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新常规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8338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新常规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学新常规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学新常规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学新常规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学新常规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新常规培训资料.docx

《教学新常规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新常规培训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新常规培训资料.docx

教学新常规培训资料

教师“教学常规”培训资料

第一讲如制订教学计划

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要在有限的时间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就必须进行精心的安排和密的计划。

否则教学工作就会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每位教师都应当认真负责地制订好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具体实施案,包括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简称教案)。

制订教学计划,要在熟悉本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再根据学校与教研组的工作计划要求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进行制订。

1.1 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计划是指对一个学期教学容作一个总体安排,使教学工作能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学期教学计划一般应在学期开始前制订好,最迟也应在开学一完成。

教师在寒暑假期间就应开始对学期教学计划的制订做好准备工作(也叫学期备课),如钻研课程标准、通读教材、了解学生情况及学校的具体条件等。

不要都等到开学初才匆忙准备,因为开学初工作特别多,会影响教学计划制订的质量。

学期教学计划的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面:

(1)对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 如班级、学生人数、男女生比例、原学习成绩分布以及学风情况等(必要时要对上学期期终考试试卷进行全面分析),特别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做详细分析。

若是起始年段还应分析学生的来源情况。

(2)对教材的简要分析 要通过通读全册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掌握本学期所要教学的教材容有哪些?

其地位与作用如?

教材的重点是什么?

难点是什么?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什么?

各单元教材之间有联系?

等等。

(3)明确本学期教学总任务及目的与要求 如“知识和技能”教学要达到哪些目的与要求?

情感目标是什么?

思想品德教育要达到哪些目的与要求?

(4)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提出备课、上课、改作业、辅导、考查学生学业成绩等有哪些措施?

在帮助优秀生更上一层楼、帮助学习困难生上新台阶面有哪些打算?

等等。

(5)进行教学课时数的分配及进度安排 全学期授课时数、复习考试时数及进度,要根据大纲和教学参考书的总体安排,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恰当的分配处理,并排出进度表。

进度表容应包含次、教学日期、课时数、教学容安排、备注等栏目。

制定学年、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的要求

首先,教材分析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做到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知识点全面。

第二、在教学目的要求面:

要强调教学的结构,强调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的标准,目的要切实可行。

要做到“突出纲目,启智导学”。

教学计划要简明扼要,对应传授哪些知识、技能,培养什么能力,解决哪些问题、主要步骤等,要清楚地列出纲目。

不要长篇大论,连篇累牍。

第三,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面:

重点、难点要分开。

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书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另外,在教学中,教学难点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因此要依据对学生的了解确定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难点。

第四,在教学措施面:

教学措施建立在教师对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学生“三熟”的基础上,教学措施要体现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的准确把握和对学生情况的深入分析,既要“依纲扣本”,又要“有所创新”。

应注意巧妙、新颖、精要的“三结合”。

教书育人和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第五,在课时和进度面:

一般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进行安排。

(6)其它 如新学期准备开展哪些教学专题研究与教改项目实验,学科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与学科竞赛活动如开展等等。

1.2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指的是各册教材中一章(大单元)、一节(小单元)或一组课文教学的安排。

各科教材都是根据本学科教学容的特点、由若干个单元(或课题)所组成的。

教师拟出学期教学计划后,在单元教学之前还要认真制订好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容应包含本章节教学的主要容、教学目的与要求、教材的重难点及教学注意点、采用的教学式与法、教具准备、教学时数的安排等。

无论哪种教学计划的制订都要具备如下几点:

①法规性。

就是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②科学性。

就是要符合教材要求;③针对性。

就是要符合学校与学生实际情况;④可行性。

就是要可操作、可检查;⑤创造性。

就是不千篇一律、不照搬照抄。

根据以上要求,教学计划制订完备后,还要送交学校或教研组审查批准以后才能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对计划做必要的调整时,也应向学校或教研组汇报,教师个人不得擅自变更教学计划。

