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子医杂病证治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7747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蠢子医杂病证治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蠢子医杂病证治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蠢子医杂病证治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蠢子医杂病证治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蠢子医杂病证治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蠢子医杂病证治doc.docx

《蠢子医杂病证治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蠢子医杂病证治doc.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蠢子医杂病证治doc.docx

蠢子医杂病证治doc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蠢子医---杂病证治

风火

●金匮石室小脉案

●上焦虚火全在细加揣摩

●下焦虚火与上焦虚火相同,概不得以真火治

●虚火实火宜从寸头上下分

●风火诸症脉论

头面

●头上诸病以除风为主

●头上清凉发散必兼流行始妙

●如今病以治风为主

●头面头上诸症以牛黄散为主药(紫金丹亦可)

●头上诸症亦有阴毒结就

●眼疼总要治肝

●眼疼因肝经结滞

●牙疼有假火

咽喉

●治咽喉诸症宜分虚实

●喉疼总要治肺

●咽喉两边有硬根,多是阴毒结就成

●治今喉症以除风为主

●少年人喉疼多是寒症

●妇人喉症因阴虚而得者不少

胸隔

●今结胸症与古不同

●胆颤心寒症治方

●人有胆颤心寒之症,皆是湿毒痰涎为祟,治以白砒为最。

●咳嗽

●隆冬骤得寒嗽皆是风毒为祟治以马前丸

●关格之症,宜加二将军以行之

肚腹

●夏秋吐泻交加,虽甚危殆,补药宜慎

●寒哕火哕,皆因气虚统不住,宜健脾为主,余只带治(七月间断不可用此法。

●治疟以平肝为主

●疟疾不易治,要有把握。

●治痢积以湿热论

●治痢以平肝为主

●湿热创治法

●湿热已久,内里必有绿水藏在元府之里,宜细治之

●湿肿非兼巴霜不可,宜相虚实量加之

●阴黄阳黄治法有辨

●疝症皆起于湿寒

●治疝气方

●肝胃疼痛,用药有分

●二便不通,有从心肺治者

寒湿

●治腿以破小肠为主

●腿疼即弱症,亦须先行后补

●腿疼有寒热虚实之分

●治腿疼痛离不了金丹

●老人疼痛多是气虚生痰

●阴寒就是大毒物

●治沉寒必须重加透澈药始得

●大寒结滞不宜用行药

●人有彻骨寒症,纵用好药,一两付不能了

●有风火湿寒之毒,便须从此下手

●痛痒本于湿寒,非用热药、毒药亦不能了

●治湿寒方

●湿寒杂疾宜用雷火,再进丸药

●治酒病有先热后寒之分

●隆冬疼痛多是阴风为病

虚劳

●虚痨阴热之症,非加补脾之药必不愈。

欲加补脾之药,不泻元府之阴热,断不能加也。

此中斩关夺隘,正是人鬼分界处,全在眼明手快,相其机宜而乘之耳

●痨病有色痨气痨之分,不可一例而观

●虚痨阴热用大黄原是创格,有小心不敢用者,只用山甲亦可

●呃逆之症尽由命根亏损,不能引虚火归元所致

●恶露水大治呃逆之症

●治痨嗽要补先天命门穴

●滑泻之症非加三生饮不可

●学生(二十之前后)病以六味地黄汤为主药(再看所加)

●治遗泄之症老幼不同

●遗泄之症最难治男子尺寒,热药不可通用

●男子尺寒,宜用肉附汤,还宜保养

●尺部热甚非知柏不解

●血症不离地黄汤

●治血症上下不同

●吐血因遗精而得者甚多

●病有所以然,须从此处去治

●吐血之症只宜清补而已,一见热药便吐治

中毒(一切禽兽肉毒皆是。

)恶毒

金匮石室小脉案

我家读书书连屋,夜中偶翻《石室录》。

蝴蝶栩栩兴有余,引人入胜教我读。

药王灯下笑相迎,命我执笔作脉鹄。

我言我是大俗人,何敢案上轻举烛。

但是仙人有诏命,不得不罄南山竹。

南山之竹有万竿,挥毫落纸如云烟。

云烟之上有真我,看尽天下真病源:

不是名心重,便是利心宽,想得愁火住上窜。

不是爱痴儿,便是爱娇女,想得情火往上翻。

不是爱纹银,便是爱大钱,想得急火往上参。

不是爱赌博,便是爱棋盘,想得憋火往上攒。

不是好高卧,便是好游田,想得热火往上炎。

不是爱妾娇,便是爱妓闲,想得痴火在脸前。

不是爱饮酒,便是爱肉餐,想得馋火不能眠。

不是好结客,便是好会官,想得妄火入头尖。

不是好鞍马,便是好鹰犬,想得疯火皱眉间。

不是思人阁,便是思开边,想得怒火上青天。

不是好顽童,便是好洋烟,想得淫火上层颠。

既有诸般火,必有诸般症。

痰随火上升,风随火上动。

不是结喉便结胸,或头懵、或头疼,或心颤、或耳聋,或咽干、或眼红。

或鼻衄、或肺痈,或喉呃、或胆惊。

诸如此类症,当从何处攻?

宜降火、宜除风,宜化痰、宜清空,宜利膈、宜陷胸。

如果气不下,再加金石坠肾中。

如果火不清,再加肉(肉桂)附(附子)去收功。

(引火归元)病在上者取诸下,或亦理所同。

但是火急性不留,翻入下焦定生愁。

一切湿邪淫,皆从此处收。

流入肾囊阴必肿,仿佛腰挂水晶笼。

流入元府精必遗,仿佛美人来相持。

流入小腹便必涩,仿佛孕妇久坐胎。

流入两胯腿必酸,仿佛杖棍见上官。

流入膀胱尿必红,仿佛蒺藜包茎中。

流入大肠虫必行,仿佛崩漏接后宫。

诸如此类病,当从何处泄?

宜利水、宜清热,宜顺气、宜破血,宜通窍、宜解结,宜疏凿、宜澄彻。

如果火不降,再加肉桂便能决。

如果气不通,再加升(升麻)柴(柴胡)往上揭。

病在下者取诸上,或亦别有说。

亦有上下滞不通,病在中焦无处容。

或导痰、或决壅,或透胁、或捶胸,或罐搬、或针松,或麸拓、或脚蹬。

前后左右善收拾,上下四旁一齐攻。

多加发表药,八万毫毛汗雨漾。

病在中者旁取之,调燮中州妙化工。

古云病机十九条,只有一二把寒消。

可知寒症甚是少,温中温外甚昭昭。

除了寒症皆是火,看透人情不可招。

况当午会火已极,乾坤欲把大丹烧。

恨不挽将河汉水,剖开人心细细浇。

但是火症有虚实,有大小,不得不从中州加意调。

实火一泻便能转,虚火不补不能消。

况乎脾土作对有肝贼,四经有病常乱摇。

恐怕因风来纵火,多培命命门土使根牢。

可知圣人立方无甚奇,只是参透人情与天理。

情理合处便是药,大笔一下甚淋漓。

古来名医亦不少,那个洋洋洒洒如天师?

古来立脉亦甚多,那个亮亮堂堂如天师?

药王教我立案我不立,只要参透人情与天理。

情理参透便无疑,即此便是圣人小徒弟。

如谓后学心无知,我尝作有诊脉下药诗。

如谓后学脉不全,我尝作有脉法续余篇。

但是以续金匮石室录,恐辱古圣与先贤。

口中呶呶说未已,谁知一身犹在青云里。

忽闻金鸡叫一声,瞥眼东方已大明。

(经云:

伤于七情六欲为内伤。

篇中言明心重数端,妄想太甚,所以有上焦结喉等症,流入下焦阴肿等症,又有上下滞不通之症,皆情欲之所致也。

治法言病在上,而准以降火诸方。

病在下,而准以利水诸方。

病在中,而准以导痰诸方。

又有取诸下,取诸上,旁取之妙论。

则上下四旁,无非调理之处,其病安有不愈者乎?

