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碳酸氢钠》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碳酸氢钠》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碳酸氢钠》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准确的描述Na2CO3与NaHCO3的物理性质(溶解性、状态)。
(2)正确书写Na2CO3和NaHCO3的电离方程式,准确判断能否与盐酸、石灰水、CaCl2反应,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和书写方程式。
(3)准确描述酸氢钠受热分解实验现象和书写方程式,正确书写Na2CO3转化为NaHCO3的方程式。
(4)归纳酸式盐代表物碳酸氢盐的结构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Na2CO3和NaHCO3的性质的科学探究,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以Na2CO3和NaHCO3为载体,先观察外观,实验研究物理性质(状态、溶解性),再分析结构(组成、类别、化合价)预测可能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化学性质。
(2)通过Na2CO3、NaHCO3、H2CO3组成对比,理解NaHCO3的两性,并归纳出酸式盐代表物碳酸氢盐的性质。
(3)通过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预测和实验探究结果产生矛盾,感受化学魅力,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和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
HCO3-的性质、通过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
三、本节承载的化学核心观念、化学思想和方法
微粒观:
盐是由离子基本微粒构成的,盐的性质应该更多的从离子角度思考。
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加深对宏观实验的认识。
对比法:
将结构相似的物质从相同的角度进行比较,使共同点和差异更加突出,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效率。
陌生物质性质研究方法:
陌生物质性质研究是由外观观察,实验研究物理性质(状态、溶解性),再分析结构(组成、类别、化合价)预测可能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化学性质;具体物质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变化观:
化学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不同条件下化学变化可能不同,通过化学反应人们可以获得或消除物质。
CO32-和HCO3-的相互转化是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物与产物的互换,转化法可用于物质的除杂。
化学反应是有规律的,Na2CO3和NaHCO3在水溶液中的反应都遵循离子反应规律。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讨论实验方案
[引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Na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态存在。
在钠的诸多化合物中,有着小有名气的"苏氏三姐妹"。
我们首先来认识她们。
化学式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苏打碳酸钠Na2CO3
说到苏打,他还有一个俗名叫纯碱纯碱和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
讲解:
侯德榜,杰出科学家。
他为祖国的化工事业奋斗终生。
并以独创的联合制碱工艺闻名世界。
1926年,他研制的"红三角"牌中国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了金质奖章,并被誉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
[学生]……
[教师]这两个结构决定性质,学习分类法的时候我们了解到,类别相同的物质,性质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碳酸钠大家比较熟悉,我们可以由此推测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师]事实是否如我们所预测呢?
请大家进行实验设计。
首先考虑物理性质,颜色、状态?
都可以直接观察,那么水溶性呢?
[学生]……
[教师]化学性质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应该选择什么试剂?
[学生]……
[教师]所以我们应该挑选典型的酸、碱、盐分别去与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将要进行的实验。
教学环节二: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我们来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请大家观察所展示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颜色,状态,并通过实验去了解它们的溶解性。
化学性质我们先做一个钠盐与酸反应的对比实验,请完成分组实验,并把你观察到的现象填在学案中。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投影分组实验)
步骤
Na2CO3
NaHCO3
结论
①在2支大试管里各取约1g(已包好)的Na2CO3和NaHCO3,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
白色粉末
细小白色粉末
Na2CO3加水先生成含结晶水的晶体Na2CO3·XH2O,
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
②分别滴加几滴水,振荡试管,观察。
用手摸一摸试管底部。
加水结块变成晶体;放热
加水部分溶解;感受不到热量变化
③继续向试管中加入10ml的水,用力振荡,观察。
(留着待用)
可溶解
未全溶解
④向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分别滴加2滴酚酞。
溶液变成红色
溶液变成浅红色
等浓度的碳酸钠溶液的碱性比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强。
等浓度的碳酸钠溶液比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速率慢,
⑤再继续加入稀盐酸
开始没有气泡,随着溶液的红色变浅,气泡开始增多
红色褪去,立刻出现大量气泡
小结:
(1)Na2CO3和NaHCO3都是白色固体,都可溶与水,在20℃时,Na2CO3的溶解度是21.5g,NaHCO3的溶解度是9.6g。
所以相同温度时,Na2CO3比NaHCO3更易溶于水。
(2)Na2CO3和Na2CO3·XH2O是两种不同的纯净物。
Na2CO3溶液结晶生成Na2CO3·XH2O:
Na2CO3+XH2O=Na2CO3·XH2O,Na2CO3·XH2O在空气中易发生风化变成Na2CO3粉末:
Na2CO3·XH2O=Na2CO3+XH2O(失水),属于化学变化。
[教师]小结:
同为钠盐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化学性质上有不少相同之处,但是也略有差异。
(1)盐不一定都是中性的,为什么Na2CO3和NaHCO3这两种盐的水溶液会呈碱性?
