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史记名句》赏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8262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史记名句》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古诗文《史记名句》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古诗文《史记名句》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古诗文《史记名句》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古诗文《史记名句》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文《史记名句》赏析.docx

《古诗文《史记名句》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史记名句》赏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文《史记名句》赏析.docx

古诗文《史记名句》赏析

古诗文《[史记名句]》赏析

[史记名句]

两汉:

司马迁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下面整理是关于史记名句

1、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名句赏析】:

不能让天下人受苦而让一人得利。

这是尧所遵循的处理公私关系的一条基本原则。

尧知道儿子丹朱不肖,不足以掌管天下,于是破例把天下传给了舜。

尧说,不能让天下人受苦而让一人得利。

尧舜之所以被称为圣王、明主,就是因为他们从思想到实践,都是为天下着想。

2、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史记·五帝本纪》

【名句赏析】:

如果没有经过好学深思,真正在心里领会了它们的意思,想要向那些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的人说明白,一定是困难的。

3、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名句赏析】:

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必须吸取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防止将来错误再度发生。

不再去蹈以往的覆辙,那才这句话是有益之举。

就这一点来说,前人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名句赏析】:

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史记》中记载,刘邦到鸿门去拜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谋士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乘机杀死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对樊哙说:

“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后即用以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纪》

【名句赏析】:

大的行为不用顾及细枝末节,大的礼数不用顾及小处的谦让。

两句合在一起就是“大丈夫不拘小节”,这是樊哙在鸿门宴上劝说刘邦的一句话,当时宴会上的形势对刘邦极其不利,刘邦借上厕所之机准备逃走,但又担心失了礼节,故樊哙以此劝说。

这句话是当时特定的环境下说出来的,今天我们应理性地看待这句话,因为还有一句更普世的真理——细节决定成败。

要想干出一番大的事业,对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等细微末节也应加以重视,小的过失要时常防范并及时改正,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成就一番宏图伟业。

6、富贵不归乡里,如衣绣夜行,谁人知者?

——《史记·项羽本纪》

【名句赏析】:

得到富贵以后,如果不回到家乡晒晒,就好像穿了一身锦绣绸缎在夜晚行走,谁能看到你的成功所带来的荣耀?

传统的农业社会,培养了中国人的家庭、宗族、乡邻地方等社团意识。

作为一个家国观念十分严重的民族,荣归故里是很多人自我满足最好的表现之一。

一个人发达了,要回到家乡显摆一下,就像现在的企业家要为家乡修路、建学校,暴发户、土豪总免不了晒富的冲动,特别是见了过去的熟人是要迫不及待地宣讲一番的。

7、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名句赏析】:

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决定了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

这句话的背景,西汉时期,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酒宴,招待文武百官。

他问百官他与项羽的区别,百官纷纷夸赞他大仁大义。

刘邦说运筹帷幄不如张良,安抚百姓不如萧何,率军打仗不如韩信,但他能合理地使用他们三位俊杰,所以能得天下。

这句话现在被用来比喻做事前期准备充分,后期的工作就能顺利进行,也比喻很有才智的人无需上阵,只需做好前期的完善战略部署,就能够让事情获得成功。

8、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史记·孝文本纪》

【名句赏析】: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任何事情也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这是汉文帝对于农业的地位—也就是农业在当时政治事务中的作用的一个精确描述。

他不但肯定了“农,天下之本”的命题,而且突出强调它的重要地位。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做为传统农业国的中国,农业在历代统治者心目中受到的高度重视。

9、见微而知清浊。

——《史记·吴太伯世家》

【名句赏析】:

看到一些迹象就能知道事物的清白与污浊。

这句话是赞扬季札能见微知著,季札,姬姓,名札,又称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来季子、季子,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为避王位“弃其室而耕”。

描述他高尚事迹的“季札三让”、“季札挂剑”也已成为千古佳话。

他出使鲁、卫、齐、晋等国,从微小的征兆中预见将来局势的变化,对各国政治变化的预见都十分准确。

10、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史记·鲁周公世家》

【名句赏析】:

我常常洗一次头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频频起身接待来访的人,唯恐失掉天下的人才。

周公是古代最懂得尊重人才的人,这句话表现了他待士的诚心和对人才的重视。

周公告诫伯禽说: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兄弟,成王的叔父,就地位来说在天下也不是低贱的了。

然而我仍然‘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频频起身接待来访的人,唯恐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

”说明周公懂得尊重人才,诚心待士和对人极为重视,也说明人才对治国平天下极为重要。

11、非人情,不可。

非人情,难近。

非人情,难亲。

——《史记·齐太公世家》

【名句赏析】:

人哪有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做出这种事情的人,不可亲近。

连自己的至亲都可以抛弃的人,不可亲近。

人哪有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的,残损自己的肉体来伺候君主的人,不可亲近。

管仲临终时,齐桓公去见他,问道:

“若你不幸离世,你看谁可以接替你做宰相,易牙这个人行吗?

他知道我爱吃美味,就把自己的亲生儿子蒸了,做成菜给我吃。

”管仲回答:

“人哪有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的,做出这种事情的人是可怕的。

齐桓公又问:

“公子方这个怎么样?

他抛弃自己父母亲人和公子的地位,来投靠我,对我很好啊。

”管仲回答:

“连自己的至亲都可以抛弃的人,不可亲近。

齐桓公最后问道:

“竖刁这个人怎么样?

他为了伺候我,把自己阉割了,对我可好了。

”管仲回答:

“人哪有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的,残损自己的肉体来伺候君主的,不可亲近。

”管仲死后,齐桓公没有听他的话,重用了那三个人,结果他们联合起来作乱。

管仲所说的这三句,指出了凡是能做出超越正常人性、人情范围之外的事情的人,都是不可亲近的。

一个人连自己的性命都不放在心上,也不会把别人的性命放在心上;一个人连自己和自己的孩子都不爱,也很难相信他会爱别人。

12、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史记·晋世家》

【名句赏析】:

提拔外面的人才,不拒绝自己的仇人,推荐家人不回避自己的儿子。

春秋时,晋国的祁奚举贤不避嫌,先后把自己的仇人解狐和自己的儿子祁午举荐给晋悼公,结果二人都很称职。

这则故事说明了任才应以举贤,而不应以个人的好恶为出发点。

只有真正做到公正无私,才能使国富民强。

13、以书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

——《史记·赵世家》

【名句赏析】:

靠书本来驾车的人不了解马的性情,靠古法治理当世的人不通晓事物的变化。

14、小人徒见利,而不顾其害。

——《史记·赵世家》

【名句赏析】:

小人仅仅只是看到有利的一面,而不顾有害的一面。

15、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史记·郑世家》

【名句赏析】:

凭着权势和利益而结合的人,一旦权势和利益没有了,交往关系也就疏远了。

16、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史记·魏世家》

【名句赏析】:

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惠的妻子,国家动荡就会渴望有才能的宰相。

17、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史记·魏世家》

【名句赏析】:

平时看他亲近哪些人,富有时看他结交哪些人,显贵时看他推举哪些人,不得志时看他不做哪些事,贫苦时看他不要哪些东西。

这句话的背景,魏文候选相时有两个人选,一个魏成子,另一个是翟璜。

魏文候不知道该选谁为好,犹豫不决,于是去征求李克的意见。

李克说:

“平时考察他亲近的人,富贵时考察他交往的人,做官时考虑他举荐的人,穷困时考察他不做的事,贫贱时考察他不要的东西。

”这里,李克提出了辨别何选拔人才的方法问题。

即看一个人操守品德如何,主要是看他面对贫穷与富贵、低贱与腾达时如何为人处事,而不是听他自吹自擂。

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才称得上君子。

也只有这样得人,才能担当起扶危定倾、理乱兴治的重任。

18、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史记·魏世家》

【名句赏析】:

抱着柴草救火,柴草不烧完,火是不会灭的。

这句话的背景,秦在统一中国前,相继灭掉六国,魏国也难逃此难。

面对秦国对魏国的蚕食,魏曾与六国合纵攻秦,但国内也有割地换和平的呼声。

魏大臣苏代坚决反对割地求和之举,他认为秦国对魏国垂涎已久,魏国的土地不割完,秦国这种想法就不会改变,割地求和恰如同抱着柴草救火,柴草不烧完,火是不会灭的。

事实证明苏代的观点是正确的。

魏最终因合纵之策,延缓了自身的灭亡。

19、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史记·孔子世家》

【名句赏析】:

富贵的人是用财物送人,品德高尚的人是用言辞送人。

这句话是孔子要去周王室前,老子的赠言。

2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乡往之。

——《史记·孔子世家》

【名句赏析】:

高山令人仰望,大路让人行走,我虽不能达到,但内心向往。

这句话是司马迁对孔子道德学问以及伟大人格的盛赞。

他把孔子的道德学问比喻成高山,令人敬仰;比喻成大路,导人遵循。

司马迁说,尽管我努力,也不一定能达到孔夫子的境界,但我内心却非常向往。

21、苟富贵,无相忘。

——《史记·陈涉世家》

【名句赏析】:

咱们这群人中,将来若有人得到富贵的,别忘了其他人。

陈涉早年雇给人家耕地干活,干活累了,在地垄上休息的时候,陈涉发出了上面那个感叹。

当时人都嘲笑他:

“你一个雇给人家干活的,能有什么富贵?

”陈涉的回答是壮志凌云的一句话: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等到陈涉真的富贵了,当初的穷兄弟真的找来了。

刚开始陈涉对这帮穷兄弟还行,后来有人对陈涉说,和这些土包子在一起影响大王的形象。

陈涉也就疏远了当初的穷兄弟。

共患难易,共富贵难。

今天经常听到有夫妻白手起家,创下亿万财富后,丈夫做不到“苟富贵,无相忘”,而是与曾经共患难的妻子“相忘于江湖”,别寻另一片天空和另一处美景了。

2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名句赏析】:

燕子、麻雀怎么能了解大雁、天鹅的志向呢?

秦朝末年的统治苛酷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其中陈涉、吴广领导的起义队伍规模最大,影响最广。

陈涉崛起于垄亩之间,他向同伴发出如果一天富贵了,不要彼此忘记的感叹时,遭到众人的讥笑。

于是陈涉发出了这样的喟叹。

这句话说明了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远大抱负和志向。

后来人们常把那些没有理想,鼠目寸光的人比喻为低飞的燕雀,而把那些胸怀大志,志向高远的人比喻为高飞的鸿鹄。

现在多用来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2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名句赏析】:

王侯将相难道就是天生的贵种吗?

这是陈涉发动起义时向广大士兵发出的震撼人心的响亮口号。

这些话透露出鲜明的反天命思想,同时显示出他的远大抱负。

24、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名句赏析】:

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而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却有利于治病。

这句话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因为一个人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及时改正就无大碍,可怕的是讳疾忌医,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从而由小错到大错,由大错到不可救药,苦口的药虽然很难让人吞咽,但却有利于自己痊愈,逆耳的话虽然有点伤人,但却能帮助我们的一言一行,使我们更快进步,起到激励作用。

2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史记·管晏列传》

【名句赏析】:

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裕,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

管仲担任齐相主持政务以后,与百姓同好恶,流通货物,积累资财,使得齐国很快走上国富兵强的道路。

管仲所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成为齐国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

人民生活富裕,府库财富充盈,礼仪就能得到发扬,政令才能畅通无阻。

管仲抓住了治国的根本,经过多年的治理,齐国逐渐强盛起来,成为春秋第一霸,历史上也有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记载”。

26、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名句赏析】:

善于作战的将领要会利用形势,加以引导,使它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战场上,风云变幻,高明的将领善于以实力作基础,运用自己的智慧、谋略,把乱转化为治,怯转化为勇,弱转化为强,出奇制胜,攻其不备,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和冲击力,压倒和消灭敌人。