再观瞥眼大明,而良工之心苦甚矣。

侄孙睿川谨志。

上焦虚火全在细加揣摩

用药之理精又精,不细揣摩必不中。

吾言一星一点皆有理,一毫一忽皆有灵。

看似虚兮非真虚,必有假积暗暗呈。

看似寒兮非真寒,必有假热暗暗索。

此皆脾虚气不化,全无真积在其中。

此皆肝虚血不摄,全无真热之实情。

重用参(党参)术(白术)气自开,气一开兮便流通。

重用芎(川芎)归(当归)血自摄,血一摄兮便冲融。

或加陈皮半夏和胃里,或加香附酒芍调肝经。

气血一旺便贯注,那有余波僭上行?

不然再用杏仁芥子去发散,不然再用郁金菖蒲把寸平。

以治上焦亦有理,无不归入中州中。

不然再用小茴故纸暖气海,不然再用肉桂附子入命中。

一切僭上之火尽回来,便无一星一点往上升。

一切后起之风尽下来,便无一丝一忽往上冲。

牛黄(牛黄散)金丹(紫金丹)全不用,此皆赤壁之疑兵。

以为无积也罢了,以为无热也分明。

何必堕在疑团里,而为子莫之执中?

下焦虚火与上焦虚火相同,概不得以真火治

吾言脉往上窜皆是火,亦有假火竟误我。

吾言脉往下流皆是热,亦有假热把人跌。

上焦假火已言明,下焦假热未曾说。

下焦假火多从情欲起,好酒好色无撙节。

内里肾水养不住,不是遗精便尿血。

或是小便如沸汤,或是夜半长发热。

但观中上便知清,不必专向尺部去。

细切中上脉实是真火,中上脉虚是假热。

流出尺部三寸长,好如纸条把皮贴。

宜用参(党参)芪(黄芪)往上提,宜用升(升麻)柴(柴胡)往上揭。

宜用龙骨牡蛎去收涩,宜用莲子莲须去清彻。

宜用宿砂益智暗暗补,宜用熟地萸肉细细折。

宜用山药云苓去养气,宜用枸杞兔丝去滋血。

此皆下焦虚热之治法,与上假火有同说。

上焦假火亦言明,故将虚火又分别。

虚火实火宜从寸头上下分

虚火实火有分别,按住寸头便知切。

脉如上窜无止息,以下三部皆澌灭。

此是一定该大行,风药薄荷、前胡、桔梗之类尽用金丹掣。

若是三部皆有力,微露寸头便宜泄。

此亦一定该大行,降火金丹风尽绝。

金丹服下,火降风自息。

亦有二寸已露头,但是三部如车辙。

必欲此火真下来,大补气兮大补血。

此是鄙人真主见,愿与诸君说一说。

脉理细处无他言,此是时下真妙决。

如今治病治上下,治了上下病自罢。

此皆病脉出本位,不如此治更治嗄?

