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课堂教育教学随笔20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6591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课堂教育教学随笔2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课堂教育教学随笔2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课堂教育教学随笔2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课堂教育教学随笔2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课堂教育教学随笔2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课堂教育教学随笔20篇.docx

《七年级课堂教育教学随笔2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课堂教育教学随笔20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课堂教育教学随笔20篇.docx

七年级课堂教育教学随笔20篇

[原创]七年级课堂教育教学随笔(20篇)

一、希望有个好的开始

今天首次与初一新生见面。

带着一脸灿烂,把严肃暂时收起来,变一下音调,尽可能让声音轻柔一些:

“欢迎同学们来到我们学校!

我们将一同走过初中三年,三年以后,你们将从目前小小的你变成高大的你,同时,你会感到自己在整个初中阶段学到了不少东西,长了不少见识……”。

一阵煽情,一番表白,一番自我介绍,一番普通话宣读教材编者的话,拉近了与他们的距离,消除了陌生感,同时由于在假期预报名中已经有几位学生与我有过一面之缘,因此从表情看,他们很快接受了我。

趁势,布置我的课堂作业,让他们马上写几句:

姓名、来自哪所学校、以前的数学教师是谁、对数学的感受、对新学校的观感、对新教师的感觉以及写自己想表达的所有感受。

这些刚刚小学毕业的学生,对于如此即时作文(暂时就作文吧),表现出的热情差距很大,我看着他们写,有的同学马上按我的说明洋洋洒洒写起来,下课时半篇有余;有的同学咬笔杆,那纸呀,写了撕,撕了写,最后交上来却只有几行字。

有趣的是,一位同学实在写不出来,干脆把教材扉页的话写上。

一位同学表达了对数学的讨厌之情。

一位同学写了小学曾换了三个数学教师,但她一样热爱数学,她的热爱不随教师的变化而改变,她希望在初中仍然能够快乐学数学,同时说自己自自尊心强,小气,希望老师今后批评她时顾及面子,不要当着全班同学面(因为我曾向他们提起,尽可能提出自己的要求与愿望).

多数同学表示了我这位新教师的和善,他们喜欢上了(窃喜)。

插曲:

吸取以往教训,对我这姓专门进行了讲解,希望他们今后无论叫还是写不要出错.特别是写,不要把她写成与那字紧密联系的另一个字,甚至我还给他们讲了笑话。

反思:

教学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对于刚刚进入新学校的初一学生,第一堂课没必要急急忙忙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磨刀不误砍柴工。

设计一些项目多渠道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同时也让他们对老师有一些了解,有助于后来的教学。

二、推普工作何其难

今天出洋相了。

学完了《有理数》这一章,进入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

从本章开始,时不时会在嘴里唠叨x、y等字母,而对于普通话非常蹩脚的我来说,无异于受折磨。

当让学生看完了教材第68页的问题,师生一道来解决此问题时,绕过小学时候的算术解法,设法通过设求知数寻找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本章要学习到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流程按一般设计正常进行,可是,在读未知数时,却闹了一个笑话,“x”的发音不知怎么算准确,结果分别用了两种调发出来,在学生回过神来时,大家情不自禁地跟着学开了,教室里一片闹哄哄,其场面令人尴尬。

教育部明文规定,要求各校园必须学说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学校的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教师和学生基本达到规定的普通话等级。

现在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学科教师,特别是理科教师,由于未受专门训练,尽管也进行过测试,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许多放了人情,过了等级关却未过技术关,真枪实战时,这些教师的普通话基本讲不出口,而从村小毕业的学生,普通话也不能达到相应水平,师生之间相互制约,占据校园的仍然是地方语言。

本来,从新学期开始,自己暗下决定,一定要将普通话进行到底,但是,当读到那些拗口的字母时,变味的话使课堂效率降低了。

有学生大胆反应,说他们听不懂,另外,当老师讲普通话时,学生回答问题自然也应用普通话作答,而那些个来自偏僻村小从来未用普通话表达过的学生感觉非常难为情,并由此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因此,本堂课后半段,我就恢复用本地话完成了教学任务。