孙膑教导田忌就是根据这个原则,用减灶的办法,给敌人以假象,智擒庞涓,取得了马陵之战的重大胜利。

27、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名句赏析】:

能实际去做的人未必能讲出道理,能高谈阔论的人未必能实际去做。

这是司马迁用来感叹孙膑、吴起有过人的才智,却不能救自身的危难的话。

孙膑擒庞涓机智神勇,可不能防范早年受到的灾祸;吴起说武侯“固国在德不在险”,可他在楚国却因“苛刻少恩”而送命。

28、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疑。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名句赏析】:

女子无论美丑,入宫后难免会遭遇嫉妒;士无论贤与不贤,一旦走上仕途,难免会受到怀疑。

君子以公道正义克制私欲,所以能充满爱心;小人以私利私欲取代公道,所以多有害人之心。

多有爱心,则别人有技能如同自己有技能,多有害人之心,则别人有技能就必然妒忌嫉恨。

29、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商君列传》

【名句赏析】:

善于听取反面意见叫做聪,能反省自己叫做明,能战胜自己叫做强。

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思想,说明人要学会逆向思维,听取反面意见,试着从反面考虑问题,这样往往会豁然开朗;学会从反面看自己,常常反省自己,会使自己多了几只眼睛而变得聪明;能够自我克制,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就会变得更加强大。

“聪”、“明”、“强”都是成就大事之人应有的良好品质。

30、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史记·商君列传》

【名句赏析】:

一千张羊皮,也不如一只狐狸腋皮珍贵;一千人随声附和,抵不上一个人的直言争辩。

这句话极形象地说明直言真话的可贵。

历史上人云亦云的朝臣很多,敢于直言上谏的忠勇之士却很少。

纵观历史,倡导直言争辩的君主,国家往往昌盛,而喜欢听媚词的国君,王朝往往消亡。

31、隐忍就功名。

——《史记·伍子胥列传》

【名句赏析】:

暗中克制忍耐来成就一番功业。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为替父兄报仇,曾困顿窘迫,甚至讨饭度日,但他克制忍耐,最终破楚复仇,不是刚毅的大丈夫怎能达到这种地步?

司马迁对此深有感慨,他受腐刑而不屈服,隐忍苟活写出《史记》,成一家之言,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人们生活道路不会史一帆风顺的,总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只有坚韧不拔,刚强自信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32、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史记·苏秦列传》

【名句赏析】:

宁可做鸡的头领,也不做牛群里的跟从。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认识,认为宁可在小的地方自己作主,也不愿在大的地方受人指使。

苏秦以合纵游说韩王,他极言韩地势险要,拥有当世最精良的武器装备,士兵英勇,人数众多,再加之韩王的英明,本应成就一番大事,现在却向西服侍秦国,拱手称臣,现在的韩国与“牛后”无异,自然遭天下人耻笑。

苏秦用此激将法激韩王合纵御秦,终获成功。

33、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

——《史记·苏秦列传》

【名句赏析】:

羽毛没有长成,鸟绝不可以高飞,我们的国家大政方针还不明确,就谈不上兼并别国。

这是苏秦当时游说秦王可以尽早称帝时,秦王给他的答复。

乃西至秦。

秦孝公卒。

说惠王曰:

“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

以秦士民之众,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称帝而治。

”秦王曰: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

”秦惠王不被苏秦的美言打动,坚持认为只有各种条件具备时,才能进行统一大业,这充分说明秦惠王不仅具有远大的抱负,而且有清醒的政治头脑。

正是由秦国先王不断的积累,才有了秦始皇最终统一六国的霸业。

这句话同时也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切合实际,不能太心急,好高骛远只能招致失败。

34、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

——《史记·苏秦列传》

【名句赏析】:

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了亲戚就敬畏我,贫贱时都轻视我,其他一般人更不用说了。

苏秦学纵横术,早年游说诸侯不成功,衣衫褴褛地回到家中,父母兄长都不搭理他,嫂子见了他连织机也没下,妻子也不给他做饭烧水。

苏秦后来又去游说诸侯,成功后衣锦还乡,车马行李无数,他的父母兄长、嫂子、妻子跪在地上,不敢抬起头来看他。

苏秦问嫂子:

“为什么以前态度傲慢而今天如此恭敬呢?

