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81954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9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花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花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花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花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花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

《花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花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docx

花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六年级音乐下册

 

 

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材内容:

包括歌曲、读谱知识、综合训练、欣赏、选用教材及乡土教材。

二、综合训练以多声部发声练习与创编旋律练习为主,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与创作能力。

欣赏曲目达到几十首,着重训练学生的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并能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出来。

器乐训练以竖笛吹奏练习为主,能够准确表现音乐作品中的力度、速度、情绪等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二、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三、 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五、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发声练习曲及二声部练习曲来提高演唱技巧和合唱水平,使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感受乐曲的速度、力度、强弱的变化,分辨并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情绪,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

通过节奏、表演,力度、速度、吹奏等训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力。

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五年的学习,有了一定的音乐感受力,能较为准确的分析音乐作品,并能用竖笛或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

但在竖笛吹奏方面,少部分学生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周次

教学内容

1

第一单元:

1、歌曲:

长城放鸽2、歌曲:

长城谣

2

3、欣赏:

孟姜女哭长城、4、欣赏:

长城随想

3

第二单元:

1、歌曲:

oh!

susanna2、歌曲:

jinglebells

4

第三单元:

1、歌曲:

盼红军2、歌曲:

浏阳河

5

3、歌曲:

沂蒙山小调4、欣赏:

夺丰收

6

5、欣赏:

翻身的日子2、美术片:

山水情

7

第四单元:

1、歌曲:

TIKTIKTAK2、合唱:

缆车

8

3、歌曲:

小鸟4、歌曲:

卡林卡

9

5、欣赏:

挪威舞曲6、欣赏:

卡门序曲

10

7、歌曲:

斗牛士之歌第五单元:

音乐创作京京冰冰学写歌

11

第六课:

1、舒伯特2、歌曲:

野玫瑰

12

3、欣赏:

冬之旅、老艺人4、歌曲:

鳟鱼、鳟鱼五重奏

13

第七单元:

1、音乐12342、音乐:

123456

14

3、河北民歌:

小白菜4、歌曲:

小白菜

15

5、钢琴组曲:

快乐的节日中的第五首:

节日舞

16

舞蹈

17

复习

18

考试

19

20

 

第一单元:

《长城歌谣》

第一课时

课题:

《长城放鸽》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歌曲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依据《长城放鸽》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多听多唱的方法强化学生的音准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养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材分析:

《长城放鸽》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

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

这是六年级学生第二学期的第1课。

根据教材编写内容各模块的延续性,并通过参与歌曲新节奏型的练习等综合素质培养的活动,使学生能正确掌握和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本课教学重点:

围绕“世界需要拉起手”这一主题开展演唱、演奏等活动。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结合的方法教学

教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以聆听前奏导入。

学生 聆听歌曲前奏。

2、播放歌曲录音范唱。

学生聆听歌曲录音范唱。

3、教师提问:

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二、歌曲教学、

1、出示曲谱. 2、听琴试唱歌谱。

3、有感情的读歌词。

4、装词。

5、完整演唱。

6、师生小结。

三、下课小结

第一单元:

《长城歌谣》

第二课时

课题:

《长城谣》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歌曲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声乐作品《长城谣》入手,指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

教学重点:

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学习音乐要素的知识的重要性,了解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2、有重点地简述节奏和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并作必要的解释和提问。

(二)欣赏音乐作品《长城谣》.1、导言:

运用节奏和旋律要素,感受不同节奏的组合和旋律线的进行,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情感。

2、简介作品:

3、播放歌曲录音后,请学习讲述歌曲表达的基本情感(悲愤,感情深切)。

4、再次播放歌曲欣赏,提出分析作品曲式结构,旋律线进行的要求。

5、请学生作分析作品的具体回答。

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线的进行,并作不同旋律线表达不同情感的比较。

6、教师小结:

上行旋律往往表现高涨、激动、紧张的情绪,有渐强的趋势。

下行旋律可将紧张的情绪松驰,表现出抒情、宁静、悲伤的情感,有渐弱的趋势。

平行的旋律则有沉思、叙事的意境。

(三)学唱歌曲《长城谣》。

1、学唱歌曲。

提示:

用所感受认识到的三种旋律线的进行,唱出不同的情感和强弱趋势。

2、教师演唱歌曲第二段,并将结尾的下行旋律55613·53211-----||改为上行旋律556132|1------||试唱,请学生作不同旋律线进行表达的情感比较(上行更激昂、高涨)。