一个阶段、一个学期结束时,要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对照检查,总结得失,以利今后教学及计划的制订。

第二讲新课程下如备课

一、新课程下备课的基本要求:

1、心中有新课程标准。

2、头脑有教材容。

3、眼睛里有学生。

4、手中有丰富的材料。

5、既备教更备学。

教师备课既要认真思考教法,如怎样引入教学,怎样设置教学情境,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

还要指导学生学法。

二、教案具体容包括以下十项:

1、课题名称(说明本课名称及课型如:

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

2、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3、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4、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及其解决办法等)

5、课时安排(说明属第几课时)

6、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7、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容、法步骤)

8、作业处理(说明如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9、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主板书容)

10、课后反思(课堂亮点、意外及处理,教学容、法与结构思考,教学中的败笔,教学理念的课堂呈现、课堂上的生成问题等)

三、写教案时,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就是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和教材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2、创新性——教师要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写出自己的教案。

3、差异性——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因材施教。

提倡个性化的教案。

4、艺术性——教案的艺术就是能让学生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欣赏和快乐体验。

教师说,谈,问,讲等要字斟句酌,恰如其分,春风化雨,引人入胜。

5、可操作性——比如我们如果写:

一、要学生了解春天,二要学生学会“春”子的写法。

这个就缺乏操作性,如果换做这样就很有操作性:

一欣赏春天的图片,二请学生说一说春天的特点,通过这两个步骤从知识和情感两个层面请学生了解春天,三把春字拆成三、人、日,给学生描绘一个情景:

爸爸妈妈和宝宝,一家三人在又太阳的日子里春游,这样就把春字的写法也融合进去了。

6、考虑变化性——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维能力的学生,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在什么地出现问题,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案。

要因势利导。

 

四、以下着重谈两面的容:

教学目标如确立,教学过程如设置。

(一)三维目标的确立

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解决学生学会的问题;过程与法是解决学生会学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解决学生乐学的问题。

1、知识与技能(一维)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

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一是基本技能。

如读、写、算的技能。

二是智力技能。

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

三是动作技能。

如绘画、做操、打球、表演等。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

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

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

2、过程与法(二维)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所谓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法。

通过找角、剪角、画角、评角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创造性思维。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所谓价值观。

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课堂中创设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法”中。

 

(二)、教学过程的设置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不易过长。

 

   (2).怎样进行,复习哪些容?

   (3).提问哪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2、讲授新课 (重点、难点、关键点确定以后,要抓住关键点,精心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法。

   (1).针对不同教学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3、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安排学生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4、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让学生讨论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需强调是课堂小结与课后反思不同。

不能相互替代。

 

   5、作业安排 

(1).布置哪些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分层次。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愿青年教师多下功夫,写好教案,苦练教学基本功,早日成为教学上的行家里手!

第三讲如抓好课堂组织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所占的时间最多、涉及的知识面最广,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最大的一种教学手段。

所以,是否抓好课堂组织教学,是一个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

那么,如才能抓好课堂组织教学呢?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面来把握:

第一:

教师自身形象、语言和情感体现是前提条件。

1、教师应注重自身形象,营造良好气氛。

有人把课堂比作舞台,一堂课就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作为“主要演员”的老师,其形象将会影响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位学生。

其语言、神态、举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有感染力。

我们老师在走进课堂之前要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精神饱满地走进课堂,学生见了自然精神为之一振,这样,就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为这堂课打下了成功的基础。

2、高度的语言艺术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重要性不亚于戏剧、影视中的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的传递,师生之间的感情的交流,对学生个性的熏等活动,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

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做到准确、清晰,如语言不准确,会使学生茫然无解,无从回答;其次,要做到简洁、生动、有启发性,语言越简洁,越生动,学生就易于接受;还要有适当的幽默感,为活跃课堂气氛,一些教师常常会使用名言、警句、比喻、夸、歇后语等,使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幽默感”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3、情感是构成教学语言的在因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在两面:

一是对教材深刻理解以后,感情发生共鸣,不可抑止地会形诸与外;一是对学生的热爱、关注之心,自然地溢于言表。

教师感情充沛的语言会感染学生,使之心情振奋,精神焕发。

第二:

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

精美的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像一快磁铁一样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唤起他们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如到课堂中来。

当然,教学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所采取的导语设计也不同,我们不管采取哪种式,都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的目的,为一堂课做好一个开始。

第三:

巧妙组织课堂,采用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情绪。

我们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

在课堂上,任你老师讲得东南西北,唾沫乱飞,可偏偏就有学生要么看小说,要么东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实则“身在营心在汉”。

仔细想想,学生上课不能听课,跟老师的课堂组织教学有很大的关系,说明我们的课堂不精彩,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不感兴趣。

所以作为课堂“组织者”的老师必须巧妙组织课堂教学,才能改变这种不同现象。

那么如巧妙组织呢?

除了上面所具备的之外,我们还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应用激励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们的教学,仍采用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满堂灌。

而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老师的满堂灌已经不在适应现代教育理念。

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采取激励原则,想办法找学生的闪光点,变换角度,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体验到愉快,尝试到成功。

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从过去的“主体”转变成现在的“主导”,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指导者。

把课堂交给学生,也就是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寻求知识,获得知识的习惯。

2、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质疑;教师要掌握充分的材料,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

现在的课堂上,我们注重学生的参与,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大胆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重要。

”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创造性也是很强的,只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这种潜能与创造力被埋没,甚至被压制。

虽然“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角色定位早已提出,但在“接受性学习”模式一统天下的情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未能得到体现。

这正是我们传统教育体制的最大弊端。

如今,在教学实践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理念,学生的主体地位才真正得到突出。

研究性学习的推广,要求我们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教学法,选用和创新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教学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质疑,使其个性彰显和主体得以弘扬,学生能提出疑问,是其思维在大胆探索,在不断创新,是师生之间经验的共享,心灵的碰撞和对话,这样的课堂让学生精神焕发,积极性大大提高,那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第四、展示课堂精彩的结尾

有人说,课堂结尾不重要,下课就下课了,没什么需要准备的。

其实一堂好的课除了开头和过程精彩之外,结尾也是一个不可小视的环节。

明代文学家榛说得好:

“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如余。

”的确,好的结课如曲终时留下袅袅不尽的余音。

因此,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好结课,使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

课堂结尾式多样,有情景创设型(主要针对学生在要下课时注意力分散,来调动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悬念诱发型(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驱使学生主动探索)、法指导型(总结课堂学习的法)、游戏娱乐型(课尾,学生比较疲倦,用这样的式收尾,能使学生重振精神)、资源欣赏型(引发课外资料,学生收集资料)等式。

我们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堂采取不同的结尾,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课外也能感受我们课堂之美。

我在上《喂——出来》这篇文章时,学生对环境保护问题比较感兴趣,因此,我就叫学生相互讨论一下对我们学校的环境问题怎么看,大家兴趣极高,下课了还在谈论自己的看法。

所以,好的结课是我们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组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工作,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作为老师,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做到“为人师表”的同时,还要积极组织课堂,采用灵活巧妙的式来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第四讲新课程下如开展科学的学生评价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要反映学生学习的成绩和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

一、评价式要多样

目前,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大多采用“纸笔测验”,认为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式。

当然,“纸笔测验”在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上的确有很好的效度,但“纸笔测验”并不能完整地评价人的所有能力、智慧、学识和情意。

事实上,从古至今,没有一份试卷能考出所有学生各自的长处、能正确预测学生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我们在辩证地看待“纸笔测验”诊断、改进和激励功能的基础上,还应当增加评价的主体,丰富评价的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我们可采用以下几种评价式:

1、延缓评价

考试的功能不仅仅在于“甄别和选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还应当充分发挥其促进和激励作用。

延缓评价法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有效式。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

“应当强调的是,学段目标是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应允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应达到的目标。

