初步的防暑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第十五课  地震时如何逃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地震。

  

2.引导学生知道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应变,掌握好逃生的技巧。

   

3.掌握好躲.爬.钻.跑的技能,提高身体运动质素。

   

教学过程:

 

一、认识地震 

二、逃生有办法    

1.看课本发生地震时,他们是怎么逃生的?

   

2.我们还可以有其他的逃生方法吗?

   

3.教师小结发生地震时该如何应变。

    

(1)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惊慌,要镇静。

   

(2)赶快跑到空旷的地方。

    

(3)如果你在家里的时候,要赶快把煤气.电.水龙头等关掉,然后把脸盘或是锅等东西罩在自己头上,或者跑到桌子.椅子.床底下躲起来,以免被天花板上的掉灯或其他东西掉下来砸伤自己。

   

(4)不可以躲在招牌处或玻璃处,以免它们掉下来摔伤你。

   

(5)如果在车上,要赶快把车熄火,停靠在空旷的地方,走出车外。

 

三、逃生演练   

1.在学校时:

    

保持镇定,快速以较低的姿势躲藏桌椅旁边,听从教师指挥,从安全通道撤离。

   

2.在街上:

    

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3.在车上:

    

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4.在楼房内:

    

地震一旦发生时,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

其次,也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旁,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空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

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

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5.在商店:

    

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

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

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

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

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

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主持人: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

掌握逃生避险知识,还必须须记住一些安全标志,因为这些标志可以帮助我们通向安全的道路。

   

6.怎样绝处逢生:

    

(1)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4)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任何人应先保存自己,再展开救助。

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

 

四、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课内容 

五、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