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03高速铁路的路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69832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7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03高速铁路的路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最新03高速铁路的路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最新03高速铁路的路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最新03高速铁路的路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最新03高速铁路的路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03高速铁路的路基.docx

《最新03高速铁路的路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03高速铁路的路基.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03高速铁路的路基.docx

最新03高速铁路的路基

 

03高速铁路的路基

3高速铁路的路基

3.1高速铁路路基的特点

路基是轨道的基础,也叫线路下部结构。

高速铁路的出现对传统铁路的设计施工和养护维修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许多方面深化和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方法和观念。

高速铁路路基应按土工结构物进行设计,其地基处理、路堤填筑、边坡支挡防护以及排水设计等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使之能抵抗各种自然因素作用的影响,确保列车高速、安全和平稳运行。

与普通铁路路基相比,高速铁路路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1.高速铁路路基的多层结构系统

高速铁路线路结构,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轨道、道床、土路基这种结构形式,既有有碴轨道也有无碴轨道。

对于有碴轨道,在道床和土路基之间,已抛弃了将道碴层直接放在土路基上的结构形式,作成了多层结构系统。

图3-1~图3-5分别为德国和法国高速铁路一般路基基床的断面型式,保护层的厚度为25~30cm。

图3-6为日本高速铁路板式轨道的基本结构型式之一,其把基床表层称为路盘或强化路盘,厚30cm,强化路盘的表层为5cm厚的沥青混凝土,其下为级配碎石(或高炉矿碴)。

2.控制变形是路基设计的关键

控制变形是路基设计的关键,采用各种不同路基结构形式的首要目的是为高速线路提供一个高平顺、均匀和稳定的轨下基础。

由散体材料组成的路基是整个线路结构中最薄弱、最不稳定的环节,是轨道变形的主要来源。

它在多次重复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累积永久下沉(残余变形)将造成轨道的不平顺,同时其刚度对轨道面的弹

图3-1德国高速铁路无碴轨道路堤的断面型式之一

图3-2德国高速铁路有碴轨道路堤的断面型式

图3-3法国高速铁路路堤的断面型式(单位:

m)

图3-4法国高速铁路路堑的断面型式(基床土质差)(单位:

m)

图3-5法国高速铁路路堑的断面型式(基床土质好)(单位:

m)

图3-6日本高速铁路板式轨道路基的断面型式之一

性变形也起关键性的作用,因而对列车的高速走行有重要影响。

高速行车对轨道变形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变形问题便成为高速铁路设计所考虑的主要控制因素。

就路基而言,过去多注重于强度设计,并以强度作为轨下系统设计的主要控制条件。

而现在强度已不成为问题,一般在达到强度破坏前,可能已经出现了过大的有害变形。

日本东海道新干线的设计时速为220km,由于其在设计中仅仅采取了轨道的加强措施,而忽略了路基的强化,以至从1965年开始,因为路基的严重下沉,致使路基病害不断,线路变形严重超限,不得不对线路以年均30km以上的速度大举整修,10年内中断行车200多次,列车运行平均速度也降到100~110km/h。

3.在列车、线路这一整体系统中,路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变形问题相当复杂,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日本及欧洲各国虽然实现了高速,但他们都是通过采用高标准的昂贵的强化线路结构和高质量的养护维修技术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日本对此不惜代价,在上越和东北新干线上,高架桥延长米数所占比例分别为49%和57%,路基仅占1%和6%。

所以,变形问题是轨下系统设计的关键。

由于普通铁路行车速度慢、运量小,因此在以往的设计中,只孤立地研究轮、轨的相互作用,并把这种相互作用狭义地理解为轮、轨接触部位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的关系,而忽略了路基的影响,其中各个部分的设计也只局限于本专业范围内。

对于高速铁路,轮轨系统应该是车轮、钢轨、道床、路基各部分相互作用的整体。

因为包括路基在内的轨下系统的垂向变形集中反映在轨面上,而且又直接影响着轮轨作用力的大小。

所以,在轮轨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必须把各部分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分析,建立适当的模型,着眼于各自的基本参数和运用状态,进行系统的最佳设计,实现轮轨系统的合理匹配,尽可能降低轮轨作用力,以保证列车的高速安全运行。

