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统计七大手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7361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9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统计七大手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质量统计七大手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质量统计七大手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质量统计七大手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质量统计七大手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统计七大手法.docx

《质量统计七大手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统计七大手法.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统计七大手法.docx

质量统计七大手法

质量统计七大手法

质量统计方法是工厂质量管理过程中经常运用的重要手法。

主要是通过对各种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以用来证实产品生产过程能力及产品对规定要求的符合性。

其作用在应用于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的控制.防止不合格品产生.质量问题的分析.查找原因.确定产品和过程的限定值,预测.验证并测量和评定产品质量特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就必须选择适宜的统计方法,下述即常用的统计方法及其应用。

1.图示法(直方图.制程流程图.散布图.柏拉图.因果图等)

主要用于进行问题诊断,并据此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统计诊断

2.统计控制图(X–R.P.C控制图等)

主要用于监控产品的生产和测量过程。

3.试验设计

主要用于确定变量对过程和产品性能有显著影响。

4.建立量化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主要用于生产过程运作的条件和产品设计发生变化时,对产品和过程的特性进行分析。

5.进行变量分析

对各变量构成进行评估.似务变量占总体变量的比例,作为最佳的质量改进机会的依据。

为控制图.产品特性的确定和产品的放行设计抽样方案。

6.抽样计划

工厂质量管理如果能充分运用各种统计手法,将在各方面受益,并表现在:

1.发现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对质量改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2.查找形成品不良的因素,使质量追溯有据可依﹔

3.验证质量控制方法有效性。

以下介绍品管七大手法

1.直方图

2.柏拉图

3.因果图法(鱼刺图)

4.层别法

5.控制图

6.检查表

7.推移图

2.统计技朮的应用

一直方图

直方图有称柱状图,是将囤积数据汇总.分组,并将每组数据绘成柱状图,依统计数据的分布形状,进行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状态及管制能力的分析。

运用直方图进行分析的步骤为

1.数据统计

将同一类型和相近似的现象归纳在一起,以分析该类现象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2.将统计数据分组.确定组数是直方图分析中的重要步骤,将统计的样本总数进行合理分组便于观察数据分布情况,合理的组数鱼样本总数的关系通常为:

(见右下表)

3.计算全距.组距.组界.中心值:

N(样本总数)

组数

50以上

4-6组

50-100

7-10组

100-200

11-14组

200-400

15-19组

400以上

20组

1.全距:

代号为R,是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即

2.组距代号为,组距(h)=R/组数,组距通常选整﹔

3.确定组界:

最小一组的下组界=-测量值的最小位数/2

测量值的最小位数一般是1或0.1

最小一组的上组界=下组界+组距

4.确定中心值

各组界之间的中心值,也称中值。

每组的中心值=(该组的上组界+下组界)/2。

4..统计符合各组值的数据次数

在已确定的每组上下界的数值范围内,将样本数据中符合此范围的样本数统计出来,每一个数据为一次

5.建立坐标系

以数据的次数值为纵轴,特性值为横轴,建立坐标系

直方(柱状)控制图

MODELNO/NAME:

DATE:

Y

1.人力控制图80

X.实际工时70

Y.表示变量直60

50

40

30

20

10

0X

36912151821242730

MODELNO/NAME:

DATE:

Y

1.质量控制图80

X..表示变量直70

Y同一类型的质量60

不良情况出现的50

频次40

30

20

10

0X

36912151821242730

REMARKS:

ISSUEBBY:

CHECKBY:

APPROVEDBY:

CC:

ENG;PMC;PRU;AGM;

6.按每组数据次数的多少在坐标中绘出柱状图,并记入图名.日期.制作人等。

例:

直方图用应用实例

实验室为测定某型号火牛的温升是否正常,经统计获得以下数据:

火牛测定表

测试部门

使用测试房

实验编号

0542

所属部门

实验室

火牛型号

韵邦6603M16T

检测人

刘俸剑

检测日期

03.11.21

序号

实测

序号

实测

序号

实测

序号

实测

序号

实测

1

28.8

11

46

21

49.5

31

75

41

30.5

2

28

12

78.2

22

52.2

32

37.2

42

39.6

3

28.9

13

75.5

23

62.2

33

46.3

43

42.6

4

38

14

72

24

71.4

34

61.6

44

38.7

5

40.4

15

68.9

25

74.5

35

72.1

45

55.9

6

35.3

16

68

26

61.6

36

75.6

46

67.3

7

38.4

17

67.8

27

72.1

37

49.6

47

51.8

8

46.5

18

38.8

28

75.6

38

36

48

36.5

9

45.2

19

45

29

63.2

39

41.8

49

34.9

10

38.8

20

46.4

30

72.3

40

52.7

50

51.2

单位:

次/P.P

由表可知,样本最大值L=78.2,最小值S=28﹔全距R=78.2-28=50.2

组数为9组,则组距C=50.2/9=5.6

第一组的下组界=28-0.05=27.95,上组界=33.55

14火牛溫升直方圖

12X

10

8

6

4

2

0

制表部門:

制表人:

制表日期:

数据的次数分布如下:

次数分布表

组别

组界

组距

中心值

分布次数

1

27.95-33.55

5.6

30.75

4

2

33.55-39.15

5.6

36.35

11

3

39.15-44.75

5.6

41.95

4

4

44.75-50.35

5.6

47.55

8

5

50.35-55.95

5.6

53.15

4

6

55.95-6155

5.6

58.75

0

7

61.55-67.15

5.6

64.35

4

8

67.15-72.75

5.6

69.95

9

9

72.75-78.35

5.6

75.55

6

由图中看到

火牛温升直方图偏左分布,属不正常,

进一步分析其原因为冷却时间过短导致。

应延长冷却时间,使其分布状态为正态分布。

一般来说,应用直方图进行质量分析可达到如下目的:

1.比较平均值舆标准值,将其作为是否调整制程生产质量管理方式的依据;

2.评估制程能力符合工程设计能力的依据﹔

3.考核各部门质量管理绩效的依据﹔

4.比较物料或供货商的方法

直方图在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以下情况:

图一:

正态分布,左右对称,表明制程正常.稳定

图二:

偏态分布,制程中显示有异常因素。

图三:

双峰分布,表明制程内可能有二种不同的

偏差。

图四:

不正常分布,可能测定的数据有偏差。

(2)

(3)

(4)

二.柏拉图法

在工厂实际职作业过程中,造成质量不良的原因很多,但有一些因素所占的比率较低﹔而有一些因素所占的比率很高。

柏拉图就是将肢这些因素加以量化,对占80%以上的项目加以原因调查.分析,并获得质量效率法而提升。

使用柏拉图进行质量分析,必须要确定不良项目,按项目分类进行数据的统计舆汇总,再按所得数据绘制出曲线舆直方图。

应用柏拉图进行质量分析的步骤:

1.决定质量分析的期间,以确定进行数据的选取﹔

2.将质量统计数据按项目进行分类登记﹔

3.各项目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自左向右排列在横坐标轴上,(即大多数靠近纵坐标)﹔

4.以纵坐标表示项目的数量或折合金额数﹔

5.在横坐标上绘制每个项目的直方图形﹔

6.逐项累计项目数量,并按纵坐标参数,将所得之累计数标在柏拉图上﹔

7.连接累计曲线。

柏拉图应用示例

QA在八月份检查成品质量状况统计如下:

序号

不合格项目/类型

不合格数量

占不合格品总数比率(%)

累计比率

1

产品表面刮花

392

39.2

39.2

2

产品变形

330

33

72.2

3

破损

116

11.6

83.8

4

油污

91

9.1

92.9

5

贴纸移位

31

3.1

96

6

装箱数量不符

27

2.7

98.7

7

其它

13

1.3

100

序号

不合格项目/类型

不合格数量

占不合格品总数比率(%)

累计比率

合计

1000

100

步骤2:

绘制柏拉图

步骤3:

解读柏拉图

由上图可知:

造成质量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是:

1.产品表面刮花﹔2.产品变形

3.产品破损。

此三项累计达83.8%,工厂应着重调查造成此三项不合格得原因,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纠正措施。