3、教师归纳:

旋律要素对音乐作品的作用和影响。

(四)音乐作品中节奏的分析和比较, 试分析歌曲中第二、三乐句节奏的松紧,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和影响。

(五)教学总结

第一单元:

《长城歌谣》

第三课时

课题:

《孟姜女哭长城》

课时:

第3课时

课型:

歌曲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声乐作品《长城谣》入手,指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更多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重点:

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结合的方法教学

教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

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孟姜女,感受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吧。

一、歌曲教学:

(1)、请学生讲述《孟姜女》的故事。

(2)随录音哼唱江苏民歌《孟姜女》片段,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提问:

《孟姜女》这首歌如何划分乐句?

它的前一句句尾与后一句的句头是怎样衔接的?

这种旋律发展手法叫什么?

二、聆听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提问:

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伴奏和演唱风格有什么特点?

四、提问:

比较江苏民歌《孟姜女》的旋律,与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有何异同?

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产生的源头本在江苏,歌曲的旋律情绪压抑而悲伤。

流传到河北以后,旋律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这就是民歌的变异性特征。

五、提醒学生注意每句的落音,进一步认识、探究“起承转合”四句式的民间音乐创作方法。

六、师生共同归纳民歌的音乐特点和中原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

第一单元:

《长城歌谣》

第四课时

课题:

《长城随想》第一乐章“关山行”

课时:

第4课时

课型:

歌曲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声乐作品《长城谣》入手,指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

教学重点:

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结合的方法教学

教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欣赏贮备:

教师详细分析。

第一乐章《关山行》----赞颂长城内外气象万千,这是一个气势雄伟、意蕴深邃的慢板乐章,由序奏,五个乐段和尾声组成。

乐曲开始的序奏由乐队奏出,在26小节徐缓而庄严的序奏中,乐队以不同的乐器组合,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万里长城那雄伟壮丽的英姿,以及象征中华民族的那种气宇轩昂、顶天立地的气魄。

第一乐段(27-32小节)凝重而深远,演奏中具有京剧唱腔的韵味,类似的“神韵”在整个作品中比比皆是。

第二乐段(33-48小节)自33小节开始音色有突然明亮之感,感情细腻而充满激情。

第三乐段从第49小节起转为2/4拍子,旋律一下于变得流畅而舒展,行云流水般的音乐使人有在长城上漫步时的畅快感。

第四乐段(70小节第二拍-106小节第一拍),突慢的旋律出现在属调上,并与乐队有两次对话。

第五乐段(106小节第二拍-129小节)富有说唱音乐韵味的旋律曾在第70小节处有过呈示,但前者速度突慢,而后者速度略见紧凑,旋律流畅,句法方整,且在乐队中加入了板鼓的伴奏,使之更贴近于北方说唱音乐的风味。

乐曲逐渐进入高潮。

在二胡高潮音奏出的同时,乐队叠奏再现了“序奏”的主题音调,二胡随之与乐队进行模仿轮奏。

这个尾声乐段气势磅礴,意境深远,第一乐章结束在充满幻想的遐思之中。

二、初听全曲。

三、感受风格,讨论所得。

第二单元:

《学唱两首英文歌曲》

第一课时

课题:

《OH!

SUSANNA》

课时:

第5课时

课型:

歌曲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热情,使他们感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即兴创作表演的能力。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积极参与精神。

2、过程与方法:

能用断、连的演唱技巧唱歌。

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对朋友的友谊为中心,表达出对友情珍惜。

教学重点:

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结合的方法教学

教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1)讲故事:

在阿拉伯神话故事里,有一张神奇的魔幻飞毯,有一个小男孩坐上它去过想去的国家。

今天飞毯带我们去一个地方,去哪儿?

哈!

我们可以从这段音乐《噢!

苏珊娜》中找到答案。

2)音乐律动:

随音乐节奏做原地跑跳步。

3)解疑惑:

“到哪儿呢?

3)简单作曲家、创作背景及美国人文知识。

3)出示图片:

头戴牛仔帽,脖子系方巾,手抱吉它的乡村歌手。

(二)聆听歌曲,体验情绪

1)感受音乐并讨论:

音乐使你的心情怎样?

