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铅锌矿详查实施方案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50678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5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独山铅锌矿详查实施方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独山铅锌矿详查实施方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独山铅锌矿详查实施方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独山铅锌矿详查实施方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独山铅锌矿详查实施方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独山铅锌矿详查实施方案1.docx

《独山铅锌矿详查实施方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独山铅锌矿详查实施方案1.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独山铅锌矿详查实施方案1.docx

独山铅锌矿详查实施方案1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情况

(1)探矿权申请人基本情况:

贵州省赫章县独山铅锌矿探矿权人为贵州省赫章县三硕矿业有限公司,2014年9月申请以行政审批方式取得探矿权(详查),并取得探矿权许可证,发证机关为贵州省国土资源厅,证号T52120080602009212,探矿权有效期限2014年06月16日-2016年06月15日。

(2)勘查区基本情况

赫章县独山铅锌矿属新立探矿权,勘查区位于赫章县白果镇集中村,图幅区块号为G48E006011,G48E006012。

地理坐标:

东经104°44′57″-104°45′42″,北纬27°03′15″-27°03′47″,面积1.19Km2。

探矿权范围由6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1):

独山铅锌矿勘查范围表1

拐点号

经纬度

直角坐标(北京54坐标)

经度

纬度

X坐标

Y坐标

1

104°44′57″

27°03′47″

2994695.18

35475117.00

2

104°45′37″

27°03′47″

2994693.03

35476219.24

3

104°45′37″

27°03′40″

2994477.57

35476218.83

4

104°45′42″

27°03′40″

2994477.31

35476356.61

5

104°45′42″

27°03′15″

2993707.82

35476355.16

6

104°44′57″

27°03′15″

2993710.22

35475115.04

详查区面积:

1.19Km2

(3)勘查单位及资质情况:

本单位具有固体矿产勘查甲级、气体矿产勘查甲级、液体矿产勘查乙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钻探施工乙级资质,完全能满足本次松桃县杨里长锰矿普查工作的需要,资质证书复印件如下:

二、目的任务

为延续该矿权及查清矿权内铅锌矿资源,探矿权人贵州省赫章县三硕矿业有限公司委托贵州省煤田地质局一一三队编制《贵州省赫章县独山独山铅锌矿详查实施方案》(探矿权范围内),目的是通过开展详查地质工作,基本查明详查区内地质特征、详查区内铅锌矿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为矿山进一步勘查或矿山建设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其主要任务为:

1、通过各种勘查方法和技术手段,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

2、通过对探矿权范围已发现矿化体的地段开展详查工作,基本查明矿区基本地质特征,控矿地质条件,为矿区进一步勘查提供依据。

3、在收集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探矿权内近几年工作资料,对矿权范围内成矿条件较为有利及找矿信息较好处进行工程布置,探求控制的、推断的铅锌矿资源/储量。

三、勘查区位置及交通

勘查区位于赫章县城东南部,距赫章县城平距约12km,行政区划隶属赫章县白果镇所辖。

地理坐标:

东经104°45′00″-104°46′30″,北纬27°02′30″-27°04′45″。

勘查范围南北长0.769—0.985km,东西宽1.10—1.24km,面积约为1.19km2,拐点坐标见表1。

详查区有乡村公路与赫章—六盘水(212国道)公路相连,交通较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四、自然地理及经济状况

详查区为中山中切割溶蚀地貌。

地势总体南高北低,中低东、西高,最高点海拔标高为2236.0m(详查区之外艾家皮坡寨子西部山顶),最低点海拔标高约1690.0m(详查区之北部祝家岩脚溪沟处),最大高差546m,一般高差为300~400m。

区内属中亚温带温暖湿润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12.4℃,一月平均气温零下5.2℃,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2.9℃,7月平均气温为22.6℃,极端最高气温为32.4℃。

平均年降雨量1030.3mm,5~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0%以上。

当地居民主要为汉族,次为苗族、彝族,无工业,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土豆、荞麦,经济作物为生漆、核桃、茶叶等。

