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教案2课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83763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荒漠化的防治教案2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荒漠化的防治教案2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荒漠化的防治教案2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荒漠化的防治教案2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荒漠化的防治教案2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荒漠化的防治教案2课时.docx

《荒漠化的防治教案2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荒漠化的防治教案2课时.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荒漠化的防治教案2课时.docx

荒漠化的防治教案2课时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标要求:

理解荒漠化的过程、成因,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在不同时期荒漠化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以及人类在不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西北地区人民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措施,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理解生物治沙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图文资料分析说明西北地区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对荒漠化发展的作用,并列表加以归纳。

以宁夏中卫县沙坡头草方格沙障为例,介绍西北地区治理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成功经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诊断提问】

1.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分析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有何关系?

说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2.我们这两节课就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为案例来探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是什么?

人为因素有哪些?

荒漠化防治有哪些对策和措施?

【新课导入】

读图]读世界和中国生态环境破坏分布图,分析图中反映出全球和我国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什么?

 

 

[承转]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荒漠化的形成、概念和表现。

一、荒漠化

【授导新知】完成学案中的课前预习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第一、二自然段,从资料中得出荒漠化的概念及表现。

[精讲]

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的一般过程:

荒漠化的发生过程:

植被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土壤中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

荒漠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土地的退化主要是指耕地、草地和林地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甚至是让土地丧失生产能力。

练习根据你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因素人类活动沙漠化

[点拨]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承转]读“中国荒漠化景观图”,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荒漠化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荒漠化问题波及到全球大约9亿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36亿公顷土地,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而且还在扩大中。

而我国则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最严重的地区——西北地区。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读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涉及陕、甘、宁、青、新等省区。

其中三江源、甘肃中部等地荒漠化现象尤其严重。

使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

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的成因。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P16“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自然段,完成课前预习二,并填写相关表格。

[点拨]

地理位置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地形

位于第二级阶梯,海拔高,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

气候

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系、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挡,导致北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干旱、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河流

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水量少

植被

植被稀疏,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

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讨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阅读P17课本二、三自然段分析本区有哪些自然条件?

[解说]

本区条件分析: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

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

[活动]根据图2.3,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点拨]图2.3表示了荒漠化两个正反馈效应(恶性循环),说明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承转]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景观。

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为荒漠化过程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大大加剧加速了这一过程的发展。

在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

[分组探究]阅读资料和教材分析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因素,完成学案的相关内容。

[引导归纳]

(说明:

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⑴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图2,5)

人为因素

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旗等地)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

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

过度放牧

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3.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

⑴绿洲:

在有水源灌溉的荒漠地区。

⑵次生盐渍化形成:

①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

②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阅读]阅读P19

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让学生阅读后进行复述掘井带来的负作用

[讨论]

若条件允许,我国西北荒漠地区是否可以将青藏高原的冰川水用来发展发展灌溉农业?

(从灌溉与次生盐渍化方面思考)

[小结]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一方面来自于人口的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不当造成的。

[学以致用](P20活动)非洲撒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阅读材料,完成并解释下列表格

 

[思维拓展]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和成因

【总结】

这节课主要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分析了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认识到人类只有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统一,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西北地区

包含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人口激增对生态的压力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过度樵采

人为因素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板书设计】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1.土地退化的形成

2.荒漠化

⑴概念

⑵形成

⑶主要表现

⑷影响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范围

2.地貌特点: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⑴干旱成因:

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

⑵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

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3.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

【当堂检测】《导学案》当堂检测

【课后作业】《自主学习丛书》P17巩固提升

【教学反思】

本节教材在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通过本节的学习,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掌握荒漠化的概念,理解荒漠化的成因。

并学会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为后面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讲解荒漠化的概念,基本过程,强调记忆荒漠化的概念。

(数字记忆法)“三区、三退、三化、二因”。

 

第二课时

【诊断提问】

1.西北荒漠化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2.西北荒漠化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沙尘暴有何危害?

你对我国荒漠化知道多少?

如何治理土地荒漠化?

 

 

[承转]大家都知道了荒漠化的危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防止荒漠化的蔓延?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形成荒漠化最主要的原因。

防治荒漠化首先要改变人类的不合理的行为,我们应该改变哪些不合理的行为?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授导新知】完成学案中的课前预习

[学生阅读自学课文]阅读P22第一、二自然段,并结合图2.11“植物固沙”分析归纳,回答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核心是什么?

它包含哪三方面的内容?

2.荒漠化整治的原则是什么?

