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练习
1.唐僧认为“劝善”就是“惩恶”,孙悟空认同这样的看法吗?
联系《西游记》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孙悟空不认同这样的看法。
孙悟空是一个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人物形象。
面对白骨精几次三番的变化,他都能够用火眼金睛识破妖的本质。
即使唐僧受到妖怪的离间把他赶走,孙悟空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将恶势力赶尽杀绝。
他始终秉持“除恶务尽”的观点,明白妖怪本性的丑恶,绝不心慈手软。
【解析】【分析】唐僧、孙悟空是《西游记》中塑造得最生动感人的行善者形象,都具有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行善思想。
唐僧广施仁慈,注重劝善;孙悟空嫉恶如仇,注重惩恶。
通过对他俩行善思想的比较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主旨、艺术构思,以及他俩在行善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
对于当今的行善事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孙悟空并不认同唐僧“劝善”就是“惩恶”的看法。
“劝善”可以治本,“惩恶”可以治标。
没有“惩恶”,就等于没有了规矩方圆,不知悔改的坏人就可作恶多端。
所以两者都不能缺少。
可举白骨精之例证明之。
故答案为:
孙悟空不认同这样的看法。
孙悟空是一个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人物形象。
面对白骨精几次三番的变化,他都能够用火眼金睛识破妖的本质。
即使唐僧受到妖怪的离间把他赶走,孙悟空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将恶势力赶尽杀绝。
他始终秉持“除恶务尽”的观点,明白妖怪本性的丑恶,绝不心慈手软。
【点评】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2.《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________、大闹________、真假________、三借________”。
其中表现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________。
【答案】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大闹天空
【解析】【分析】《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根据前人一千年的积累素材所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深刻描绘了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归来共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其中表现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大闹天空。
故答案为:
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三借(芭蕉扇)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考生对名著经典故事的掌握情况,考查的都是耳熟能详的故事,考生平时稍加留心,完成不是问题。
3.名著阅读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的铁扇公主不肯借芭蕉扇给孙悟空,是因为孙悟空为救师傅,请求南海观音用天罡刀阵和“金箍儿”降服了他和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
B.《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了陈莲河等庸医为父亲治病的情景,特别提到他们所开的古怪药引:
经霜三年的甘蔗、完好的鼓皮、原配蟋蟀一对,揭露了这些人故弄玄虚、骗取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C.“他见水响中,见一条条蛇蹿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
”这段文字中的“他”是指小西天的黄眉怪,“大圣”指孙悟空。
D.《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结集,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赞颂了他们热爱祖国、纯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深情讴歌了战争年代的人情美、人性美。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他本是西海小龙王,因犯天条,锯角退鳞,变白马,驮唐僧往西方取经。
忽闻人讲唐僧是个虎精,他也心中暗想道:
“我师父分明是个好人,必然被怪把他变做虎精,害了师父。
怎的好!
怎的好!
大师兄去得久了;八戒、沙僧,又无音信!
”他只捱到二更时分,万籁无声,却才跳将起来道:
“我今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矣!
休矣!
”
①选文中说他“犯天条”具体指的是什么事?
②“大师兄去得久了”是指孙悟空回花果山了,他为什么要回花果山呢?
