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测试题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8776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测试题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测试题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测试题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测试题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测试题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测试题三.docx

《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测试题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测试题三.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测试题三.docx

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测试题三

素养大赛模拟试卷

一、填空。

1.下面是推广普通话的公益广告用语,请说出它们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①推广普通话,靠你、靠我、靠大家。

     (  排比     )

②普通话——13亿颗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    比喻   )

③说好普通话,“知音”遍华夏。

          (     引用)

2.描写传统节日的七言绝句《元日》,前两句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后两句是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它的作者是  王安石  。

3.词人李清照擅长以花喻人。

在“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黄花”“红”分别指菊花  、海棠花  (填花名)。

4.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诗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要求学生说

 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 、空话、套话。

6.语文教学应在 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7.“法名”是指出家当僧尼或道士后由师父另起的名字,与“俗名”相对。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法名分别是玄奘、悟空、 悟能  、悟净。

8.敦煌莫高窟是集建筑、雕塑与壁画 三位一体的立体艺术宝库。

二、选择题。

1.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全世界流沙面积最大的沙漠,也是最神秘、最具诱惑力的一个大沙漠。

请问,它位于我国的哪个省(自治区)?

(  C  )

A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甘肃省

2.要对今年全班各小组历次语文竞赛的积分情况分组制表,并进行积分排序,最方便快捷的软件是(A   )

APowerPoint    BExcel    CFlash    DWord

3.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B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八一三事变

4.“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

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卢梭在他的教育名著《           》中强调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征。

(A    )

A爱弥儿  B教育漫话  C教育论  D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5.“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下列哪个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

A环境     B教育     C遗传     D经济条件

6.义务教育主要具有三个特点,下面的哪一项是错误的。

(   D  )

A强制性    B免费性    C统一性    D自愿性

7.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需要是(   D  )

A生理需要    B社交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8.其著作被誉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教育家是(  B   )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凯洛夫    D克鲁普斯卡娅

三、判断题。

1.形声字的声旁,是与形声字所代表的词的声音相关联,没有表意的作用。

                                                (    √)

2.在语言形式上,成语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

       (×     )

3.“及”字和“乃”字的起笔相同。

                    (  ×    )

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句话强调了创作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

                                          (   √   )

5.黑柳彻子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是她的代表作。

                                               (×     )

6.“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的意思是说,只凭记忆力掌握书本上的各种知识,对赏学问未融会贯通的人,不具备当教师的资格。

(   √   )

四、分析题。

1.某老师在教学六年级《草原》一课时,有学生提出,“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一句中,“大方”与“羞涩”前后矛盾。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了讨论,同学们发表了以下意见:

“姑娘们中有的大方,有的稍有点羞涩。

“随着歌词内容的变化,姑娘们的表演有时大方,有时羞涩。

“大方,是因为姑娘们把客人当做家人一样,所以无拘无束;羞涩,是因为她们年轻,初次见客人总有点不好意思。

老师认为他们的理解都有道理,给予了肯定。

请简要评析这一教例。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但新课标同时要求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和课文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是引导者,对于学生片面或错误的理解,教师应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脑中形成正确的答案。

2.请看一位老师教《庐山的云雾》的教学片段:

师: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

生1:

“瞬息万变”这个词我不懂。

师:

哪位同学能帮帮他?

生2:

“瞬息万变”就是形容变化快。

生3:

“瞬息万变”就是形容变化的内容很多。

生4:

“瞬息万变”是指在短时间内就发生很多变化。

师:

这样说就比较全面了。

(转向生1)你现在懂了吗?

 ……

你怎么评价这位老师的词语教学?

 新课标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有关词句的意思。

这位老师能做到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让学生主动参与,互相补充。

最后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3.印度诗人泰戈尔说:

“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趋于完美。

”谈谈这句话对我们教育学生的启发。

水,虽然无棱无角、无形无体,但它灵动、随形、执著,所以能够打磨出美丽圆滑的鹅卵石。

用夸奖来培养孩子的兴趣,增强孩子的自信,如同用水打磨美丽圆滑的鹅卵石一样,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块平凡的石头能否成为美丽圆滑的鹅卵石,取决于锤击还是水涤,而无关于这块石头本身的好坏。

同样道理,孩子能否成才关键在于教育的方式方法,体罚责骂可能出孝子,但出不了人才。

教育过程中,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老师和家长。

五、写作。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的这首诗把初夏的乐趣写得入木三分。

初夏是这样一个浪漫的时节,它延续着春的诗情画意,又开启了夏的浪漫多姿……以“初夏”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八百字左右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知识素养试题

一、选择题

1、最喜欢画花鸟虫鱼、要“为百虫写照,为百鸟传神”,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一代艺术大师是(  B )。

 (A)张大千       (B)齐白石

  (C)徐悲鸿      (D)黄宾虹

2、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C)教育思想。

 (A)存在主义             (B)要素主义

 (C)实用主义             (D)永恒主义

3、“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人出于宋代,另外出于唐代的两位古文作家是(  )

 (A)韩愈和刘禹锡               (B)白居易和柳宗元

 (C)韩愈和柳宗元               (D)刘禹锡和白居易

 解析:

本题应选C

4、《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阅读教学是          之间对话的过程。

”请你从下面选出正确的答案。

(C)

 (A)教师与学生               (B)学生与学生

 (C)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        (D)学生、教师、文本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B)的代表

 (A)儿童中心论               (B)教师中心论

 (C)劳动教育中心论           (D)活动中心论

6、下列哪一个故事不是出自《伊索寓言》?