在选修4会进行研究。
(2)Na2CO3和NaHC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从基本反应类型的角度看,它们都是复分解反应,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从微观上理解为什么现象会不同:
H+和CO32-反应有阶段性,先生成HCO3-,红色变浅,HCO3-和H+再继续反应生成CO2气体,红色褪去。
如图所示。
教学环节三:
学生演示实验
[教师]盐除了可以与酸反应之外,还可以与碱、盐溶液发生反应,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一起研究。
[学生]演示实验①②
步骤
Na2CO3
NaHCO3
①滴加几滴氯化钙溶液
现象:
白色沉淀
解释:
CO32-+Ca2+=CaCO3↓
现象:
无明显现象
解释:
Ca(HCO3)2是可溶盐
②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
出现白色沉淀
解释:
OH-+HCO3-=CO32-+H2O,
CO32-+Ca2+=CaCO3↓
③对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进行加热。
现象:
现象:
解释:
[教师]小结:
(1)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而碳酸氢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因为碳酸钙是难溶于水,碳酸氢钙是可溶盐。
(2)碳酸钠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钙,碳酸氢钠和澄清石灰水混合,为什么也会产生白色沉淀呢?
该沉淀是什么呢?
OH-+HCO3-=CO32-+H2O,
CO32-+Ca2+=CaCO3
由以上实验可知HCO3-和H+、OH-不能共存,与Ca2+或Ba2+能共存
课堂练习一.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它们的溶液
B.向无色溶液滴加足量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无色溶液中一定有CO32-
C.Na+、Ca2+、OH-、HCO3-能大量共存
D.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可与硫酸反应制备CO2
[教师]我们研究某种固体物质,除了从组成上研究通性之外,往往还要研究它的热稳定性,就是在受热的时候,该固体是否容易发生分解反应,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一起研究。
[学生]请一个学生上来加热固体,另一个学生观察现象并进行描述。
步骤
Na2CO3
NaHCO3
⑤对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进行加热。
现象:
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现象:
试管壁上有水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
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大于碳酸钠氢钠
2NaHCO3==Na2CO3+H2O+CO2↑
[教师]该实验表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较弱,2NaHCO3===Na2CO3+H2O+CO2↑,碳酸氢钠分解可以变成碳酸钠,碳酸钠在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转化成碳酸氢钠吗?
[学生]课堂练习二.已知:
富含二氧化碳的地下水流经大理石岩层时,通过该反应腐蚀岩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溶洞,CaCO3+H2O+CO2=Ca2++2HCO3-
(1)写出Na2CO3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此,为什么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等酸性气体时,用饱和NaHCO3溶液而不用Na2CO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教师]根据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各自不同的性质,二者有什么用途呢?
[学生]归纳二者的主要用途:
发酵粉、药剂、去污剂、灭火剂……
提问:
根据以上分析,请同学们根据Na2CO3和NaHCO3性质的不同,设计出多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来鉴别Na2CO3和NaHCO3。
回答:
方案一,方案二..........
小结:
根据同学们讨论的结果,将鉴别Na2CO3和NaHCO3的方法总结如下:
PPt:
(1):
利用两者溶解性的不同
讲解:
20℃时,称量约20gNa2CO3和NaHCO3固体,逐渐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至不再溶解。
有固体剩余的是NaHCO3固体,全部溶解的是Na2CO3固体。
(2):
利用两者水溶液pH的不同
用固体配成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测定其水溶液的pH
(3):
利用两者热稳定性的不同
采用如下装置(将装置课前准备好,放在讲台上),分别加热两种固体,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NaHCO3固体,没有变化的是Na2CO3固体。
(4):
利用两者与酸反应速率的不同
在小试管中分别加入Na2CO3和NaHCO3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然后倒入稀盐酸,比较两者反应速率的不同。
反应速率较大的是NaHCO3固体,速率较慢的是Na2CO3固体。
(5):
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因为Ca(HCO3)2可溶,所以NaHCO3不会和CaCl2反应生成沉淀。
故可以用CaCl2溶液来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方法:
分别取样于两支试管中,加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Na2CO3,没有明显变化的是NaHCO3溶液。
教学环节四:
总结规律
[教师]本节课我们再一次按规律研究了两种物质,这个规律是什么?
