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精彩试题.docx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精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精彩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精彩试题
小学教材教法试题
一、填空题
1、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使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3、数学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地发展。
4、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评价与评价相结合,评价与评价。
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发挥评价的作用。
5、评价的目的是、、。
7《数学课程标准》包括、、、四个部分。
8、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是指、、。
9、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一核心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养成。
10、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目标指的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的现状,倡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能力,的能力,的能力,以及的能力。
13、《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分别是第一学段为第二学段为、第三学段为,现在我们所任教的小学是第和学段,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
14、《标准》将总体目标划分为、、、四个方面的目标,内容标准分三个学段分别给出,各学段设置了分别为、、、四个学习领域。
1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课程改革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的功能,发挥评价、和的功能。
16、新课标人教版教科书与通用教材相比增加了一个特色板块是,在这一板块里面主要是渗透一种,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进行思考。
17、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数与代数”知识领域里,重视,加强,提倡,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18、新课程下的的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
关注,强调,重视。
19、《标准》中用“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来刻画目标,用“经历”、“感受”、“体会”、“体验”“探索”等刻画数学的目标。
20、在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和。
21、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三大类。
22、教学方法是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23、练习法是指。
24、合作学习是指 。
25、数学是研究的科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是现代化社会中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
数学的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6、数学是刻画和的语言和工具。
当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一切科学技术部门与生产、生活中。
并且,出现了各门科学为了自身的完善而逐步的趋势。
27、数学是科学和科学;是对经济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进行研究的基础;是一切重大技术创新的基础。
2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突出体现它的性、性和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现人人,人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判断题
1、“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 )
2、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 )
3、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惟一的结论。
( )
4、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 )
5、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 )
6、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 )
7、动手操作做实验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法。
( )
8、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 )
9、探究客观规律,发现应有的结论,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 )
10、有效的数学学习不需要模仿和记忆。
( )
11、小学数学的课程目标要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要是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
12、《数学课程标准》将教学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创新精神”、“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
()
13、《数学课程标准》将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部分。
()
14、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包括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15、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凭借。
()
16、评价改革就是考试改革。
()
17、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
()
18、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
()
19、综合法是一种从应用题所要求的问题出发,逐步推到问题解答所必须的全部已知条件的解题思路。
()
三、简单题
1、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有哪些?
(1)选准合作学习的内容
(2)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3)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责任分工
(4)合作学习前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
(5)合作学习中要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6)建立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2、结合你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后教师角色发生了哪些转变?
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合作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
3、课程标准的特点是什么?
(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2)突破学科中心
(3)改善学习方式
(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
(5)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存在哪些优势和问题?
结合你的教学实际试加以分析。
优势:
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系统训练;学生有较强的意志力和勤奋、刻苦的精神。
问题
(1)对数学的认识:
忽视数学的应用。
(2)课程结构:
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
(3)学习目标:
“双基”是目标的主体;数学能力的发展不全面;缺乏对情感体验和个性品质的关注。
(4)学习内容:
脱离生活实际;过分注重知识的系统化、逻辑严谨性和形式化;存在一定的“繁、难、偏、旧”。
(5)学习方式:
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忽视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等重要学习方式
(6)课程评价:
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评价的发展功能,如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忽视对学生学习情感的评价。
5、数学课程标准里提出了六条基本的理念,试结合你的教学实际,谈谈你对其中任意两条的理解。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
学生。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
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
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
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
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
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
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
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
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
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
影响。
6、结合《课标》课程目标精神,以下列教材(一年级下册《统计》)为例,设计本节内容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并简单说一说你的理由。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每1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
2、掌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如画“正”字、打勾、画圈等;3、能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创设情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从中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收集自己身边所熟悉的数据,并对经历其进行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7、结合你的教学实际,谈一谈“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1)生成与预设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新课程教学呼唤高水平的预设和精彩的生成。
(2)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若预设牵引的痕迹多了,随机生成的亮点就会少。
(3)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
它不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
(基本意思相同均可得分)。
8、结合数学学科特点谈谈你对三维目标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数学课程的三维目标。
数学课程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还应包括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知识与技能目标仍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点,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科学技术和数学的飞速发展,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认识也应当与时俱进,不能只停留在一些多年以前被看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关注一些以往未受关注的知识、技能或数学思想方法却应当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还应注重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习知识,体现过程性的目标。
数学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是同一维度的三个方面,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9、试论在新课程下教师、教材与学生之间在发生怎样的影响。
(1)教师作为信息的传导者,具有“指导”作用,作为受教育接受信息的助成者,具有“辅导”作用;作为主持者,具有“组织”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2)学生是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人;
(3)教材只是载体,是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供的一种媒介物,必须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
(基本意思相同均可得分)。
10、“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一去不复返了!
”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请举例说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学产生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合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强有力工具,并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经历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对数学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个方面:
(1)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2)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整合;(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补充: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动机;
(2)呈现教学内容,化冲向为直观、突破教学难点;(3)提供数学课程资源,增加“背景知识”,促使自主学习;(4)提供交流平台,促进协商与对话,发展学生能力。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方式的探究》。
12、分析教学对象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答:
(1)学生的年龄、学段情况;
(2)学生的数学基础情况;
(3)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情况
13、哪些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1)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2)在教学内容的易混淆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3)在思维的交锋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4)在思维的发散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5)在规律的探索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14、使用谈话法进行教学应注意什么?