德国著名的高速铁路专家Birmann指出:

铁路路基作为承受轨道和列车荷载的基础,如果选择了合理的刚度(弹性模量),则能明显地影响轮载的分配,可以使轨面的最大支承力减小60%~70%,而且还可以改善基床动应力分布,减弱重复荷载的动力作用,减少列车荷载对线路的不良影响。

但这并不是要求路基不存在变形,因为列车不可能在一个绝对刚性的基础上作高速稳定的运行,只能依循着不平顺的走行面和刚度有变化的轨道运行。

因此,在高速铁路技术研究中,无论机车车辆、轨道结构或路基、桥梁、隧道专业,都应当把自己的问题放在整个系统中去考察。

设计中所采用的设计参数应当使系统的各个部分相互间有合理的匹配。

对于路基来说,这些参数主要是弹性系数、阻尼、参振质量、变形模量、动刚度、固有频率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压实度和含水量等。

3.2高速铁路路基的设计荷载

路基的荷载是指作用在路基面上的应力。

它包含两部分:

一部分是线路上部结构的重量作用在路基面上的应力,即静荷载;另一部分是列车行驶时轮载力通过上部结构传递到路基面上的动应力,即动荷载。

常速铁路路基设计需要考虑荷载的影响时,在计算中常把静荷载和动荷载一并简化作为静荷载处理,即换算土柱法。

高速铁路的路基设计不能简单地把动荷载作为静荷载处理,必须进行动态分析,计算列车动荷载的作用在路基中所产生的动应力的大小和分布规律,如何计算静荷载是简单而明确的,本节重点介绍高速铁路路基的承受的动荷载。

3.2.1静荷载

铁路路基面上作用有列车荷载和轨道荷载。

列车荷载与轨道荷载是确定路基本体构造要求的一个重要依据。

我国的京沪高速铁路有碴轨道结构轨道及列车荷载换算的土柱高度及分布宽度如表3-1所示。

ZK荷载计算图式和换算土柱图式分别见图3-7和图3-8,ZK荷载通过轨道传播到路基面上,在横断面上的分布宽度l0自轨枕底两端向下按450扩散角计算,h0为换算土柱高度。

表3-1京沪高速铁路轨道及列车荷载换算土柱高度及分布宽度

列车活载种类

设计轴重

(kN)

钢轨(kg/m)

轨枕

(根/km)

道床

厚度

(m)

道床

顶宽(m)

道床

坡度

分布

宽度

(m)

计算高度(m)

土的重度(kN/m3)

18

19

20

21

22

ZK

活载

200

60

1667

0.35

3.6

1:

1.75

3.4

3.0

2.8

2.7

2.6

2.4

|

活载

220

60

1667

0.35

3.6

1:

1.75

3.4

3.4

3.2

3.0

2.9

2.8

 

图3-7ZK荷载计算图式图3-8换算土柱图式

3.2.2动荷载

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路基保持长期稳定是列车高速运行的基础。

要保持路基长期稳定,不产生任何危及正常运行的过大有害变形,就必须了解列车在高速运行时通过钢轨、轨枕、道床传到路基表面的动应力幅值及其频率,以及振动加速度及位移的大小。

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路基动应力的幅值与机车车辆运行情况、线路及基础状态等有关,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用简单的数学模型来表达,一般采取实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

1.高速铁路路基设计动应力幅值

作用在轨道上的轮重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

①机车车辆静轴重;②机车车辆与轨道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附加作用力。

前者对于特定的机车车辆是常数,后者是与诸多因素有关的一个随机变量。

确定路基设计动应力幅值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在高速条件下进行动应力实测,另一种是运用计算机模拟计算。

由于高速铁路路基面上的动应力大小及分布情况,目前我国尚无实测资料,主要参考国外资料及我国铁路在准高速条件下获得的实测数据。

路基面动应力幅值是与列车速度、轴重、机车车辆动态特性、轨道结构、轨道不平顺、距轨底深度及路基状态有关的一个随机函数。

基于以上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路基设计动应力幅值按下式计算:

(3-1)

式中

——路基设计动应力幅值(kPa);

P——机车车辆的静轴重(kN);

