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之《论语》课程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8554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著导读之《论语》课程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名著导读之《论语》课程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名著导读之《论语》课程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名著导读之《论语》课程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名著导读之《论语》课程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著导读之《论语》课程教学设计.docx

《名著导读之《论语》课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导读之《论语》课程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著导读之《论语》课程教学设计.docx

名著导读之《论语》课程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之《论语》

【学习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仁、孝、学习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实际,体会《论语》丰

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知识链接: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

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有四种体式:

格言体、答问体、对话体、议事体。

2、对孔子的评价

(1)百代馨香,德配天地/万世师表,道贯古今

(2)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

(3)“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4)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5)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意思是:

如果没有孔子,中国的历史会比黑夜还长.

(6)“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

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

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学习过程】

一、课前检测

1.《论语》是一部体散文集,是孔子的和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宋儒把《论语》和《》《》《》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丘,字,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

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传说有弟子人,身通六艺者人。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二、自主学习

第一部分:

1、子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孔子说:

“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评析】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

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孔子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山和水的特点也反映在人的素质之中。

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难于追随,深不可测,不可逾越。

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

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

2、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翻译】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3、“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翻译】仁治很难实现吗?

只要自己愿意实行仁德,那么仁治就能实现了。

4、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翻译】颜渊问仁。

孔子说:

”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

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

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

”颜渊说:

”请问其详?

”孔子说:

”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

”颜渊说:

”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5、子贡问为仁,子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翻译】子贡问怎样实现仁,孔子说:

”工人要做好工,必先磨好工具。

生活在那里,就要追随那里的品德高尚的领导,结交那里的仁义之士。

6、樊迟问仁。

子曰: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 

【翻译】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

“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 

第二节:

1、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孔子说:

“弟子们进到父母那里就要孝敬,离开了父母那里就要爱护兄弟们;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亲近仁德的人。

这样实行以后还有余力的话,那么就再去学习文献。

2、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翻译】孔子说:

“父亲活着,就观察作为儿子的志向;父去世了,就观察做儿子的作为;三年对于父亲合理的地方不改变,可以说是孝了。

【评析】这里的理念是对孝子的“两观”:

(1)子女的“肖”与“不肖”,也就是善与不善,父亲活着的时候,主要观察他的志向;

(2)父亲去世了,主要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三年继承其父合理的地方不改变,那就是孝子了。

当然,今天人们会重新审视,因为时势在变化,父辈的东西不一定就谨遵不变,而是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孟武伯问孝。

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忧。

【翻译】孟武伯问孝,孔子说:

“父母只是为孝子的疾病忧愁。

4、子游问孝。

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翻译】子游问什么是孝。

孔子回答说:

“如今的孝,就是能够养父母罢了。

至于犬和马,皆能够有所饲养;不孝敬父母的话,还有什么区别呢?

【评析】

(1)孔子批评了当时人们普遍的理念错误,即孝等于能够赡养父母。

(2)孔子有力反驳,家里饲养犬和马也是养,难道可以等同对父母的侍奉吗?

因此孝子不仅要赡养,在深层更应当敬重父母,那就是情感上的孝敬。

(3)于是揭示了孝的层次,表层是养,深层是敬。

只是养,而没有敬,不能算是真正的孝;完美的是既能养,又能敬,所以有“孝敬”一词深入人心,也有“孝养”一词。

5、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翻译】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

“有好看的脸色很难。

有事情,弟子去服务劳动;有酒食,让年长的先生饮用,做到这些就可以认为孝了吗?

【评析】

(1)孔子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孝的理念――“色难”,而“色难”的深层就是孝敬,有孝敬就能和颜悦色对待父母。

但是这又很难做到,因为不是一时一事,也不是表面的做作。

后来从这里人们又提炼出一个“色养”的理念,即要好好地从内心到脸色、态度去孝敬父母、孝养父母。

(2)孔子再次批评了那两种孝的理念:

一是在体力上去服务父母、长辈,去劳动干活,二是让他们有酒有食。

这番话可以同上面一段同观共悟。

第三节忠恕

1、子曰: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

“唯。

”子出,门人问曰:

“何谓也?