【答案】
(1)C
(2)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
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认为他滥杀无辜,要跟他断绝师徒关系,把他赶走,所以他回了花果山。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情节的识记。
文段选自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他”指小圣是二郎真君,二郎神,大圣是孙悟空。
句子表现了二郎神机智、善于动脑的性格特点。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识记。
①西游记中的小白龙本来是人间的一个凡龙,他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生性顽劣,非常反叛。
有一次竟然在大殿上当众顶撞敖闰,并且纵火烧掉了玉帝赏赐给西海龙王的一颗明珠。
敖闰含泪以忤逆天主、不尊天庭的罪名把他告上了凌霄宝殿,结果玉帝十分恼怒,当场判了小白龙一个死罪。
这时候多亏了观音菩萨出面求情,从玉帝那里把他要了过来,为将来的取经事业做打算。
②这是孙悟空第一次回花果山,因为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打死了白骨精,唐僧却受猪八戒的撺掇,认为悟空害的是好人,将悟空逐走。
故答案为:
(1)C
(2)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
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认为他滥杀无辜,要跟他断绝师徒关系,把他赶走,所以他回了花果山。
【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情节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对各个选项的说法,和自己掌握的作家作品、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逐项比照,仔细字斟句酌辨析正误。
C项小圣是二郎真君,大圣是孙悟空。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识记。
答题时应注意,做此类题要求学生在读名著时,要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小说人物做的事,对主要故事情节要熟悉,注意不能张冠李戴。
1问,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触犯天条,后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鹰愁涧等待唐僧,之后又误吃唐僧所骑的白马,被菩萨点化,变身为白龙马,皈依佛门,载乘唐僧上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
2问,三打白骨精,唐僧责怪悟空连杀三人,悟空再三解释,唐僧只是不信,最后赶走了孙悟空。
4.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
请结合情节和作品的具体内容,写出一处能够表现“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答案】《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
这体现了作者“温馨的回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理解。
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较多,温馨的场景是一些体现童真的地方,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理性批判的是一些不合理的存在.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故答案为:
《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
这体现了作者“温馨的回忆”。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读名著要有自己的体验与感受,“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任选其一谈感受,观点要鲜明,表达要清晰,并结合文章中的具体内容谈,切忌泛泛而论,感受要写得真切。
《朝花夕拾》篇目中理性批判色彩较浓的有:
《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狗·猫·鼠》——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
阐述作者仇猫的原因。
《五猖会》——对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抨击。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
5.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题。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选段出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作者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是________,开始出版时名为________。
【答案】《五猖会》;鲁迅;《朝花夕拾》;《旧事重提》
【解析】【分析】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
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从“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可知,文段出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故答案为:
《五猖会》;鲁迅;《朝花夕拾》;《旧事重提》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
6.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
________,她的形象出现在《父亲的病》和《________》中。
(2)观察《西游记》人物漫画,请写出图中人物姓名,并对他作简要评价。
【答案】
(1)衍太太;琐记
(2)猪八戒(猪悟能);
人物评价:
猪八戒一方面好吃懒做,经常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另一方面猪八戒能吃苦耐劳,他淳朴憨厚,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解析】【分析】
(1)根据对《朝花夕拾》人物和内容的积累答题,注意“衍、琐”不要写错。
(2)从人物的外貌及所有的武器可以看出这个人物是猪八戒,评价是要从其优点和缺点两方面进行评价。
故答案为:
⑴衍太太;琐记
⑵猪八戒(猪悟能);
人物评价:
猪八戒一方面好吃懒做,经常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另一方面猪八戒能吃苦耐劳,他淳朴憨厚,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的综合性阅读。
解答此题时,既需要学生对名著知识有充分的积累,又需要学生在充分审题的基础上,筛选知识储备,进行作答。
⑵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及概括能力。
阅读名著时要对名著中的人物、内容等都要认真阅读,并积累下来,达到学以致用。
7.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完全是真的
①有一只母鸡,羽毛很白,腿很短;她总是按规定的数目下蛋。
在各方面说起来,她是一只很有身份的母鸡。
当她飞到栖木上去的时候,她用嘴啄了自己几下,弄得有一根小羽毛落下来了。
②“事情就是这样!
”她说,“我越把自己啄得厉害,我就越漂亮!
”她说这话的神情是很快乐的,因为她是母鸡中一个心情愉快的人物。
不久她就睡着了。
③周围是一片漆黑。
母鸡跟母鸡站在一边,不过离她最近的那只母鸡却睡不着。
她在静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一个人要想在世界上安静地活下去,就非得如此做不可。
不过她禁不住要把她所听到的事情告诉她的邻居:
“你听到过刚才的话吗?
我不愿意把名字指出来。
不过有一只母鸡,她为了要好看,啄掉自己的羽毛。
假如我是公鸡的话,我才真要瞧不起她呢。
”
④在这些母鸡的上面住着一只猫头鹰和她的丈夫以及孩子。
她这一家人的耳朵都很尖:
邻居刚才所讲的话,他们都听见了。
于是猫头鹰妈妈就翻翻眼睛,拍拍翅膀说:
“不要听那鸡的话!
