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考察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62009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马寺考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白马寺考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白马寺考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白马寺考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白马寺考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马寺考察报告.docx

《白马寺考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马寺考察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马寺考察报告.docx

白马寺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白马寺考察报告

  篇一:

白马寺考察报告

  篇一:

考察报告

  西安-洛阳考察报告

  20XX年4月24日到4月30日我们历史系的36名同学姚在霏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考察。

这短短的一周里,我们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了历史悠久的古都,真正感受到了历史的气息。

  去到西安的时候让我觉得很亲切,很熟悉,不管怎么说我也是大西北的孩子,仿佛我对那片土地有着更深刻的感情!

一出火车站就看到了明代时期的城墙,那种感觉很难用言语表达,很壮观,很神奇,感叹中华民族的伟大,感觉自己真的离那段历史很近!

华清池的历史很有意思。

兵马俑很壮观,真的没有想到书本上看到的东西可以自己亲眼目睹!

大雁塔让人肃然起敬,虽然自己是穆斯林,但在那里我学会了接纳和尊重。

乾陵和茂陵让人对古代帝王产生敬意。

法门寺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应该就是累了吧,虽然里面很恢宏,但是因为太大了,等我们从里面走出来,都快累死了。

我在这里面知道了我的本命佛是普贤菩萨。

记住永泰墓是因为我们寝室可爱的周丽娜不小心在那撞伤了头,虽然这样说对永泰公主不太礼貌,但是她大致的历史我还是知道的,嘿嘿。

噢,我们还参观了陕西省博物馆和碑林。

离开西安,我们来到了洛阳。

在这里我们也留下了很多很美好的回忆。

因为来洛阳的第一顿饭大家都吃的很好,再加上宾馆的条件比西安好,大家对洛阳的第一印象还是和不错的。

洛阳的一切都让人惊叹。

少林寺让我们真正了解了中国功夫,白马寺告诉我们佛教的源流和发展历程,龙门石窟让我感叹人类的伟大。

当然我们还去了嵩山师院,古墓博物馆和洛阳博物馆。

  虽然从早到晚的奔波十分劳累,但大家互帮互助,齐心协力,最终给这次旅行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行收获颇丰,远不是一两句话能简单概括的了的。

大家除了真正接触到了平时所熟知的一些名胜古迹外,对彼此的认识更是加深了一步。

这一周里,大家在一起的气氛一直都特别好。

不管是在车上,还是在参观景点时,大家都互相照顾,互相谦让。

姚老师在整个行程中展示出的组织领导能力,事事为大家着想的关怀和气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不管这样说有没有拍老师马屁的嫌疑,但我还是想说。

在兵马俑博物馆,因为我们组的王翔忘记带学生证,老师就把自己的成人票让给他,让在边上看的所有人都很感动。

我不知道如果是其他老师会不会这样做,但姚老师这样做是我意料之中的。

在车上老师跟我们打成一片,给我们唱歌,让我们觉得很亲切,很轻松,这就是姚老师的魅力!

我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成为像老师那样博学、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因为觉得机会难得,之前谈了一些自己的感想。

现在,我主要想谈谈印象最深的少林寺。

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而故名,她为九州中心的豫州,故简称为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

作为华夏文明的是的摇篮和发祥地,其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大量的历史遗址,也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我们在河南的洛阳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

然而,最让我震撼的莫过于千年古刹少林寺,它以无穷的遐想和神秘感,以及其豁达的内涵深深吸引了我。

  少林寺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禅宗祖庭、少林功夫的发祥地,为北魏孝文帝安顿印度高憎跋陀而做。

它始建于公元495年,兴于隋唐,盛在元明,民国时衰落,位于登封境内。

再来说说嵩山。

嵩山,古代称“外方”,夏商时叫“宗高”或“宗山”,到了西周时称为“岳山”,公元前771年周平王迁都洛阳以后,由于嵩山位居中央,左岱(泰山)右华(华山),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它与山东的东岳泰山,陕西的西岳华山,湖南的南岳衡山,山西的北岳恒山以及神话传说中海上的方丈、蓬莱、瀛洲三台山称为“三山五岳”。