——速度影响系数,高速铁路无缝线路

,准高速铁路无缝线路

——列车运行速度,速度在300km/h以内时以实际速度计,超过300km/h时按300km/h计。

2.路基面上的动应力沿线路纵向的分布

在高速铁路路基设计中,不仅需要知道列车荷载通过钢轨、轨枕、道碴传递到路基面的动应力数值的大小,还需要了解其在路基面上沿线路纵向分布情况。

大量实测的应力曲线表明,动应力在路基面上沿线路纵向的分布如图3-9所示,图中

为车轮正下方路基面的动应力最大值。

如沿线路纵向距该车轮L处路基面应力衰减为零,则L即为扩散距离。

对大量实测数据图形的分析,发现车轮正下方路基面动应力最大值和最大值与沿线路纵向扩散距离L之比存在线性关系。

其关系式如下:

(3-2)

式中

以kPa计,L以m计。

3.高速铁路路基设计荷载

当高速铁路的设计速度为350km/h,最大轴重为200kN时,根据式(3-1)可求出设计动应力幅值为100kPa,在路基面上的分布面积为3.0×2.8m2,如图3-10所示。

 

图3-9动应力沿线路纵向在路基面的扩散情况

 

图3-10高速铁路路基面上设计动应力及分布图(单位:

m)

4.动应力沿深度的衰减

列车荷载以动力波的形式通过道床传递到基床面,再向深层传播。

在动力波传播的过程中要消耗能量,或者说由于阻尼作用,土要吸收能量,因此,动应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衰减。

动应力沿深度的衰减可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是实测,二是理论计算。

前者由于受测试设备、埋设传感器的边界条件等影响,数值较离散,加之深处测试也比较困难,因此大多采用后者。

在理论计算中虽作了一些假设,会造成计算结果与实际有些出入,但对于路基填土设计而言,这样的精度是可以接受的。

在长方形均布荷载作用下(图3-11),荷载中心点下深度z处的垂直应力可采用Boussinesq理论,按照半空间弹性理论公式进行计算:

(3-3)

式中P0为荷载强度,m=a/b,n=z/b。

如果长方形的长与宽如图3-11所示,则动应力沿深度逐渐衰减可按式(3-3)计算,只是需要考虑基床表层与基床底层填料的模量差异,计算结果见图3-12所示。

 

图3-11土中应力计算示意图图3-12动应力沿深度衰减曲线

5.基床厚度的确定

列车动应力由轨道、道床传至路基本体,然后沿深度逐渐衰减。

一般将动应力影响较大的部分定义为路基基床。

压实土的动三轴试验表明,当动静应力比在0.2以下时,加载10万次产生的塑性累积变形在0.2%以下,而且很快能达到稳定。

如果动静应力比小于0.1,动荷载影响就相当微小了。

因此,一般将动静应力比1:

5或1:

10作为确定基床厚度的依据。

我国对京沪高速铁路路基的研究表明,动静应力比为1:

5时的深度约为3.2m,动静应力比为1:

10的深度约为4.2m,如图3-13。

考虑到高速铁路路基基床部分的填料为优质填料,且压实要求高,故一般采用动静应力比1:

5为确定基床厚度的标准,因此,确定的京沪高速铁路路基基床厚度为3.0m。

 

图3-13列车动应力与路基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变化曲线

3.3高速铁路路基横断面

表3-2为国外高速铁路轨道及路基面宽度。

我国京沪高速铁路路线线间距根据所采用机车车辆类型、运行速度等因素确定为5.0m。

高速铁路路基面形状应为三角形,并设有由路基面中心向两侧成4%的横向排水坡。

曲线加宽时,仍应保持路基面的三角形形状。

表3-2国外高速铁路轨道及路基面宽度

 

3.3.1路肩宽度

路肩虽不直接承受列车荷载作用,但它对保证路基受力部分的稳固十分重要。

路肩宽度选择应同时满足敷设接触网支柱,安放通信信号设备,埋设必要的线路标志,通行养路机具等要求。

路肩宽度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路基稳定的需要,特别是浸水以后路堤边坡的稳定性。

