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学案人民版必修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7083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学案人民版必修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学案人民版必修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学案人民版必修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学案人民版必修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学案人民版必修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学案人民版必修一.docx

《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学案人民版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学案人民版必修一.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学案人民版必修一.docx

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学案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课题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授课时间

总课时

主备人

复习内容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补充笔记

一、考点展示:

1.太平天国运动:

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2.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默写

三、重点难点突破:

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

异:

①产生背景不同。

②有关社会经济主张的不同。

③群众基础不同。

④作用不同。

⑤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

同:

①都是太平天国文件。

一是建国纲领,一是治国方案。

②最后都没有真正实行。

《天》在于其落后性和空想性,《资》在于其无社会基础。

2.如何认识中华民国和南京临时政府?

(1)中华民国是1912~1949年中国的国名,南京临时政府则是指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南京领导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民主共和国性质的中央政权。

(2)中华民国分为三个时期: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1月~3月);北洋军阀时期(1912年~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1949年)

(3)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则是以“中华民国”为招牌,实质上是帝国主义扶植下的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联合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则是国民党新军阀打着“中华民国”的旗号,实际上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权。

3.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区别

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四、拓展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

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

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

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

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

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

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

……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

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2)下面表格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你根据所给的信息,完成下表:

大事件

主要领导人

革命的性质

主要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

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辛亥革命

孙中山

 

南昌起义

周恩来

贺龙

新民主主义革命

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3)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大事件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1、

(1)主题:

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或独立与民主)。

依据: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表格一:

革命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表格二: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历史意义: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表格三:

历史意义:

(3)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主和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避免了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社会;不同阶级的革命斗争是推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不断深入的动力;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全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2.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乙、丙三同学研究了下列图片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甲:

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

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

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

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根据你对图片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

(2)就丙的说法,谈谈你的认识。

2、

(1)甲: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乙: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复辟帝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化为泡影。

(2)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失败是必然的。

11.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答案提示:

认为辛亥革命胜利的理由是:

(可以从政治、思想、社会习俗变化、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革除了一些封建旧俗恶习,社会风气发生巨大变化,有助于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发展;辛亥革命使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所以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是:

(可以从经济上、外交上、胜利成果的流失等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制度,铲除封建势力的根子,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辛亥革命也没有赶走外国侵略者,废除不平等条约;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而且,清朝皇室继续保留。

所以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

这些都说明辛亥革命失败了。

认为辛亥革命既有它胜利的地方,又有它失败的地方的理由是:

辛亥革命从推翻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等方面看取得一定的胜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等方面看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

(2007年广东·29)阅读下列材料:

(8分)

【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3分)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5分)

①政治:

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②经济: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巩固练习

班级姓名得分

 

1.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广西等地连年灾荒B.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C.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D.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2.近代太平天国运动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制度

A.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B.突出反映了农民对社会经济改革和农业近代化的强烈要求

C.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3.史载:

太平军刚入(南京)城一个月,敌人威胁还未解除,就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天王府。

每天征用万余民工,宫中金碧辉煌,重殿叠宇,金饰以黄金,绘以五彩,光彩夺目。

在外征战的太平军将领一直源源不断将各种奇珍异宝运到天王府。

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A.大兴土木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B.农民阶级无法克服自身的局限性

C.太平天国政权性质在入城以前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D.天王府的建造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文化遗产

4.(2008年,上海单科)以下农民运动受基督教影响的是

A秦末农民战争B明末农民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

5.(08全国文综二)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6.毛泽东曾认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其理由是()

A.以往的民主革命都失败了

B.孙中山与共产党实现了合作

C.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取得成功

D.孙中山提出了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

7.《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其中有“林则徐说:

我销;洪秀全说:

我反;康有为说:

我变;孙中山说:

看我的。

”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历程

C.都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8.晚清一位人士曾大声疾呼:

“何以立国?

曰富。

何以制夷?

曰强。

何以致富强?

曰在治人。

人不自治,治之以法。

”对材料中“治之以法”最恰当的理解是

A.推翻君主政体B.废除不平等条约

C.改革科举制度D.变革政治制度

9.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

“(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

……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

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

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这说明

A.革命已经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治开始资产阶级化

B.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C.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只是形式上的革命,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10.(08全国文综二,16)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

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1

2

3

4

5

6

7

8

9

10

附:

课前检测

1、定都天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在年月,太平军占领,洪秀全宣布改为,定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以为中心的农民基本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提出了废除。

①土地分配:

原则和办法。

②产品分配原则

办法。

③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

但这个制度所制定的的办法,并不切合实际。

要在小生产者的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分配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平均主义的。

《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

2、《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是年,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的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①性质:

②主张:

③评价:

这是先进的中国最早提出的带有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和,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施行。

3、天京陷落

(1)太平天国的失败——1864年天京沦陷。

(2)太平天国的意义和教训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狠狠打击了。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的重任。

