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成功的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6872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加坡成功的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加坡成功的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加坡成功的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加坡成功的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加坡成功的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加坡成功的规划.docx

《新加坡成功的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加坡成功的规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加坡成功的规划.docx

新加坡成功的规划

新加坡:

规划出的“花园城市”

2014-12-0814:

14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曹方超

分享到:

“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是继纽约、伦敦、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更是享誉全球的“花园城市”。

然而,更令人咋舌的是,7615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并没有使这一城邦国家出现“城市病”,相反,科学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的交通以及绿色的城市生态环境是这里的重要标志。

其成功的城市治理经验也为世界各国所借鉴。

“防患于未然”的城市规划

从新加坡的城市建设历程来看,忧患意识一直贯穿始终。

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发展规划的编制。

早在其规划初期就聘请联合国专家,历时四年高起点、高质量地编制整个新加坡范围概念性的未来30—50年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网络、产业发展等规划。

仅有700多平方公里的新加坡城市规划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使土地的利用最优化,使有限的土地尽量满足所有的需求;二是保持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的平衡,提供一个优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为此,新加坡确定了以中心区为主体的星座结构,组团发展的空间布局以及绿色、山水系统和保护名胜古迹等的城市规划。

并按照市中心——次中心——副中心的结构将全新加坡划为55个小区进行建设,组团和小区中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使得就业、交通、休闲、居住等功能充分满足居民需要。

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网点的规划是新加坡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的重点着墨处。

新加坡商业网点共分5级,除中央商务区外,还有区域中心,距离市中心13公里,共规划4个;再有小型中心距离市中心6公里,共规划5个;此外还有边缘中心,距离市中心2.5公里,共规划6个;以及邻里中心,分布于各住宅区内。

五级商业中心都有明确的功能和要求,对网点的选址、布局、规模具体到卖何类商品均有细则规定,而且新增商业设施不能影响已有商业设施的经营。

使城市商业网络有序发展,也节约了土地资源。

除了商业网点,大型住宅区的设计依照“城市规划——总体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步骤进行。

对此,相关专家认为,一方面,城市规划指引了大型住宅区的开发方向;另一方面,大型住宅区的开发也推动了城市规划的发展。

在组团环境设计中,新加坡强调合理分布组团内的配套设施,充分考量机动车和行人的进出口;设计中充分考虑自然与人文的景观轴线,建筑与空间并重。

交通管制与公交系统

对于大型城市而言,交通问题无疑是“城市病”中最为普遍的一种,但在新加坡这一人口密度世界第二高的国家堵车现象却鲜有出现,这归功于其独特的交通管理措施以及较为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

据了解,新加坡有两项很独特的交通管理措施。

一是拥车证制度。

二是电子道路收费系统。

这两项制度一个从控制汽车数量入手,另一个从限制汽车的通行入手,把新加坡的交通流量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据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孙奇志博士介绍,新加坡的拥车证制度始于1990年。

这项制度规定只有具有拥车证的人才有资格购买汽车,而拥车证的数量由政府控制。

交通部门根据每年淘汰车辆的数量和道路建设情况,确定每年新发放的拥车证数量。

每个月拿出一定数量的拥车证,分两次供购车者投标。

一个拥车证可以在6个月之内注册一辆新车;从注册日期开始有效期为10年。

当拥车证满10年之后,车主如果要继续使用原来的汽车,必须根据最近3个月拥车证的平均价格另外购买5年或10年期限的拥车证。

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还通过实施电子道路收费系统来解决繁华路段的交通拥堵问题。

新加坡在闹市区划出了限制区,规定除公交车外的其他车辆进入限制区,都必须付费通行。

除交通管理措施外,公共交通的发展也是对其城市整体交通顺畅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新加坡公共交通由城市捷运系统、地铁、轻轨系统、公共汽车系统组成,以地铁为主,其他客运方式为辅,各种交通方式之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城市捷运系统是新加坡公共交通系统的主干,现运营线路总长130公里基本覆盖全国主要地区,日均客运量140万人次。