现今如此病症,十居六七。

亦有病久上下急,中焦虚迟更可诧。

如若舍此治上下,便觉上下皆虚架。

不如三部皆补益,中焦填实真无价。

中焦填实神气旺,上下虚火立时化。

后天以脾胃为主,中焦一旺,万病皆已。

然必真虚,方可填实。

不然万病亦随之而生矣。

上头微微清,下头微微泻。

好如由基射伯棼,上下晃洋中间射。

一箭中红心,此是归根复命大治法。

我今谨告小后生,切莫舍此泥上下。

现今补中焦以治上下,亦间有之,但不多耳。

风火诸症脉论

一切头懵与头疼,尽是风火往上传。

一切眼黑与眼红,尽是风火往上传。

一切鼻衄与耳聋,尽是风火往上传。

一切喉呃与喉痛,尽是风火往上传。

一切吐血与痰迷,尽是风火往上传。

一切心颤与心悸,尽是风火往上传。

一切气逆与结胸,尽是风火往上传,一切痨嗽与老痰,尽是风火往上传。

一切气喘与哮齁,尽是风火往上传。

一切产前类伤寒,尽是风火往上传。

一切产后类癫痫,尽是风火往上传。

一切疝气与水肿,又是风火往下传。

(穷于上者必返下。

)一切便浊与遗精,又是风火往下传。

(火穷于上,心肾不交。

)一切经滞与症瘕,又是风火往下传。

(经滞之人皆头疼。

)一切崩漏与腿疼,又是风火往下传。

一切哕呕与泄泻,又是风火互流传。

一切背疼与腰疼,又是风火互流传。

(火冲痰涎使然)

以上诸症,有即三部而见者,有不即三部而见者。

吾初不以为意,以为事属偶然耳。

及至细细留神,一上诊,一下诊,便能知之。

始知气血上窜,未有不下流者。

夏秋之问,风火为最盛,举目皆是,实非三部所能拘束矣。

吾概以风火治之,一药而愈。

有因症而加药者,有不因症而加药者,故敢列之于下。

风火上冲之症,四时皆有,惟夏秋为最盛,霜降以后,清明以前,不过十中二三耳。

此法或可以不用,惟至夏秋极盛之时,风借火势,火挟风威,几乎举目皆是。

此法断不可以不用。

吾自生平学医以来,凡治大病,治久病,治一切奇奇怪怪之症,但即三部九侯之理,细细推思,恒觉束手无策。

一上诊,一下诊,便可出奇制胜。

不泥古人之意,偏得古人之心,气脉一冲而上,则诊脉不在于上乎?

气脉一流而下,则诊脉不在于下乎?

中间三部九侯之地,反觉为虚位,为虚设。

吾谓三部以上,可作一部。

尺部以下,可作一部。

中间三部,只为一部者,此也。

吾谓治病治上下者,此也。

吾谓治病如常山之蛇者,此也。

吾谓今日治病,尽是搭题格者,此也。

吾谓治上必取下,治下必取上,中间可作一纽者,此也。

周身之脉,皆可以备诊,古人已有此说,总不若予言为最急。

天那?

时那?

命那?

非予之所敢知也。

《诗》云: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注: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葑:

指芜菁。

菲:

指萝卜。

本句以采芜菁、萝卜,不要以为只用根部好做比喻,告诫后学不要局限于三部九侯的道理。

)或以刍荛之一得,不知有当于医否?

不知有当于三部九侯之理否?

知我罪我,惟在于此矣。

敢不列之于下。

人之头颠,与中指相应。

凡是风火上中于头颠,则气脉必贯乎中指。

且当贯指之时,又有初节、中节、上节之异,又有有力、无力之分。

是气脉已移于上矣,尚能拘此三部九侯之理乎?

凡是脉气上窜,未有不下流者。

穷乎上者必反下,《大易》已有明言。

脉气一窜于上,则诊脉必在于上矣。

脉气一流于下,则诊脉必在于下矣。

吾言上诊而不言下诊,以上包乎下,阳兼乎阴也。

凡当上冲极盛之时,以治上为主,而治下次之。

下流极盛之时,以治下为主,而治上次之。

是上下又有轻重之分焉。

且当治上治下之时,以治上治下为主,中间不过一纽耳。

或补气血以接乎上下,或调气血以通乎上下,又在随时变化,不可滞于一偏也。

(凡是此症,皆出于有余,补者甚少,间或有之。

以气血虚甚,上下皆是虚火,一补中焦即愈,不可不知。

且人一身之气,与天同行,上下周流无间。

一窜于上,必滞于上,下间必有所不通。

一流于下,必滞于下,上间必有所不顺。

吾于此症,必量其轻重而加牛黄(牛黄散)金丹之药,以复周流无间之本体耳。

且治上焦之病,以除风为主,而清火、化痰、顺气次之。

治下焦之病,以利湿为主,而清火、化痰、除风又次之。

此皆有余之治法,间有不足之症,(皆因病久淹缠,实化为虚),不可不知。

大补中焦而愈。

以上就乎下,下就乎上,真气尽归于中也。

后天以脾胃为主,不其然乎?