反思:

教学基本功的练习不能流于形式,对于学科教学,还应该针对学科特点进行针对性练习。

要真正将推普工作落到实处,还得营造一个大环境。

三、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

本市于去年07级开始使用人教版新教材,关于新老教材之比较,从外观看:

版式设计新颖,颇具特色,具有启发性。

从内容看:

新教材多源于社会,贴近生活实际。

知识呈现成丰富多彩之态势,题型设计多层次化,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但从上一个年级教师的使用情况看,感觉知识体系的严密度不如老教材,对于一些让学生探究的问题,有些过深,不切学生实际。

在未使用这个教材之前,就有老师开玩笑说,必须将两种教材结合起来使用,这样就相对顺手了。

果然,今天学习将含有相同字母因数的式子的合并问题。

教材的本意是借用有理数的乘法分配律的逆:

ab+ac=a(b+c),将a用任何一个字母代替,仍然可以提到括号外面来而将里面的系数进行运算,从而将两项合并成一项。

教材里:

一没点出同类项的定义,二在前面未提出单项式的概念,因此学生对项与系数都不是十分了解。

好在这里从具体例子进行了说明,聪明的学生自己看书也能懂,但是今后用上不一定会,更不会用数学语言将其准确描述。

书上将“合并”二字直接由例子引出,看似将问题简单化,但是,由于后面解一元一次方程也要反复用到合并同类项,与其后面遇到总是说不清道不明,还不如借鉴老教材的办法,干脆在这一节先给学生明确同类项概念,再介绍合并法则,虽然那些例子就来自于教材,但由于专门提出来了,并且给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名字,明显引起了学生的重视,教学效果也较好,而且为后面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提供了知识储备。

教学时,活学活用教材,不作教材的奴隶,才能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

教材只是给我们教学提供一个参考的蓝本,我们每位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自身教学实际,改变教材顺序,适当扩充教材内容或将一些不切实际的教学内容用于学生自学或仅限于了解范畴。

让我们都能作教材的主人。

四、中途离席的男孩与现实中的数学问题

今天到班里,准备讲新课《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师生互相道了问候,习惯性地放眼朝那角落看去,果然出现了一个空位。

我知道,前几天一直在被班主任修理的玩劣生波终于自动放弃了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波由于上课传纸条、平时戴耳环出入校园、出钱请人帮他做作业、与同学打架、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少年伙,班主任多次教育,并曾交给学校,但反复性大,最终成了老油条,油盐不进,甚至动不动就往外跑,最终班主任请其家长配合,但家长限于认知水平,也无能不力,让波自己选择,离开学校不再受管束或许是波目前最大的愿望,中途离席成了必然。

看到人去位空,讲课的兴致似乎也受到了影响。

今天主要探究销售中的盈亏问题,要是以前,波是会积极参与这种与现实联系得非常紧密的课堂的。

商店以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问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不亏不盈。

对于一些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很少上街买东西,更不知道这个盈亏为何物的,他们理解本题就有困难,理解能力强一点的学生可以凭良好的数学功底进行列方程运算得出结果,但自己头脑里难以把这个数学模型与现实问题相联系,这就是所谓的读死书,而对于有亲戚朋友或家人中有生意人的或自己本身在这方面悟性较高善于观察的同学,他们理解就不一样,他们能够很快将此问题融入到现实中,在明白了题意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就不那么吃力了。

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不应该成为一句空话。

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设计一些问题情景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但是,这只能是治标之法,要让学生多接触实际,进行必要的社会实践,进行亲身体验才是治本之道。

对于波,过早离开课堂,或许并不全是坏事,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过早步入社会的他,将面对许多实际问题,为了应对,他会主动寻求方法,这与课堂学习相比来得很直接,效率可能会更高,只是,希望他不要误入歧途!

五、谁把学生的动手能力弄丢了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能画几条?

3、经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能画几条?