”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翻译】孔子说:

“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

”曾子说:

“是。

”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

“这是什么意思?

”曾子说:

“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2、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翻译】子贡问孔子问道:

“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

”孔子回答说:

“那就是恕吧!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3、或曰:

“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

“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翻译】有人说:

“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

”孔子说:

“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

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 

4、季康子问: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翻译】季康子问道:

“要使老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和相互勉励,该怎样去做呢?

”孔子说:

“你对百姓的事情严肃认真,他们对待你的政令也会严肃认真了;你孝顺父母、对子弟慈祥,百姓也就会对你尽心竭力了;你选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弱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第四节:

学习

1、孔子曰: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翻译】孔子说:

“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实践中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再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而不学习的,老百姓就是这种下等的人了。

【评析】孔子虽然说过有“生而知之者”但他自己如此博学明智,也自称“我非生而知之者,不承认自己是这种人,也没有见到这种。

他说自己是经过学习之后才知道的。

他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

所以唐代大儒韩愈干脆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人非生而知之者,所以必须学习,人的天资相互之间差别不大,但后来各自的学习情况不同才拉开了距离,这就是“性相近,习相远”的意思。

2、子曰:

“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对曰:

“未也。

”“居,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翻译】孔子说:

“由呀,你听说过有六种品德便会有六种弊病了吗?

”子路回答说:

“没有。

”孔子说:

“坐下,我告诉你。

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耍小聪明,华而不实;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被人利用,反而伤害自己;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没有分寸,尖酸刻薄;爱好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易失之鲁莽轻率,捣乱闯祸;爱好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易失之狂妄偏执,刚愎自用。

3、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子贡问道:

“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

”孔子说:

“他聪敏灵活,爱好学问,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4、哀公问: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翻译】鲁哀公问孔子:

“你的学生中,哪个好学?

”孔子回答说:

“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不拿别人出气,也不再犯同样的过错。

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没有那样的人了,再也没有听说过好学的人了。

5、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

“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翻译】孔子说: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子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 

【翻译】孔子说:

“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9、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翻译】孔子说: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10、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

11、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12、子曰:

“由,诲女(rǔ,通‘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

"由(孔子的弟子),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

13、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

"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14、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翻译】孔子说: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怠倦。

15、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翻译】孔子说:

“聪敏而好学,不以向下面的人请教为耻……”

16、子曰: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翻译】孔子说:

“去攻读钻研邪说,那就有害了。

17、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

“汝奚不曰: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翻译】叶公问子路:

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

孔子说:

“你怎么不说:

他这个人啊,发愤学习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不知道快要变老了。

18、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怎么翻译

【翻译】孔子说:

“十室之邑,一定有忠信像我这样的人,对事忠,对人信。

只是他们不像我这样的爱学习罢了。

第五节:

修身养性

关于修身之道,孔子最崇尚的“君子”之道,“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字,即便是今天人民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我们怎样才能做一名君子呢?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别人不了解我,但我并不为此而感到愠怒,感到郁闷,感到烦恼,这,不也是胸怀坦荡的君子吗?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翻译】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

以在天下实现仁德为己任,不是很沉重吗?

到死方休,不是很遥远吗?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翻译】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

既有文采,又不乏朴实,这才是君子。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翻译】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便不会招致怨恨了。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翻译】君子以夸夸其谈为耻。

而行动中总是力求做得更好!

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翻译】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8、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孔子说:

“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评析】用比喻的说法,说明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考验人的意志。

孔子是第一个用松柏这一形象来比喻具有坚定信念、坚强意志的“君子”的,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9、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

“君子亦有穷乎?