凡当上窜之时,有显而易见者,有隐而难知者。

显而易见,一药可愈。

隐而难知,人多不以为然。

岂知上焦一丝一点,大有关于一身之安危。

试观圣人之画卦也,那画少,那画当众。

再说天变于上,不过岁动星移,其机甚微,而国家之休戚系焉。

治病亦如此。

大病久病之后,多有此象,不可不知。

《素问》谓独大者病,独小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

即此已露其端,况在三部九侯之间乎?

吾尝治一气滞之人,三部九侯,皆无其形。

一诊中指而得之,影影绰绰,仅露其端。

即从此处去治,一药而愈。

(类此亦多。

)又尝见一病久之人,三部九侯毫无脉线。

一诊中指而得之。

即从此处去治,一药而愈。

(类此亦多。

)况且祟脉不可为典要,往往如此。

出奇制胜,全在于此。

吾谓题外传,象外观者,此也。

能拘三部九侯之理乎?

凡事当论其常,不当论其变,此皆论其变也。

然当如今世道与古不同,奇奇怪怪之症,举目皆是。

不从此处斩关夺隘,更从何处下手哉?

吾尝治一重伤寒,两次大汗,衣被皆湿,而表症未解。

诊脉毫无可见,一摸手心而得之。

周身虽润而手心未润,是中气犹有未透也。

又用清凉解散之品,加入其中,一药而愈。

手心与脚心,皆与中心相对。

是手心亦备一诊也,岂仅中指为可凭哉?

头上诸病以除风为主

眼科喉科先除风,多用寒凉必不中。

多用寒凉风束住,此是先生大不通。

风不能出火不降,头上之病总牢笼。

头上清凉发散必兼流行始妙

凡是头上火与风,清凉发散是正经。

不使牛黄(牛黄散)与金丹,方于虽好总无功。

清凉反使火激住,发散反使心胀膨。

必得二药为经纪,清凉发散始流行。

头上有火便下来,心中膨胀顿一清。

但是二药宜斟酌,宜多宜少宜从容。

方本吾家屡试验,故敢注之为二铭。

如今病以治风为主

如今人心最不平,不得厉气总不中。

况当午会火已极,火已极时尽是风。

今病尽从风上起,不痛治风总不灵。

吾尝诊脉细看症,不是头懵便耳聋,不是喉呕便眼红。

明明皆是风证见,如何皆用凉药清。

治火定然风束住,治风能使火外松。

治火不过为辅佐,治风定然作主盟。

病轻二麻天麻、麻黄二二活(羌活、独活)自能已,病重必须蝎子与蜈蚣。

再加金石往下坠,再加金丹往下行。

重用厉剂方能愈,不如此治病难轻。

大抵运会使之然,吾尝以此为先锋。

头面头上诸症以牛黄散为主药(金丹亦可)

人之一身顶最高,非风非火不能招。

火性本炎上,风势往上飘。

论治头上症,散风除火是根苗。

但恐滞气壅塞住,不得牛黄(牛黄散)总不消。

我尝细思头上理,必得清扬若羽毛。

(清扬之药,上至头目。

)或清空,或发表,荷叶一枚作引牢。

牛黄虽少亦将军(中有巴豆霜故也,)十二经中细细调。

上至昆仑下海底,透澈心神与肾交。

此等病儿中指定,脉气上冲入云霄。

(直贯中指故也。

)不论喉咄与耳聋,不论发颐并眼冒。

皆是中气滞不通,壅塞风火往上飘。

不得牛黄为主药,焉能圣德醍醐贯顶高。

头上诸症亦有阴毒结就

一切头懵与头疼,一切鼻衄与眼红。

任凭百方皆治到,不见丝毫有重轻。

皆是阴毒结已久,不用毒药总不中。

我尝调和二将军,一遇此症为先锋。

若是下头有不顺,加上斑(斑蝥)麻(蓖麻)往下行。

若是上头有不顺,加上马前往上冲。

上头下头俱流利,那有内毒不外松?