①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
对提的问题,提问的对象,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应如何进一步做好启发引导,谈话所需的时间,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简洁,使学生能理解。
③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准备,然后再点名某个学生作具体回答,以利于全班同学积极思维,发展智力。
不同程度的问题,可考虑给不同能力的学生回答。
④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尽可能不提暗示性的问题,多提能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去思考的问题。
⑤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
过易不利学生思考,学生感到乏味;过难则学生无法回答。
要提一些经过学生想一想能够回答的问题。
⑥提问后要注意听取学生的回答,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对回答有困难的学生,可提一些辅助性的问题启发诱导他,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更不能讽刺挖苦。
对敢于提出不同看法的同学要及时加以表扬,鼓励学生提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15、使用探究法应注意什么?
(1)精选探究材料;
(2)注重教师的引导;(3)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4)所设立的问题难易要适中。
16、练习设计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1)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要有针对性,突出重点练习。
(2)练习材料要难易适度。
(3)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4)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5)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6)要正确掌握对练习速度和质量的要求。
17、举例说明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和非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
预设性情感与态度目标是指教学设计时应预先列出的目标。
例如,讲授圆周率时,教师要考虑介绍中国古代的数学文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要考虑介绍圆周率的用途,培养学生的数学价值意识。
非预设性目标是指在教学准备阶段不能确切设定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出现时机就应该加以落实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某位学生提出了新颖的问题,这就出席那了引导学生求知欲的时机;某位学生出色地回答了问题,这时就出现了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目标。
18、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时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所谓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学习新内容所必须具备的的知识及能力储备。
学习起点包括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
逻辑起点是指按照学习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技能积累。
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备的,多余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技能积累。
寻找学生的学习起点有两条途径:
生活经验合已有知识基础。
(1)课前自问自答。
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技能?
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
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
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2)课前了解。
课前一两天布置与新课有关的一些参考题,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
(3)导入环节直接了解。
教师直接抛出课题或新课中有关的知识,让学生说说已经知道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19、编制课时目标时一般要做到哪几点?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和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教与学的方法与过程,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制定课时教学目标,首先要善于从单元教学目标中分割课时目标;其次,课时教学目标要多元而不空泛。
第三,课时目标的制定要突出数学味;最后课时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1)内容全面;
(2)层次分明;(3)要求适度;(4)具体可测;(5)因材而设。
20、结合实例谈谈小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21、结合实例谈谈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同化。
22、举例说明小学生在学习计算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23、教师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合作学习的技能?
首先,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和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关系;
其次,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第三,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合作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最后,要学会勇于参与、与人为善,学会表达、学会收集资料、学会组织与反思;
24、课堂教学中有哪些问题可以成为反思的对象?
(1)教学定位问题;
(2)动态生成问题;
(3)教学设计问题:
①反思教学意图是否体现;②教学资源是否还需优化;③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还需优化;④科学性合理性如何?
(4)教学效果问题
25、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现在学生主体上有哪几个方面的特征?
(1)参与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26、使用情境教学法应注意什么?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1)突出趣味性;
(2)体现方向性;(3)关注现实性;
(4)关注开放性;(5)体现不平衡性;(6)体现高效性;
27、讲授法教学应该注意什么?
①讲授的内容要具有思想性、科学性;
②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性,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③讲授的语言要简洁、准确、生动、形象,符合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
④讲授中要运用启发式等手段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维活动;
⑤讲授的时间不宜过长,更不宜运用“满堂灌”式的讲授法。
28、练习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①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练习,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练习。
②练习要有层次性,练习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要有一定的坡度。
多层训练有利于暴露差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③练习要多样性,练习的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思维的发展,培养灵活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练习要有反馈调节性,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适当调整练习。
⑤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做什么练习都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
⑥练习的份量要适中,做到质与量的兼顾。
⑦练习设计要有弹性,能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收获。
⑧练习设计中要加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开放性,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29、用教材教有哪些策略?
(1)比较——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联
(2)还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3)转化——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
(4)开发——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
(5)调整——运用更换、增删、归并、修改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
(6)挖掘——充分挖掘教材含蕴,发现教材新意义。
30、练习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①基本训练。
以训练学生的口算技能、公式记忆、数量关系的理解等为主。
②宣布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明确地宣布本课练习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③检查复习新授课的知识。
一般采用板演练习,能及时发现问题,信息得到反馈,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调控。
④课堂练习。
这是练习课的主要部分,一般设计专项练习、针对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等几个层次的练习。
⑤作业评价。
包括练习评价,贯穿在每个层次的练习中。
31、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比,它更强调的方面有哪些?
探究学习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它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
与接受学习相比,它更强调的是:
①参与和过程;②平等与合作;③鼓励创新。
32、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1)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
(3)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
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这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4)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
我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
(5)小组合作学习的滥用。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往往不去考虑这种合作是不是真的有必要,是不是真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缺乏本质的、全面的理解。
(1)组织形式不到位
(2)合作程度不到位
(3)评价机制不到位
33、复习课设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①同一材料合理地用不同形式呈现,用不同例子讲解,以使学生产生新异感,并有利于学生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去仔细研究某一现象,便于全面理解。
②复习不是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练习应练在重难点之处,练在学生掌握薄弱、疑惑之处。
③复习不是原地踏步,作同一水平的循环,而应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整理,使零散、孤立的知识形成网络,使学生产生新的认识与理解。
④练习要体现“广度”、“坡度”、“深度”,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思维训练中;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练习应引申,深化综合贯通,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迁移能力。
34、情境体验具有哪些特征?
(1)强调以“情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情境功能最突出的一点即引导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生命体验。
(2)强调以“情感”作为起点。
情感因素是情境体验的首要因素。
(3)强调对师生生命性的关照。
“在体验世界中,一切客体都是生命化的,都充满着生命的意蕴和情调”,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强调师生生命性的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