集儒、释、道、科于一身的嵩山以“奇”在五岳中受到历代帝皇、文人骚客、卧龙隐士的青睐,嵩山其居中而冠五岳,以其古老而蕴奥妙,吸引了各方游客。

而嵩山西侧少室山下的少林寺除了沾嵩山的光外,也以其千年古老的神秘,也为嵩山脚下宾客如云尽了绵力。

嵩山少林寺与临汝风穴寺、洛阳白马寺以及开封相国寺并称“中原四大名寺”,各寺各有千秋:

相国寺有水没山;

  白马寺没山有水;风穴寺有山有水;而嵩山少林寺的特点就是:

有山没水。

  4月28日清晨,我们从洛阳市内出发,前往登封少林寺,开始了洛阳文化之旅。

在去登封的路上,我们在公路的旁边见到规模大小不一的少林武校,据导游的介绍,登封一个是名副其实的武林故乡,在登封市大大小小的武林学校有八十多个。

汽车颠簸了大概两个小时的光景,我们进入了登封少林景区。

在少林广场上向四周张望,少室山苍翠秀丽,树木葱郁,在雾气与云丝的笼罩衬托下,显露出几分灵气;宽阔的广场,古香古色的建筑,在环山的拥抱之下愈显其古朴和雄伟;清新的空气沁人心皮脾,心情变得顿时开朗起来。

看到那座硕大的少林憎雕像时,又让我想起了曾经神往的少林功夫和少林影片,究竟是小说和影视传媒挖掘了少林寺的内涵;还是少林功夫的神秘与独特成就了影视的辉煌?

我想少林之所以闻名,除了上述的原因外,也离不开嵩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治作用,从地理位置看:

嵩山地处中原腹地,紧靠九朝古都洛阳,地势险要,而少林寺又是洛阳通向东南平原的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政治上来看:

嵩山自古就深受皇朝圣恩,是帝皇游览登临的胜地,何况,少林寺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与皇家联系的纽带也随着朝代的兴衰动荡而起伏,见证了一个朝代的历史,正是这几种因素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在繁荣影视的同时,也恢复了少林寺昔日的辉煌,成就了今天少林的雄姿。

  顺着少林的大道,我们可以看到路旁婀娜的垂柳和富有特殊的古色建筑,大概半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少林武术表演厅,欣赏少林功夫。

少林功夫始创于禅宗老祖达摩。

在表演台上,少林的僧人为我们表演了童子功、一指禅、虎、鹤、蛇拳、刀棍表演等少林的绝活,少林憎人每一个动作都刚劲有力,出神入化,令到在场的观众无一为之震撼。

在目睹了少林功夫的表演后,童年时那中好奇的欲望得到了满足,同时我也突然发觉,其实少林功夫并不像影视小说所描绘的那样,样样都是飞檐走壁、刀光剑影的化身。

原来真正的少林功夫讲究的是刚与柔的糅合,与“禅”的结合,禅与武同源,禅为武之主,武为禅之用,以武的形式表现禅的智慧。

正因为这样,从而使少林功夫成为中国武术的精华,少林功夫也遍及海内外。

少林功夫能够在今天得到发扬光大,除了它本身的与禅宗结合后产生的魅力之外,还有的就是少林寺不平凡的发展历史——与皇室的关系。

少林寺本身就是皇家敕建大寺,在历史上它曾经接受唐朝统治者的授命,统辖嵩山地区所有寺院,由于寺产庞大,为了保证安全,经朝廷认可,寺院拥有自己常备武装力量,即历史上有名的少林寺僧兵。

少林寺僧兵的存在,是少林武术发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少林寺作为皇家寺院,与朝廷的关系和社会地位,这也是少林武术达到高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后我们来到少林大殿。