不过我想你们都听到了刚才的话吧?
我是亲耳听到过的;你得听了很多才能记住。
有一只母鸡完全忘记了母鸡所应当有的礼貌:
她甚至把她的羽毛都啄掉了,好让公鸡把她看个仔细。
”
⑤“提防孩子们听到,”猫头鹰爸爸说。
“这不是孩子们可以听的话。
”
⑥“我还是要把这话告诉对面的猫头鹰!
她是一个很正派的猫头鹰,值得来往!
”于是猫头鹰妈妈就飞走了。
⑦“呼!
呼!
呜——呼!
”他们俩都喊起来,而喊声就被下边鸽子笼里面的鸽子听见了。
⑧“你们听到过那样的话没有?
呼!
呼!
有一只母鸡,她把她的羽毛都啄掉了,想讨好公鸡!
她一定会冻死的——如果她现在还没有死的话。
呜——呼!
”
⑨“在什么地方?
在什么地方?
”鸽子咕咕地叫着。
⑩“在对面的那个屋子里!
我几乎可说是亲眼看见的。
把它讲出来真不像话,不过那完全是真的!
”
⑪“真的!
真的!
每个字都是真的!
”所有的鸽子说,同时向下边的养鸡场咕咕地叫:
“有一只母鸡,也有人说是两只,她们都把所有的羽毛都啄掉,为的是要与众不同,借此引起公鸡的注意。
这是一种冒险的事儿,因为这样她们就容易伤风,结果一定会发高热死掉。
她们俩现在都死了。
”
⑫“醒来呀!
醒来呀!
”公鸡大叫着,同时向围墙上飞去。
他的眼睛仍然带着睡意,不过他仍然在大叫:
“三只母鸡因为与一只公鸡在爱情上发生不幸,全都死去了。
她们把她们的羽毛啄得精光。
这是一件很丑的事情。
我不愿意把它关在心里——让大家都知道它吧!
”
⑬“让大家都知道它吧!
”蝙蝠说。
于是母鸡叫,公鸡啼。
“让大家都知道它吧!
让大家都知道它吧!
”于是这个故事就从这个鸡屋传到那个鸡屋,最后它回到它原来所传出的那个地方去。
⑭这故事变成:
“五只母鸡把她们的羽毛都啄得精光,为的是要表示出她们之中谁因为和那只公鸡失了恋而变得最消瘦。
后来她们相互啄得流血,弄得五只鸡全都死掉。
这使得她们的家庭蒙受羞辱,她们的主人蒙受极大的损失。
”
⑮那只落掉了一根羽毛的母鸡当然不知道这个故事就是她自己的故事。
因为她是一只很有身份的母鸡,所以她就说:
“我瞧不起那些母鸡;不过像这类的贼东西有的是!
我们不应该把这类事儿掩藏起来。
我尽我的力量使这故事在报纸上发表,让全国都知道。
那些母鸡活该倒霉!
她们的家庭也活该倒霉!
”
⑯这故事终于在报纸上被刊登出来了。
这完全是真的:
一根小小的羽毛可以变成五只母鸡。
(节选自安徒生《故事集》,有删节)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所讲述的主要内容。
(2) 联系上下文,品味第10段中划线词句的表达效果。
(3) 联系全文谈谈,本文以“完全是真的”为题,有哪些好处?
