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质量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2705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数学质量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数学质量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数学质量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数学质量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数学质量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质量分析.docx

《中考数学质量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数学质量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数学质量分析.docx

中考数学质量分析

莆田市2008年中考各学科考试说明

数学

一、命题依据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

二、命题原则

1.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状况。

2.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双基”的结果与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重视对学生数学认知水平的评价。

3.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命题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4.试题的考查内容、素材选取、试卷形式对每个学生而言要体现其公平性.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系统,尊重不同的解答方式和表现形式。

5.试题背景具有现实性.试题背景应来自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

6.试卷的有效性.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结果与过程的考查,加强对学生思维水平与思维特征的考查;中考试卷要有效发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求解)题、证明题、开放性问题、应用性问题、阅读分析题、探索性问题及其他各种题型的功能,试题设计必须与其评价的目标相一致.试题的求解思考过程力求体现《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等。

三、适用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初中数学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

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7-9年级)中: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四个部分的内容.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

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的主要考查方面包括: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对数学的基本认识等.

(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查的主要内容:

了解数的产生的意义,理解代数运算的意义、算理,能够合理的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的使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位置与特征;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有效的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作合理预测;了解概率的涵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活动解释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2)“数学活动过程”考查的主要方面:

数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与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

(3)“数学思考”方面的考查应当关注的主要内容:

学生在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其主要内容包括: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够使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并借助符号转换获得对事物的理解;能够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几何现象;能够运用图形形象的表达问题、借助直观进行思考与推理;能意识到作一个合理的决策需要借助统计活动支收集信息;面对数据时能对它的来源、处理方法和由此而得到的推测性结论作合理的质疑;面对现实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合乎逻辑地与他人交流;等等。

(4)“解决问题能力”考查的主要方面:

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5)“对数学的基本认识”考查的主要方面:

对数学内部统一性的认识(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同数学方法之间的相似性等);对数学与现实、或其他学科知识之间联系的认识;等等。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考试要求的知识技能目标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

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具体涵义如下:

了解(认识):

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理解:

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灵活运用:

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的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分为三个不同层次:

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具体涵义如下:

经历(感受):

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体验(体会):

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

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它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考试内容标准见《数学课程标准》。

六、考试形式

初中毕业数学学业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七、试卷难度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档题和稍难题.难度值为0.7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值为0.5~0.7之间的试题为中档题,难度值为0.3~0.5之间的试题为稍难题.试卷的总体难度约为0.8。

试题难度易中难的比例为8:

1:

1。

八、试卷结构

试卷包含有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三种题型的占分比例约为:

填空题占25%,选择题占12.5%,解答题占62.5%。

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作图题等,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推证过程或按题目要求正确作图.应设计结合现实情境的开放性、探索性问题,杜绝人为编造的繁难计算题和证明题。

全卷的总题量控制在25~30题。

 

2008莆田市中考数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特点及试题评析

1试题双向细目表

2008年莆田市中考 数学 学科双向细目表

题号

内 容

能力

层级

题型

取材

分值

预测

难度

抽样

难度

1

绝对值的概念

B

课本改造

3

0.95

0.91

2

幂的乘方运算

A

课本改造

3

0.9

0.82

3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B

课本改造

3

0.9

0.80

4

频率概念及其性质

B

课本改造

3

0.8

0.74

5

菱形的概念与判断

C

课本改造

3

0.8

0.50

6

科学记数法

B

课本改造

3

0.8

0.88

7

方差的概念及其性质

B

课本改造

3

0.8

0.94

8

原点中心对称性质

B

课本改造

3

0.8

0.80

9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

B

B

课外改造

3

0.7

0.54

10

列代数式

B

课外改造

3

0.65

0.62

11

切线的概念

垂径分弦定理

勾股定理

平行线性质

B

B

B

B

课外改造

3

0.6

0.66

12

勾股定理

规律探究

B

B

课本改造

3

0.5

0.52

1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B

课本改造

4

0.85

0.82

14

概率

B

课本改造

4

0.8

0.83

15

平面展开图

B

课本改造

4

0.7

0.84

16

函数建模

函数图象

B

B

课外改造

4

0.7

0.70

17

倒数的概念

0次幂运算

算术平方根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

B

A

B

B

课本改造

9

0.9

0.71

18

因式分解

分式的乘除

约分

去括号

B

B

B

B

课外改造

9

0.7

0.71

19

角平分线性质

三角形内和定理

平行线的性质应用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

B

B

B

B

B

课外改造

9

0.75

0.77

20

面积计算

弧长计算

旋转作图

B

B

B

课外改造

9

0.7

0.55

21

条形图

中位数

样本估计总体

B

B

B

课本改造

9

0.65

0.61

22

方位角的概念与应用

解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

B

B

B

课本改造

9

0.65

0.67

23

折叠性质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的判定

切线的判定

解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定理

B

C

B

B

B

B

B

课外改造

9

0.65

0.63

2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列一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其在闭区间的最值

B

B

课本改造

9

0.6

0.49

25

平角的概念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与性质

相似性质求函数关系式

B

B

B

B

原创题

12

0.4

0.30

26

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求函数关系式

配方法求最值

面积比转为线段三等分点

图象平移

求分点坐标

B

B

B

B

B

B

原创题

14

0.3

0.22

汇总

平均分

89.05

及格率

60%

难度系数

0.61

能级:

 数学:

A-了解,B-理解,C-掌握,D-灵活运用

2试卷特点

2.1.试卷分布作适当调整,加大概率统计所占分值比例

由于对概率统计的重视不足,往年的中考数学试卷中概率与统计的分值偏少,与其所占的课时比例严重失调。

故今年加大对概率统计的考查力度,第4、7、21题考统计;第14题考概率,总分值19分,占14%,与课时比例相近。

2.2.试卷整体结构、长度、梯度设计科学合理,有助于考生稳定情绪,发挥应有的水平。

从知识结构看,试题涉及知识点占教材知识总点数的近80%,具有较大的覆盖面。

各种题型中的试题按由易到难梯度排列,多数试题可以一题多解,入手较宽,运算量有效控制,书写量适中,整卷难度适中,难点分散设置,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相结合,多点把关,增加整卷的区分度。

2.3.试卷考点继续关注数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能力,关注数学基本技能及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考查,重点突出,返朴归真,回归课本

考查重点突出,数式运算、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及其图像、三角形、四边形、三角函数、圆、统计与概率等重点章节在试卷中都占有较大比重。

试题中取材于课本的原题或改造题有1、2、3、5、6、7、8、12、14、15、21、24等,引导初中课堂教学应重视教材,注意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与处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特别是要重视教材中蕴含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

采用一题考多法与多题考一法相结合深入的考查。

如第26题:

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转化思想全面整合考查;如第7、11、13、16、25、26均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等。

2.4突出对图、表的看图,读图,识图及作图,用图能力的考查。

识图:

如第7、13题;看图:

如第11题;用图:

如第12、16题;作图:

如第20、21;

识表:

如第4题;用表:

如第24题等。

图表能力也是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应加强对图表的教学与考查力度。

2.5增加应用型试题,关注基本生活经验的适度考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试题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充满时代气息。

如第6.7.10.11.15.16.21.22.24均为实践应用题,占总分值的31.3%,进一步加大实际应用的考查力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与能力。

如第6、10、15、21题背景公平新颖活泼,富有时代气息。

2.6适当设置开放性、探究性、可选择性及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