根据日本、德国的经验,在降雨量最大的地区,加大路肩宽度对于保证路线畅通有重要作用。

一般路堤浸水后,边坡部分土质会软化,在自重与列车荷载产生的振动加速度的共同作用下,容易产生边坡的浅层滑坡。

路肩较宽时,即使发生浅层坍滑。

也不会影响路堤承受部分,从而可不影响列车的正常通行。

此外,路肩部分需考虑设置电杆、电缆槽位置,路堑地段则需考虑为边坡剥落物留有空地及开挖排水沟时不影响边坡稳定。

2.满足养护维修的需要。

高速铁路虽说是高标准、高质量的线路,但小型、紧急补修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仍需考虑线路维修时搁置或推行小型养路机械所必须的路肩宽度。

3.保证行人的安全,符合安全退避距离的要求(详见第二章有关内容)。

4.为路堤压密与道床边坡坍落留有余地。

路堤在建成以后多多少少会发生一些沉降,特别是高路堤、软弱地基路堤,即使施工质量很好也会有压密沉降。

日本1964年修建东海道新干线时规定为一侧设0.5m的人行道,另一侧设1.0宽的作业通道。

但经运营实践,修订了路肩宽度标准。

自山阳新干线以后制订的路基标准规定,路堤的路肩宽度增加到1.2m,路堑为1.0m。

法国修建东南线时,考虑到养护人员乘车行走,特别是电弧焊装置使用的发动机组能在路肩上通过,双侧设1.2m宽的路肩通道。

但在修建大西洋干线时,修改为在接触网支柱处设0.7m宽的SES马道,马道外再设宽0.9m的路肩,其结果使路基面宽度从13.0m增至13.9m。

意大利罗马—佛罗伦萨高速铁路沿线在轨道侧安全限界边设有高度超过人头的基柱,两侧在基柱外各设1.0m通道。

我国京沪高速铁路路肩宽度亦根据所采用的机车外形、车辆幅宽、列车长度、行车速度等,参考其他国家的资料考虑了上述要求后,提出路基两侧均为1.4m(双线)和1.5m(单线)的标准。

3.3.2路基面宽度

1.直线地段路基面宽度

我国京沪高速铁路直线地段路基面宽度按照表3-3采用。

表3-3直线地段路基面宽度(m)

单线

双线

路堤

路堑

路堤

路堑

8.8

8.8

13.8

13.8

2.曲线地段路基面加宽值

我国京沪高速铁路曲线地段路基面加宽值应在曲线外侧按照表3-4的数值加宽。

曲线加宽值应在缓和曲线内渐变。

 

表3-4曲线地段路基面加宽值

曲线半径(m)

路基外侧加宽值(m)

14000>R≥11000

0.3

11000>R≥7000

0.4

7000>R≥5500

0.5

3.3.3高速铁路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图3-14~图3-19为我国京沪高速铁路路基的标准横断面图。

 

图3-14双线路堤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单位:

m)

注:

声屏障基础埋深应根据计算确定。

 

图3-15双线路堑(硬质岩石)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单位:

m)

 

图3-16双线路堑(土质、软质岩石及强风化硬质岩石)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单位:

m)

注:

基床表层顶面为0.05~0.1m厚的沥青混凝土。

其下基床表层换填0.60~0.65m厚级配砂砾石或级配碎石。

 

图3-17单线路堤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单位:

m)

注:

声屏障基础埋深应根据计算确定。

 

图3-18单线路堑(硬质岩石)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单位:

m)

 

图3-19单线路堑(土质、软质岩石及强风化硬质岩石)标准横断面示意图(单位:

m)

注:

基床表层顶面为0.05~0.1m厚的沥青混凝土。

其下基床表层换填0.60~0.65m厚级配砂砾石或级配碎石。

3.4高速铁路路基基床

3.4.1基床的作用与结构

1.基床的作用

基床是铁路路基最重要的关键部位,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床有足够的强度,它能抵抗列车荷载产生的动应力而不使基床破坏,能抵抗道碴压入基床土中,防止道碴陷槽等病害的形成,在路基填筑阶段能承受重型施工车辆走行而不形成印坑,以免留下隐患。

(2)基床具有足够的刚度,在列车荷载的重复作用下,塑性积累变形很小,能避免形成过大的不均匀下沉而造成轨道的不平顺,增加养护维修的困难。

在列车高速行驶时,基床的弹性变形应满足高速走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同时还能保障道床的稳固。