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属典型的贫困地区。

五、以往地质工作

该区地质调查始于20世纪20年代,较为系统的地质工作始于60年代初,先后有地矿、冶金、化工等系统的勘查单位在该区开展过不同程度的矿产调查工作,70年代初贵州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该区开展过1∶20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总体工作程度较低。

2006年5月,探矿权人贵州省赫章县三硕矿业有限公司在取得“贵州省赫章县独山铅锌矿详查”探矿权后:

2009年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总队对该矿山开展了地质工作,并提交了《贵州省赫章县独山铅锌矿地质普查阶段性报告》。

2009年11月贵州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勘察院对该矿山开展了物探工作,并提交了《贵州省赫章县独山铅锌矿物探工作报告》。

2010年11月24日—2011年4月20日,贵州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在《贵州省赫章县独山铅锌矿地质普查阶段性报告》基础上,继续开展野外工作,于2011年7月提交了《贵州省赫章县独山铅锌矿普查地质报告》。

经上述地质工作,在矿区范围内,目前已发现矿化带一条,该矿化带长大于300m;发现矿化体3-5个。

其中。

Ⅱ号和Ⅲ号矿化体呈似层状,Ⅱ号矿化体厚0.00—6.49m,平均厚度4.39m;锌矿品位0.07—3.40%,平均品位1.11%,铅矿品位0.06—4.57%,平均品位1.45%。

Ⅲ号矿化体厚0.00—7.01m,平均厚度3.87m;锌矿品位1.03—5.03%,平均品位2.47%,铅矿品位0.17—0.96%,平均品位0.45%。

六、本次工作情况

根据本次详查设计要求及目的任务,由贵州省煤田地质局一一三队组建贵州省赫章县独山铅锌矿详查设计编制小组,编写本次详查设计。

在探矿权人贵州省赫章县三硕矿业有限公司提供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小组对现场进行了调查,并收集了近年来相邻矿区的矿山开采资料及找矿信息,于2015年4月份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图件制作及设计的编写工作,本次详查设计工作于2015年4月下旬完成初稿。

第二章矿区地质特征

一、区域地质概况

(一)区域地层

区域上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有石炭系下统大塘组;石炭系下统摆佐组;石炭系中上统马坪黄龙群;二叠系中统梁山组、栖霞组、茅口组,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龙潭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永宁镇组及第四系。

其中以二叠系发育最全分布最广。

(见区域地质图)。

(二)区域构造

区域上,工作区位于扬子准地台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的独山断层两侧,主体构造线呈北西向、近东西向,次为北东向、近南北向。

主要表现为高角度的正断层及宽缓的背斜和向斜。

规模较大的有野马川断层、独山断层,龙洞山向斜及沙锅寨背斜。

1、主要断裂构造

①、野马川断层

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60~70°。

南东及北西两端延伸出图,长>11km。

北东盘地层为峨嵋山玄武岩组、龙潭组,飞仙关组、永宁镇组;南西盘为栖霞组、茅口组,峨眉山玄武岩组、龙潭组及飞仙关组、永宁镇组。

为正断层,地层断距300~400m。

②、独山断层

走向东西,倾向南,倾角50~70°。

东、西两端延伸出图,长>20km。

北盘地层为中二叠统茅口组,上二叠系统峨嵋山玄武岩组地层;南盘为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地层。

为逆断层,地层断距大于200m。

2、主要褶皱构造

①、龙洞山向斜:

轴向近东西,轴长>12km。

西端延伸出图,东端交于野马川断层上。

核部地层为永宁镇组,两翼依次为飞仙关组、龙潭组、峨嵋山玄武岩组、茅口组、栖霞组地层。

岩层倾角北翼10°~24°,南翼26°~35°。

为两翼不对称的褶皱构造。

②、沙锅寨背斜:

位于龙洞山向斜之南,轴向近东西,轴长>12km。

西端延伸出图,东端被北西向断层切割破坏。

核部出露最老地层为栖霞组,北翼地层依次为茅口组、峨嵋山玄武岩组、龙潭组、飞仙关组及永宁镇组。

岩层倾角25°~36°,南翼地层被独山断层切割破坏,致使地层残缺不全,岩层倾角由西部14°~20°到东部变为36°~43°。

(三)、区域岩浆活动

在龙洞山向斜、沙锅寨背斜两翼均有晚二叠世峨嵋山玄武熔岩出露。

显示区内岩浆活动较为强烈。

(四)、区域矿产

区域内主要矿产有煤矿、铅锌矿、叶腊石矿、硫铁矿、石灰石矿、砂石用灰岩等,已开发利用的主要矿产为煤矿、铅锌矿和石灰石矿。

二、矿区地质特征

(一)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从老至新有石炭系下统大塘组(C1d);石炭系下统摆佐组(C1b);石炭系中上统黄龙马坪群(C2hm);二叠系中统梁山组(P2l)、栖霞组(P2q)、茅口组(P2m),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及第四系(Q)。

现从老至新概述如下:

1、大塘组(C1d):

区内未出露,上部为灰白色、灰色薄层至中厚层白云岩夹白云质灰岩;中下部为石英砂岩、粘土岩。

厚>30m。

2、摆佐组(C1b):

分布于全区,区内中部沟谷局部有出露。

底部为中~厚层粒屑灰岩(厚约1m),中上部为浅灰、灰色中~厚层中、粗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

厚150m左右。

与下伏湄潭组(O1m)为假整合接触。

为区域上铅锌矿产出层位,在其中局部发现铅锌矿化。

为勘查区目前已知的铅锌矿主要产出层位。

3、黄龙马坪群(C2hm):

分布于区内中部沟谷两侧。

主要为泥晶、细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泥质白云岩,局部有矿化现象,厚70-80m。

4、梁山组(P2l):

下部浅灰色薄~中厚层高岭石粘土岩、叶腊石粘土岩、黄铁矿粘土岩、泥质粉砂岩;中部灰、灰白色中厚层细~中粒石英砂岩、粉砂岩夹黑色炭质页岩。

上部灰、深灰色薄层粘土岩、粉砂岩、炭质页岩互层夹劣质煤。

厚约50m。

与下伏黄龙马坪群(C2hm)假整合接触。

5、栖霞组(P2q):

浅灰、深灰色厚层块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局部含遂石团块。

与下伏梁山组(P2l)整合接触。

厚350~400m。

5、茅口组(P2m):

岩性为浅灰、灰、灰白色中厚层、厚层~块状生物屑灰岩夹白云质灰岩。

未见底,厚度>50m。

6、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

分布于详查区北部独山断层上盘。

为暗绿、黑色块状玄武熔岩夹火山碎屑岩、沉积火山碎屑岩。

与下伏地层为岩溶不整合接触。

厚度150-200m。

7、第四系(Q):

主要分布于岩溶洼地及河谷冲沟中。

为残积、坡积、冲洪积砂、粘土、砾石及砂土等。

厚0~10m。

与下伏各组地层均为不整合接触。

因出露面积小,地质图上未表示。

(二)构造

详查区独山断层以南的地层总体走向近南北向,倾向近西或近东,倾角一般5~15°,为一背斜构造(板板桥背斜);断层以北的地层总体走向北东向,倾向南东,倾角一般30~40°,为单斜构造。

主要断裂构造为近东西向F2(独山断层)(详见附图1)。

现分述如下:

板板桥背斜:

轴向近南北,两翼岩层倾角5~15°。

轴长>2.8km。

核部最老地层为石炭系下统摆佐组(C1b),两翼地层依次为摆佐组(C1b)、黄龙马坪群(C2hm)、梁山组(P2l)、栖霞组(P2q)。

为区内的成矿构造。

轴部大量张性裂隙为岩石蚀变提供有利条件,给矿床提供矿源。

F1断层组:

为区域性独山断层带附近张性正断层,倾向近北。

倾角70~85°左右,出露于勘查区北部附近,也可能是独山断裂的伴生断裂。

F2断层:

该断裂也叫独山断裂,断层走向东西,倾向南,为区域性断裂,全长20多公里。

下盘地层为茅口组(P2m)、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及龙潭长兴组(P3l-c);断层上盘地层为栖霞组(P2q),根据两盘地层及断层产状分析为逆断层,地层断距大于200m。

为矿床的主要热液传输通道,为矿床提供了热源。

 

第三章矿床地质

一、矿床规模及矿体特征

(一)矿床规模

赫章县独山铅锌矿矿区内已发现的锌矿化带位于矿区中部,含矿层位位于板板桥背斜轴部的摆佐组(C1b)顶部层间蚀变带(含矿层),老硐较多,但塌陷严重,根据现有地质资料,发现矿化带一条,该矿化带长大于300m;从钻孔中发现矿化体3-5个。

其中。

Ⅱ号和Ⅲ号矿化体呈似层状,Ⅱ号矿化体厚0.00—6.49m,平均厚度4.39m;锌矿品位0.07—3.40%,平均品位1.11%;铅矿品位0.06—4.57%,平均品位1.45%。

Ⅲ号矿化体厚0.00—7.01m,平均厚度3.87m;锌矿品位1.03—5.03%,平均品位2.47%,铅矿品位0.17—0.96%,平均品位0.45%。

(二)矿(化)体特征

1、矿体特征:

矿区内氧化带、混合带均不发育,赋矿岩石为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主)、灰岩。

矿体的形态及规模主要受控于层间蚀变带,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矿体倾角11°。

矿体与围岩的界线不明显,呈逐渐过渡关系,主要根据矿化蚀变特征及化学分析结果确定矿体与围岩的界线。

2、矿化带特征:

详查区铅锌矿化带仅产于板板桥背斜轴部的摆佐组(C1b)顶部层间蚀变带(含矿层)中,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

二、矿石质量特征

1、矿石的矿物成分

肉眼观察矿石矿物以闪锌矿、方铅矿为主,两者含量互为消长关系;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及少量石英(硅质)、黄铁矿。

2、矿石的结构构造

矿石具溶蚀结构、粒状结构、碎斑结构。

致密块状、角砾状、条带状、脉状及浸染状构造。

3、矿石类型

矿石类型按氧化程度不同可分为:

氧化矿石(氧化率>30%)、混合矿石(氧化率10~30%)和硫化矿石(氧化率<10%)。

三、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主要类型有方解石化、白云石化、重晶石化,黄铁矿化及硅化。

一般在多种蚀变作用叠加且蚀变强烈的地带铅锌矿化往往较好,是寻找铅锌矿体或矿化蚀变带的直接标志。

第四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一、水文地质条件

(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1、气象水文:

本区地处亚热带黔西北温凉春干气候区,具有“冬有凝冻,夏无酷热”的特点。

年平均气温13.4°C,年平均降水量854mm,年日照时数1445小时,年无霜期245天。

区内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六水河上游,矿区地表水系不发育。

板板河由南向北从矿区中部通过,再向北汇入六水河。

2、地形地貌:

在勘查区内,地势总体西、北、南部高,东北部低(板板河沿岸),最高点海拔标高为2173.5m(勘查区东南部分水岭山顶),最低点海拔标高约1550m(勘查区之外北东部板板板河河床),最大高差623.5m,一般高差为100~250m。

勘查区为中山、低中山溶蚀地貌,矿区及其周围出露大面积的碳酸盐岩,岩溶发育强烈,形成峰丛洼地、谷地等岩溶地貌。

矿区还出露有小面积的碎屑岩,在侵蚀作用下,形成缓丘坡地等侵蚀地貌。

3、地下水类型:

区内主要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

岩溶水含水层为石炭系下统摆佐组、石炭系中上统马坪黄龙群;二叠系中统栖霞组及茅口组,基岩裂隙含水层主要为石炭系下统大塘组、二叠系中统梁山组和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