承担了连接主要地区间频繁交通干线上的大部分客流,确保了新加坡整个交通系统的效率和稳定。

此外,据了解新加坡的地铁网络将延长至278公里。

这意味着每百万人口铁路网络覆盖面将扩大至51公里,超越香港和东京。

城市轻轨系统是城市捷运的补充和拓展,现有运营线路29公里,43个站点,主要用于连接捷运站与主要居住区和商业区,从每个轻轨车站到附近的公寓最大步行距离不超过400米,大大降低了出行者的总体交通时间。

公共汽车系统则是承担区域内部和相邻区域间的近距离交通,居民乘坐公共汽车均采用公共交通卡自动计费,同时该卡也可用于地铁和轻轨交通,提高了运行效率。

并且从2009年开始,车资开始按照乘客所乘坐的巴士和地铁车程距离来计算,无论中途有否转车,最终所需支付的车资以整个车程距离来收费,让乘客“一票到底”。

另外,即使是在繁忙时段,新加坡巴士也能做到10分钟一趟。

“花园城市”的绿色建设

作为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新加坡的城市环境也为人们津津乐道。

早在1965年建国初期,新加坡政府就确立了建设“花园城市”的规划目标,并设立了未来40—50年的发展规划。

在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提出了人均8平方米绿地的指标,并要求见缝插绿,大力发展城市空间立体绿化,不断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新加坡政府虽然每10年修编一次城市建设规划,但始终坚持实践“花园城市”的理论。

据资料显示,新加坡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绿化净化新加坡,大力种植行道树,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70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加强环境绿化中彩色植物的应用,强调特殊空间(灯柱、人行过街天桥、挡土墙等)的绿化,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对新开发的区域植树造林,进行停车场绿化;80年代提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的休闲设施,制订长期的战略规划,实现机械化操作和计算机化管理,引进更多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植物种类;90年代提出建设生态平衡的公园,发展更多各种各样的主题公园,引入刺激性强的娱乐设施,建设连接各公园的廊道系统,加强人行道的遮阴树的种植,减少维护费用,增加机械化操作。

进入21世纪,面向未来,又提出对城区公园干道、森林区的林间道路、海岸线的海岸公路、郊区的乡间公路、主要出入口的迎送公路等5种主题街道,进行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景观设计。

近年新加坡政府还发起一次新规划活动,主张建造更高的楼宇,即向上发展,而不是横向发展,以便保护历史建筑物、丛林区和红树沼泽地等。

同时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发展阳台绿化和屋顶花园,如向在高楼建造花园的发展商颁发“城市花园奖”,放宽对阳台空间的限制,使屋主可以创造“空中花园”。

根据总体规划,新加坡将大约3000公顷的树林、候鸟栖息地和沼泽地规划为自然保护区,同时建设了一大批公园和绿地。

据统计,新加坡的公园数达340个;在每个集镇区,都规划有面积10公顷的公园;在居民区,每隔500米就会有一个公园。

现今新加坡绿化面积占到国土的45%,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

新加坡如何成为花园城市

2014-07-2311:

08 来源:

环球时报 作者:

石悦

分享到:

几年前,《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的电影王国在新加坡成立首家海外分公司,而促使他来到新加坡建立分公司的原因正是这里的宜居环境。

当时乔治·卢卡斯说道:

“我们要移往人们乐于居住的地方,新加坡是国际化社会,有很好的文化融合,海外分公司建在新加坡将吸引更多有才华的人来此加入我们。

新加坡在国际上享有“花园城市”的美誉,干净整洁、绿意盎然的居住环境,让游客赞叹不已。

50年来,新加坡的经济成就有目共睹,虽然如今面临着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但绿化程度还是越来越高,宜居程度不减。