  在进行垂线的性质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都会设计如下探究问题,这是新老教材共同编排的内容,我也不例外,直接借用。

本来以为同学们能够高高兴兴地拿出工具,有板有眼里作开来,或独立操作,或相互讨论,估计不一会功夫就能得出预定的结论。

在我巡视课堂期间,却发现了以下景观:

有学生半天找不出工具,有同学找出了三角尺或量角器却不知下一步如何处理。

看到此景,我询问学生,在小学时作过作一条直线的垂线吗。

有稀稀拉拉的回答声,说学过,我们会,有更多的学生表情木然地看着我。

唉,看来确有部分学生已记不得小学都学过些什么了。

没办法,我只能先在黑板上亲自演示,再让他们如法炮制,最后请学生上台表演强化。

我在想,对于数学中的简单作图,多数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的,但我恰恰就是这个主观的认为高估了学生,再看几组镜头:

一个学生手持三角板,不知将直角顶点放在哪;一位学生拿着量角器半天比不出90度的角……是他们小学时没学过这一节,回答肯定是否,是小学老师没教,不用说,也应该作否定回答。

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在学的时候不认真,或者是老师强调不够,或者是他们只参观了老师的表演而自己并未动手。

俗话说,把戏不过手就学不到家。

从眼前的情况看,学生的动手能力实在太差了。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国家建设需要大批技术型人才,不但会动脑,更要会动手,新课程倡导学有用的数学,就是特别强调学以致用,因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显得越发重要。

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亲身探究,这样才更能将获得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能力。

六、再说三线八角

今天学习直线平行的条件,老教材叫直线平行的判定,换汤不换药。

新教材先让学生思考按前面学过的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是不是就是让我们画出两个相等的角,而这两个相等的角具有某种位置关系。

小框框出示:

称这样的两个角为同位角。

其中同位角三个字加黑以示强调,同时提出问题:

它们具有怎么的位置关系?

图中还有其他的同位角吗?

标记出它们。

教材就得出了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我总觉得这样淡淡地提出同位角,学生根本不能真正理解其位置关系。

在老教材,三线八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一直是难点,但放到新教材里怎么就这么轻摸淡写的了,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因为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应该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平面几何部分的重点,而要会灵活使用其平行条件与性质,这三类角的识别必不可少,但恰恰学生在识别这三类角上常常出问题。

带着疑惑,走自己的路,坚持自己的上法。

于是让学生画出两条直线,再画一条同时与它们的相交的直线,让生观察,共顶点的角有些什么关系,不共顶点的八个角又有些什么位置关系,引导学生将不共顶点的八个角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从面引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论,为了便于学生掌握,甚至与与生一起总结了三类角的位置形象“F”、“Z”、“U”……

反思:

这种讲法知识的系统性较强,为前后知识的学习铺平了道路,但是,也制约了部分学生的思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习得的时间较少,也是不信任学生的表现,这应该是传统的学生观在作怪,但是,为了应试的需要,新瓶装旧酒的事还得适当作作。

七、平移,移出精彩

将物体从一个位置平行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就是平移,仅从字面理解学生都是很容易接受的。

学习了平移,相信学生印象比较深刻。

这是有别于老教材的一节新内容。

当让学生打开课本,眼前出现了五彩斑斓的美丽图案时,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下就被激发起来了:

这是怎么弄的呢?

我能不能也制作出如此美妙绝仑的动人画面呢?

接下来让学生自己看书,了解什么是平移,思考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平移图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着色装扮自己的图案,课堂热热闹地进行。

热闹过后,总得复归平静,生活中时时蕴含着深奥的数学知识,但我们得善于提炼。

如何规范地画出按某种条件平移后的几何图形,是学生热闹复平时遇到的一个难题。

如果仅仅是让学生跟着书本或老师一步一步如此这般机械操作,也不算难,关键是要让他们真正明白为什么这样作。

对应点、作平行线,都得让他们从根上进行理解,我自己感觉在这点上自己引导得不是很到位。

有几下原因:

一、平移概念学生首次接触,第一视觉是优美的画面,第二视觉是直观的位置移动,受这两种视觉的干扰,学生一时难以进入数学场景中;二、学生对对应点的理解可能有些难度,对总体移动与处理对应点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到位。

反思:

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才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要引导学生保持这种兴趣,不能将知识留于表面,深入思考,理性分析,探寻数学实质才是教学的根本。

九、教学难点突而不破

三角形的三线中,中线与角平分线相对于高都要好理解,为了分散难点,前面在讲点到直线距离时就有意识地让学生过一个钝角三角形的锐角顶点向对边作了垂线,而且反复强调过一点向一条线段或射线作垂线就是指向所在直线作垂线,满以为在学习三角形的高时,学生会很快作出任意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结果却不然。

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这一节,概念部分较多,但多数已经小学有所涉及,因此直接让学生快速看书,通过回忆再自己理解,然后就是要求每位学生动手,在动中理解。

多数学生很快完成了三类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中线与角平分线的作图,但在进行高的作图过程中,各种奇观就出现了。

为什么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这么容易被遗忘?

看来主要还是一个理解的问题。

三角形的高,重点落在概念的理解上,就是过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作垂线段,一定要帮助学生理解从哪一点出发,垂直的对象是哪一部分,在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图时直角该放在哪个位置。

对于理解力差的同学一定要让他们反复比划,直到理解为止,可惜我们许多时候知道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但没花精力与时间进行相应补救,结果问题越积越多,导致学生许多知识没吃透,悟性较高的学生可以通过相关知识的正迁移弥补白,但多数没有学习自觉性并且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就形成了死角。

反思:

教学过程中,找准难点,对学生掌握某些知识存在哪方面问题教师要有一个预见性,但是,如何帮助学生突破难关,实实在在的点拨非常重要。

十、别说你的眼泪我无所谓

又是一堂习题课,认真上这种课,还真比上新课累人。

这不,刚才就是评讲练习册那几个题,因为感觉这一届学生基础特别差,接受力、理解力也不强,因此,每每基础题都得花不少唇舍,当然,要是不负责也行,就让他们将自己作的与后面答案对对,让优差生结对,学生带学生,但现在的问题是,找不到几个优生,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是,有些题目会找出答案,但就是不会表达。

吸取以往教训,为了应试的需要,这一次,我就在板书上花了功夫,要求他们一定要学会将一个题目完整地表达出来。

课上得还算顺利,我边讲边写,同学们边听边记,正暗自得意教学肯定有效果时,倒数二排的二位女生动呀动,说呀说让我分寸大乱,真不明白她二位到底在说什么,前几节课也出现过类似问题,我都用眼神制止了她们,但今天,在大家都在认真履行自己学习任务的时候,居然越发不像样。

旁边丽总是将头转向同桌梅,嘴里还不断地说着什么,给人的感觉就是在讲悄悄话。

想起二位从村小进来的角,数学成绩特别差,上课也一向没精打采的,而目前这样子不令人生气才怪。

我狠狠说了她们几句,并让丽站了起来,同事警告了梅,说同桌之间课堂讲话,双方都有责任。

继续我的课,但我的眼神时不时会关注站着的丽。

丽先默默地记着黑板上内容,慢慢地,眼泪顺着脸颊留了下来。

因为课堂时间比较紧,我没理会。

下课了,我没有像以往那样信步出教室,而是踱步到梅与丽身旁,对着丽:

“难道老师冤枉你们了吗?

”开始她们都不说话,我再说:

“我看到丽哭了,好像特别委屈的样子,谁能讲讲原因吗?

若果真是老师错怪了你们,我一定会向你们道歉!

”看到我真诚的表情,梅说:

“丽眼睛看不清楚黑板,她在问我黑板上写的什么,同时也在抄我的!