三.因果图(鱼刺图)

在质量统计中,运用柏拉图找到主要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用因果图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一项结果的产生,必定有其原因,应充分利用图解法找出其原因来”。

这是由日本品管专家石川馨提出来的,因此,因果图又称为“石川图”,因其形状象鱼刺,也称之为“鱼刺图”。

鱼刺图的构成是先例出发生质量变异的项目,然后对造成变异的4MIE因素(人.机.方法.物料..环境)进行分析,将造成质量变异的原因一一列明。

其基本形状如下:

物料

人員

第一层原因

第二层原因

質量問題

設備

作業環境

作業方法法

第三层原因

1.因果图的应用步骤

1.确定产生的质量变异问题,将其标明在图中主干的前端﹔

2.召集相关人员研讨,将可能的原因全部显示出来,先将第一层原因找出,展开形成第二层原因﹔将第二层原因展开,形成第三层原因,依次展开,直到提出解决措施为止﹔

3.分析图上标出的原因,从最低层次原因中找出少量对结果有主要影响的原因,并画上标记,对它们进一步收集资料。

进行实验和确认

因果图应用实例

电子部QA组对2003年11月份电动工具快充充电器电路板各项不良状况统计后,将各项数据制成不良状况一览表。

电路板不良状况一览表制表部门:

QA组制表人:

常玉锋制表日期:

03/12/1

序号

不良项目

不良品数(件)

占不良总数比率(%)

累计比率(%)

1

线路不良

658

54.8

54.8

2

焊接不良

163

13.6

68.4

3

装配不良

108

9

77.4

4

尺寸不良

84

7

84.4

5

丝印不清

66

5.5

89.9

6

装箱错误

50

4.2

94.1

7

表面赃物

42

3.5

97.6

8

其它不良

29

2.4

100

合计

1200

100

将表中各项数据绘制成柏拉图,有图很容易看到电路板中不良项目比例最高的是线路不良,占不良率的54.8%,因此,运用因果图对线路不良项目展开分析,查找产生不良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线路不良的原因分析,查找出其中的主要原因为:

1.作业人员:

本月招进新员工过多,未能进行足够的培训,另外有经验的老员工流失过多。

2.设备:

设备电压不稳,造成质量不稳定,多个供货商的组件混用,也造成质量不稳定。

3.物料:

免检放行物料太多且未严格执行先进先出原则。

4.作业方法:

没有及时更换作业指导书,操作不规范。

5.作业环境:

噪音.光线等影响作业员注意力。

6.其它方面:

生产计划中急单过多,造成加班频繁,客户给定图纸中参数有误差。

物料

設備

作業人員

线路板表面生锈

未经培训上岗顶位太多调机欠经验物料不良

生产计划中人员不稳定

操作技能欠缺加班过多

人员流动过快组件不良机器运行不良免检物

線路不良

多个供货商不一致电压不稳定料多

型号更改,未制噪音过大新开发客户定作业指导书光线太暗客户检验严格

欠缺注意力不集中

未进行首机器距离太进视线模糊模具精度不够

其它

作業環境

作業方法

件检验设计参数有错误

 

工厂各相关部门在对上述原因进行研讨后,拟定如下改善对策:

1.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每组中至少安排二名有经验的老员工进行辅导,对重点设备.重点产品进行监控﹔

2.申购一台过锑炉﹔

3.加强线炉路板的管理,杜绝同一产品使用多种线路板的现象,并编制书面的线路板质量要求给予供货商﹔

4.清查仓库中不良线路板,由品管部对其质量进行重新评定﹔

5.电子开发部尽快制定新的作业指导书,并就客户图纸中的技朮参数舆客户进行确认﹔

6.生产计划部门在编排生产计划时合理评估产能,尽量避免急单。

四.层别法

层别法是指对某一个项目按统计数据分类进行区别的方法,层别法是统计方法中最基础的工具。

通常舆其它方法如柏拉图.因果图等结合使用。

运用层别法时一定要充分了解如何分层,即按什么条件分层。

1.划分层别的原则

1.人员:

按不同组别分层

2.原物料:

按不同供货商分层

3.产品:

按不同产品别分层

4.机器:

按不同机器别分层

5.批别:

按不同时期生产的产品分层。

层别法的应用示例

QA部在对2003年11月20日至30日生产的成品圆盘锯进行抽查过程中,对其不良现象统计如下:

QA部成品验货统计表

序号

日期

不良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1

机内有异物

4

3

3

2

6

5

7

1

2

2

35

2

杂音

6

8

7

5

4

6

6

2

1

1

46

3

大身离壳

3

4

6

7

5

3

2

3

4

2

39

4

接触不良

5

4

4

7

7

6

6

2

5

6

52

5

外壳刮花

2

3

1

4

2

6

5

4

2

1

30

6

表面赃污

7

8

4

7

5

6

6

3

3

2

51

7

保护罩回弹不良

5

4

3

2

7

5

6

5

7

3

47

8

锯片松动

4

3

5

2

7

8

9

10

5

4

57

9

合计

36

37

33

36

43

45

47

30

29

21

357

从表中可清楚的看出11月20日至30日,生产的产品每天的不良项目.不良数量,对每天生产的产品的质量状况一目了然。

五.控制图

控制图是工厂质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具,它最早是由美国贝饵电话实验室的休华特在1924年首先提出使用的,它通过设置合理的控制界限,对引起质量异常的原因进行判定和分析,使工序处于正常、稳定的状态。

控制图的种类、应用特点如下﹔对于上述各种控制图的表样,限于篇幅,此处只给出X-R

及P控制图的表样,对于控制图的应用,本次以P控制图的应用进行说明。

1.P-Chart:

不良率控制图的应用

1.在制程中,定时、定量的随机抽取样本﹔

2.接统计所得数据,分组计算出不合格品率P=Pn/n=单项不合格品数/抽样总数﹔

3.计算平均不合格率(P)=∑Pn/∑n=不合格总数/总抽样数

4.计算控制线中心值,上限及下限值﹔

中心控制线CL=P

控制上限UCL=P+3√P(1-P)/nP=P

控制下限LCL=P-3√P(1-P)/nP=P

5将抽取得样本结果(测量所得数值)填写在P控制图得相应栏中﹔

6.将数值按计点方式绘制在P控制图上

7.控制界限得解读:

a.数据点超出上下限。

其中:

超过上限的点,要查明造成不合格率高的原因,并针对性采取纠正措施﹔而对于低于下限的点,也应分析为什么会有如此低的不合格率,是否为以前制定标准过低,或有其它原因,管理者应针对此现象进行调查,以便制定出合理的不良率,充分发挥各生产部门的潜力,使生产业绩不断上升,并在此基础上,有意识地降低不合格率标准。

b.抽样数据连续有7个点偏离中心时,表示制程能力出现不稳定,特别是出现7个点持续走低﹔或7个点持续走高的状态,管理者应谨慎对待。

c.各点均在上下限之间有规律的变动时,表示制程情况较为稳定,这时管理者应考虑是否提高作业要求。

控制图种类及特点

类别

名称

控制图符号

作用

应用特点

备注

计量值控制图

平均值-极差

控制图

X-R

判断工序是否正常的效果好,计算量大,最常用

产品批量大,工序正常、稳定

需通过计算值,如长度、高度重量等管理质量时,用X-R控制图

中位数-极差控制图

X-R

效果较差、计算简便

产品批量大、工序正常稳定

单值-移动

极差控制图

X-RS

能及时判断工序是否稳定,但不易发现工序分布中心的变化,较简便

抽样困难或尽快发现并消除异常原因

每一个数据都需管理,或抽样数据均匀,可用X-Rs控制图

计算值控制图

不合格品数控制图

Pn

计算简单,易于操作理解,较常用

样本数量相等

要通过不良个数管理质量时,用Pn控制图

不合格品率控制图

P

要通过不良率、合格率、报废率管理质量时,用P控制图

样本数量可以不等

计算量大、控制线凹凸不平

缺陷数控制图

C

在预先确定的项目中统计所有的不良数,并用来管理质量时,用C控制图

样本数量相等

计算简单、易于操作理解,较常用

单位缺陷数控制图

U

在不固定的试验中统计产生的不良数,并用于管理质量,用U控制图

样本数量不等

计算量大,控制线凹凸不平

 