3.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

[讲解]

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

预防:

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扭转:

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

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

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泊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图2.11)。

3.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

①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恢复自然植被

②治理重点:

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拓展延伸]荒漠地区优良的固沙植物主要有梭梭、柠条、沙拐枣、胡杨、红柳。

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毛或刺,或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

[讨论]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荒漠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点拨]这是由当地干旱的环境决定的。

水分条件消失容易而形成难。

[问题承转]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推理得出治理措施:

[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书本,回答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点拨]荒漠化的治理要针对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物质能力,因地制宜,治理与防治相结合,提高治理效益。

治理措施要有针对性。

[精讲]

4.治理措施

⑴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⑵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⑶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①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

②绿洲边缘的荒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

③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还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⑷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的途径:

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⑸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过度]不同的地区荒漠化的类型不同,形成的原因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也不同,因此我们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因地制宜的采取措施,才能使荒漠化得到治理。

如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沙障、防护林体系等。

5.我国治理措施和经验

⑴措施:

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图2.15)。

⑵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指导读图]课本图2.12“沙坡头草方格沙障”,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到沙坡头,其周边的自然状况:

贺兰山、腾格里沙漠、黄河。

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县西,滔滔黄河在这里经过,包兰铁路沿着黄河,横穿腾格里沙漠南缘。

这里特别在冬春季节风力强劲,对包兰铁路形成了威胁。

思考:

①沙坡头试验站采用什么措施来固定流沙?

效果如何?

[点拨]沙坡头采用了草方格沙障技术固定流沙,用于保护交通干线非常有效,包兰铁路自1958年通车起一直畅通无阻。

②这种措施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是如何起到固定流沙作用的)?

[点拨]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②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图片展示]展示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资料和图片

⑶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

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学生活动2]阅读P24“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

[合作探究]

1.根据图2.13和文字资料,说明前苏联垦荒区土壤风蚀的潜在自然因素?

2.根据你所学知识,你认为前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与措施可供我国的哪些地区借鉴?

[点拨]1.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说明前苏联垦荒区土壤风蚀的潜在自然背景?

对图2.13的分析,要知道”垦荒地区”处于亚欧大陆的中部偏北的地方,虽处于西风带但远离水汽来源,故降水稀少。

从其周边的内陆湖“里海”、“咸海”的分布特点,可以推断,这是一个半荒漠向干草原的过渡地带,是一个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状况必定是寒冷、干旱、大风。

2.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前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与措施可以被我国的哪些地区所借鉴。

点拨:

关于对前苏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的适应性研究,当然少不了要对不同地区的环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既然前苏联的“垦荒地区”的环境特征是干旱、大风、风沙大,防治措施是“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那它将适用于我国的西北地区。

当然,一些措施同样可以适用于我国的南方地区甚至海南岛的西部地区。

[拓展延伸]调查自己家乡的土地、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的利用状况,分析是否合理?

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请你为家乡的土地、水资源、能源资源的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总结】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对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荒漠化在全球的分布和防治措施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我们只有从小事做起,保护自然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要学会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具体主要环节和程序如下。

 

【板书设计】

六、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

3.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

4.治理措施

⑴合理利用水资源

⑵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⑶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⑷采取综台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⑸控制人口增长

5.我国治理措施和经验

⑴措施:

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图2.15)。

⑵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⑶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

【当堂检测】《导学案》当堂检测

【课后作业】《自主学习丛书》P19巩固提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掌握荒漠化的危害和防治、综合治理措施。

并学会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会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重点分析>)→制定综合治理措施。

导学案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1课时)

[目标导读]明确任务目标,实现高效学习

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表现。

2.掌握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题

荒漠化概念

指发生在、地区及一些地区的这种退化。

荒漠化主要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范围

地形区范围:

____________以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北

行政区划范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大部;

2.地貌特点:

地形以和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_________;西部(新疆境内)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相间分布。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____________

⑴干旱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汽难以到达

⑵景观特色——以、为主。

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①基本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物质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动力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⑴来自于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3.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

⑴绿洲:

在有水源灌溉的荒漠地区。

⑵次生盐渍化形成:

①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

②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交流探究]合作探究重点,互动撞击思维

活动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时间:

5分钟

(1)阅读课本P16““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自然段,填写下列表格。

地理位置

地形

位于第级阶梯,海拔高,以、和为主。

气候

远离海洋,加上高达山系、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挡,导致北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以气候为主,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流

多为河和性河流,水量

植被

植被稀疏,自东向西为、和

(2)[讨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阅读P17课本二、三自然段分析本区有哪些自然条件?

活动2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时间:

5分钟

[分组探究]阅读资料和教材讨论分析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因素。

[学以致用](P20活动)非洲撒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阅读材料,完成并解释下列表格

 

[拓展延伸]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和成因

[网路构建]梳理归纳总结,串联整合网络

 

[当堂检测]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

一、基础巩固(不看课本,独立作答)

1.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位于非季风区,基本不受季风的影响

B.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有显著差异

C.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D.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

2.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为(  )

A.以荒漠为主B.以草原为主

C.以森林、草原为主D.以草原、荒漠为主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4.2001年3月,我国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有过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因素引起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D.荒漠化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砂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5.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6.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原因是(  )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D.农业集约化经营

二、能力提升(发展思维,提升能力)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约为3600万平方千米,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有()

①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③乱垦滥伐,砍伐森林④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读西北地区部分地图,回答3~5题。

3.结合图可以看出(  )

A.该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依次递减

B.该区1月份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递增

C.图中甲地的植被主要为草原

D.图中乙地的植被主要为森林

4.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为(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D.湿地萎缩

5.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为(  )

A.过度放牧B.过度农垦

C.过度樵采D.水资源利用不当

6.(2009·浙江高考)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7.读图,分析回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1)①地区草地退化严重,其自然原因是       ,该地区淹没在沙漠中的古代文明遗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