(4)请结合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童话所受到的启发或感悟。
【答案】
(1)有一只白母鸡在自己身上啄掉一根羽毛,可是却被大家到处传,越传越夸张,消息传来传去变成了死掉了五只母鸡。
(2)生动形象的刻画了鸽子的无知与传播谣言时的丑态。
(3)与文本内容形成强烈的反差,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事情不能盲目的随从,要讲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外面流传的东西无论说的有多么的信誓旦旦,凡是要讲究一个原则,一个准确,不能只是道听途说。
人应该诚实守信,不要胡乱的编造谎言。
【解析】【分析】
(1)细读文本可知,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一只白色的母鸡在树上啄掉了自己的一根小羽毛,经过是这件小事在大家里嘴里口口相传,最后就变成了一只小小的羽毛变成了五只母鸡这一荒谬的事件。
可表述为:
有一只白母鸡在自己身上啄掉一根羽毛,可是却被大家到处传,越传越夸张,消息传来传去变成了死掉了五只母鸡。
(2)细读这句话可知,“几乎”表示程度,明明没有亲眼看到,却说自己几乎是亲眼看到的。
还信誓旦旦地说那“完全”是真的,这两个词语生动形象的刻画了鸽子的无知和丑态。
(3)联系文本内容可知,文本是一个荒谬的故事,一件小事,传到最后,与当初的真相已经完全不同了。
而且大家还深信不疑,这真是荒谬啊。
所以这个题目具有强烈的反讽效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4)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作答本题时,根据文本内容,围绕着遇到事情不能盲从,需仔细观察发析真相,不能传播谣言,应诚信守信来表述自己得到的启示即可。
故答案为:
⑴有一只白母鸡在自己身上啄掉一根羽毛,可是却被大家到处传,越传越夸张,消息传来传去变成了死掉了五只母鸡。
⑵生动形象的刻画了鸽子的无知与传播谣言时的丑态。
⑶与文本内容形成强烈的反差,增强了文章的讽刺效果,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事情不能盲目的随从,要讲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外面流传的东西无论说的有多么的信誓旦旦,凡是要讲究一个原则,一个准确,不能只是道听途说。
人应该诚实守信,不要胡乱的编造谎言。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层次,概括的语言要简洁、准确。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文段的内容理解语句的含义。
⑶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注意平时对标题的认识,掌握理解标题的方法,在阐述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的是考生的阅读感悟,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人生体验进行回答。
8.孙悟空在取经途中有几次回花果山?
回花果山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有三次。
一是唐僧刚收孙悟空为徒弟时,唐僧埋怨悟空残害生灵,悟空看不惯,逃回花果山,二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悟空乱杀无辜,一气之下,孙悟空返回花果山。
三是假悟空冒充真悟空,被唐僧误会赶回了花果山。
【解析】【分析】孙悟空离开师父唐僧有三次:
第一次是有伙山贼抢劫他们,然后被孙悟空打死了几个,唐僧责怪悟空杀生,孙悟空于是一气之下回了花果山。
后来孙悟空去龙宫玩,看到龙宫墙上有一幅拜师画,又想到自己拜师的经过和唐僧对自己的好,又回到了唐僧身边。
刚好这时观音给了唐僧紧箍咒。
第二次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时候,唐僧埋怨他滥杀无辜,孙悟空一气之下回了花果山;后来宝象国唐僧遇难,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出。
第三次是“真假美猴王”,假悟空冒充真悟空,被唐僧误会,赶走了孙悟空;后来真假悟空在一起打了起来,被如来佛祖分了出来,孙悟空又回到了师傅身边。
故答案为:
有三次。
一是唐僧刚收孙悟空为徒弟时,唐僧埋怨悟空残害生灵,悟空看不惯,逃回花果山,二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悟空乱杀无辜,一气之下,孙悟空返回花果山。
三是假悟空冒充真悟空,被唐僧误会赶回了花果山。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
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9.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优缺点并存。
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其优缺点。
A.长妈妈(阿长)(鲁迅《朝花夕拾》)
B.猪八戒(吴承恩《西游记》)
C.赫瓦伦斯基(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答案】长妈妈——她粗俗、迷信、愚昧,睡觉摆“大”字,说话切切察察,元旦搞古怪仪式;但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难题,不识字的她竟给“我”买来了《山海经》,这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朝花夕拾》《西游记》《猎人笔记》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
要从三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你最熟悉、印象最深、最有话说的一个形象,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其优缺点。
如猪八戒——好吃懒做,常提出散伙回家;但他憨厚忠实,当师徒受阻于流沙河,几次潜入水中勇斗妖怪,和孙悟空一起保护唐僧。
故答案为:
长妈妈——她粗俗、迷信、愚昧,睡觉摆“大”字,说话切切察察,元旦搞古怪仪式;但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难题,不识字的她竟给“我”买来了《山海经》,这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理解与评价。
《朝花夕拾》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其中《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
她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其中的猪八戒性格憨厚,力气大,但好吃懒做,胆小,爱占小便宜。
猪八戒贪吃贪睡,好进谗言。
他常常想捉弄人,但不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就是作茧自缚。
《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
其中的赫瓦伦斯基很善良,但是有些异于常人的见解和习惯。
10.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我部下,先来递个脚色手本,报了名字,我好留你在这随班点扎。
若不留你,你敢在这里乱拜!