持续保持着的绿化与活力,让新加坡成了“花园中的城市”。

花园城市——新加坡

几乎半个新加坡都是绿茵悠悠。

尽管新加坡受到土地面积的限制,但政府仍保留10%的土地,用来建造公园和自然保护区。

从建国最早期至今长达40多年的谨慎规划和新加坡政府对城市绿化建设的决心,令新加坡成为了一座花园城市。

从21世纪开始,新加坡便致力从“花园城市”转变成“花园中的城市”,将一整座城市都变成美丽的热带花园,而园中拥有各种城市基础设施。

记者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看到,虽然新加坡城市建筑密度很高,但错落有致的建筑高度,伴随着建筑表面的绿植,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起到了环保作用,随处取景都会拾取到美好的画面。

新加坡园林发展署署长杨明忠向记者介绍:

“由于新加坡的土地空间有限,我们不断推出创新的方案,进一步扩大城市景观的绿化空间,以期建立一个高速发展又充满绿意的国家。

我们将建造广泛的公园连道和一条长达150公里的环岛走道,连接全岛的主要公园和自然区。

这些公园连道能让公众更亲近大自然,并能提供方便步行、慢跑、轮滑、自行车的绿色休闲空间。

”国家公园也和公共事业局共同合作推行“活跃、美丽、干净”水源计划,整修多个水域和水道空间,既净化水源,也让这些绿地成为公众休闲的好去处。

在未来,政府仍致力于将新加坡打造成一座花园中的城市。

政府保留了900公顷的土地,以便在未来10到15年间建造新的公园。

滨海湾周围的优质地段已被用来建造滨海湾花园,该项目反映了政府对绿化的建设决心,让新加坡成为人们定居、休闲和投资的不二选择。

新加坡四大水喉为全民供水

众所周知,新加坡是淡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国家,根据两份与马来西亚签署的双边协议,从柔佛州进口水。

第一份于2011年期满,第二份也将于2061年到期。

也许正是因为对水资源的危机感,促使了新加坡在水的保护、回收、再生、新生等方面格外重视。

如今,新加坡已成为城市高效用水及创新水循环科技的范例,吸引了西门子及通用电气等大型企业投入资金和人才。

记者在新加坡公共事业局了解到,国家四大水喉策略,不但确保了供水的充裕和多元化,还为新加坡世世代代维持永续不断的供水。

这四大水喉包括:

国内集水区水源、进口水、淡化海水和新生水。

新加坡公共事业局政策与发展副总裁蔡顺源向记者介绍道,新加坡的四大水喉虽已全部到位,公共事业局仍继续努力投资于科技、研发,寻求更具成本效益的新途径,以生产和处理用水。

公共事业局制定了一整套非常全面的方案,在生产饮用水的每一个阶段都严密控制水的质量,确保其品质优良。

在落实各项计划的同时,公共事业局也高度关注环境、景观和社区的需要。

为了给全民持续供水,新加坡公共事业局呼吁新加坡人负起责任、明智地用水,保持新加坡集水区的清洁,并通过享用珍贵水源让人民和水建立密切的关系。

记者在新加坡采访期间,探访了公共事业局的新生水访客中心,这里也是新加坡公共事业局的新生水公众教育核心设施,每年都会吸引众多外国政府官员、本地学校团体前来参观。

访客中心重点解说水的重要性,以及新加坡如何利用先进科技回收被处理的用后水,访客还可亲眼见证先进的双向薄膜技术、紫外线科技、新生水生产过程等。

在参观的最后还可以亲自品尝高品质的新生水。

新生水访客中心让公众了解水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节水意识。

引领热带绿色建筑

在新加坡的发展规划中,可持续发展计划一直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2000年以前,可持续发展建筑的标准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并不多,现有的标准主要源于美国和欧洲,且不一定适用于新加坡的气候。

因此,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新加坡建设局开始研发专门为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建筑设计的绿色建筑评估工具。

2005年,该认证计划正式推出。

截至2013年,大约在引入认证计划后的8年时间里,新加坡已拥有1650个绿色建筑标志的建筑项目。

记者在建设局采访时参观了零能耗建筑。

该零能耗建筑改建自新加坡建设专科学院内的一座现有建筑,建筑还配备了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研发的一些包括先进的通风及置光伏体系等高能效的技术。