(A)

 (A)狐假虎威            (B)狼和小羊

(C)狐狸和葡萄           (C)农夫与蛇

7、17世纪,(B)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

(A)  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B)  法国的斯图谟                (C)德国的福禄培尔

8、“路漫漫其秀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D)。

(A)《天问》  (B)《招魂》  (C)《九歌》(D)《离骚》

9、《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第三学段(小学5-6年级)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B)万字

(A)150        (B)100      (C)70       (D)200

10、请选出下列的成语主人公搭配正确的一项:

(B)

(A)望梅止渴——刘邦        (B)乐不思蜀——刘禅

(C)指鹿为马——赵构        (D)韦编三绝——老子

1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中要求小学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A)篇(段)。

 (A)160    (B)60   (C)70  (D)240

12、下列诗句出自苏轼作品的是(A)

a)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b)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c)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d)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3、对于各省的简称,表述不正确的是(D)

(A)云南省简称滇或云

(B)甘肃省简称甘或陇

(C)贵州省简称黔或贵

(D)福建省简称闽或福

14、选择题

 下列诗人中哪一位不以写边塞题材著称?

(D)

(A)王之涣(B)王昌龄(C)岑参(D)白居易

15、下列四部儿童文学作品,哪一部产自中国?

(B)

 (A)《时代广场的蟋蟀》    (B)《草房子》

 (C)《小王子》            (D)《骑鹅历险记》

16、《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建议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应体现“        、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本题应选D)

(A)文史知识的综合运用           (B)科技知识的综合运用

(C)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D)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17、下列那座建筑是意大利古代著名建筑?

(A)

(A)比萨斜塔   (B)埃菲尔铁塔  (C)卢浮宫   (D)巴黎圣母院

18、“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成语都出自《韩非子》,作者韩飞是战国时期  B的代表人物。

(A)道家(B)法家  (C)兵家  (D)墨家

19、“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句话是对诗人     的评论。

(A)

(A)王维  (B)孟浩然(C)柳宗元(D)刘禹锡

20、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

传说中的“年”是     。

(B)

(A)一种植物的名称                 (B)一种怪兽

(C)一座古城的名字                 (D)某君王的称号

二、判断题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提出的要求。

(错误)

 2、所有的多音字、多音词的读音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都能查到。

(错误)

3、皮皮鲁、鲁西西、舒克和贝塔都是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作品中的形象。

(正确)

4、汉语拼音pi’ǎo(皮袄)中的(’)叫隔音符号,如果没有它,就变成了piǎo(漂)了。

(正确)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同步,1-2年级要多认多写。

(错误)

6、儒家典籍“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正确)

7、《给教师的建议》是法国卢梭的作品。

(错误)

8、“贯“字的第一笔是竖折,第二笔是横折。

(正确)

9、“学不躐等“的意思是:

教师不要把学生分为优劣、贵贱等级,应该一视同仁,让学生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

(错误)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义务教育适用。

(错误)

三、简述题。

1、某老师在四年级教学《燕子》,当下学生把“小圆晕”读成了“小圆圈”时(“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圈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细心的同学指出这个错误后,老师面向全班提问:

“为什么这里用‘小圆晕’而不用小圆圈?

能换成‘小圆圈’吗?

”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晕”是指“太阳和月亮周围的光圈”后,老师适时地出示了日晕的图画,学生通过观察、讨论

品出了燕子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纹就像七彩的日晕那么优美、灵动。

  请评析这一教例。

答案一、1.重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

当学生把“小圆晕”读成了“小圆圈”,细心的同学指出这个错误后,老师面向全班提问:

“为什么这里用小圆晕,而不用小圆圈?

能换成“小圆圈”吗?

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通过问题深究来解决问题。

2.重视学生的自主,亦没有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将学生浅层次的自主学习的成果引向深入。

当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晕”是指“太阳和月亮周围的光圈”后,老师适时的出示了日晕的图画,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品出了燕子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纹就像七彩的日晕那么优美,灵动。

答案二、  1、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机智,抓住教学过程中学生读错这一“生成”,而不是简单地纠错就了事。

      2、案例中的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

      3、把学习、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观察日晕图画进行观察讨论的方式,体会到了“日晕”之美。

      这就是“学”的课堂,这就是机智的课堂。

2、有位老师买了一本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

他兴趣勃勃地按照“实录”上了同一篇课文,结果发现效果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

 课后,该老师感慨道:

没想到套用特级教师的教案效果也不佳。

 这位老师的问题出在哪儿?

结合这个案例谈谈你对如何借鉴别人教案的看法。

无疑,无疑

无疑,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一定是经过仔细琢磨形成的定稿,也是年轻教师借鉴的一个好的素材,可原封不动地照着上,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有以下两点:

没有想象的这样美好,同一份教案不同的老师上出来却一、对教案细节的把握不到位

    虽说大家都用的同一份教案,可是特级师读后能找到教案的精髓,仔细钻研,发现教案是怎样巧妙的突破教学重难点。

而年青老师常常只是注重教学环节,对细节没有深入钻研,不能把握教案的精华所在。

二、生搬硬套,不能灵活应用。

教案是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对象指定的,有经验的老师会将教案内化,为自己的学生量身定制。

还会根据班级孩子的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调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要注重备学生”。

而年青老师很多都会犯“拿来主义”的错误,认为照搬优秀教案上课一定没错。

   在信息资源十分丰富的今天,我们能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获得优秀的教案,但是我们在借鉴别人教案的同时一定还要记住注重教案的细节处理和根据班上孩子的具体情况合理的调整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