对此,教师可以选择推迟作出判断的法。

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

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这种‘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延缓评价一是当学生自己对评价结果不满意时,暂不作为评价成绩,可给学生再一次(甚至两次)接受评价的机会,将评价结果好的一次作为评价成绩;二是“预支”较好成绩,当学生对评价结果不满意时,可以“预支”给学生满意的成绩,但学生要承诺在一定时间达到,能实现诺言的,就将“预支”成绩作为正式评价成绩。

不论是学生选择再评价一次,还是“预支”一个满意成绩,都能促进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

2、课堂观察

传统课程评价只注意“输入”和“输出”两点,只报“结果”不报“过程”,是一种“暗箱式”的评价。

现代课程评价理念倡导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课堂观察”评价法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纸笔测验”评价法一种很好的补充。

开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评价,就是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状态,从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等面去观察了解学生并随机作出适当的评价。

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去思考、去尝试、去实践。

比如,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讨论问题、发表看法、解决问题等面进行分层次训练时,根据训练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的学生,教师在评价学生时用肯定、激励、赞赏的语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3、成长记录袋

新课程倡导质性的评价法,而成长记录袋就是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法。

成长记录袋主要是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

成长记录袋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式。

在完成成长记录袋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

因为学生有权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容,特别是在作品展示或过程记录中,由学生自己负责判断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的机会。

另外,成长记录袋也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于教师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便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是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提高了评价的效度。

二、评价主体要多元

在以往的评价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局面,扮演一种被管理者的角色。

他们对于评价结果大多处于不得不接受的被动状态,对评价本身也是持一种否定态度,或者处于老师要怎么评就怎么评的消极心理状态。

实践证明,任评价如果没有被评价者的积极参与,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发展性评价必须提倡多元化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也可以把小组互评与对小组每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

这种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过程。

学生在评价时进行对照和比较,既看到优点也看到不足,激发学生在的潜能,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主动发展,起到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作用。

1、自我评价

传统的课程评价将“纸笔测验”作为选拔学生的惟一标准。

为了保证这种评价的公正性,拒绝被评价者介入评价,也不允被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探讨。

这样的评价容易使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产生对立、抵触情绪,非常不利于评价结果的认同,自然更谈不上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进了。

如果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不仅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进,而且有利于消除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可能出现的对立情绪,使评价结果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所以在倡导评价主体之间双向互动、相互理解的当代课程评价中,自我评价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特别是在以发现学生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法、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形成性评价中,自我评价显得更为重要。

但是,自我评价主观性很强,容易出现对成绩或问题估计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因此,开展自我评价时要加强对自我评价者的引导,并把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结合起来。

2、他人评价

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不同,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能力、意志水平等均有差异,这就使得评价无法采用一个统一的模式。

同样的评价对这个学生是合适的,但不一定适合另一个学生。

所以,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法,运用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因人而异的评价。

对自卑型的学生,评价应注重在鼓励其树立信心,大胆参与;对冲动型的学生,评价应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训练他们先慎重考虑后有条理地作答;对智能型的,评价应重在激励他们发展创新。

实际上,教师评价只是他人评价中的一部分,他人评价还应该包括学生同伴的评价和家长的评价等。

通过教师、同伴、家长等各面的评价,评价的质量会更高,评价的结果会更客观、更全面、更准确。

在进行他人评价时,鼓励被评价者主动参与评价,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以及被评价者相互之间的双向沟通和协商,从而使被评价者认可通过评价所发现的问题,主动寻施改进、促进发展的措施与法,实现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进功能。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人的后天发展潜力巨大,只要有适宜的教育,每个人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把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认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更不是为了筛选,而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讲如撰写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师上完一节课后的心得体会,课后反思能大大地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一、课后反思能使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式,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意识,有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能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冷静地思考和总结。

并最终能够有意识的、谨慎的将研究结果和理论知识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课后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突破、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建构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正因为课后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教师就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自已独特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