门额上乾隆御笔的“少林寺”三个字映入眼帘,字体圆润,但不乏刚劲有力,折谢出御主驾驭天下,运筹帷幄的刚柔并用之气,金光闪闪的大字,仿佛在向世人昭示康乾盛世的盛景。

进入古刹,朱红的铜牙大门,光滑的门槛石,向我们诉说它不平凡的经历;千年古杉与菩提相伴,刚劲挺拔,洒下片片绿荫,这些看起来像化石的古树,让人领略到千年古刹的风雨沧霜,亲切而又自然;在少林寺大殿的空地上,乌黑的碑雕随处可见,这些由传说中的龙的儿子背负的碑刻铭文,其实就是少林寺在它发展过程中留下的每一个足迹。

少林寺也流传下许多浪漫而又传奇的故事:

如在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一苇渡江,来到少林,在少室山五乳峰一天然石洞面壁九年,首传禅宗,创制少林功夫,至此,少林被称为“禅宗祖庭”;唐初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并由此引申出“酒肉穿肠过,佛祖留心中”的说法;禅宗二祖慧可自断左臂,立雪求传少林衣钵;还有雪庭福裕?

?

我想一部少林寺的故事,也是半部浓缩的中国历史!

在漫长的岁月中,少林寺久经风雨,依然没有被历史所冲刷,所埋没,可见是多么的不容易!

  我我们在匆忙中参观完少林建筑后,又徒步直奔塔林。

塔林就坐落于少林寺旁侧,为历代少林寺圆寂方丈的墓地。

塔林中的塔,大多为元后所建,这些塔的造型多姿多彩,有单层和多层,最多层级为七级,即世称“七级浮屠”,最高的达15米;也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

  八角形和圆形等设计类型;有的甚至可以叫密檐式塔、堵波式塔和喇嘛式塔等,而这些塔林大多数都是用砖石砌成,有的还有十分精美的图案和浮雕以及铭文,看着这些历经几百载风雨的塔林,在沧霜变幻后依然屹立在我们的跟前,可见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而这些精美的雕刻图案,也可以说是我国艺术宝库的不朽的传奇。

  然而,眼前所有的一切也让我开始有新的思考。

  少林寺为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于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清理,寺中香火鼎盛,碑刻也被很好地保护起来。

塔林正式对外开放了,除了门票收益以及打破高僧安眠地的宁静外我们还能看出什么其他的意义么?

武校的兴盛和少林寺不无关系,只是少林寺本身又得到多少重视呢?

这样的想法可能有些极端,但我在想,那些度过了千百年岁月的文化结晶,能否再度过另一个千百年?

我们在讲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明介绍给全世界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正在以保护的名义进行破坏呢?

所以,我希望我们可以真正了解历史、保护历史!

  这短短的一个星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给了我很多启示,也让我和大家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我想它一定会成为我人生中最美好、最珍贵的一段记忆。

希望我们班可以越来越好!

阿丽叶·哈力木拉提

  090190337篇二:

洛阳考察报告

  关于洛阳景区的考察报告

  考察目的:

了解景点的起源,文化内涵意义

  考察地点介绍:

龙门石窟,白马寺,天子驾六,。

洛阳博物馆

  考查内容,过程,结束

  考察收获,体会和建议: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青山绿水,万像生辉,作为佛教艺术宝库,早在1961年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

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20XX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20XX年,龙门石窟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创造了现存窟龛数量中国之最。

龙门由来。

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

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

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

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

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莲花洞

  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

  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

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

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

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

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

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

  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

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宝藏。

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

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

  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2]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

史载:

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

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

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座北面南,总面积二百余亩,其主体建筑有:

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2]、接引殿、毗卢阁五层殿堂及中国第一释迦舍利塔。

白马寺是一处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20XX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景区。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

它的营建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

相传汉明帝刘庄夜寝南宫,梦金神头放白光,飞绕殿庭。

次日得知梦为佛,遂遣使臣蔡音、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

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上了在该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