况且风药大使用,一窍通时百窍通。

任是世上修行客,不过千窍万窍共玲拢。

纵有一切小阴翳,焉能滞隔药王大和衷?

眼疼总要治肝

凡是眼疼总在肝,加上金丹便立痊。

况且肾经如续弦,斑蝥利气最力先。

(用一两个作引子。

)除风降火有主药,上焦风火下焦剜。

眼疼因肝经结滞

有一眼疼痛不堪,我一诊脉滞在肝。

重用青皮与桃仁,(各用七、八钱。

)当即痛止立时安。

牙疼有假火

牙疼恒作火来看,亦有似火实是寒。

虽然面肿只半边,不是面上都肿完。

虽然疼时有不疼,不是一疼无休端。

(疼痛无休是真火。

)此皆湿寒生风热,逼起无根火上窜。

只用清凉去解散,不用引火去归元。

细辛防风能散湿,肉桂熟地往下牵。

往下牵时用肉桂,不使附子往上参。

附子之性无停留,浑身疼痛是真诠。

不可二味一齐用,使他上下无边堰。

此症皆用水酒煎,因它性温能散寒。

治咽喉诸症宜分虚实

喉症虚实治不同,实者宜针(宜针乳蛾头尾,莫针中间)虚莫攻。

甘桔(桔梗)三黄(黄芩、黄连、黄柏、黑枝子)治实症,虚只元参并麦冬。

量加四物(午后重属阴虚,加四物汤)四君子(午前重属阳虚,加四君子),每从桂附去收功。

(气血虚甚,必用金匮肾气丸、八味地黄丸始能收功。

以二药之功有肉桂、附子故也。

(以上数方,有出自己见者,有出自传闻者,有出自别书者,皆百发百中。

自记。

喉疼总要治肺

凡是喉疼总在肺,加上牛黄(牛黄散)立调剂。

况且尺部拉尾巴,此是喉咙最下系。

斑蝥一到关门开,除风降火甚得济。

咽喉两边有硬根,多是阴毒结就成

有一幼妇请我治喉咙,我一诊脉是寒风。

但用热药痛出汗,三月之病一时清。

隔了数月又不好,这回两边时硬疼。

日日吃饭亦无碍,但觉时候不冲融。

我用大热一两付,以为药到必成功。

谁知吃了全不效,知是阴毒结已成。

从此不敢用平药,只用毒药细细攻。

毒药不过三几味,搀入丸药使除风。

吃了此药喉便痒,数日之间即成功。

第一用山甲,第二用全虫;全蝎。

第三用郁金,第四用明雄;第五用棱(三棱)术(文术),第六用蜈蚣。

小小方儿即能愈,毒症即藉毒药攻。

从此治喉咙,恒以此药为先锋。

任是喉强如树皮,无不得此便成功。

如今喉症多有毒,较之往日大不同。

以后临症宜细酌,专靠平药必不中。

治今喉症以除风为主

咽喉不利最多端,总以除风为大关。

阴风入骨寒入窍,阴寒在内难骤宣。

时候久了起疙瘩,疙瘩坚硬皮不丹。

或白或紫或淡红,仍是阴寒伏里边。

虽然发热成毒火(因寒作热),总是阴热往外钻。

正当乘机去发散,透出毒火是真诠。

多用风药为上策,少用清凉为正端。

多用风药必上壅,加上蓖(蓖麻)杷(枇杷叶)往下牵。

少用寒凉恐束住,加上肉(肉桂)附(附子)引归元。

此是治喉真妙诀,如今气运最为先。

我尝治眼科,必以此方为神丹。

我尝治头疼,必以此方为仙丸。

喉症亦从头上起,舍了此方必不占。

试观古人治喉咄,必用郁砂往下传。

(郁金、朱砂加巴豆霜为丸。

)试观古人治肾寒,必用辛(细辛)附(附子)往上宣。

可知少阴通喉咙(少阴肾经上通喉咙),上焦风火下焦剜。

一切上壅下不来,不透肾经总不安。

(巴霜、细辛、附子皆能通肾。

)我因时下喉症甚是危,不得不将此理再传宣。

少年人喉疼多是寒症

一人喉疼并喉干,愈吃清凉愈不痊。

一日请我去看看,我言皮色不变喉不丹。

必是少阴受风寒,况且脉道甚迟迟,那有真火往上窜。

君必身上时发冷,君必骨里略带酸。

看君成室必不久,以致喉症甚流连。

他言正是如此无别说,年前已度玉门关。

即用肉桂八味与之食,大加风药(天麻、白附子、僵蚕之类)除内寒。

只吃一付便能愈,何用外处寻金丹?

(有咽喉忽肿作疼,饮食不能下咽。

但此症实火易治,而虚火难医。

实火世医皆有妙方,即用桔梗、豆根、芩、连、花粉之类,治之立消。

惟虚火乃肾火,不能潜藏于命门,浮游于咽喉之间。

虚火惟夜重于日,清晨反觉少轻。

若实火清晨反重,夜间反轻。

实火口燥舌干,虚火口不渴,舌滑。

以此一一辨之,断不差错。

余用元参一两、熟地一两、麦冬五钱、萸肉二钱、山药五钱、茯苓五钱、五味子一钱、白芥子三钱、好肉桂一钱三分、青盐少许。

煎服一剂。

痛除肿亦尽消,则龙雷之火,有不归根于命门者乎?