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老师指导并给予评价。

2)“选帽子”游戏:

学生选择各种颜色的牛仔帽图片贴到黑板上,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三)用颜色及图谱表现音乐结构。

1)小组探究:

仔细听音乐,把相同乐句用同一颜色、同一形状的方巾表示,不同乐句用另一种颜色、另一形状的方巾表示。

 

2)听乐曲,随教师的琴声模唱旋律。

大家熟悉了这首乐曲,我们可以试着用“la”来唱。

比比谁唱得准确。

(四) 学唱歌曲,表现歌曲。

1)首先调整坐姿,然后有节奏地、轻声、高位置的朗读并理解歌词。

歌词以对朋友的友谊为中心,表达出对友情珍惜。

2)教师示范演唱,关注难点的解决。

使用打击乐器铃鼓、木鱼:

大附点(Ⅹ·ⅩⅩ)(嘭·哒哒)

小附点Ⅹ·Ⅹ(嘭·哒)

情境设计:

采用角色的口吻表达:

当我思念朋友亲人的时候,我心爱的五弦琴发出(Ⅹ·ⅩⅩ)(嘭·哒哒);当我们欢乐地歌唱、尽情舞蹈时,五弦琴会这样响起Ⅹ·Ⅹ(嘭·哒)

3)能用断、连的演唱技巧唱歌。

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

4)变化的演唱形式:

轻声地集体唱——欢快地小组唱——个人表演唱

(五)创设舞台、拓展延伸

1)听音乐,创编音乐活动

吉它组;一边模仿吉它的演奏姿势,即兴创造表演各种演奏场景,一边哼唱歌曲。

方巾组:

借用自身配带的红领巾随音乐创编动作。

如挥舞、摇摆等。

帽子组:

创编集体舞。

如以跑跳步为基本步伐,小组创作圆圈舞、双人舞、邀请舞。

课后拓展作业继续搜索歌曲需要歌曲资料

 

第二单元:

《学唱两首英文歌曲》

第二课时

课题:

《铃儿响叮当》

课时:

第6课时

课型:

歌曲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过程与方法:

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不同版本的《铃儿响叮当》的欣赏,把握不同的音乐要素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不同。

教学重点:

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教学难点: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结合的方法教学

教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引入部分:

师: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走到咱们的课堂当中来,大家紧不紧张啊?

老师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有些紧张,大家能不能来点掌声鼓励鼓励老师啊?

二、导入部分:

师:

最近几天的天气可以说是春光明媚、春风拂面,非常舒服!

大家能不能用声音来模仿一下春风是怎么吹的?

用“WU”。

师示范,生跟唱。

4/45---|5---

学唱歌曲:

1、师:

大家刚才表现的非常好,老师也想和大家比试比试。

(师单簧管演奏)老师演奏的音乐线条和刚才黑板上的哪条旋律线相似?

师单簧管演奏《铃儿响叮当》

第一段:

单簧管低音区《铃儿响叮当》B部分缓慢

第二段:

单簧管高音区《铃儿响叮当》A部分低声部欢快

生答,师复奏,学生随音乐律动

2、师:

刚才老师演奏的曲子大家熟悉吗?

生答:

《铃儿响叮当》!

师:

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首《铃儿响叮当》!

出示课题。

(多媒体)师: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圣诞歌曲,是由美国的作曲家彼尔.彭特所作。

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这首歌的录音,听的时候注意,这首歌是几拍子的?

情绪怎样?

录音:

《铃儿响叮当》生答:

……2拍子,欢快……

3、师出示旋律谱。

师:

跟着老师的钢琴划拍视唱全曲。

(低声部视唱,高声部评价)。

强调:

把坐在雪橇上的感觉唱出来。

(高声部视唱,低声部评价)、4、师:

这首歌曲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

……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第二段不同……

师:

第三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

(结束部分不同)

分声部视唱第三部分。

5、生口琴视奏A部分,双声部合奏。

并视唱A部分。

6、师讲解歌曲的曲式结构:

A——B——A`7、师:

刚才我们把A部分和A`部分学会了,B部分大家非常的熟悉,还用老师教吗?

(跟琴视唱。

8、讲解弱起。

(B部分)

9、跟琴有感情的完整视唱。

10、跟琴试唱歌词。

11、生有感情的跟琴完整演唱,歌词的问题留待下节课解决。

三、小结。

第三单元:

《多彩的乡音》

第一课时

课题:

《盼红军》

课时:

第7课时

课型:

歌曲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歌曲激发我们对大人民子弟兵的的热爱与歌颂。

2、过程与方法:

过歌曲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视唱练习掌握音准、熟悉乐谱。

教学重点:

歌曲意境的感受以及用不同情绪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教学难点: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结合的方法教学

教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提问:

同学们,这是什么音乐?