”子曰: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翻译】(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不能起身。

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

“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

”孔子说:

“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10、原壤夷俟。

子曰:

“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以杖叩其胫。

【翻译】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

孔子骂他说:

“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

”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评析】以一段尖锐的语言和一个形象的动作表明孔子对没有修养的人的极度蔑视,从而树立起一个嫉恶如仇的君子形象。

应当注意的是,孔子对原壤的谴责是从他“幼而不孙弟”说起的,也就是说,一个人从小不注重亲情孝道是道德沦丧的起点。

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是有所启迪的。

11、子曰: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翻译】孔子说:

“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12、宰予昼寝,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 

【翻译】宰予白天睡觉。

孔子说:

“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

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

”孔子说:

“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 

13、子曰: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翻译】孔子说:

“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 

14、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

“君子不忧不惧。

”曰:

“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

”子曰: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翻译】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

孔子说:

“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司马牛说:

“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

”孔子说:

“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15、子曰: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 

【翻译】孔子说:

“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 

16、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翻译】孔子说:

“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

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17、子曰: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翻译】孔子说:

“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 

18、子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翻译】孔子说:

“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19、子夏曰:

“君子有三变: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翻译】子夏说:

“君子有三变:

远看他的样子庄严可怕,接近他又温和可亲,听他说话语言严厉不苟。

20、子曰:

“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

“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评析】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非凡夫俗子,他应该担负起治国安邦之重任。

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

所以,孔子说,君子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不只局限于某个方面,因此,他可以通观全局、领导全局,成为合格的领导者。

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可取之处。

21、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翻译】孔子说: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22、颜渊、季路侍。

子曰:

”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翻译】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

”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

”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

”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向孔子说:

”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

”(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23、子曰: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翻译】孔子说:

“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他,这是献媚。

眼见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这是怯懦。

第七节交友

1、子贡问友。

子曰: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译文】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

孔子说:

“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2、孔子曰: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有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翻译】孔子说: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同正直、诚实、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与谄媚奉承、口腹蜜剑、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这里孔子提醒人们交友要慎重,哪些人值得交朋友,哪些人不值得交朋友,我们自己心里得有一个衡量的尺度。

3、侍于君子有三意愆(qian,过失),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翻译】陪着君子说话容易犯三种过失:

没轮到他说话而说,叫做急躁;该说话了不说,叫做隐瞒;不看看脸色则贸然开口,叫做瞎子。

【评析】你真正跟一个君子交朋友的时候,你心里是要有三个原则,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自己要有尺度。

 

4、子曰:

“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翻译】孔子说:

“可以同他一起学习的人,未必可以同他一起领悟到深刻道理;可以同他一起领语到深刻道理的人,未必可以同他一起建立事业;可以同他一起建立事业的人,来必可以同他一起通权达变。

5、子日: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当作“患不得之”)。

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翻译】孔子说:

“鄙夫,难道能同他共事吗?

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生怕得不着:

已经得着了,又怕失去。

假若生怕失去,什么手段就会无所不用了。

6、子游曰: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翻译】子游说:

“对待君主过于烦琐,就会招致侮辱:

对待朋友过于烦琐,就会反被疏远。

7、司马牛忧曰: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

“商闻之矣: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翻译】司马牛忧愁地说道:

“别人都有兄弟,单单我没有。

”子夏道:

“我听说过:

死生听之命运,富贵由天安排。

君子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待别人词色恭谨合乎礼节。

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兄弟一-君子又何必担心没有兄弟呢?

8、曾子曰: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2.24)

【翻译】曾子说:

“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9、子路问曰: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日:

“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

朋友切切傀偲,兄弟怡怡。

”(13.28)

【翻译】子路问道:

“怎么样才可以叫做‘士’了呢?

”孔子道:

“互相批评,和睦共处,可以叫做‘士’了。

朋友之间,互相批评;兄弟之间,和睦共处。

三、合作探究

1、《论语》中有很多格言警句,你觉得那一句给你启发最大?

与同学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论语中有很多地方讲到人的性格特点以及相关行为方式,如“知者动,仁者静”,“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顾退”之类。

你能否在论语中找到接近自己性格的描述?

 

四、拓展延伸

你认为孔子的思想在当今社会还有没有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