绝胜于八味地黄汤也。

倘喉肿闭塞,滴水不能下,方用附子三钱、破故纸五钱,撞细末,调糊作膏药,贴两脚心,以火烘之,一时喉宽,可以服药矣。

屡试屡验,真奇方也。

孙镇川谨识。

妇人喉症因阴虚而得者不少

妇人阴虚亦最多,一受寒邪起乳蛾。

浑身壮热不能止,以为风火定不错。

多少盲医无识见,动将甘桔去搜罗。

不是牛子加射干,便是元参并薄荷。

以治风火甚是好,以治此症错又错。

此症皆自房中得,肾水亏损立起波。

不用肉附八味丸,不能治此双乳蛾。

若能初起即嚼桂,亦可补此少阴科。

再说闺中待嫁女,亦有此症若沉菏。

不于此中讨消息,动将甘桔去止遏。

岂知描鸾绣凤多闲暇,蝴蝶一梦起风波。

愈吃此药愈不得,皆是同室暗操戈。

生此门者死此户,几个人儿知清楚。

古人立下地黄汤,原是此症真妙着。

我见人命多丧此,故将此方再吟哦。

(此症因风火而起者固多,亦有因少阴亏损而然者。

人多忽焉而不察,往往命染黄泉而不知,甚可哀也。

故再笔之于此。

(阴蛾之症,肾水亏极,虚火浮腾,不能归元,看似蛾而非蛾也。

若早晨痛轻,午后痛重,至晚而痛更甚,得热则快,遇寒则加。

方用引火归原,而痛顿失。

萸肉六钱、大熟地一两、麦冬一两、川膝钱半、车前子二钱五分、五味子一钱五分、好肉桂一钱、附子三分、青盐一分。

煎服立愈。

此方大补肾水则火息,引火归原则痛消也。

孙镇川谨识。

风火上壅咳嗽不已,在本人皆以为寒,岂知因湿生热,因热生风,往往如此,不可不知

今结胸症与古不同

如今气运大不同,不知不觉结当胸。

古人结症结胃口,今人结症结胸中。

古人结胃伤寒见,今人结胸百病生。

古人结胸症多死,今人结胸尚从容。

古人结胸因行早,今人结胸并未行。

不从此中讨消息,不知今日之病情。

只困午会火已极,冲入上焦气熊熊。

不用清扬清头目,大开胸膈便无功。

世人皆知下焦行,不知下焦愈行愈不中。

但看中指气迢迢,便知胸中垒块几时消。

际此运会处处有,妇人更比男子昭。

如若治此症,不用下焦行,只要上头攻。

一要去清火,清得火时上下融。

二要去除风,除得风时上下松。

三要去化痰,化得痰时上下空。

四要去决壅,决得壅时上下通。

重加牛黄(牛黄散)与金丹,只要气血分得清。

此本如今大关键,不敢胃口当当胸。

如果真实结胃口,亦须硝(芒硝)黄(大黄)往下行。

非是后学好奇异,愿学君子而时中。

胆颤心寒症治方