(3)基床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防止雨水浸入造成路基土软化,防止发生翻浆冒泥等病害。

(4)在可能发生冻害的地区,基床还有防冻等特殊作用。

2.基床的结构

一般情况,高速铁路路基基床是由基床表层和底层组成的两层结构。

有的国家针对填料、气候、无碴轨道等不同线路情况,将基床表层再细分成两层或多层,每层使用不同材料或结构。

最典型的是德国无碴轨道的线路结构(图3-1),包括钢筋混凝土板连续板、混凝土绝热层和支持层、素混凝土、矿渣混凝土、填土、道碴等。

我国的京沪高速铁路路基基床由表层和底层组成,表层厚度为0.7m,底层厚度为2.3m,总厚度为3.0m。

其中,基床表层由5~10cm厚的沥青混凝土和65~60cm厚的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组成。

3.4.2基床表层

基床表层是路基直接承受列车荷载的部分,又常被称为路基的承载层或持力层,因此基床表层的设计是路基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

自20世纪50年代末日本开始研究东海道新干线路基以来,主要是研究基床表层的设计及施工问题。

在此之前,日本铁路并无基床表层。

70年代,欧盟为了减少路基病害,提高路基适应大运量、高速度的运输需求,对路基上部的受力条件、结构、材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法国在制定TGV线路技术标准前以及德国在建设高速铁路时,都对基床表层进行了比较深入研究。

1.基床表层的作用

(1)增加线路强度,使路基更加坚固、稳定,并具有一定的刚度,使列车通过时的弹性变形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2)扩散作用到基床底层顶面上的动应力,使其不超出基床底层填料的临界动应力;

(3)防止道碴压入基床及基床土进入道碴层;

(4)防止雨水浸入基床使基床土软化,发生翻浆冒泥等基床病害,并保证基床肩部表面不被雨水冲刷;

(5)防冻等。

实践表明,基床表层的优劣对轨道变形影响很大。

国外铁路工程实践表明,不良基床表层引起的轨道变形是良好基床表层的几倍,而且其差距还随速度的提高而增大。

这说明高速铁路设置一个良好基床表层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需要对基床表层厚度、填料、结构及压实标准等多方面进行精心设计。

2.基床表层厚度

基床表层厚度的确定是由变形控制因素决定的。

计算方法有动强度控制法和弹性变形控制法两种。

(1)动强度控制法

动强度控制法以作用在基床底层表面上的动应力不超过基床底层填料的临界动应力为控制条件。

其基本出发点是列车荷载通过基床表层扩散后,传递到基床底层顶面的动应力必须小于其填料的临界动应力。

该方法的主要内容是:

确定作用于路基面上的设计动应力幅值大小;确定路基基床底层填料的临界动应力。

填料的临界动应力可通过动三轴试验确定,其大小与填料的种类、密实度、含水量及围压大小、荷载的作用频率等紧密相关。

试验结果表明,由散体材料组成的弹塑性土体在重复荷载的每一次加、卸载作用下都要产生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塑性变形随重复次数的增加而累积。

对于路基填土而言,存在一个特定的临界动应力,当实际动应力小于临界动应力时,塑性变形随重复作用次数的增加而累积,但塑性变形速率则是随重复次数的增加而减少,最后塑性变形趋向稳定。

当实际动应力大于临界动应力时,填料的累计塑性变形随重复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变形速率加快,最后因变形过大而失稳。

临界动应力也是动强度的反映,通过不同的围压试验,可以求得土的动强度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动强度约为静强度的50%~60%。

如果把荷载动应力沿深度的衰减曲线与路基土动强度随深度增加的曲线叠加于同一张图上,它们的交点则表示所要求的基床表层深度,如图3-20所示。

在此交点以上的基床范围,荷载的动应力大于土的临界动应力,需要进行加固处理或换填优质填料,以提高临界动应力。

这就是基床表层厚度的确定原则。

由于确定土的临界动应力的试验工作量很大,常用静强度乘以0.6的折减系数来代替。

当基床土的压实系数K=1.0时,则基床表层厚度约需0.6m左右。

如果压实系数K=0.95时,则需要基床表层厚度在0.8m左右。

 