大气降水为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通过岩溶洼地、落水洞等渗入地下。

(二)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为石炭系下统大塘组(C1d);石炭系下统摆佐组(C1b);石炭系中上统马坪黄龙群(C2hm);二叠系中统梁山组(P2l)、栖霞组(P2q)、茅口组(P2m);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及第四系(Q)。

其中石炭系下统摆佐组(C1b)、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茅口组(P2m)为灰色厚层块状白云岩、灰岩,属碳酸盐岩溶水;石炭系下统大塘组(C1d)、二叠系中统梁山组(P2l)、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为碎屑岩、火山岩,属碎屑岩裂隙水。

第四系(Q)为残坡积物,岩性为碎石、粘土,属孔隙水。

根据矿区出露地层岩性与含水介质特征,可划分为三个地下水类型:

a、松散岩类孔隙水:

为第四系(Q)含水岩组,富水性弱。

b、碳酸盐岩岩溶水:

为石炭系下统摆佐组(C1b)、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茅口组(P2m)含水岩组。

富水性中等至强。

c、碎屑岩裂隙水:

为石炭系下统大塘组(C1d)、二叠系中统梁山组(P2l)、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含水岩组。

富水性弱。

矿区内大气降水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大气降水沿岩溶洼地、落水洞、溶蚀裂隙等垂直灌入补给地下水,并沿岩溶管道向南东径流形式排出地表。

二、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区内出露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可划分为硬质岩组、软质夹硬质岩组和第四系松散岩组。

(1)硬质岩组:

石炭系下统摆佐组(C1b);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茅口组(P2m);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岩性为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及玄武岩等,力学性能及稳固性较好。

(2)软夹硬工程地质岩组:

石炭系下统大塘组(C1d)、二叠系中统梁山组(P2l)为砂岩、粘土岩组成。

岩石力学性能及稳固性较差。

(3)松散岩组:

第四系(Q)为残积物和坡积物,主要由砂、砾及亚粘土组成。

结构松散,岩石力学性能及稳固性差。

矿化体顶底板均为砂岩、粘土岩,故矿体顶底板稳固性差。

综上所述,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简单类型。

三、环境地质条件

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资料,普查区及附近地区地震烈度为Ⅵ度,对矿山建设可以不设防。

矿渣需合理堆放,堆渣场需修建拦渣坝。

采矿和选矿废水、废石须经处理后妥善堆放,以免对周围水体环境造成影响。

对矿山建设来说,环境地质条件中等。

四、小结

1、赫章县独山铅锌矿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较复杂的岩溶水充水矿床,矿体产状缓,周围地表水将对矿体深部有充水影响。

2、矿区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中等的浅切割中低山半坚硬—软弱层状碎屑岩类矿床。

地层岩性较复杂,风化作用强烈,粘土岩软弱层及构造破碎带影响岩体稳定,易发生垮塌。

3、矿区附近地区地震烈度不超过Ⅵ度,对矿山建设危害不大,可以不设防。

4、矿区地质环境质量为中等至良好的类型。

矿石成分稳定,不易分解出有害组分,附近无污染源。

对矿渣堆放地可植树造林,以防水土流失。

第五章勘查工作部署及工作方法

一、工作部署原则及勘查方法

(一)工作部署原则

本次详查地质工作是在以往地质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详查区地质构造特征、矿(化)体地质特征以及物探异常区,结合《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O214-2002,和《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及《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的相关要求,遵循地质工作由“已知至未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稀到密”的原则进行工作部署。

同时应遵循已施工的工程指导未施工工程的原则,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即在勘查工作实施过程中,需随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如地质情况出现重大变化,则需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最终达到工作目的。

根据详查设计工作的目的任务,结合矿区已有的地质资料,将矿区已发现的锌矿化体的地段(勘查区中部部)作为重点区,开展详查工作;已有十几个钻孔及老硐工程控制的矿化体和地表控制圈定的矿化带,为深部工程控制提供依据。