”他的嫂子回答:

“因为小叔子你现在地位高,钱又多啊!

这很像今天很流行的一段话:

“如果你没有钱,你拿什么维持你的亲情,稳固你的爱情,联络你的友情,靠嘴说吗?

别闹了,大家都挺忙的。

”莫欺少年穷啊!

然而现实就是这样的,贫贱的时候会被人看轻。

35、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名句赏析】:

把羽毛堆积起来,可以沉船,把很轻的东西聚集在一起,可以压断车轴,众多的诽谤可把金石熔化,可把骨头销毁。

战国时期纵横家凭自己如簧之舌,游说于诸侯国之间,或合纵以抗秦,或连横以破六国。

他们对“人言”的领悟极深。

正是因为看到了“人言”的魔力,众多的说客才会穿梭于各国之间。

它告诉人们,坏事虽小,如不加以制止,任其滋长,就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与此类似的论述是“勿以善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不为”,只有积小善成大善,才能成就一个理想的人生境界;相反,小恶不断,小恶积累多了,必定会成为大恶,彻底毁掉一个人。

36、利令智昏。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名句赏析】:

因贪利而失去理智,不辨是非。

司马迁借此语讥讽平原君平庸贪利。

公元前262年,秦进攻韩国,韩王割上党地区给秦。

上党守冯亭不想归顺秦国而想降赵,派使者向赵王游说。

赵豹反对,平原君却贪图冯亭的17座城邑,劝赵王接受冯亭的投降,最终因此引发长平之战,赵国40万军队被白起坑杀,赵国几乎灭亡。

37、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史记·魏公子列传》

【名句赏析】:

领兵在外打仗,为了国家的利益,君主的命令有时可以不接受。

战争有关国家的兴亡,战争中放在第一位的永远是国家的利益。

将领在战争中拥有特权,对无助于战争胜利,不利于国家利益的命令,可不去执行。

38、物有必至,事有固然。

——《史记·孟尝君列传》

【名句赏析】:

事物发展有它必然的归宿,人情世态有它本来的面貌。

自从齐湣王由于毁谤而罢免了孟尝君,众宾客都离开了。

后来齐湣王召回并恢复了孟尝君的官爵,冯驩去迎接他,孟尝君深有感叹,冯驩说:

“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富贵者有很多门客,贫贱者很少有朋友,这就是人情世态的本来面目。

您难道没有赶集市的人吗?

早晨,人们斜着肩膀争夺入口挤进去,太阳落下之后,经过集市的人们,甩着胳膊走过去,看也不看一眼,他们不是爱好早晨厌恶傍晚,而是所希望得到的东西在傍晚的集市里已经没有了。

您失去了职位,宾客都离开了,不值得因此埋怨士人,从而徒然断绝了宾客的来路。

希望你照过去那样对待宾客。

”虽然冯驩用士大夫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是理所当然的现象,然而他主张不以怨抱怨,而以豁达大度待人的处事态度则是值得人们称颂的。

39、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史记·春申君列传》

【名句赏析】:

应当决断而不决断,反过来就要遭受祸害。

处事果断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意志坚强的表现。

处事果断的人,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够当机立断,善于抓住时机,毫不迟疑地采取措施和行动。

那些遇事优柔寡断,当决不决,踌躇不前的人,往往会坐失良机。

司马迁感叹当初春申君游说秦昭王,以及献身安排楚台子回国,头脑是那么明智。

后来却受制于李园,没能采纳朱英的意见,又何其糊涂,因而当断不断是春申君晚景悲凉的原因,这是后人应引以为戒的深刻教训。

40、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名句赏析】:

太阳正中以后就偏斜,月亮圆满以后就亏缺。

这句话就说明了天地间万事万物都会由盛而衰,达到极盛之后就要衰落。

人只有随时势变化进退伸缩,才不失为圣人。

蔡泽以秦国的商君、楚国的吴起、越国的大夫文种的不幸结局启迪范雎,在充分地肯定了范雎的功绩之后,用“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的道理,告诫他事物发展到顶点就会衰落,顺应自然规律,适应形势变化,急流勇退才是圣贤之道。

接着又从范雎个人怨仇已经了结,恩德已经报答,身高位尊,富贵荣华,心愿全都实现为由,劝告他如不隐退,否则会重蹈商鞅、吴起和大夫文种的覆辙,而他们就是在功成名就之时,能伸而不能屈,能进而不能退造成的。

蔡泽以此劝范雎,功成身退,保全功名。

41、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史记·乐毅列传》

【名句赏析】:

善于开创的人不一定善于完成,有好的开始不一定有好的结局。

乐毅在给燕惠王书中,以此申明己志,表达不愿为昏主效力的决心,表现其强烈的抗争精神。

42、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名句赏析】:

把国家存亡放在前头,把个人恩怨放在后边。

国家强盛依靠忠臣良将的团结合作,精忠报国。

廉颇、蔺相如的“将相和”就演绎了这样一曲爱国主义赞歌。

正是由于蔺相如顾全大局,不计私怨,而廉颇勇于认错,负荆请罪,赵国才一度强盛,成为东方诸侯国阻挡秦兵东进的屏障。

43、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名句赏析】:

整个世道混浊不堪,唯独我清白;众人都昏醉,唯独我清醒。

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派,遭靳尚、令尹子兰及郑袖嫉恨、谗害,终被放逐江南。

面对风雨飘摇的楚国,屈原已无力挽救,作《怀沙》自沉江中。

此句是屈原徘徊江边,自沉前回答一位渔翁的话,悲愤地道出了自己被放逐的原因。

其中包含着对楚国国破的伤痛,对昏君、佞臣的愤恨,以及对楚国政治前景的担忧。

44、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名句赏析】:

灾祸傍依着福,幸福隐藏着祸。

一切事物都会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这是哲学上的一条根本规律。

这一规律揭示了“福”与“祸”之间的关系。

如果人们遭受灾祸而能够吸取教训,就可以让灾祸成为过去,而让幸福来临。

如果人们在幸福种骄奢淫逸,那么幸福就会离开而让灾祸来临。

45、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史记·刺客列传》

【名句赏析】:

壮士甘愿为了解和赏识自己的人去死,女子情愿为爱慕自己的人修饰容貌。

晋国人豫让曾服侍范中行氏,不得重用,后做智伯家臣,智伯对他很是尊宠。

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灭,豫让逃到山中,豫让发誓说:

“士为知己者死”,于是改名换姓,乔装打扮,多次行刺赵襄子,未果自尽。

士为知己者死,为了报答他人的知遇之恩,就不惜生命、刚烈永诀,为朋友赴汤蹈火、义无反顾,表现了一种报恩、重义的精神;女为悦己者容,可以说是对女性很深刻的洞察了,相信每个人都有体会。

上下半句表现不同的意思,但至今仍均受用。

《刺客列传》后面还有类似的一句“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意思是把我当成普通人来对待的君主,我就以普通人的态度报答他;把我当成国士来对待的君主,我就以国士的态度来报答他。

46、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其诺必诚。

——《史记·游侠列传》

【名句赏析】:

人说话必须讲信用,做事要果断,已经许下的诺言一定要真心实意地去履行。

这是司马迁对游侠品格的精辟概括。

他认为游侠的行为举止虽然不依循于正义,但他们说话讲信用,行动勇敢果断,答应人家或者承诺人家的都必定履行,不贪生怕死,敢于赴汤蹈火,救人危难,在经历一番生死搏斗之后,则不夸耀自己的能耐,不矜夸自己的功德,这就是可以赞美的地方。

唯有讲求信用,讲求真诚,才会赢得别人的信赖和帮助。

只有当机立断,果断处事,抓住时机,付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