谁来告诉我?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2、听到这样的音乐你会想到什么呢?

解放军、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过雪山、过草地------小结:

红军的生活是艰苦的,战争是残酷的,但就是他们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和平、安宁的生活,所以红军是英雄,是勇士,我们想不想向他们学习?

3、排队形:

女生分两竖排面对面排至两侧,扮演老百姓和女游击,在战斗中她们同样是英雄;男生两两对齐,排成两竖排在中间,扮演英勇的解放军。

不过要记住胜利的队伍离不开严明的纪律。

跟音乐原地踏步。

我们是英勇之师,胜利之师,要收腹挺胸,精神抖擞的。

4、手握空拳作背枪状行军。

前面有敌人怎么办?

隐蔽、卧倒。

慢慢前进,趁敌人还没有发现,射击------消灭敌人。

我们红军有没有胜利?

响亮地回答。

5、这座城市解放了,红军整理行装雄赳赳、气昂昂地进城来。

想象一下,受尽苦难的老百姓一见到红军会怎么说呢?

亲人哪,我终于盼到你们了。

6、揭示课题:

《盼红军》四川民歌

二、巩固歌曲。

1、这首歌曲上一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下面复习一下。

齐唱歌谱和歌词。

2、同学们,我们怎样做能把歌曲的意思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讨论的问题。

看黑板上出现的“情绪、速度和力度、演唱形式”,就是说我们要把这五段歌词用不同的情绪、速度力度、演唱形式表现出来。

比如第一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歌词,问学生听出了什么?

有点悲伤,为什么呢?

我想起了冰天雪地里的老百姓,还有雷锋,在这么冷的天里,他还会上山砍柴吗?

有谁知道雷锋小时侯那悲惨的事情?

他只是旧社会悲惨世界的一个缩影,那么这一段情绪是什么?

唱悲伤的、凄惨的曲子用什么速度,什么力度?

演唱形式呢?

老师范唱,指导学生唱出感情。

3、逐段讲述、讨论完成以下表格并唱一唱。

段落情绪速度、力度演唱形式

第一段悲伤地、凄惨地稍慢、mp女声齐唱

第二段优美地、舒展地中速、f女声独唱

第三段急切地、喜悦地稍快、f男声齐唱

第四段高兴地、活跃地中速、f全体齐唱

第五段兴高采烈地中速、ff轮唱

结束句兴高采烈地渐慢、齐唱

4、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三、艺术合作。

1、同学们唱得太感人了,连我都被感染了。

想一下,象亲人一样的解放军就要来了,

如果我们是当地的老百姓会准备些什么来欢迎他们呢?

你认为他们最需要什么呢?

为什么?

请同学们用小故事来描述,如“过草地”、“一个苹果”、“金色的鱼钩”、“丰碑”------他们是解放军也是英雄,英雄要戴什么?

我希望今后的你们一个个都是刚强、英勇的男子汉,或者花木兰式的巾帼英雄,没有什么困难可以屈服的。

2、分组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认真作业,然后互相参观,评出优胜,鼓掌表扬。

四、综合表演。

1、按照开始时队行排好。

女生在两边手拿好画作夹道欢迎状。

男生作握枪状。

后面的动作可自由发挥。

例如最后高潮出可跳跃、拥抱、欢呼!

2、;跟音乐完整地表演一次,掀起高潮。

五、小结。

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解放前红军的歌曲?

听《红星歌》,然后整理东西和着音乐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出教室,完满结束这一课。

第三单元:

《多彩的乡音》

第二课时

课题:

《浏阳河》

课时:

第8课时

课型:

歌曲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技法演奏《浏阳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爱国思乡的情怀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通过学生自主演绎歌曲之后,通过类比欣赏《又唱浏阳河》和奥运歌曲《永远的朋友》,让学生多元化了解同一乐思在不同音乐作品中产生的不同风格和音乐感觉。

教学重点:

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

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难点:

找到同一乐思在不同歌曲的运用,提高音乐感受力。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结合的方法教学

教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二、歌曲新授——创造表现

1、师:

(评价)不同的表现形式,却都在传唱着相同的旋律,他们在歌唱着他们的母亲河,也歌唱着从浏阳河边走出的伟人毛主席。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浏阳河畔的歌声,仔细听,这首浏阳河两段歌词有什么联系。

(欣赏歌曲)

生:

对答或问答式

2、师:

这也是唱民歌的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待会我们也可以用这些方式来进行表演。

以前我们所唱的歌曲中还有哪些也是这种方式?