 

 

部门/组:

X-R控制图控制图编号:

产品名称

规格

标准

N/√n

管制图

X图

R图

制造部门

期限

年月日/年月日

品质

特性

最大值

上限

设备号码

抽样

方式

平均值

中心值

测量单位

最小值

下限

操作员

测试人

日期

合计

批号

∑X=

∑R=

本测定值

X1

X2

X3

X4

X5

∑X

平均值

X

X

R

R

X控制图R控制图

N

A2

M3

A2

A9

D4

4

0.73

0.80

1.52

2.28

5

0.58

0.69

1.36

2.11

6

0.48

0.55

1.26

2.00

原因追查

六、检查表

检查表是以表格的形式,将要进行的检查项目分类整理出来,然后按检查表定期进行检查,其作用在于比较简便、直观地反映问题。

1.检查表的制作方法

1.确定检查项目、检查人员及时间等﹔

2.将要检查的细目逐条列在表上﹔

3.将相关的检查结果记入表中。

2.检查表样表(*见下页)

七、推移图(散布图)

推移图是将实际工作绩效于计划值之间关系数据化,并用统计报表将实绩转换成图示的方法。

推移图可以反映工作的实际绩效于目标值的差距,促进管理者进一步采取措施。

1.推移图的绘制

1.统计需要到而数据﹔设定统计项目,如产量、不良数、合格率等。

将该项目在期间(日、月、年)内的计划数、实际数、累计数分别进行统计并列入相应的表格中﹔

2.建立坐标图,纵轴表示结果,将设定的项目用一定的形状表示出来,如:

合格率:

用折线图

部门/组:

P-Chart控制图控制图编号:

产品名称

规格

标准

管制图

P

制造部门

期限

年月日/年月日

品质

特性

最大值

上限

设备号码

抽样

方式

平均值

中心值

测量单位

最小值

下限

操作员

测试人

日期

合计

批号

∑P=

∑Pn=

批量

抽查数

φPn

φP

 

ULC

LCL

控制图

柏拉图分析

原因追查

产量:

用柱状图

不良数:

用柱状图

不良率:

用折线图

横轴表示日期、月度、年度,并将已统计的数据列于横轴下方。

2.推移图的作用

推移图通过将计划目标于实绩相比较,能一目了然的反映管理成效,如果期间内的实绩始终控制在目标线附近,则表明管理状况良好,否则就需要采取改善行动。

3.推移图的应用实例

电动工具生产部2003年11月生产型号为圆盘锯的电动工具,在该类产品完成后,经统计编成如下图的月度推移图。

从该图中即可了解该部门11月份的生产实绩、不良率等生产状况。

电动工具生产部2003年11月月度推移图

质量绩效分析

工厂的质量管理是否上轨道,各项质量控制活动是否有效落实执行,要通过质量绩效来体现。

对于工厂管理者,只有通过质量绩效的分析,才能明了现行质量管理水平舆质量目标之间的差距,获取质量改进的必要信息。

一.质量绩效分析的步骤

1.准时出货率

2.客户投诉率

3生产直通率

4.成品合格率

 

标识日产数

2.626000不良率

2.41200日产计划24000计划累积

2.2110022000实绩累积

2.0100020000

1.890018000

1.6800×不良目标16000

1.470014000

1.2600×××12000

1.0500×10000

0.8400累积实绩线8000

0.63006000

0.4200累积计划线4000

0.21002000

%501000

日期123452728293031合计

实绩日产量930880980920950

实绩不良率1.01.21.51.01.3

累计划数900180027003600450021600

积计划数9301810279037104660

对七大手法的补充:

1.柏拉图的分析 

一般情况下,以累积百分比达到80%的不良项目为主要项目,称为A类﹔累积在80-95%左右属次要项目,称为B类﹔95%以上为更次要问题,但实际工作中不可机械的按80%确定,应结合具体情况来选定。

 柏拉图一般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