蔡、秦等于是邀请佛僧到中国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67)来到京城洛阳。

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

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

从白马寺始,我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

历代高僧甚至外国名僧亦来此览经求法,所以白马寺又被尊为“祖庭”和“释源”。

白马寺建寺以来,其间几度兴废、几度重修,尤以武则天时代兴建规模最大。

白马寺为长方院落,坐北朝南,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

游览白马寺,不但可以瞻仰那些宏伟、庄严的殿阁和生动传神的佛像,而且可以领略几处包含有生动历史故事的景物。

  天子驾六

  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位于洛阳市中心的东周王城广场,东周王城遗址区的东北部,是一座以原址保护展示的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为主体,辅展以东周王城概况、近年来王陵考古的新发现及部分东周时期珍贵文物的“王城、王陵、王器”专题博物馆。

  ,“天子驾六”大型车马陪葬坑,原地原址修建的遗址型博物馆。

陈列展览辅助展出的有东周王城概况,首次全面介绍50年考古重大成就;东周王陵的发现与探索,向您展示鲜为人知的王陵秘密;美轮美奂的东周瑰宝,细致体现青铜时代晚期的金属之美?

?

  最令世人瞩目的是唯一一辆“驾六”的发现,以直观清晰的形式印证了古文献中“天子驾六”的记述,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处原址展示的“天子驾六”。

  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新馆建成于20XX年3月,位于隋唐城遗址公园北侧,整个建筑由主楼和附楼两部分组成,长230米、宽140米。

展馆设计突出人性化,专门设计了公众互动区、公众休闲区以及文物收藏、研究等。

其功能设施包括1个基本陈列和7个专题陈列,常设展品约1.5万件,内部设计有完善的公众互动区和休闲区以及文物收藏、研究及修复区等。

  20XX年4月1日,洛阳博物馆新馆开馆并对外试开放。

基本陈列陈展主题为《河洛文明》,通过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魏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北宋时期5大篇章,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河洛文化的形成与演进轨迹,展出文物2000多件;专题展览分为《洛阳珍宝馆》《汉唐陶俑馆》《唐三彩馆》《宫廷文物馆》《古代石刻馆》和《书画馆》6大专题。

主楼一层、二

  层还设有壁画展临时展览和多种类型的机动展览。

  河洛文明洛阳博物馆新馆的展示功能主要分基本陈展、专题展和临时展览三部分,位于一楼的基本陈展厅名为“河洛文明”,展厅将通过文物、图片、文字、声光电多媒体等多种展示手段,让您充分领略洛阳十三朝历史的辉煌。

篇三:

走近白马寺(下)

  走近白马寺(下)