”哦,我明白了,看来我果然错怪了她们。

反思:

一、谁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二、课堂中多留意学生,方能得到更多的信息,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利用好课下,多与学生接触、沟通,更能获悉学生许多基本信息,对及时帮助学生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但自己这方面工作作得太少了;三、课堂出现的突出事件,一定要处理及时,不能拖,话不讲不明,惑不解不透,今日之事端,除了个别需要通过学生自行消化反思,老师一定要及时地站在一定高度主动出击,这更有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

十一、小检测后的沉痛反思

每周二下午1、2节的数学课,效果一直不太好,特别是近段时间,天气反复无常,先是春困,现在又是临近五·四文艺演出,同学们排练节目分散了心思,人人都显得是心浮气燥,课上听课质量差,加上本期以来实行的朝九晚五,学生在校时间短,家长无力对他们的学习进行监管,一些基础知识根本没学到位。

关于这一点,通过利用两节课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章的检测更进一步得到了验证。

《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初中阶段应该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是前面《一元一次方程》的延续,又为后面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奠基。

学生最起码应该熟练解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来并能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他们对这一章学习很不好,前几天四五班那位数学老师到办公室来也说到类似问题,说现在学生练习时间太少,很简单的题目作不了,当时还庆幸自己在班上讲课时,从学生的反应看,效果还不错,谁知,让他们实战时一个样,同样的糟糕。

晚上睡不着觉时,偶尔清醒,逐一理了理大概原因:

一、课堂效率不高。

从第一题学生的作题情况可以看出。

第一题是选择题,从四个方程中找出正确的二元一次方程。

选D的居多,正常答案是A。

观D,虽然是含有二个未知数,而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一,完全符合二元一次方程定义的表述,但我在课堂上,给学生反复讲过,目前我们课本的表述并不是很准确,上期学的一元一次方程与本期学的二元一次方程都必须满足大前提:

整式方程,而判断是否为整式方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分母中是否含有未知数,但是,好像学生们并没有理解这个意思,或者我讲后他们忘了,我感觉是,我讲的时候许多同学没有听明白。

二、学生练习没到位。

一直信任他们,认为布置的作业他们会自觉完成,因此忽略了监督,没有加大检查力度,事实上,由于对他们在家里的自觉学习根本没信心,因此只寄希望于课堂上处理掉作业,而这个时间,只有部分优生可行,多数学生,动作慢,思维慢,学习习惯不好,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对未完成作业不以为耻,因此,日积月累,问题成堆,最后,无力解决,干脆放任。

三、可能我讲课的声音或者语调影响了学生的听课质量。

从叫两位学生上黑板讲应用题,我发现,二位孩子虽然稍稍有些羞涩,语言不够清晰,声音不够洪亮,但音调并不很低,当我站在后几排听时,感觉听不太清楚,由此想到,我的声音属于纤细型,嘴不大,喉不粗,胸腔共鸣不足,传不远,虽然未接到学生举报,但我认为坐在后排的学生可能有受影响,加上,平时对学生要求不是很严,课堂上允许他们小声讨论,困了可以在教室走动,七年级的学生自制力太差,一有风吹草动五官定受刺激,这也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听课质量。

问题的出现可能还有其他原因,但我想,能够慢慢解决掉目前总结出来的这三点,境况会有改观,于是,在今天上午第二节的数学课上,强调了几点,主要从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方面对他们作了一些要求,注意课堂纪律,每堂课除了给出的自主学习时间大家可以相互讨论,老师讲课时不能讲话,以免影响自己与他人,养成好的作业习惯,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上午布置的作业中午完成不能留到下午,下午课后尽量不留作业,回家养成复习预习的习惯,要善于发现问题试着独立解决问题,同学之间学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特别说明,要提高看书作业效率,要有定力,作业尽量作到心无旁鹜,一气呵成,思考尽量作到专心致志,不要有依赖心理……

哎,孩子们呀,老师们都在为你们的一生着想,但你们懂得几何?

你们到底为在谁读书哦?

十二、课堂上,请同学为两位歌手鼓掌

本市五·四将进行校园歌手大奖赛,分配给本校有一个名额,这个工作,早安排给了政教处、团支部与音乐教师,发文,各班推荐一至二名歌手,再进行初赛,最后决赛定出那一人选。

上周五下午,在阶梯教室,32名初赛者与五名评委齐聚。

有幸作为评委出席了该次初赛,一直坐在那儿,听呀,记呀,有清纯悦耳的童声美声,也有忸怩作态的模仿成人的声音……

我任教的七年级三班也有二位通过班上投票选出的女同学霞、小玲参加了比赛。

遗憾的是,二人都没有进入八强,也就是失去了决赛的机会,当时看到了霞的失落,小玲的无奈,我知道她们虽然自知实力不如人,但心里肯定还是不舒服,因此,今天上午第四节,我的课,决定给他们一点鼓励。