[学生]先研究物理性质,然后研究化学性质,分别从组成着手去研究通性和特性,最后研究用途。
[教师]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研究了碳酸氢钠的性质,请从组成上对比碳酸钠和碳酸,小结碳酸氢盐性质。
教学反思
今年的市发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进度的原因,是在没有上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前提下,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提前上了。
于是这堂课作为元素化合物的第一堂课,承担了帮助学生理清研究陌生物质的思路的重要任务。
从上课情况看,整堂课的思路还是非常的清晰,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组成的角度)——用途,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完整较系统的研究陌生物质的思路。
但是这样实验的容量比较大,40分钟的时间捉襟见肘。
课前学案能够让学生在知识基础方面进行较好的学前准备,但是从实验探究的角度来看,因为对学案的讨论不充分,学生依旧对实验设计没有太多的自主思考,课堂实验中还是有不少学生不清楚实验如何操作,药品应取何用量,究其关键还是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本身没有进行充分探究,有些赶鸭子上架。
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方案设计时应考虑的实际问题,完善实验方案。
这次教学中已经渗透研究物质的思路,那么研究物质的基本思路在本节内容设计上属于观念的强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赋予其他的化学观念,适当建立宏观与微观的交互,从宏观现象到微观结构或形态的想象,有利于学生感性想象力的发展,从微观结构到宏观性质的推理,有助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
向滴有酚酞的的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立刻出现大量气泡,向滴有酚酞的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先颜色变浅,再出现大量气泡。
宏观现象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看见”了溶液中碳酸根离子和H+反应的阶段性,酚酞成为一种将宏观现象和微观离子结构相联系的指示剂。
这个内容在去年的教学中因为时间的问题规避了,但通过课程内容的调整,本节课将这个部分当做重难点,在此,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对宏观与微观的联系,对微观反应过程的想象,都可以使学习活动变得趣味盎然。
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钠的化合物》学案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1、引入:
研究陌生的物质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1)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从_________________角度,了解该类物质的通性
(2)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该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该物质的特性
(3)了解该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知识
举例说明盐能够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写出相应反应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组实验:
步骤
Na2CO3
NaHCO3
解释或结论
①在2支大试管里各取约1g(已包好)的Na2CO3和NaHCO3,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
现象:
现象:
②分别逐滴滴加几滴水,振荡试管,观察。
用手摸一摸试管底部。
现象:
现象:
③继续向试管中加入10ml的水,用力振荡,观察。
(留着待用)
现象:
现象:
④向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分别滴加2滴酚酞。
现象:
现象:
⑤再继续加入稀盐酸
现象:
现象:
演示实验:
步骤
Na2CO3
NaHCO3
①滴加几滴氯化钙溶液
现象:
解释:
现象:
解释:
②滴加几滴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
解释:
现象:
解释:
③取固体,分别加热
现象:
解释:
现象:
解释:
课堂提问一:
氯化钙滴入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有什么现象?
为什么?
课堂提问二:
碳酸氢钠固体热分解得到的气体持续通入澄清石灰水的现象是?
能不能解释下?
同时,看课堂练习二。
3、课堂练习:
一、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它们的溶液
B.向无色溶液滴加足量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无色溶液中一定有CO32-
C.Na+、Ca2+、OH-、HCO3-能大量共存
D.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可与硫酸反应制备CO2
二、已知:
富含二氧化碳的地下水流经大理石岩层时,通过该反应腐蚀岩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溶洞,CaCO3+H2O+CO2=Ca2++2HCO3-
(1)写出Na2CO3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此,为什么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等酸性气体时,用饱和NaHCO3溶液而不用Na2CO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后练习:
课后讨论:
根据以上分析,请同学们根据Na2CO3和NaHCO3性质的不同,设计出多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来鉴别Na2CO3和NaHCO3。
回答:
方案一,
方案二
..........
1、下列关于NaHCO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白色粉末,溶解度大于Na2CO3
B、它加热至200°C左右,可完全分解,利用NaHCO3这种性质,可由NaHCO3制取纯碱
C、当质量相同NaHCO3和Na2CO3分别跟足量盐酸反应,NaHCO3得到的CO2多
D、NaHCO3既可以和盐酸反应也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
2、只用水和另外一种试剂就可鉴别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钙和氯化钡四种物质,这种试剂是()
A、NaOHB、AgNO3C、H2SO4D、CaCl2
3、下列物质放在敞口容器中,质量会减少的是()
A、Na2OB、碳酸钠晶体C、NaOH固体D、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
4、下列物质中,对热稳定性最好的是()
A、KMnO4B、KClO3C、NaHCO3D、Na2CO3
5、为去除括号内的杂质,所选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Na2CO3溶液(NaHCO3)选用适量的NaOH溶液
B、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放入水中
C、NaHCO3固体(Na2CO3)加热至恒重
D、NaCl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盐酸,充分反应后加热
6、在饱和NaOH溶液中缓缓通入CO2气体,开始时的生成物为,继续通入至过量时,可看到有晶体析出,该晶体为,依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阅读:
侯氏制碱法
拓展视野
侯氏制碱法的工艺原理:
①将二氧化碳通入氨水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析出。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②过滤得到碳酸氢钠晶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
③在过滤后的母液中加入氯化钠粉末、通入氨气,搅拌,经降温后副产品氯化铵结晶析出,用做肥料。
课后总结
碳酸钠(俗名:
)
碳酸氢钠(俗名:
)
化学式
晶体:
粉末:
颜色、状态
溶解性比较
溶液的酸碱性
与盐酸反应
与CaCl2溶液反应
与NaOH溶液反应
热稳定性
相互转化
检验
固体:
溶液:
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