”八戒低着头,拱着嘴道:
“不羞,就拿出这副嘴脸来了!
我和你兄弟也做了几年,又推认不得,说是什么夷人!
”行者笑道:
“抬起头来我看。
”那呆子把嘴往上
①正行之际,忽闻得有人言语。
八戒仔细看时,看来是行者在山凹里,聚集群妖。
……
②那呆子有些怕他,又不敢明明的见他,却往草崖边,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挤着,也跟那些猴子磕头。
③不知孙大圣坐得高,眼又乖滑,看得他明白,便问:
“那班部中乱拜的是个夷人,是那里来的?
拿上来!
”说不了,那些小猴一窝蜂把个八戒推将上来,按倒在地。
行者道:
“你是那里来的夷人?
”八戒低着头道:
“不敢,承问了。
不是夷人,是熟人熟人。
”行者道:
“我这大圣部下的群猴,都是一般模样。
你这嘴脸生得各样,相貌有些雷堆,定是别处来的妖魔。
既是别处来的,若要投一伸道:
“你看么!
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
”行者忍不住笑道:
“猪八戒。
”他听见一声叫,就一毂辘跳将起来道:
“正是,正是!
我是猪八戒!
”他又思量道:
“认得就好说话了。
”
④行者道:
“你不跟唐僧取经去,却来这里怎的?
想是你冲撞了师父,师父也贬你回来了?
有甚贬书,拿来我看。
”八戒道:
“不曾冲撞他,他也没什么贬书,也不曾赶我。
”行者道:
“既无贬书,又不曾赶你,你来我这里怎的?
”八戒道:
“师父想你,着我来请你的。
”
(节选自《西游记》)
(1)选文第③段中的“这里”是指________,猪八戒来到此地是为了请孙悟空去降服________。
(2)《西游记》的语言风格诙谐幽默,请从选文中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3)《西游记》中很多人物既保持着动物性,又有神的本领,还兼有人的特点、请从孙悟空和猪八戒中任选其一,结合原著简要分析。
【答案】
(1)花果山;黄袍怪
(2)示例一:
如“溜阿溜的,溜在那一千二三百猴子当中挤着”中,“溜”和“挤”等动作滑稽可笑,把八戒不敢见悟空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示例二:
如“你看么!
你认不得我,好道认得嘴耶!
”中的“好道认得嘴”,通过俏皮的语言,突出猪八戒的外貌特征,表现出其憨厚可爱,让人忍俊不禁。
(3)孙悟空:
动物性:
长得一副猴相,雷公嘴、毛脸,具有猴子机敏乖巧、好动的习性;神的本领(神性):
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的神奇本领;人的特点(人性):
心高气傲,容易冲动,爱捉弄人,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
猪八戒:
动物性:
猪八戒嘴脸和猪相似,有猪的贪吃、贪睡、懒惰等特点;神的本领(神性):
天蓬元帅出身,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人的特点(人性):
爱耍小聪明,爱在师父面前进孙悟空的谗言、动不动就喊“散伙”等。
【解析】【分析】
(1)由语段内容可知此语段出自《西游记》第30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唐僧误以为孙悟空误伤人命,将他赶回了花果山。
取经途中,路过碗子山时被黄袍怪抓住,八戒与沙僧不敌黄袍怪,八戒于是跑到花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