4、武昌起义

(1)、同盟会的成立

目的:

为加强的联合。

组织基础:

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地点:

1905年。

性质:

中国近代第一个政党。

(2)武昌起义的爆发:

时间:

参加力量: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5、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2.1.1南京。

中华民国纪年:

民国元年为年,五色旗等。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主要内容: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②约法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③实行制;司法权由独立行使。

(3)性质及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宪法。

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制度的灭亡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进程的一座丰碑。

6、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性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

(2)功绩: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政体,沉重打了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②辛亥革命建立了,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革命后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③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进程中显著的。

局限性:

没有改变中国性质

教训:

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国行不通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二课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

授课时间

总课时

主备人

复习内容

(1)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人民解放战争等),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3)体会爱国学生、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在民族危机中所表现出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革命时期为人民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补充笔记

一、考点展示:

(1)五四运动

(2)中共“一大”和“二大”(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4)国民革命运动的国共合作;(5)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7)红军长征(8)遵义会议(9)挺进大别山和三大战役;(10)七届二中全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默写

三、重点难点突破:

1.五四运动在近代史上有何地位?

其体现的“五四精神”是什么?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爱国主义精神;民主和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精神。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有哪些重大事件?

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二大、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国共合作抗日及人民解放战争

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

(1)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任务:

反侵略反封建。

(3)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不同点:

领导力量

指导思想

革命前途

群众基础

结果

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共和国

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由于领导阶级的局限性,失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广大人民群众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胜利。

 

四、拓展探究

应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

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2005年4月

26日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

开始为期8天7夜的“和平之旅”。

右图为

连战访问大陆的

路线示意图。

读图并回答:

(1)孙中山是国共两党共同敬仰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连战访问大陆的第一站就是去南京拜谒中山陵,胡锦涛在与连战的会谈中也说“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

结合国民革命运动的有关史实,举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

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建立黄埔军校;东征及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参与北伐战争;领导工农运动配合北伐。

(2)西安是连战访问大陆的重要一站,它见证了70年前国共关系的风云变化。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是什么?

并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变化:

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原因: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3)连战在祭奠祖母时说:

我的祖母埋葬在这里,60年来连家没有一个人能够来祭拜,我们当子孙的人感到非常愧疚。

这是大时代里的小历史,但对我家族、个人来讲是很辛酸的历史。

两岸分离,导致了连战家族、个人的辛酸历史,同时也是两岸炎黄子孙心中的伤痛。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岸分离的原因。

国民党内战失败,退居台湾;美国干涉、阻挠中国解放台湾(或: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4)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对近代中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

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

8、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

当年由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的史料题材。

经过精心选择,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

请根据下列两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图1:

1919年图2:

1937—1945年

(1)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2)图一历史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3)图二历史事件的结局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图一:

五四运动;图二:

抗日战争。

(2)图一: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图二: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人民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巩固练习

班级姓名得分

 

1.“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

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

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A.中共一大B.中共三大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1936年)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中国工农红军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五次军事围剿

C.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D.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现了很多仍需我们弘扬的时代精神。

下列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五四精神”②“井冈山精神”③“长征精神”④“西柏坡精神”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①②④③

 

4.下列四幅图中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堪称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①太平天国文件②孙中山主持中华民国第一次国务会议图③五四运动④井冈山会师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③④

5.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B.百万雄师过长江C.挺进大西南 D.战略大决战

6.假如“红色中国之旅”夏令营确定要探寻80年前(1927年)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历史遗迹,应选择的地点是①南昌②瑞金③井冈山④延安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7.(08广东文科基础)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8。

(2008上海)科学家竺可祯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C.解放军入北京城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

9.(08广东单科)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10.(2009海南历史卷,17)表1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员构成表

地区

党员人数

学生

工人

农人

绥远

3200

8%

3%

80%

湖北

1877

63.1%

2.3%

8.9%

广东

15000

21.2%

20.1%

39.1%

表l表明,1925年的国民党

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B.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D.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11.(2009上海历史卷,30)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

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12.解放战争的第二年,毛泽东说: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指的是

A.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C.横渡长江,解放南京D.发动三大战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附:

课前自测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1)导火线:

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

(2)口号:

运动的中心在,主力为。

运动中心由转移到。

主力为。

(3)五四运动的性质:

(4)五四运动的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共一大:

年月日,中共一大在召开,

大会制定党的最终任务是:

当前党的中心任务是:

(2)中共二大:

党的最高纲领是:

最低纲领:

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纲领。

二国民革命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国民党一大

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召开。

它标志着的实现和的正式建立。

运动兴起。

2、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标志:

的召开

(2)高潮:

北伐战争

①目的:

打倒,推翻,统一。

中国国民党出师北阀。

②失败: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右派加紧争夺革命领导权。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和,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3)国民革命运动的意义:

(4)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