其余地区通过各种找矿理论及技术方法进一步发现新的矿点,拟通过适当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找矿效果。

(二)勘查方法

勘查方法及手段采用地质测量;水、工、环地质调查;山地工程、钻探工程等多种找矿方法开展矿区地质工作。

勘查工程以钻探工程为主;槽探揭露控制地表矿体及断裂,根据施工工程的见矿情况,逐步加密工程。

二、勘查类型及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

(一)勘查类型

勘查区位于板板桥背斜近轴部两翼,地层总体倾向近东或西,倾角5~15°,区内在部分地区断裂构造不发育,构造复杂程度总体简单~中等;根据已有钻孔地质资料、物化探资料以及现场地表调查,分析推断在板板桥背斜轴部风化强烈地段有含矿层及铅锌矿化体(矿体)存在的可能性,铅锌矿体呈透镜状或似层状产出,规模小,厚度、品位变化大。

根据《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勘查类型划分的基本原则,确定勘查类型Ⅲ类。

(二)勘查工程间距

参照《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O214-2002,中Ⅱ类勘查类型工程间距的选择,,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确定为沿走向50m,沿倾向50m布置勘探网,依照最小的费用得到最优的成果的原则,按上述勘查类型和工程间距,依照矿体实际分布特征,确定勘查工程基本间距为50×50和100×100(沿走向为50m,沿倾向为50m)布置探矿工程,圈定矿体,探求控制的(332)资源量和推断的(333)资源量。

三、勘查工作部署

(一)地质填图

1、1:

5000地质填图:

为满足详查要求,需对探矿权范围内重点区开展1:

5000地质填图。

根据目前已收集的资料,详查区有较强的锌矿化显示,重点查明矿化体沿走向的延展情况,为具体布置探槽、浅井和钻孔工程提供依据,设计填图面积2.50平方公里。

2、1:

10000地质填图:

通过1:

10000地质填图,基本查明整个勘查区的基本地质特征,设计填图工作区南北长1.00—1.50km,东西宽1.20—1.60km,面积2.50平方公里。

由于区内地形坡度较陡,地表覆盖层较厚,基岩露头较少,定点密度适当放稀,地质填图精度定为1:

10000修测。

(二)钻探工程

根据目前探矿权范围内的现有工作情况,勘查区含矿层的总体特征,按210~30°方向,重点工作区以50m×50m的工程网度圈定控制的332资源量;100m×100m的工程网度圈定推断的333资源量,并分两期实施。

第一期设计施工钻孔27个(均为直孔),设计钻探工作量5625m(见表2);施工顺序安排如下:

1、先施工钻孔102、302、303、304、401、402、502、503、602、702、703、J702、J703、802、803、1002、1003、1302、1303。

2、后施工钻孔101、103、305、403、504、603、704、804。

顺序号

孔号

孔深

(米)

顺序号

孔号

孔深

(米)

1

101

270

15

603

230

2

102

310

16

702

220

3

103

400

17

703

175

4

302

190

18

704

210

5

303

160

19

J702

180

6

304

235

20

J703

160

7

305

290

21

802

210

8

401

190

22

803

140

9

402

240

23

804

165

10

403

270

24

1002

130

11

502

210

25

1003

155

12

503

160

26

1302

150

13

504

200

27

1303

150

14

602

225

合计

5625

第一期设计钻孔工作量表表2

顺序号

孔号

孔深

(米)

顺序号

孔号

孔深

(米)

28

301

220

45

903

150

29

306

320

46

904

190

30

404

290

47

1001

140

31

501

245

48

1004

180

32

505

235

49

1101

150

33

601

260

50

1102

120

34

604

260

51

1103

140

35

701

270

52

1104

180

36

705

250

53

1201

140

37

J701

225

54

1202

120

38

J704

170

55

1203

130

39

J705

205

56

1204

175

40

J706

230

57

1301

175

41

801

260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