图3-20基床表层厚度的确定

(2)弹性变形控制法

弹性变形控制法是日本铁路在设计强化路基基床表层时提出的。

日本强化路基基床表层采用的是沥青混凝土,厚5cm。

参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路面回弹变形折角不应大于2.5%,故根据日本铁路基床荷载分布情况,应控制基床表层弹性变形不应大于2.5mm,否则沥青混凝土面层将开裂,影响基床表层的特性。

对于非沥青混凝土表面的基床表层,弹性变形控制法同样适用。

许多现场调查资料表明,若基床表面的弹性变形大于4mm时,将引起道碴的侧向流动,从而加速线路状态的恶化。

因此,有关研究提出我国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为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属柔性材料,不同于日本使用的刚度很大的水硬性高炉炉渣,可以将3.5mm作为京沪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的弹性变形控制值。

研究表明,当基床表层材料的变形模量为180MPa,基床底层填土变形模量为34MPa,基床表层厚度为0.7m时,能够满足3.5mm的控制条件。

综合强度控制与变形控制两方面的计算结果,京沪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的厚度取为0.7m。

为有利于自然降水的排出,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顶面都应设置4%的横坡。

基床表层的防排水问题应在设计中引起重视,应在路基基床表层增设5~10cm沥青混凝土防排水层,表层总厚度不变。

3.基床的表层填料

从日、法、德三国和我国铁路以前进行的少量强化基床的试验研究来看,基床表层使用的材料大致有以下几类:

级配砂砾石、级配碎石、级配矿物颗粒材料(高炉炉渣)和各种结合料(如石灰、水泥等)的稳定土。

级配矿物颗粒材料,特别是水硬性的级配高炉炉渣是很好的基床表层材料。

它的主要成分是

,其成分与水泥的成分相似。

施工后很长时间内会继续硬化,承载能力相应提高,这显然是非常有用的。

这种材料的无侧限强度在1200kPa以上,弹性模量在300MPa以上。

但也有一些不利的地方。

它必须以炼铁厂为中心进行再加工,对矿渣碎石的品质要求高,否则水硬性的特点就得不到发挥。

矿渣碎石对施工工艺要求严格,使用不当时,其含有的硫化钙、氧化钙还会污染环境。

这种材料在日本已大量使用,欧洲也有少量使用,我国铁路还很少用。

从我国现有的施工条件来看,采用这类材料难度较大。

我国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填料采用级配砂砾石和级配碎石。

(1)级配砂砾石

各种砂砾石是欧洲铁路基床表层普遍使用的材料,我国公路上也已大量使用。

它是用粒径大小不同的粗、细砾石集料和砂各占一定比例的混合料,其颗粒组成符合密实级配要求,其中包括一部分塑性指数较高的黏土填充孔隙并起粘结作用,经压实后形成密实结构。

其强度的形成是靠集料间的摩擦力和细粒土的粘结力。

公路部门的经验表明,只要保证组成材料质量,使混合料具有良好级配,并控制好细粒土的含水量及塑性指数,在施工过程中将混合料搅拌均匀,在最佳含水量下压实,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就能形成较高的力学强度和一定的水稳性。

作为高速铁路路基基床表层材料的级配砂砾石的颗粒粒径、级配应符合表3-5要求。

级配曲线应接近圆滑,某种尺寸的粒径不应过多或过少。

为了提高承载能力,还要求颗粒中扁平及细长颗粒含量不超过2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超过2%。

形状不合格的颗粒含量过多时,应掺入部分合格的材料。

为了防止道碴嵌入或基床底层填料进入基床表层,级配砂砾石与上部道床及下部填土之间应满足太沙基(Terzaghi)反滤准则,即D15<4d85(D15为粗粒土级配曲线上相应于15%含量的粒径,d85为细粒土级配曲线上相应于85%含量的粒径)。

当与基床底层填料之间不能满足该要求时,基床表层应采用颗粒级配不同的两层结构,或在基床底层表面铺设土工合成材料。

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应小于28%,其塑性指数应小于6。

表3-5级配砂砾石筛孔质量百分比

级配编号

通过筛孔质量百分率(%)

50

40

30

20

10

5

2

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