  ——《丁亥洛阳行》之二

  张立先

  漫步白马寺内院,见东西两侧柏树丛中,各有一座坟冢,原来它就是鼎鼎大名的“二僧墓”。

墓主人是当年来汉传经授法的高僧──迦什摩腾和竺法兰。

东边墓前石碑上刻有“汉启道圆通摩腾大师墓”,西边墓前石碑上刻有“汉开教总持竺法大师墓”。

石碑上的封号是宋徽宗赵佶追封的。

  这里的“清凉台”又称为“空中庭院”,是白马寺的胜景。

它长43米,宽33米,高6米,由青砖镶砌而成。

毗卢阁重檐歇山,飞翼挑角,蔚为壮观。

配殿、僧房等附属建筑,布局整齐,自成院落。

院中古柏苍苍,环境清幽。

  相传此处原为汉明帝刘庄幼时避暑和读书之所在,后来改为天竺高僧下榻和译经处。

据说在清凉台殿内,留有二位高僧的塑像。

可惜如今大门紧闭,无法知晓殿内情景。

不过,我与妻倒是在偏厢一侧谵仰了二位高僧的尊容,由是推测,他们被移驾的可能性大。

  地率地讲,来此游览有些遗憾。

这些建筑的名讳依旧,用料却多系当代石材,且雕凿粗糙,显见乃近年修缮所为。

  我刻意考察了寺内一些石碑,发现最早也只是清光绪年间所立,更多的则是民国所谓善捐碑,可见在过往岁月里政府对白马寺保护乏力,古迹损毁严重。

号称中原第一古塔的齐云塔,入寺出寺都看得见。

传说第一座比丘尼道场即是齐云塔院,中国的第一个汉人和尚在这里受戒。

齐云塔是一座四方形密檐式砖塔,13层,高35米。

它造型别致,在古塔中独具特色。

据说齐云塔前身,为白马寺的释迦如来舍利塔。

现在的齐云塔,为金大定十五年(1175)重建。

可惜该塔现不开放,游人只可远眺。

  好在人民币可让人敲打“马寺钟声”,供游人登上钟楼象征性撞几下,籍以消除心中忧烦。

拜佛烧香祈祷之类,妻总会不请自去。

  她在楼上敲钟,我在楼下吸烟,善莫大焉!

  篇二:

洛阳考察报告

  关于洛阳景区的考察报告

  考察目的:

了解景点的起源,文化内涵意义

  考察地点介绍:

龙门石窟,白马寺,天子驾六,。

洛阳博物馆

  考查内容,过程,结束

  考察收获,体会和建议: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青山绿水,万像生辉,作为佛教艺术宝库,早在1961年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

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20XX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20XX年,龙门石窟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创造了现存窟龛数量中国之最。

龙门由来。

门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

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

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

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

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莲花洞

  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

  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

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

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

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

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

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

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

  艺术的顶峰。

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宝藏。

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

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

  白马寺

  洛阳白马寺[2]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我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

史载:

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

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

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白马寺座北面南,总面积二百余亩,其主体建筑有:

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2]、接引殿、毗卢阁五层殿堂及中国第一释迦舍利塔。

白马寺是一处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20XX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景区。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造的第一座寺院。

它的营建与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

相传汉明帝刘庄夜寝南宫,梦金神头放白光,飞绕殿庭。

次日得知梦为佛,遂遣使臣蔡音、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

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上了在该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

蔡、秦等于是邀请佛僧到中国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67)来到京城洛阳。

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

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

从白马寺始,我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

历代高僧甚至外国名僧亦来此览经求法,所以白马寺又被尊为“祖庭”和“释源”。

白马寺建寺以来,其间几度兴废、几度重修,尤以武则天时代兴建规模最大。

白马寺为长方院落,坐北朝南,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  

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

游览白马寺,不但可以瞻仰那些宏伟、庄严的殿阁和生动传神的佛像,而且可以领略几处包含有生动历史故事的景物。

  天子驾六

  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位于洛阳市中心的东周王城广场,东周王城遗址区的东北部,是一座以原址保护展示的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为主体,辅展以东周王城概况、近年来王陵考古的新发现及部分东周时期珍贵文物的“王城、王陵、王器”专题博物馆。

  ,“天子驾六”大型车马陪葬坑,原地原址修建的遗址型博物馆。

陈列展览辅助展出的有东周王城概况,首次全面介绍50年考古重大成就;东周王陵的发现与探索,向您展示鲜为人知的王陵秘密;美轮美奂的东周瑰宝,细致体现青铜时代晚期的金属之美……

  最令世人瞩目的是唯一一辆“驾六”的发现,以直观清晰的形式印证了古文献中“天子驾六”的记述,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处原址展示的“天子驾六”。

  洛阳博物馆

  洛阳博物馆新馆建成于20XX年3月,位于隋唐城遗址公园北侧,整个建筑由主楼和附楼两部分组成,长230米、宽140米。

展馆设计突出人性化,专门设计了公众互动区、公众休闲区以及文物收藏、研究等。

其功能设施包括1个基本陈列和7个专题陈列,常设展品约1.5万件,内部设计有完善的公众互动区和休闲区以及文物收藏、研究及修复区等。

  20XX年4月1日,洛阳博物馆新馆开馆并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