生:

对花、什么结籽高又高。

3、师:

其实民歌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演唱形式,比如我唱你来合。

今天老师也想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合作。

(出示课件)在前三句的句尾加上重复的字词。

(师范唱,生伴唱)。

(1)师范唱,生按节奏说

(2)既然是我唱你来和,那光说不唱多没劲啊,老师也来做个伴唱,仔细听,老师的伴唱有什么特点吗?

(加入音高,用棒指谱)

生:

重复前一句句尾的音,只有第三处不一样。

音是向上走的。

(3)师:

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那你们能试试跟老师的琴来唱一唱和的部分吗?

(师范唱,生来和,纠正第三个音)评价

4、师:

这首歌曲问世后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今天让我们来唱一唱这动人的旋律吧。

(1)听乐句模唱

(2)摇着船桨荡舟在浏阳河上,似乎能感受到浪头一波一波的涌动。

同学们,那我们唱歌的声音是不是也能来找一找这一推一收的感觉。

(师示范一两句)

(第一段慢速,舒展优美的;第二段加速,活跃欢快地,似乎在歌唱着毛主席和共产党。

三、欣赏——体验《又唱浏阳河》

1、师:

随着时代的变迁,浏阳河的人民不断开拓,凭着坚定不移的意志和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开创了又一片崭新的天地。

你听,他们又唱起了那动人的旋律,请欣赏《又》,仔细听歌曲中有你熟悉的旋律吗?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播放音乐)

四、拓展欣赏——简析体验

1、刚刚老师演奏的这一小段旋律就被运用到了奥运歌曲《永远的朋友》中,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首歌曲。

(欣赏)

与学生共同简析后两首曲子都引用了原曲的旋律元素,每一首歌曲也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新气息,具有时代的味道。

2、师:

《浏阳河》的旋律六十年前传遍了大江南北,今天的它依旧流行在我们的心中,如今它更是伴随奥运唱响了世界,希望大家永远记住浏阳河的声音,让这旋律伴你成长。

 

第三单元:

《多彩的乡音》

第三课时

课题:

《沂蒙山小调》

课时:

第9课时

课型:

歌曲教学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唱此歌曲,让学生了解山东民歌风格韵味

2、过程与方法:

爱国思乡的情怀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通过学生自主演绎歌曲之后,通过类比欣赏《又唱浏阳河》和奥运歌曲《永远的朋友》,让学生多元化了解同一乐思在不同音乐作品中产生的不同风格和音乐感觉。

教学重点:

学会唱《沂蒙山小调》,感受民歌的风格。

教学难点:

找到同一乐思在不同歌曲的运用,提高音乐感受力。

教学方法及手段:

视听唱结合的方法教学

教具: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

这首歌是几拍子的音乐?

(三拍子)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山东的民歌《沂蒙山小调》。

(1)请学生看山东文化的演示文稿或录像片。

设想:

激发学生的兴趣:

丰富学生对山东山东临沂地区文化的了解:

进行情感的铺垫。

体现地方文化和音乐学习的融合。

看录像片:

(或者演示文稿)出示:

祖国政区版图:

指示山东的地理位置:

学生讲述沂蒙山的历史,革命老区的故事,游击队的故事。

红嫂支援解放军的故事等。

歌曲简介:

简单的和学生交流:

谁知道山东产什么?

(烟台梨、枣、寿光苹果、)谁会说山东话(让山东籍的学生说说)整合班内学生的资源。

给与充分的肯定和评价。

(2)学习歌曲:

设想:

学习歌曲:

10分钟目的:

通过:

听、模仿、理解歌词等环节引导学生基本学会唱歌曲。

培养积极、认真、探究的学习态度和良好习惯。

(A)听歌曲录音,感受民歌手歌唱的音色、感情。

(给学生完整的印象):

出示大歌片:

实物投影仪:

提示:

a有的同学在轻轻的跟着唱,老师喜欢这样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这些同学真聪明。

b比一比谁学的最快。

2-3遍争取学会。

c请你说说哪好听?

为什么好听?

生:

尾音/觉得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