能源来自建筑顶部的太阳能发电,窗外的反光板帮助提高室内亮度,空调系统也是在降低温度的同时可以把新鲜的空气传入,在室内地板、书桌等处安装通风设备,保证了室内空气清新。

该零能耗建筑所展示出来的创新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

新加坡媒体发表文章呼吁打造“适宜步行的城市”

2015-03-2309:

47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10日发表文章称,一个不适宜步行的城市,公共交通不便,人们在很大程度上会倾向依赖汽车代步,普遍存在所谓的“人车矛盾”现象;打造具有新加坡特色的适宜步行城市,这是具有前瞻性的做法,基本上配合全球趋向“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模式,以及加快“绿色城市”建设步伐的大趋势。

文章摘编如下:

全球多个城市近年来积极建设适宜步行的舒适环境,以期减少人们对汽车的依赖,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也已开始注重市中心、区域中心或镇中心的整体规划,其中一个考量是人们走动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市区重建局和新加坡—瑞士苏黎世联邦科技大学(ETH)研究中心未来城市实验室,于去年初启动一项合作计划,研究如何让市中心更“亲步行”,目前先研究丹戎巴葛市中心一带的情况,预计今年4月会有初步结果。

选择研究丹戎巴葛一带的步行问题,是因为这一带的商业活动繁盛热闹,也是人口较多的居住区,周边是商业和金融中心,但行人穿越公路诸多不便。

有关研究要探讨如何改善道路设计,提升步行的安全度,最终目的是开发一套能分析步行适宜度(walkability)的工具,并借助实地测量和调研结果,以此工具来评估市区以外其他地点的步行环境,为我国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在去年8月底,中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公布中国首个城市步行报告,香港、深圳和上海的测评总分位列前三名,而唯一达到“步行天堂”标准的城市是香港,香港市民多通过步行和公共交通完成日常活动,外国旅客也可以感觉到在香港步行的愉快和舒适。

新加坡和香港的发展有相似之处,但在亲步行的规划和建设上,香港显然走在新加坡前面。

市建局和瑞士这间大学合作研究和分析我国市中心的亲步行程度,探讨如何进一步改善步行空间,为行人创造更好的步行体验,并将我国打造成具有新加坡特色的适宜步行城市,这是具有前瞻性的做法,基本上配合全球趋向“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模式,以及加快“绿色城市”建设步伐的大趋势。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杰夫·斯佩克(JeffSpeck)多年来透过他的作品、演讲、文章,不断鼓吹“从汽车的依赖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城市变得适宜步行和适宜更多人居住”的理念,他致力于推广明智开发(smartgrowth)和永续设计(sustainabledesign),长远目标是建设一个适宜步行的城市(walkablecity)。

斯佩克的观点和理念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

我国市中心的范围小,更容易改进和改造成友善的经商、工作、居住生活环境,更多人选择搭乘公共交通和短距离步行,市中心的街道就能多散发活力和增添魅力,另一方面又能减少许多能源、金钱、时间上的浪费。

提高街道的“友善”程度需要在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管理)上下功夫,上述合作研究计划的结果出炉后,我们将可知道丹戎巴葛一带现有的硬件和软件,对人们的生活和出行方式有哪方面的明显影响,从而对症下药,以合适的方法进行改善。

一个不适宜步行的城市,公共交通不便,人们在很大程度上会倾向依赖汽车代步,普遍存在所谓的“人车矛盾”现象,伴随而来的是交通拥堵,人行空间变小或消失,形成步行不安全不舒适,最终是整体生活质量下降。

要造一个“亲步行”的环境,必须有相关政策与管理方面的配合,但并不一定是开辟“步行街”,才能提高步行的便捷性,或建设更多的“绿道”,才能提高步行的舒适性。

一个亲步行环境必须先有妥善的城市规划和设计,这涉及城市土地利用、交通系统规划和步行环境设计,由于我国市中心的建筑多已存在,未来要打造亲步行环境,只能加强步行网络的设计,使其与公共交通无缝对接,并与周边工作和生活设施良好连通,当这些条件都具备了,行人才会有舒适愉悦的步行体验。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优在哪里