人有胆颤心寒之症,皆是湿毒痰涎为祟,治以白砒为最。

我治吐血症数天,忽得胆颤并心寒。

知是痰涎为祟果,即用火炼降仙丹。

火炼降仙丹有名,不得治法总不占。

必须白信如硫璃(白如硫璃明如玉,始堪以治内症。

若外症则不拘乎此矣),必须荞麦面裹园。

(荞麦面大治信毒,虽吃一分亦无碍。

)必须烈火烧透亮,必须陈醋湿周全。

打开信石用一两,明雄就得二两研。

共合一处为细末,便是凉水降仙丹。

(用此药以凉水为引。

)每吃二厘便能愈,无不应手立时痊。

如若吃时先相脉,脉上无火纯是寒。

或是二寸头上如麦屑,或是二寸头上如针尖。

皆是湿寒怪怪症,此药下去稳如山。

如若脉上数有力,不必此药作舟船。

试观京都甚重灵宝丹,亦是明雄和砒研。

但是修合甚得法,以治寒湿天下传。

我制此药不及此,以治湿寒类疟子。

以治痰迷类风颠,无不一药而愈如刀剜。

如若外治身上疼,只用生研入膏丹。

如若外治疮烂口,只合轻粉共枯矾。

(渗烂肉上微有痒意,即宜洗去,另上长药。

)如若外治疥痕干,只合巴霜猪油煎。

内治外治皆有力,毒症得此若遇仙,若是脉症不清楚,不必将此置市前。

咳嗽

咳嗽之症亦多端,不必定是风与寒。

风寒之症哑喉咙,发表温中自能痊。

若是风火往上壅,愈吃热药愈不安。

他说他是寒利害,我一诊脉脉上颠。

大加风药清上焦,射干葶苈滑石连。

再加蓖(蓖麻)杷(杷叶)往下行,二芍(赤芍、白芍)大戟入肾肝。

连吃两付便能愈,方知上头风火下头剜。

因悟先兄好酒热上攒,大清风热始得安。

不用十枣(十枣汤)泻下焦,湿热转眼往上翻。

可知一切上壅症,必要下焦去透穿。

下焦透穿病自已,此是湿热大证见。

若是痨嗽大不然,痨嗽全凭补丹田。

丹田补实病自已,肉(肉桂)附(附子)吴萸引归元。

熟地萸肉并山药,宿砂益智乌梅兼。

此是归根复命大治法,何至睡倒坐不安?

吾尝作有痨嗽诗,正可与此参一参。

隆冬骤得寒嗽,皆是风毒为祟,治以马前丸为最

治病透字最为先,不得透字总不占。

在表宜透发,在里宜透穿。

一毫有不透,即有一毫不安然。

吾本无甚病,惟到隆冬嗽忽添。

即用马前服壮丸(马前用法甚多,随人所加。

加于治嗽药中,即是马前服壮丸,),脱了衣裳拥被眠。

初时不见有动静,二更时节忽战战。

上至颠顶下涌泉,似有微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