霞:

一位活泼可爱的女孩子,记得上期我给他们上第一堂课时,我要求人人都写一份自我介绍,看到一些学生不知如何动笔,而霞洋洋洒洒不多时写了一篇,表述了自己对数学的热爱以及对自己成绩的满意,确实,她的基础不错,接受力强,但自制力较差,分班时是班上第一名,但因为心态的不稳导致成绩也不稳。

本期,居然成了我的科代表,也知道她平时爱唱爱跳,但真正听到她唱歌还是这次。

小玲,一位家境比较贫寒、性格比较内向的女孩子,从她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有一颗特别渴求知识的心,上课极其认真听讲,作业作得极其工整,或者因为性格原因,感觉她智力不如霞,但比霞刻苦,成绩也优异,从班主任嘴里听说她唱歌不错还比较惊奇的,从她的身上能够看出我的过去。

“同学们,课前我要提一点题外的话,在上周校园歌手比赛中,本班的霞与小玲代表本班参加了比赛,虽然她们二位没有进入八强,但她们的风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们大家一起为她们二人鼓掌!

”掌声响起,二位同学露出了自豪的神情。

上午第四节课,我踏着轻快的步子进入教室,迎着学生打量我新衣服的目光叫了上课,随即有了上面的开场白,掌声过后,我简单总结了二位的演唱,霞的音乐感觉很不错,可惜歌没选好,校园歌手应该唱我们自己的歌,能够体现青春朝气的歌,积极向上的歌,而且要求声音清丽,霞的声音比较暗。

特别表扬了小玲,因为小玲没有伴奏带,硬是把那首《明天会更好》清唱完了,而且当时我听到下面有学生因不耐烦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客观上讲,小玲唱得不错,只是没放开,加上没有伴奏的烘托,效果自然没出来,佩服她的勇气。

点评完毕,我也进一步提出,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把握住每一次活动的机会,要敢于展示自己。

看似课堂时间被耽误了一些,但成才先成人,学科教学中,要时刻不忘我们的教育功能。

教育的契机无时不在,但稍不留神,就会放过那稍纵即逝的机会。

十三、我可都是为你们好

也不知是自己的个性使然还是头没开好,反正感觉这个班的学生一向很闹,太自由。

曾经,想到新课改理念有一个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支配时间,于是,在我的课堂中,允许他们小声讨论问题,允许他们感觉疲倦想瞌睡时在教室里走动,允许他们随时提问,不一定举手……于是就常常出现了以下情形:

当我走过教室,开口讲第一句话时,就有学生马上在底下相互交流,开始以为是在议论与课堂相关的知识,错,不动声色走近他们仔细一听,原来是在东家长西家短地说着一些无聊之事或小声为一些鸡零狗碎之事争吵;有的同学先做出一幅瞌睡兮兮的模样,然后慢慢起身,走到自己早已瞄好的位置,是借机到那与附近的同学沟通感情……

习惯于观察课堂,鉴于以前自己说过的话,感觉再收回来就失为师诚实守信的风度,但是现状不改又是不行了。

今天,借那位林故意站到教室边去与强同学交谈扰乱课堂一事,作了如下发挥:

“我发现有些同学特别不自觉,上课走神分心,或者喜欢不分时间地点与同桌闲聊或者以摆脱瞌睡目的而转移地方找别的同学谈话,影响教师讲课,影响班里其他同学独立思考,今后发现类似问题,我将点名提醒。

先与大家言语一声,我不是故意要出某人的丑,点你的名字也属不得已,我知道你们有自尊,不想在大庭广众之下丢人现眼,但如果你们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就不要再生埋怨,最好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学会自律,你方便我方便大家方便,你开心我开心全班开心,你成功我成功全班皆有可能成功!

对学生宽容也罢,严厉也罢,只要我们的出发点是为着大家好,并且要把自己的用意与他们讲明白,相信我们的许多作法都能够求得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