2014-12-0910:

33 来源:

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 

分享到:

导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规划中的问题也一天天显现。

学习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理念,把握中国城市的发展方向,制定前瞻性的城市规划,能够更好地为中国未来的城市发展和城镇化推进服务。

新加坡现己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到过新加坡的游客都会禁不住为这个城市的整洁,美丽和秩序而赞叹,其城市发展的基本经验就是科学而正确处理规划、建设和管理三者的关系,认为规划统领城市发展的路向,建设决定城市质量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动态过程;管理决定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一项综合手段。

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咨询和实施中,新加坡主管部门鼓励公众参与,实行民主决策,明确权责关系,对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的有序落实,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加坡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主要重视和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城市设计,科学编制概念性规划

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发展规划的编制。

在它立国最初期,就聘请联合国专家,历时四年高起点、高质量,编制整个新加坡范围概念性发展规划,以此为总纲,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为未来30-50年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网络,产业发展等提供战略指导。

新加坡的概念性规划确定以中心区为主体的星座结构,组团发展的科学空间布局,包括:

绿色系统、山水系统和保护名胜古迹等城市规划。

按照市中心——次中心——副中心的结构将全新加坡划为55个小区进行建设,组团和小区中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兼有就业、交通、休闲、居住等功能,居民就近就业,消费,尽可能减少对城市中心交通的压力,缓解上下班交通拥挤窘境。

科学的空间布局造就了一流的人居环境,新加坡人的生活越来越舒适和便捷,2003年被国际机构评选为全球生活素质最好的城市。

二、打造独特的城市形象,建立鲜明的城市特色

新加坡这个花园城市规划的显着特点就是重视打造独特的城市形象,主要表现在道路、水系、建设、绿化的风格上。

新加坡的景观、道路建设用叹为观止来形容实不为过。

一下飞机,连接市中心宽广的迎宾大道就令人心旷神怡,在街道,城市快速道路两旁宽阔的绿化带中随处可以看到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热带植物,充分体现出赤道附近热带城市的特色,新加坡的河流和小径创造了一个岛中有岛的形象。

以新加坡河为例,尽管只是一条15公里长的小河,但它依据河道的曲折和支流的蜿蜒,成功在沿岸周边开辟了一个个休闲场地,不仅实行了水清岸绿,而且修建了克拉克码头和许多娱乐设施,每天河里船艇穿梭,两岸游客如织,己经成了新加坡著名的旅游娱乐区。

新加坡的建筑受寸金寸土的土地资源局限,多以高层建筑为主格调,而标志性的建筑群主要集中在新加坡湖畔的中央商务层,一座座新颖独特,气势宏伟建筑物,以其优美的建筑天际线、竖向轮廓线给人置身欧美大都市的感觉,具有强烈时代感。

三、注重人本精神,强调人和自然和谐共生

新加坡注重非建设空间的管制,处处体现对自然的保护和对人的关怀。

为了保护岛屿的自然风光,将大约3000公顷的树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规划为自然保护区,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从武吉知马热带雨林保护区到那些散布于公路旁的鸟类庇护所,所体现的是新加坡人尊重自然法则的思想。

为了营造舒适惬意的人居环境,新加坡共建大小337个公园,包括组团之间建有大型公园和生态观光带,每个镇区建有10公顷的公园,居民住宅每隔500米建有1.5公顷的公园。

这种见缝插针,重视绿化的环保理念和人本精神引领当地社会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新加坡着手建立连接各大公园,自然保护区,居民区公园的廊道系统,使广大市民能充分享用花园绿色休闲地,能有一种走出居家仿佛被大自然怀抱的感觉。

而且新加坡凡是有山的建筑都依山就势,保持山景的完整,凡是临水住宅,都拥有大片的休闲区和亲水住宅,满足了人们“近山近水”的需求,著名的南洋理工大学和东海岸公园的建设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优在哪里

2014-12-0910:

33 来源:

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 

分享到:

导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规划中的问题也一天天显现。

学习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理念,把握中国城市的发展方向,制定前瞻性的城市规划,能够更好地为中国未来的城市发展和城镇化推进服务。

新加坡现己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到过新加坡的游客都会禁不住为这个城市的整洁,美丽和秩序而赞叹,其城市发展的基本经验就是科学而正确处理规划、建设和管理三者的关系,认为规划统领城市发展的路向,建设决定城市质量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动态过程;管理决定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一项综合手段。

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咨询和实施中,新加坡主管部门鼓励公众参与,实行民主决策,明确权责关系,对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的有序落实,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加坡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主要重视和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城市设计,科学编制概念性规划

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发展规划的编制。

在它立国最初期,就聘请联合国专家,历时四年高起点、高质量,编制整个新加坡范围概念性发展规划,以此为总纲,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为未来30-50年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网络,产业发展等提供战略指导。

新加坡的概念性规划确定以中心区为主体的星座结构,组团发展的科学空间布局,包括:

绿色系统、山水系统和保护名胜古迹等城市规划。

按照市中心——次中心——副中心的结构将全新加坡划为55个小区进行建设,组团和小区中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兼有就业、交通、休闲、居住等功能,居民就近就业,消费,尽可能减少对城市中心交通的压力,缓解上下班交通拥挤窘境。

科学的空间布局造就了一流的人居环境,新加坡人的生活越来越舒适和便捷,2003年被国际机构评选为全球生活素质最好的城市。

二、打造独特的城市形象,建立鲜明的城市特色

新加坡这个花园城市规划的显着特点就是重视打造独特的城市形象,主要表现在道路、水系、建设、绿化的风格上。

新加坡的景观、道路建设用叹为观止来形容实不为过。

一下飞机,连接市中心宽广的迎宾大道就令人心旷神怡,在街道,城市快速道路两旁宽阔的绿化带中随处可以看到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热带植物,充分体现出赤道附近热带城市的特色,新加坡的河流和小径创造了一个岛中有岛的形象。

以新加坡河为例,尽管只是一条15公里长的小河,但它依据河道的曲折和支流的蜿蜒,成功在沿岸周边开辟了一个个休闲场地,不仅实行了水清岸绿,而且修建了克拉克码头和许多娱乐设施,每天河里船艇穿梭,两岸游客如织,己经成了新加坡著名的旅游娱乐区。

新加坡的建筑受寸金寸土的土地资源局限,多以高层建筑为主格调,而标志性的建筑群主要集中在新加坡湖畔的中央商务层,一座座新颖独特,气势宏伟建筑物,以其优美的建筑天际线、竖向轮廓线给人置身欧美大都市的感觉,具有强烈时代感。

三、注重人本精神,强调人和自然和谐共生

新加坡注重非建设空间的管制,处处体现对自然的保护和对人的关怀。

为了保护岛屿的自然风光,将大约3000公顷的树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规划为自然保护区,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从武吉知马热带雨林保护区到那些散布于公路旁的鸟类庇护所,所体现的是新加坡人尊重自然法则的思想。

为了营造舒适惬意的人居环境,新加坡共建大小337个公园,包括组团之间建有大型公园和生态观光带,每个镇区建有10公顷的公园,居民住宅每隔500米建有1.5公顷的公园。

这种见缝插针,重视绿化的环保理念和人本精神引领当地社会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新加坡着手建立连接各大公园,自然保护区,居民区公园的廊道系统,使广大市民能充分享用花园绿色休闲地,能有一种走出居家仿佛被大自然怀抱的感觉。

而且新加坡凡是有山的建筑都依山就势,保持山景的完整,凡是临水住宅,都拥有大片的休闲区和亲水住宅,满足了人们“近山近水”的需求,著名的南洋理工大学和东海岸公园的建设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四、强力兴建城市基础设施,努力配置公共交通

新加坡意识到交通是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而城市规划是建设和提高交通现代化的前题和保障。

在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中,新加坡注重城市基础设施的兴建,以超前的魄力,将土地面积的15%用于道路建设,使公路密如蛛网,地铁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